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制

2012-01-25彭其斌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4期
关键词:乳胶狂犬病日龄

彭其斌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文井镇畜牧兽医工作站,景东 676203)

2008年9月,文井镇饲养的猪小群发病,主要表现为仔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5℃,呕吐、腹泻,后躯麻痹、转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迅速死亡为特征,发病率31.5%(范围25%~35.5%),致死率93.0%(范围62.6%~100%);母猪流产率13.3%,母猪产死胎率16.3%,母猪屡配不孕占8.2%;育肥猪厌食、食欲减退、体温升,发病率17.8%,范围(9.4%~19.3%);少数种公猪阴囊肿胀。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初诊为猪伪狂犬病,后经实验室血清学乳胶凝集试验确诊。采集52份病猪血清送市站检,皆呈阳性。通过采取捕杀病猪、消毒、免疫接种、加强检疫检验,经连续3年采血清监测为阴性,使该病得到有效控制。

1 病原体

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病毒粒子呈圆形,直径为 150~180nm,核衣壳直径105~1l0nm,有囊膜和纤突。基因组为线状双股DNA。PRV 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毒株间存在差异。病毒能在鸡胚及多种动物细胞培养上生长繁殖,产生核内包涵体。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猪舍能存活 1 个多月,在肉中可存活5周以上。一般常用的消毒药都有效。

2 发病情况

2008年9月在文井镇2户种猪场和5户规模养猪场,存栏母猪98头,育肥猪146头,仔猪55窝528头。仔猪发病18窝158头,发病率31.5%,其中5~30日龄15窝126头,占发病数的79.7%,31~56日龄3窝32头,占发病数的20.3%。死亡147头,致死率93.0%。其中,5~30日龄122头,致死率 96.8%,31~56日龄25头,致死率 15.0%。有13头母猪流产,占存栏母猪13.3%;有16头母猪产出9头死胎,占存栏母猪16.3%;有8头母猪屡配末孕,占存栏母猪8.2%;育肥猪发病26头,占育肥猪存栏17.8%;有2头种公猪阴囊肿胀。发病猪群为小群发病。据调查,这些种猪群已注射猪瘟疫苗,仔猪除有3窝注射过仔猪副伤寒菌苗外,其他疫苗均末注射。

3 临床症状

5~30日龄仔猪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1.5℃,精神极度沉郁,发抖、四肢泳动、昏睡、呕吐、拉稀、尖叫、共济失调、醉态状、癫痫样抽搐,后躯麻痹、转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大多2 d内死亡,3~5 d达死亡高峰,病程短、死亡快、死亡率高,很少康复;30~60日龄仔猪发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但病程较缓,其主要特征病状为咳嗽、流鼻涕、打喷嚏,少数猪表现有强直、阵发性痉挛,后肢运动失调,划船运动,头部紧张,上下颌紧闭;母猪发病时,妊娠母猪表现为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且以产死胎为主,流产常发生于感染后2周左右,流产胎儿的大小较一致;感染母猪有时还具有屡配不孕,返情率增高的表现,但未出现死亡现象;育肥猪感染的潜伏期3~5 d,主要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1℃以上,厌食或食欲减退,呼吸加快,偶有中枢神经紊乱和腹泻表现,1个月内生长停滞,死亡率低;种猪和成猪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呼吸加快,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多呈良性经过,但可以长期带毒和排毒,成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4 剖检变化

皮肤呈暗紫红色,可视粘膜苍白,眼角粘满眼屎,鼻镜干燥光滑,扁桃体上有白喉膜,脑软膜明显充血、水肿,以大脑顶叶和额叶明显,脑积液增多,脊髓软膜充血,肺脏轻度肿大,散在分布有出血点,腹侧较背侧出血严重,尖叶、心叶呈暗紫红色,质地坚实。胃肠道空虚,胃粘膜充血,表面有较多粘液,呈卡他性炎症,肠淋巴结切面充血、坏死、呈大理石样,脾稍中大,肝、脾表面可见到黄白色坏死灶;育肥猪通常缺乏典型的病理变化,但经常可见浆液性到纤维性坏死性鼻炎,坏死性扁桃体炎及口腔和上呼吸道局部淋巴结肿胀或出血,肺水肿并有散在小坏死灶,肾表面有出血点,肝、脾表面有黄白色坏死灶,流产母猪有子宫内膜炎,种公猪表现为阴囊水肿和渗出性鞘膜炎。

5 实验室诊断

5.1 试剂

猪伪狂犬病毒致敏乳胶抗源,阳性血清、阴性血清、稀释液,由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生产。

5.2 操作方法

5.2.1 血清样品制备 按常规方法采52头病猪耳静脉血,每头采10 ml,分离血清3 ml,置于2~5℃冷藏柜中备用。

5.2.2 定量试验 取检测样品血清、标准阳性血清、阴性血清、稀释液各一滴,分别置于玻片的不同位置,各加乳胶抗原一滴,用牙签混匀,搅拌并摇动2 min,于5 min观察结果。

