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轮伐期与截杆促萌结合营造菇耳林技术探讨

2012-01-25周善森叶晓霞娄金飞郑素霞项福元浙江省龙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33700浙江省龙泉市林业局33700

自然保护地 2012年1期
关键词:龙泉市林地食用菌

周善森叶晓霞娄金飞郑素霞项福元(浙江省龙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33700; 浙江省龙泉市林业局 33700)

短轮伐期与截杆促萌结合营造菇耳林技术探讨

周善森1叶晓霞1娄金飞2郑素霞2项福元2
(1浙江省龙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323700;2 浙江省龙泉市林业局 323700)

菇耳业的迅速发展导致阔叶树资源日益缺少以及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制约了菇耳产业的稳定发展。以短轮伐期与截杆萌条培育技术营造菇耳林,采取高度集约经营的方式,可加快发展菇木林资源,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从而为菇耳产业可持续性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提供充足的基质资源。

龙泉市;菇耳林;短轮伐期;截杆促萌;良性循环

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具美容、抗癌、防止多种疾病为一体的保健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菌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食用菌从70年代初开始人工栽培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迅猛发展,食用菌生产规摸、产品种类、生产技术、栽培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南方林区以栽培香菇、黑木耳为食用菌主导产品,发展规摸与日俱增,致使作为培育菇耳主要基质的阔叶树资源日益匮乏,需求量不断增加,给姑耳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制约了姑耳产业的稳步发展。因此,急需为菇耳产业可持续性续发展,开创一条既具良性循环的优质资源又能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道路。本文以香菇栽培发源地龙泉市的菇耳业发展实际情况为例,结合短轮伐期与截杆促萌高度集约经营的培造菇耳林的方式展开探讨。通过这种方式培育发展菇耳林资源,能显著缩短菇耳林的生产周期,有效提高单位面积菇耳林产量、林地空间和土地利用率,节约劳动力,增加菇农经济效益,是加快恢复菇耳林资源、缓解山区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最佳途径,同时也为菇耳产业可持续性续发展创建优质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1 龙泉市自然地理概况

龙泉市位于浙西南,N27°42′-28°21′,E118°43′-119°26′,全市总面积3039.67平方公里,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年平均气温17.6℃,极端最低气温为-8.5℃,极端最高气温 40.7℃,≥10℃以上的年积温为5572.6℃,无霜期263d,年平均降雨量1664mm,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土壤为火山喷出岩类、火山侵入岩类、变质岩发育的红壤、黄红壤。地势较平缓,属低山丘陵,山体呈“馒头状”,土层厚度一般都在80cm以上,土体疏松,非常适宜菇木树生长。

2 龙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龙泉市被誉为中华灵芝第一乡,为世界香菇人工栽培的发源地,是全国十大食用菌先进县(市)之一,也是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食用菌强县。多年来,广大农民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食用菌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香菇、仿生黑木耳、椴木灵芝的栽培量位居全国前列。如今,该产业已成为龙泉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10年龙泉市食用菌年产值达到3.7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3,农民从事食用菌的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的1/3,从业人员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3。全市食用菌产业农业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6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10家,2个农产品基地通过日本JAS有机食品认证,8个农产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食用菌生产基地标准化率达21.3%,走在全国前列。近几年以迅速发展菇耳业为主体,生产规模达到历史高峰,成为菇耳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时还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食用菌产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一大支柱产业,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重要的作用。

3 菇木林树种选择、繁殖与造林

3.1 树种选择

适合作菇耳树的树种很多,壳斗科、杜英科、金缕梅科、大戟科的大多数种类,如黎蒴、栲树、阿丁枫、枫香、杜英和杂交马褂木、桤木、悬铃木、喜树、南酸枣、杨树等均可作为短轮伐期和截杆促萌培育营造菇耳林的适宜树种[1]。本文主要以黎蒴和杂交马褂木混交作为短轮伐期和截杆促萌培育相合结方式营造林菇耳林的代表树种进行探讨。

3.2 黎蒴、杂交马褂木的繁育与营造

3.2.1 黎蒴的繁育

黎蒴7—8年生开花结果,花期4—5月,11—12月果实成熟。成熟时壳斗开裂,坚果自行脱落,可直接在林下捡拾或上树钩打下收集。采回的坚果不能曝晒,也不要堆放,否则会降低发芽率,最好即播,如果需要贮藏到明春播种,可用湿沙贮藏。方法是在室内按一层湿沙、一层坚果交错堆放,每层厚5—7cm。湿沙以用手抓成团为准,贮藏期间切勿淋水,同时,贮藏房要通风,以免发热变质,影响发芽率。采用无纺布轻基质全营养育苗,黎蒴苗第1年生长缓慢,

