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公牛蹄病的病因与防治

2012-01-25陈玉山刘建兵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2期
关键词:牛蹄高锰酸钾角质

陈玉山 刘建兵 陈 蓉 左 峰

(山西省畜牧遗传育种中心,太原 030027)

蹄病是种公牛饲养过程中的常见病,蹄病的发生常常是因牛舍环境卫生差,饲养管理不当,修蹄失宜及运动不足等因素引起,是诱发四肢病,特别是关节病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公牛的繁殖能力及其利用年限,对农牧业的生产危害极大,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应在生产实践中引起重视,加强预防,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在生产实践中,本中心对公牛的选育及疫病的预防,尤其是蹄病防治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收到一定成效。

1 病因

1.1 遗传因素

蹄病的遗传性已被人们重视,不同品种的种公牛,蹄病的易感性各不相同。通过多年研究表明,在本站现有的公牛品种中,奶牛蹄病发生较肉牛多,夏洛来公牛较西门塔尔易发生。

1.2 环境

圈舍的卫生条件、湿度、地面的硬度及圈舍大小,均直接影响种公牛蹄的健康状况。

(1)夏秋季节雨水较多,气候暑湿,圈舍泥泞,粪便淤积、发酵,卫生条件较差,牛蹄长期浸渍污物中,使蹄角质软化,抵抗力降低,易发蹄病。

(2)圈舍阴暗潮湿,通风不畅,氨气集聚,氨使角质蛋白分解变性成为死角质,则蹄底变质呈粉末状,临床上所谓“粉蹄”即是。

(3)牛长期站于水泥地面,易使蹄角质过度磨损,造成蹄底严重挫伤。因此公牛喜欢在软地、泥水中站立,这样更使角质软化,同时蹄底伤口受到严重污染,易引发更严重的蹄病,甚至使肢体发生病变。

(4)圈舍过小,公牛运动不足,影响牛蹄的正常磨损,易造成各种蹄变形。

1.3 营养

日粮的营养水平不均衡可以致死蹄病发生,诱发的蹄病很难治疗。

(1)饲料霉败变质可引发蹄病。

(2)饲料中的矿物质缺乏,特别是钙磷含量不足、比例不当,引发临床上骨质疏松,导致蹄病发生。

1.4 管理

因管理不完善,防疫措施不严,致使传染病、寄生虫等病的流行和传播,常可继发蹄病。此外,因人为采精、修蹄及相应设施不合理,也可引发蹄病。

2 公牛常见蹄病治疗

各种牛蹄病在公牛身上都可发生,但最常见的只有几种。通常采用的治疗原则:早发现、早治疗、消炎止痛、去除腐败、加强蹄部血液循环,促进炎性吸收,先重后轻,以防止人为处理不当造成瘫痪。

2.1 趾间皮炎

该病是没有发展到深层组织的趾间皮肤炎症,表现为皮肤不裂开,但有增厚和充血现象,趾间常有一些渗出物,有腐败气味,时间稍长可形成痂皮。随病状的发展,在蹄球部出现角质分离,异物很快进入角质和真皮之间,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发展为蹄糜烂和蹄底溃疡。

该病治疗首先要保持蹄部干燥和清洁,其次是局部防腐和收敛剂,2次/d,连用3 d,同时病畜也可进行4%CuSO4和2%甲醛的蹄浴。

2.2 局限性蹄皮炎(蹄底溃疡)

该病是蹄底和蹄球结合部的一个局限性病变,其真皮有局限性的损伤和出血,常见于公牛的前肢内侧指。

公牛患本病时,常表现为喜卧、少动、性欲降低,不愿爬跨,牵引时运步小心、缓慢,有时表现为跛行。触摸患肢,蹄匣发热,动脉搏动增强,清洁蹄底后,早期可见到底和球部结合处有限性脱色,压迫时发软,患牛表现疼病,较后期病例,见患部组织有化脓感染现象。

治疗:(1)清蹄,暴露病变组织,切除游离的角质和坏死的真皮,然后用防腐剂和收敛剂包扎,如化脓时可先行双氧水或1%高锰酸钾水清创。(2)消炎粉或适量的高锰酸钾粉撒在创面,以纱布包扎,换药1次/d,同时也可进行抗生素肌肉注射,2次/d,连注3~5 d。

2.3 趾间蜂窝织炎(腐蹄病)

该病特征为皮肤坏死和裂开,患部肿胀,有明显跛行,全身体温升高。检查患蹄时,蹄底角质部完整,看不见病变,叩击或按压时患牛感到疼痛,当用刀削角质,蹄底有大小不等的空洞并有污黑色腐臭脓汁流出,该病在本站公牛饲养中少见。