5.2.3 定性试验 先将血清作连续稀释,各取1滴依次加入乳胶凝集反应板上,另设对照同上,随后再加乳胶抗原一滴,搅拌摇动2 min,判定。

5.3 结果判定

5.3.1 对照试验 出现如下结果试验方可成立,否则应重试:阳性血清加抗原呈“++++”,阴性血清加抗原呈“-”,抗原加稀释液呈“-”。

5.3.2 判定标准

“++++”:全部乳胶凝集,颗粒聚于液滴边缘,液体完全透明;

“+++”:大部分乳胶凝集,颗粒明显,液体稍浑浊;

“++”约50%乳胶凝集,但颗粒较细,液体浑浊;“+”:液体浑浊,有少许凝集;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通过结合绘本内容进行补写、扩写、续写三方面对写话训练的实施办法进行了论述。总的来说,读写联动训练是确保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得到提升的关键,因此,相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学生特点、绘本内容、读写联动训练目标等展开教学,确保绘本能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发挥出预期作用。

“-”:液滴呈原有的均匀乳状。以出现“++”以上凝集者判为阳性。

被检的52份血清,乳胶凝集试验,皆呈阳性,确诊为猪伪狂犬病。

6 防制

6.1 加强检疫

在购入猪只特别是种猪时,必须掌握产地的猪伪狂犬病流行情况及对该病免疫程序执行情况,最好采血进行监测,确定无该病时才能引入,对流通中的商品猪、仔猪,技术部门及贩运户必须对产区该病的发病史进行了解,无该病史时方可流通。对引进的种猪进行隔离检疫,并进行疫苗接种。

6.2 正确选择疫苗

疫苗接种途径、使用不同毒株的疫苗影响免疫效果。接种途径影响免疫接种对该病野毒潜伏感染的预防;灭活苗不能在三叉神经等伪狂犬病毒潜伏组织中增殖,因此不能完全预防野毒的潜伏感染。而弱毒苗则不仅能诱导高水平的抗体,而且能在注射部位、淋巴及潜伏组织中增殖,能够预防或减少潜伏感染,因此选用弱毒苗效果较好。

6.3 净化猪伪狂犬病

由于我国兽医防疫部门至今仍然没有颁布猪伪狂犬病的控制和净化规程,对现有的国产灭活或弱毒疫苗缺乏权威的安全与效力评估,国内科研机构对本病的研究还停留在诊断和控制阶段,特别是文井镇猪伪狂犬病的病史短,还没有最有效控制该病的方法措施,因此,有必要借鉴和使用国内外研究成果。

为防止潜伏感染和降低野毒感染阳性率所必需,在一个猪场内使用相同的基因缺失疫苗,避免不同基因缺失疫苗毒株之间可能发生的基因重组和毒力变异。

6.3.2 执行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免疫程序

伪狂犬病弱毒苗种猪初次免疫后间隔4周加强免疫1次,种母猪以后每胎配种前注射1次,产前1个月左右加强免疫1次,可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并可使哺乳猪的保护力维持到断奶。留作种用的断奶仔猪在断奶时免疫1次,间隔4周后再加强免疫1次,以后按种猪免疫程序进行,育肥用的断奶仔猪在断奶时接种一次可维持到出栏。

6.4 定期监测

对文井镇范围内饲养的猪定期进行抽检,种猪场每年监测2次,监测时种公猪(含后备公猪)应100%、种母猪(含后备种母猪)按20%的比例抽检;对流产、产死胎等症状的种母猪100%进行检测,监测方法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掌握进行免疫程序后猪群的阳性情况,检出的阳性猪作淘汰处理。

6.5 开展灭鼠工作

鼠是猪伪狂犬病病毒的携带者,可通过污染饮水、饲料及猪舍用具而使猪只感染,因此灭鼠必须全民动员,消灭房内房外,特别是养猪场的鼠类,对控制本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采取加强检疫,正确选用疫苗,净化种猪场、规模养猪场的猪伪狂犬病及监测和灭鼠工作,使猪伪狂犬病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全县养猪生产的健康稳步发展。

[1]吴清民,苏敬良,王庆川,等.伪狂犬病.兽医传染病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2]蔡宝祥,沈正达,王锡祯,等.伪狂犬病.家畜传染病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6

[3]许伟琦,朱璇,孙泉云,等.猪伪狂犬病毒的分离鉴定.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乳胶狂犬病日龄
国内最大的乳胶产业基地项目落户左权
洗乳胶枕 先浸泡后按压
一看二压三捏四闻,教你辨别优劣乳胶枕
四步挑选乳胶枕
打败狂犬病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Favipiravir(T-705)在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中的有效性
抗狂犬病VHH和疫苗用于暴露后处置显著提高小鼠对致死性狂犬病感染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