3.2.2 杂交马褂木的繁育

以播种繁殖为主,扦插次之。自然状态下的杂交马褂木种子发芽率很低,采用人工授粉,种子发芽率可达75%。10月采种,摊晒数日,取净后干藏。春季行条播,20~30天幼苗出土,及时中耕除草,间苗后适度遮荫,注意肥水管理,一年生苗高可达60~80cm。

3.2.3 黎蒴与杂交马褂木混交营造菇耳林

造林一般用穴状整地,黎蒴轻基质全营养容器育苗与杂交马褂木裸根苗混交造林,造林穴规格为 40cm×40cm×40cm,株行距可为1.0m×1.5m,穴内施放0.25㎏磷肥和0.2㎏复合肥,表土回穴,混拌均匀,全部心土填入栽植穴;黎蒴与杂交马褂木比例为1:1穿插栽植。栽前先浇湿浇透容器苗轻基质,栽植时复土盖过根际2cm,幼林每年抚育1—2次。结合抚育釆用环形沟法进行施肥,在距植株20cm—40cm处开挖一 20cm×20cm 环沟,均匀的将肥料施入,每穴施复合肥0.25㎏,及时覆土。

3.2.4 短轮伐期与截杆萌芽条培育技术

利用高密度造林,充分挖掘林地空间和地力资源,发挥二个树种萌芽能力强的特性,缩短生产周期。4年后开始间伐马褂木,造林前期杂交马褂木长得快,分二年进行,作为短轮伐期菇耳树,以离地面30 cm高度锯伐,伐后施肥补充营养促进萌芽更新再伐利用;然而根据黎蒴的2年生由主根分化成发达的侧根,根系迅速发达,固土能力增强,生长加快、萌芽能力极强特性,保留黎蒴密度为2m×2.5m作截杆促萌菇耳树,即每亩133株左右。第6年菇耳林开始郁闭,在树体高度离地面2 m处截杆保留树桩培育萌芽促使长梢,促进树枝生长恢复树冠,在黎蒴恢复树冠的过程杂交马褂木萌芽条更新刚好利用林地空间快速生长;黎蒴菇耳树再次郁闭,又对杂交马褂木进行再次短轮伐,然而对黎蒴菇耳树再次截杆,交替培育萌条轮伐循环利用。每回轮伐,截杆间隔3—4年,第一回以保留三叉截杆树桩,第二回保留六叉截杆树桩,形成一个开心形的多头树冠,每下回截杆枝桠产量比上回可成几何倍数增加,截伐后要精心抚育施肥补充养分。小树枝、树叶要留在林地里让其自然分解回归林地作为肥料,既可提高林地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又能减少杂草丛生。林地土体疏松,土壤容蓄能力增大, 非毛管孔隙多, 含水量高,保湿性和通气性好。轮伐和截杆的季节应选择树液开始流动前后一个月内, 最好在2月中旬至 3月中旬间为宜, 这时积累的养分丰富,伐桩或截桩愈合组织容易产生, 萌芽容易形成,萌条生长快,同时林地空间用率最经济。

4 结语与讨论

(1)选用黎蒴、杂交杂交马褂木等萌芽能力强速生的树种,以高度集约经营培育,高密度造林,短轮伐期的萌芽条更新培育菇耳林,能提早轮伐时间,缩短生产周期,同时又利用萌芽条更新,再培育新的萌条菇耳林,轮伐—更新—再轮伐—再更新,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林地下位空间和地力资源,节省劳动力和造林成本。

(2)截杆促萌培育,采用截杆树桩萌芽培养树梢,当树冠恢复再次郁闭后,又以“割韮菜” 的方式,进行下一轮截杆。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林地上位空间和地力资源,节省劳动力和造林成本,一举多得。

(3)短轮伐期与截杆萌芽条更新有机结合培育菇耳林,对两个树种作两种萌芽更新方式穿插培育,可充分发挥二者组合效应,有利于整个林地立体空间的合理利用,使有限的环境、地力资源效率得以充分的发挥,资源可循环再利用,产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协调平衡。

[1] 章伟成, 金崇华, 朱拱申. 速生菇木树引种试验[J]. 浙江林业科技,1997,17 (4):34—37.

[2] 中国树木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树木志(第二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2212—2213.

[3] 汤兆成,郑金福,潘仙松.营造马褂木短轮伐期菇木试验初探[J]. 浙江林业科技,1997,17 (5):32-35.

[4] 薛立,李燕,屈明等. 火力楠、荷木和黎蒴林的土壤特性及涵养水源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 (9):19-23.

S727.39

B

1004-7743(2012)01-0014-03

2011-10-15

猜你喜欢

龙泉市林地食用菌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图片新闻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探究
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龙泉破壁灵芝孢子粉三萜含量
龙泉:政府规划议案被暂缓表决
龙泉市珍稀濒危植物调查及保护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