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羊痘病的防制

2012-01-25罗兆福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4期
关键词:景东羊痘致死率

罗兆福

(云南省景东县彝族自治县畜牧兽医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景东 676200)

1 基本情况

景东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5℃,雨量充沛,灌木杂草繁茂,广大农户有养羊习惯并积累了丰富的养羊经验。县委、县人民政府把养羊作为增加山区农民收入的一项产业来抓,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1991年,景东被云南省畜牧局列为“黑山羊商品生产基地县”。景东饲养的黑山羊,学名称云岭山羊,系一地方良种。因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膻味小,口感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20世纪80年代,景东黑山羊曾加工成汤褪羊销往沿海省份。近年来,活羊大量销往湖南、河南、广东、广西等地,价格高,供不应求。据2010年统计,全县养羊农户9 275户,年末羊存栏117 268只,年内出栏62 647只,外销52 072只,养羊产值达2 718万元,占牧业产值的8.5%,养羊已成为景东县部分山区农户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

据景东县2006年畜禽疫病死亡抽样调查,山羊死亡率为3.2%,其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率占2.96%。2004年,文井4个社山羊患山羊痘发病217只,发病率为54.47%,死亡57只,致死率26.37%,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协助下,诊断为山羊痘病。初步调查显示,该病自2004年在县内流行以来,流行面不断扩展蔓延,已成为危害景东县羊业的重要疫病之一。因此,开展此病的调查,掌握本病在县内的分布和流行规律,探索一套防制本病的成功方法,对控制该病蔓延,减少农户死羊损失,保障养羊业发展意义重大。

2 流行病学

2.1 传染源

病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景东县历史上没有山羊痘病发病记录,2004年的初次发病,根据多方面调查、了解,病原是由羊贩子贩羊而间接传入。由于随着市场的活跃,贩运户贩羊活动频繁,走村串户购羊,加之贩运户没有贩运消毒(运具、自身等消毒)的习惯,使山羊痘病原传入。病原传入后,人可机械性带毒传播,病羊、处于潜伏期或体表带毒的羊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上呼吸道、血液及痘疹内,随痘疱液、痘疱上皮、痂皮和口腔分泌物排出,污染环境。病愈山羊一般不带毒,获得了免疫力,但病原体在其被毛及被毛下痘痂内,保持毒力可达6~8周,在流行病学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养羊户在购羊、种公羊调换过程中又成为新的疫源。

2.2 传播途径

本病可通过接触传播,飞沫、尘埃、经呼吸道、消化道或受损伤的皮肤、粘膜传播,羊虱等体外寄生昆虫等传播。同时人为带毒机械性传播在本病的传播上也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3 本地流行特征

本病传播快,发病率高。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山羊均可感染,羔羊较成年羊有更高的易感性。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但多流行于冬季和春初。气候严寒、雨雪、霜冻、枯草和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都可促进发病和加重病情。景东县流行于每年的10月~来年3月。

发病不分年龄,以羔羊致死率最高,高达63%;其次,是3周岁以下的羊只;致死率在4%~85%之间;3周岁以上的致死率较低。没有在较大范围内散播的趋势,多仅限于在染疫的羊群中流行,而且容易传播到无本病流行的地区,易造成长期性地方流行。

2.4 易感动物

从景东县的山羊痘发病看,易感动物仅为山羊,首次新疫源传入时,羊群的发病率、死亡率较高。饲养在同一村社、同一牧场的绵羊及其他家畜未见发病。

3 诊断

3.1 临床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剖解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本病仅山羊感染,马、牛、绵羊和鸡不发病,由于感染先后的不同,痘疹在病羊体上的发展也不一致,即有的处于蔷薇期,另一些处于丘疹或化脓期。因此,病羊体温升高,在皮肤和粘膜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疹,发病急、传播快,而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即可作出初步诊断,特别是解剖见咽、喉、气管粘膜、肺部、瘤胃肌部有痘疹,在临床诊断上具有特征性诊断意义,作出初诊。但应注意与丘疹性湿疹和传染性脓泡坏死性皮炎相区别。

丘疹性湿疹:散发、不发热、体温正常、无传染性、也没有痘疹的特征性病程。

传染性脓泡坏死性皮炎:在自然情况下,本病山羊和绵羊均可发,无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病多发生于唇部及口腔,病灶呈桑椹状,极少发生于体躯部皮肤,脓痂下内芽组织增生明显。

