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放线菌病的治疗

2012-01-25陆国强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2期
关键词:上颌骨碘盐颌骨

张 昇 陆国强

(河北省围场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围场 068450)

放线菌病是由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引起的亚急性、慢性、非接触性传染病。牛放线菌多为牛放线菌引起。其特征在颌骨形成菌肿,肿大界限明显,肿胀发展缓慢。围场县奶牛小区2010~2011年先后有5头黑白花奶牛发病。其中下颌骨菌肿4例,上颌骨菌肿1例。呈亚急性1例,其他是慢性。在治疗上多数资料介绍用手术治疗、碘剂疗法。由于碘制剂市场脱销,于是我们采用青霉素治疗,4例痊愈,1例控制了病情。方法:第1周,上午静注生理盐水500 ml,青霉素钠2 400~2 800万U,下午在颌骨菌肿部位用青霉素钠2 400万U,生理盐水100 ml,普鲁卡因1 ml封闭。第2周,上午用药同前1周,下午由于封闭用药的刺激,使肿胀更加明显而改为臀部或颈部肌注。2周后停药观察,对于颌骨菌肿造成破溃创伤的病例结合手术清创治疗,3个月后恢复正常。

1 典型病例

(1)小区17栋,乔某的3号黑的花奶牛,4岁,2010年10月份从承德县购入,半年后发现采食、咀嚼缓慢,时而少食,逐渐消瘦,泌乳量降低,左侧下颌部有一凸起的硬肿,有鸭蛋大小。检查发现左下颌体臼齿部全部肿胀,厚为4 cm左右,下颌间系已肿平,患侧第2臼齿松动,采用青霉素钠输入与肿胀部位周围封闭,用药2周,1个月后肿胀逐渐消退,2个月后增厚的下颌骨及生理机能完全恢复正常。

(2)小区12栋,贾某的715号黑白花奶牛,已产过1犊。2011年3月份从县奶牛场购入,购入1个月发现左侧下颌骨长1个小疙瘩,1个月后疙瘩有鸭蛋大小,约半个月上下出现肿胀,口流涎,舌肿胀呈紫色,卷缩困难,口腔牙部有少量积存草末,逐渐下颌间系肿胀高于下颌骨,左侧下颌骨外侧出现一小破溃口,流出少量血浓汁。左侧脸部突起。第2臼齿已脱落。

治疗:破孔创采用双氧水,生理盐水清理后,孔内塞入青霉素钠粉,3~4 d换1次药。肿胀部位四周用普鲁卡因青霉素钠封闭,静脉注入生理盐水青霉素钠溶液,维生素C注射液和葡萄糖溶液。2周后停药观察。1个月后创口痊愈3个月后下颌骨菌肿消失,机能恢复正常。

2 体会

(1)牛放线菌病发展很慢,侵害颌骨体增厚很慢,一般经过6~18个月患部才出现坚实肿块,这种类型的放线菌病比较多,而呈现亚急性病情比较少见,但从治疗上看,亚急性型比慢性型肿胀消退比较快。

(2)从我们接触的病例看,放线菌侵害颌骨多,而侵害上颌骨少,从治疗上看,下颌骨菌肿比上颌骨菌肿疗效好,见效快。

(3)利用青霉素治疗牛放线菌病奏效好,见效快。我们体会采用青霉素封闭与静脉输入结合的方法比单一的方法,效果好。奶牛个体大,用药量大,目前市场上的青霉素钠盐比碘盐规格大,另外碘盐不能静注,所以我们在治疗上多利用钠盐,少用碘盐。两类青霉素盐治疗效果基本一致。

(4)要加强对本病的监控和检测,可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对本病治疗更奏效。

猜你喜欢

上颌骨碘盐颌骨
种植体-颌骨界面微动损伤的多指标评价
“低钠盐”和“无碘盐”选吃有学问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瘢痕对唇腭裂上颌骨生长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上颌骨切除术后上颌骨缺损的修复
“上颌骨切除术后上颌骨缺损的修复”点评
“碘”亮人生共享健康
四招识别真假碘盐
四招识别真假碘盐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