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外科172例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

2012-01-25王小林陈素群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7期
关键词:腹壁普外科医师

王小林 陈素群

(天府矿务局职工总医院普外科,重庆 400704)

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9.65%~17.65%[1],我以为,除切口感染外,切口愈合不良还包括切口脂肪液化、血肿、缝线断裂等方面。通过我院2005年至2011年172例普外科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分析。发现切口愈合不良,除患者本身因素外,大部分与医师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管理有密切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72例患者中切口化脓感染67例,占38.9%,脂肪液化69例,占40.1%,血肿12例,占6.9%,缝线断裂5例,占2.9%,拆线后裂开(不愈合)2例,占1.1%,4例引流管拔出后形成瘘道,占2.3%,切口红肿硬结13例,占7.5%。

1.2 病因分析

172例患者Ⅲ类切口(胃肠道穿孔、化脓性阑尾炎等)93例,占54.%,Ⅱ类切口(胃肠道、胆道手术)65例,占37.7%,Ⅰ类切口 14例,占8.1%(其中3例为安置补片)。172例患者中糖尿病患者53例,肥胖患者49例,吸烟或咳嗽(呼吸道疾病)77例,营养不良患者13例。老年患者71例。手术时间>3h 59例(以上患者有的同时具有以上两种或几种情况)。特别指出Ⅰ类切口,而且无上述6种情况的患者17例。

2 治疗结果

29例患者(多为切口红肿硬结)经TDP,炎症治疗仪等理疗缓解或治愈。132例患者经拆线,敞开切口,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后,二期皮肤、皮下全层外翻缝合(因基底部大多很宽,易留下死腔积液,一般于基底部置8#~10#引流管)基本全部愈合(几例患者出现红肿硬结,疼痛)。4例形成瘘道患者,除1例(胃癌手术引起胰瘘,转上级医院治愈)外,其余3例经瘘道切除后,治愈。7例腹壁全层裂开患者,1例(结肠癌,肠梗阻,营养不良)因拆线后腹壁全层裂开,急诊二期缝合后再次出现肠梗阻后死亡。1例(直肠癌,精分症)二期缝合时因小肠与腹壁致密粘连,解剖不清,损伤小肠,破裂。行小肠造瘘,三期行小肠段切除还纳后健康出院。其余经二期缝合后治愈。

3 讨 论

普外科手术为侵入性操作,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患者获得侵入性操作越多,发生感染的机会越多。侵入性操作的损伤使皮肤黏膜的完整性被破坏,失去了屏障作用,为细菌的入侵创造了条件。再者,获得侵入性操作机会多的患者,说明原发性疾病较重,免役防御功能存在不同程序的损伤和缺陷,抗感染能力减弱,且住院时间长,病情复杂,抗菌药物的长时间应用等,一旦发生医院感染较难控制,因此也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重点关注的人群[2]。从我院普外科切口愈合不良结果看出,切口不良愈合不仅与患者本身切口类型,糖尿病,肥胖,营养不良,呼吸道等基础疾病有关外,还与医师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管理等有密切关系。我们今天讨论重点是医师如何根据患者本身疾病,通过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管理尽量避免切口愈合不良。

3.1 术前准备

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于感染病灶,肠道手术,手术时间长,癌症,置入人工制品等都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特别是术前30min使用一次,并根据药物半衰期及手术时间加用,使整个手术保持抗生素有效浓度。②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体内糖原储备量不足,造成组织愈合不良,白细胞吞噬能力降低,局部抵抗力差,易发生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3]。可以和内科医师一起通过饮食,药物等手段,将患者血糖控制接近正常即空腹血糖6.9~8.9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10mmol/L,尿糖(±~+)(当然包括术中,术后血糖监测和控制)。③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常伴有低蛋白血症,低蛋白引起组织水肿,影响切口愈合。营养不良患者抵抗力低,容易引起切口感染。白蛋白<30g/L的患者需通过输血浆、白蛋白等途径纠正。④吸烟或有呼吸道疾病:长期吸烟者免疫功能明显受到抑制,表现为免疫球蛋白浓度和溶菌酶活性下降,NK细胞计数减少,CD4+/CD8+比例下降,从而改变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4],同时因为吸烟或有呼吸道疾病,患者术后咳嗽,腹压骤增,可以引起缝线断裂,甚至裂开。所以术前2周戒烟,并控制呼吸道疾病。

