APP下载

青海省大通县奶牛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2-01-25马辉英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9期
关键词:奶牛疫病养殖

马辉英

(青海省大通县桥头镇政府,大通 810100)

“十一五”期间,大通县把发展奶牛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采取引进龙头企业带动、落实资金启动、建立示范小区、强化科技支撑等措施,有力的推动了全县奶牛产业的发展。到2010年,全县奶牛存栏7.2万头,是2005年5倍;奶产量达到4.05万t,产值8 862万元,建成了以塔尔、极乐为中心的奶牛养殖基地,大力实施奶牛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发展规模养殖户,目前奶牛常年存栏5头以上的养殖户204户,规模化程度达到42.5%。同时建立了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会员人数达到126人,专业合作社以服务为中心,组织、协调、指导奶牛的生产服务活动,架起了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建立起了“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奶牛产业的发展。但从2008年开始奶牛业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奶牛和牛奶现在价格低迷。受国内外奶牛业现在价格的影响,成年奶牛由10 000元降到3 000~5 000元,初生母犊牛每头由4 000元下跌到1 000元左右,而且还是有价无市。二是由于饲料价格上涨,出现了卖牛难、卖奶难、“倒奶”、“杀牛”现象,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奶业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及时调整我们的发展思路和步子,使大通县奶牛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积极优化奶牛产业结构

首先,要及时淘汰老、弱、病、残的生产奶牛,保留那些生产性能良好的奶牛,逐步提高奶牛种群生产水平。一是加大对品种改良的扶持性投入,加快良种化进程。目前,大通县良种奶牛占有率不到20%,平均单产水平为3 000 kg左右,生产水平低下,通过积极推广应用奶牛X精液分离技术、加大优质冻精的推广扩大良种奶牛规模、提高质量,优化大通县乳品产业。二是由市场进行资源重组。并不是每个地方、每个农民都是能够做奶牛生意的,经营奶牛饲养场,其本质是一种资本经营,要求经营者具有强烈的市场经济意识、合作意识、具备养殖技术、经营能力、充足的资金保障,要求经营者随时调整生产经营状况。通过奶牛和牛奶现在价格波动,自然淘汰那些经营水平低的场户,逐步使奶牛产业向小区、专业化方向发展。

2 积极壮大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在奶产业中的领军作用

积极引进牛奶及其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起“龙头+专合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促进奶牛产业化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一是根据企业状况,采取积极激励政策,通过招商引资、资源整合、社会融资等办法,走规范化、专业化经营之路。加工企业要与养殖农户建立稳定的经济协同关系,实现分散养殖,统一收奶,集中加工,统一销售,统一技术指导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会员制的运行机制。二是大力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利用高新技术,研发一批新产品,提高传统品牌,创造新品牌。靠品牌开拓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3 加大对奶牛产业的资金投入

加大对奶牛产业化建设的投入资金,重点支持奶牛良种推广、品种资源保护、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等方面建设,进一步改善奶牛产业生产条件,发挥“经济、示范、生态”三重效益,建成产业典型和样板,真正起示范带动作用。

4 大力推广奶牛新技术,努力提高奶牛养殖技术水平

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推进优质奶牛标准化生产技术、奶牛适度规模生产环境控制与保护技术、细管冻精和人工授精技术、疫病综合防控等现代科学养殖技术;开发推广使用高效低残奶牛药品、新型饲料,确保奶产品安全优质;加强科技培训,加强对业主、农户的现代科技培训,使之掌握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提高奶牛生产、管理以及奶牛疾病防制的技术水平,增加奶牛产量以及提升产品科技含量。

5 积极完善安全保障措施

在疫病防治上,一是要建立健全县、乡畜牧兽医管理、执法监督、技术支持体系,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加强乡镇站建设,切实做到基层防疫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改变过去“网破、线断、人散”的现象,切实提高奶牛疫病防控能力。二是严格按照奶牛的疫病防治规定,认真做到每年1次的“两病”检疫及每年四次的“五号病”防治。三是要从养殖生产源头抓起,加大养殖生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提高乳品安全,提高奶牛场竞争力。通过切实可行的疫病及质量安全措施,为大通县奶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四是加快无公害以及绿色牛奶及奶制品的质量认证。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对牛奶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管理和奶制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乳产品标准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和质量监测网络,推行产品标识、质量追溯制度。强化奶牛场和养殖小区的无害化处理措施,实现生态养殖,推进无公害绿色奶源生产基地建设,为生产优质、安全、无公害及绿色奶产品创造条件。

6 积极稳步推进奶牛养殖基地建设

目前,大通县仍有70%以上的奶牛分散不集中,饲养管理粗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养殖效益差。建设统一标准化的奶牛养殖小区,将分散饲养的奶牛集中到专业化的小区,小区内建立健全服务设施,配备专业人员,形成以疫病防治、畜种改良和繁育、饲料配送、技术培训、机械化挤奶等为主要服务内容的服务体系,使奶牛养殖逐步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实现规范化、专业化管理,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达到奶牛产业提质增效,增加奶农收入。

猜你喜欢

奶牛疫病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