治疗:(1)中药疗法:先用1%高锰酸钾液将患蹄清洗干净,整修蹄底将腐烂的腔洞扩创成反漏半形,直至健康组织,使用腐尽生肌散(血竭、乳香、没药、儿茶各等量研末),撒于创面,后绷带包扎固定,1次/2d。(2)高锰酸钾疗法:清创后,还将高锰酸钾粉撒于纱布或药棉上,填存创腔,外涂5%碘酒,后用绷带包扎,固定2~3 d重复处理1次。

对于体温升高的患牛在施行上述治疗的同时还可使用抗生素或磺胺药物进行肌注和静注。另外,补锌对该病也有成效。

2.4 趾间皮肤赘生

该病常发生于公牛,造成持久严重跛行,影响采精。

通常采用液氮冷冻法,将液氮冷却的钢板放于赘生部,反复多次,直至赘生部变白,硬凉为止,2 d后重复1次,待10~15 d后,冻痂自然脱落而痊愈。

3 公牛蹄病预防

在做好公牛蹄病治疗的同时,要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由于蹄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遗传因素、饲养环境恶劣和营养不良所至。因此,搞好公牛选种及饲养管理和牛舍环境卫生,是降低公牛蹄病发病率的有效途径,是关系到种公牛利用年限,精液质量和产量的大事。

3.1 选种

为防治蹄病的发生,避免不良基因混入牛群,在选种过程中已将蹄病的一些致病遗传因素纳入了选种范围,而且在生产实践当中,一旦发现某公牛可能携带有蹄病的致病基因,不管其其他性状如何优秀,都要考虑将其淘汰。

3.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防止疫病侵入

3.2.1 预防消毒 专门配备电动喷雾器,采用药液喷雾消毒法,坚持对牛舍运动场、采精室等地定期消毒,每周1次,周三进行,所用消毒液有3%~5%来苏儿、灭杀王、杀毒霸、2%火碱、1%~5%福尔马林等,以消灭饲养环境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同时,还不定期的用4%的CuSO4和2%甲醛、2%来苏儿、1‰高锰酸钾,对牛蹄进行药浴。

3.2.2 实行封闭管理 饲养区建立严格的门禁制度,未经许可,任何闲杂人等不得随意进入,经许可准予进入的人员必须经过消毒间进行紫外线和药液消毒后方可进入。

3.2.3 消除有害生物 夏季做好灭蚊、灭蝇、灭鼠的工作,减少和消灭疫病的传播媒介。

3.3 采取综合措施,增强牛群的体质

3.3.1 运动场 在公牛运动场,采用青砖竖插漫地,同时上铺一层薄沙,这样较水泥地面,泥土地面,容易保持干燥、防滑、粪便易于清扫,有效防止了蹄病的发生和蹄壳的过度磨损。

3.3.2 采精室 要选用大小适中的台牛,橡胶轮胎制作成采精垫,地面配有下水地漏,以保证公牛采精不打滑,粪便易清扫,这样不仅保证公牛顺利采精,也减少了蹄病发生。

3.3.3 强制运动 公牛除圈舍自由运动外,每日下午保证1 h左右的强制运动。

3.3.4 牛体清洁 每日要对牛体进行刷拭,牛舍经常清扫,始终保持牛体干净、牛舍干净,不留任何粪便。

3.3.5 饲料 科学配比,日粮全价,特别注意Ca、P及微量元素的供给,增强抵抗力。

3.3.6 牛舍 随着季节的变化,对牛舍配有温控设施,夏季防暑,冬季防冻。

3.3.7 修蹄 每个季度修蹄1次,不定时的用CuSO4和甲醛等药液对公牛蹄子进行药浴,这样既可保持牛蹄的清洁,又可以杜绝某些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及其对牛蹄的侵害。

3.3.8 种牛接触地面 要保持牛舍、运动场、采精室的地面干燥、平整及时清除垃圾和易发生损伤牛蹄的物体,如铁丝、碎木片、金属块等。

4 体会

由于本中心严格执行了国家《动物防疫法》,加强了公牛兽医卫生管理工作,贯彻了“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在公牛蹄病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多年来没有出现因为蹄病而使公牛过早淘汰的情况,未因为蹄病影响采精工作,从而为全省牛改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猜你喜欢

牛蹄高锰酸钾角质
拜年(外一首)
请 求
临床中高锰酸钾坐浴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鲸吞
牛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要点
供给压力大 郑棉“牛蹄”难持久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碘化亚铁溶液的实验分析
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体外共培养体系的建立
窄谱中波紫外线对角质形成细胞角蛋白17 表达的影响
不同助剂对铁元素在苹果角质膜渗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