3.2 术中操作

①尽量少使用电刀。特别是皮下切开时。用电刀切脂肪层时,由于脂肪组织供血较差,对热敏感,反复电凝后易产生液化坏死,导致切口液化、延期愈合。皮下切开组织经压迫后多可以止血。②注意保护切口。防止反复多次切割,尽量避免持续使用暴力牵拉切口。多次切割,持续暴力牵拉必然损伤组织,引起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影响切口愈合。③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对术者和患者皮肤消毒效果,一般只能维持2h左右。手术操作时间延长,可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如切口附近毛囊内细菌随汗腺排出而污染切口;切口组织由于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致干燥或空气污染;拉钩等损伤切口处组织细胞导致局部抵抗力降低等,都是造成切口感染的原因[5]。④关腹要引起重视。一般主刀医师在关腹时就离开了手术室。麻醉医师也可能因为手术快结束而未保证麻醉效果,造成腹肌紧,张力高,关腹困难。年轻医师往往在判断组织是否坏死,缝合的松紧,是否留有死腔,止血是否彻底等方面缺乏经验,对切口愈合影响很大。

我们的经验是:①皮肤、皮下脂肪不用电刀,争取切口在同一个切面。②注意保护切口,避免暴力牵拉。必要时用棉垫护皮。对于胃肠道,特别是化脓性手术更应注意切口保护。③关腹时要保证良好的麻醉效果,肌肉松弛,彻底止血。切除坏死组织(对手术时间长,过度牵拉手术,常规切除边缘皮下组织。),防止缝合过紧影响血供,缝合过松,留下死腔。行生理盐水、抗生素冲洗切口。Ⅲ类切口使用0.5%的碘伏和抗菌药冲洗能有效阻止污染菌在伤口的生长和繁殖,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率[6]。对脂肪层厚的患者常规于肌腱和脂肪层之间放置小引流管。④行多头腹带加压包扎切口,防止腹压增加时切口裂开。

3.3 术后处理

①减小腹壁张力。a.术后患者多采用斜坡位,既减少腹壁张力也便于引流。b.肛门排气后方可进食,以免腹腔胀气。经久不排气的,可以通过胃肠减压,置肛管等方式减小腹壁张力。c.对咳嗽患者通过雾化吸入等方式治疗。使用多头腹带保护。②促进切口愈合:a.注意血糖控制和监测。b.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c.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总之,切口愈合不良,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心理伤害,也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甚至引起非常严重后果。我们术者必须从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管理等各方面引起高度重视。特别强调,医师在遇到切口愈合不良后,因家属往往认为手术失败。而不敢面对。一般采用保守治疗,从而加重病情。从我们统计结果不难看出,除少数理疗可以治愈外,大多需要拆线,换药,二期缝合。甚至可引起更严重并发症。术者要有充分思想准备,勇敢面对。并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放矢。才能尽量减少患者痛苦,减少更坏的结果。

[1]张彦,查红,戴志鑫,等.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报告[J].西南军医杂志,2001,3(4):49-50.

[2]牛洪敏,许杰,李平.185例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分析临床分析[J].淮海医药,2007,25(2):25.

[3]马建华,王颖,齐绍康.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危险因素的评估[J].天津医药,1998,26(2):77.

[4]廖小燕,常元勋.吸烟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状态的变化[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1,28(4):250.

[5]元朝胜,裴宗兵.减少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几点体会[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1(4):25.

[6]郭志晨,叶竹梅,黄樟生,等.外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61-76.

猜你喜欢

腹壁普外科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围手术期护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具体运用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
80位医师获第九届中国医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