3.2 实验室诊断

景东县本病诊断采用电子显微镜检查。电子显微镜检查可见羊痘病毒颗粒呈砖形,其表面有短管状物覆盖,大小约290 nm×270 nm。羊痘病料寄主细胞质内有不定形的噬酸性包涵体和有空泡的细胞核。

4 防治措施

4.1 疫病流行防治措施

4.1.1 划定疫点 景东县历年来,发生的山羊痘病,及时上报市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经确诊以后,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县畜牧兽医局和各乡镇党委、政府立即采取措施,按照重大动物疫病的“早、快、严、小”的防治原则和“五强制,二强化”的措施,划定为疫区,和受威胁区。县乡技术人员赶赴发病地点。行政和技术双管齐下。采取封锁疫区,隔离、消毒、扑杀病羊及同群羊、受威胁区强制免疫注射等措施,避免扩散病原,使疫病得到了控制。

4.1.2 紧急预防接种 对周边乡镇和受威胁区,进行紧急预防接种。采取由安全区向受威胁区、受威胁区向疫区逐户逐只注射的方法,做到每户使用换一次针头,避免多户共用而引起交叉感染,发生疫源扩散蔓延。注射区域密度达应免数的100%。

4.1.3 扑杀病羊及同群羊 对病羊和同群羊采取强制性扑杀措施。并对羊尸体进行深埋和消毒等无害化处理,从而使病原得到彻底净化。

4.1.4 厩舍环境的处理 对扑杀病羊及同群羊后的羊舍和周围环境、道路,用15%的石灰水、30%的草木灰水、氯毒杀进行严格消毒,对清除的羊粪尿撒上石灰水后进行堆沤发酵。对全县养羊户开展该病防制的宣传,提高养羊户在相互调换种公羊、购羊等过程中的防病意识。

4.1.5 封锁的解除 本着最后一只山羊扑杀后、通过山羊痘疫苗的免疫注射,并严格按技术操作规程处理后1个月未发现新的病山羊时,解除对疫区的封锁。

4.2 日常预防措施

4.2.1 加强饲养管理 本病的发生与个体特点的差异,饲养管理条件、气候和季节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加强羊的饲养管理,注意饲养密度的合理性,尤其在冬季要适当补饲,保持羊的良好体况,以增强羊的抵抗力。

4.2.2 注意引种安全 全县技术人员和养羊户对羊病疫情做做到底子清、情况明,确认引种地没有羊痘病疫情方能引种和购羊。引入种羊和购入羊后,要做好临床观察及环境消毒,确证无病之后,进行体表消毒方能混群。

4.2.3 加强市场监管 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快捷,交易市场的日趋活跃,给病原的快速传播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加之景东县的黑山羊远销广东、湖南等省外,近销西双版纳等地州,一旦发生潜伏期羊只外流,或者经交通工具带来病原,将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加强了市场监管,积极开展市场检疫,杜绝病羊或产品在市场流通,截断传染源。

4.2.4 加强预防接种 在曾发生过羊痘的地区,以及受到羊痘威胁的羊群,近几年年定期用羊痘弱毒冻干苗预防接种。注射方法为在尾部或股内侧皮内接种0.5-1.0毫升,接种注射后6日,便可产生抗体,免疫期达一年,且有坚强的免疫力,接种后的山羊未见发病。

5 讨论

(1)2004年前,景东县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山羊痘,致使初发病时没能引起足够重视,养殖农户没有防治痘病的意识,也从未进行过山羊痘疫苗的免疫接种,而且该病发病急、传播快,致使给部分养羊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但经近几年来市、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使该病得到控制。因此,技术部门今后必须认真做好山羊痘的免疫工作,对全县饲养的山羊每年进行全面免疫注射,使注射密度达山羊存栏的100%,真正杜绝该病的传播流行。

(2)山羊痘初次发病,病程呈恶性经过,发病致死率已达理论最高值。同时景东县有山羊痘的病原存在,许多地方均未发过该病,一旦在新的地点发病,必然给养羊农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对全县养羊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成潜在威胁。所以,今后必须加大羊病防制力度,提高广大养羊户的防病意识,把对山羊痘病的免疫接种列入全县动物防疫工作的议事日程,实行强制免疫,确保全县养羊业的健康发展和提高养羊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景东羊痘致死率
低毒高效空仓烟雾杀虫技术应用探究
台湾致死率升至5.2%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尾寒羊痘病
山羊痘的预防及治疗
景东县总工会: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进企业活动
月圆之夜车祸致死率高
关于羊痘防控难点及对策分析
羊痘综合防治措施
逆风挥杆
云南景东欢庆彝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