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志雄教授在当代岭南伤寒学派发展史的地位和贡献

2012-01-25李巨奇张毅之沈创鹏张横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11期
关键词:经方伤寒论岭南

李巨奇张毅之沈创鹏张横柳

1.广东省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罗湖医院)中医科,广东深圳518001;2.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消化内科,广东清远511500;3.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广东广州510405

何志雄教授在当代岭南伤寒学派发展史的地位和贡献

李巨奇1张毅之2沈创鹏3张横柳3

1.广东省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罗湖医院)中医科,广东深圳518001;2.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消化内科,广东清远511500;3.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广东广州510405

何志雄教授是当代岭南伤寒学派的杰出代表、伤寒教育学家、经方大家,当代岭南伤寒学科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者。毕生坚持岭南伤寒经典教学,重视人才梯队培养、学术传承、学术交流和基层理论教育。善用经方治疗岭南疑难疾病,开拓思想,扩大范围,极大推动了岭南伤寒学理论、教育、科研、临床和学科建设发展,在当代岭南伤寒学术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何志雄;伤寒论;伤寒学派;岭南伤寒;学术地位

何志雄(1913.10-1983.10),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岭南伤寒学家、广东省名老中医,历任广州中医学院副教授、伤寒论教研室主任、广州中医学院侨联主席、广东省第四、五届政协委员等,其学术成就在当代岭南伤寒学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促进岭南地区经典伤寒临床、教学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1 当代岭南伤寒学派杰出代表

新中国成立以来,岭南中医药学发展迅速,成就辉煌,奠定了它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岭南伤寒学亦迎来了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何志雄教授终身致力于《伤寒论》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顺应时代潮流,为当代岭南伤寒学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何志雄教授伤寒学术专著《伤寒论选释和题答》于1981年出版,在仲景“六经实质”、“胃气学说”、“营卫学说”、“体质学说”等方面多发创见,受到国内及日本汉医界的高度重视,在我国伤寒学术界占有极高地位;1982年首次提出“伤寒论六经实质”,一改岭南医家轻理论重实用之医风,开六经辨治学术研究之新风,在全国伤寒学术界反响甚巨。其论文《六经病辨证论治》、《厥阴病篇的认识》、《太阳和太阳病》、《试谈伤寒与温病的异同》等均具有极高学术价值,屡获国内伤寒学术界赞誉。他所获得的“四个第一”(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第一任主任、国家教育部评定中医学界伤寒学科第一个副教授、国家教育部遴选中医学界伤寒学科第一个硕士导师、广东省政府授予首批“广东省名老中医”),代表当时岭南伤寒学发展的最高成就,是当代岭南伤寒学派的杰出代表。

2 当代岭南中医经方大家

近现代岭南医家擅用经方者众,陈伯坛擅用大剂起沉疴,人称“陈大剂”,易巨荪活用经方抢救危急重症。何志雄教授一生倡经方,重经方,用经方,寒温统一,扩展了以经方六经辨治岭南杂病的实用范围。临证善以经方治疗岭南外感、内伤疑难疾病,尤对岭南外感病的理论发掘、诊疗思维见解独到,遣方用药循仲师经典而不泥经典,辨证精准如神,用药简约轻灵。桂枝剂、柴胡剂圆活机巧,顾胃存津、健脾化湿贯穿全程,为何老临床诊疗的一大特色。何老提倡首务治病求本,见证知机。对于经方运用,首先强调对经方组方机理深刻理解,临证中准确把握病机,方义相合。其次擅抓主症,依证施方。对于主症的把握,是掌握主要病机的关键。在实际运用中,可根据一二主症,结合《伤寒论》条文,将病证与经方互应。再次随证治之,变化灵活。临证运用经方,原方不动,或稍作加减,既可获效。其后标本缓急,次序分明,是何老临证经方运用的一大特点。

3 当代岭南伤寒教育学家

何老毕生致力岭南伤寒经典教学,先后主编《伤寒论》讲义、《<伤寒论>选读参考资料》、《伤寒论概要》、《伤寒论表解》等补充、函授教材,坚持岭南伤寒学临床、教学相结合,强调突出经典教学的临床特色,认为学科建设既要重视人才梯队培养和学术传承,更要重视学术交流和基层理论教育。自1956年起,何老始终把人才梯队建设作为学科发展的重点,1980年前后已培养出熊曼琪、何伯苍、梁柳文、冯灼灵等师资队伍,成为当代岭南伤寒学科建设、发展的中流砥柱;先后培养林安钟、郑元让、张横柳、王伯章、魏甫贤、廖云龙、郭伟琪等研究生,目前已成为各地区伤寒名家。何老多次应邀到省内外各大医学院校开设《伤寒论》经典讲学及专题讲座,到湖南、韶关、新会、梅州等地基层医院讲学,与名医黄耀燊、梁乃津等在深圳市中医院设立专家门诊,影响辐射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反响极大。

4 结语

何志雄教授作为伤寒论经典临床医学大家、教育家,毕生坚持“经典结合临床,医教研共同发展”,结合岭南伤寒学术发展的时代要求,不断探索《伤寒论》经典教学的新模式,积累了丰富翔实的成功经验,在学科建设、梯队培养、经典教育等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伤寒论学科建设和经典教学新体系的建立,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开拓和导向作用。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学科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部精品课程”、“广东省精品课程”,成为华南地区“经典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如此巨大的成就,与前辈学者付出的辛勤耕耘、无私贡献,当然是密不可分,不可磨灭的。

R249

A

1007-8517(2012)11-0142-01

2012.04.29)

李巨奇(1973-),男,湖南长沙人,临床医学博士,研究方向:经方治疗疑难疾病(神经、内分泌方向)的临床与实验研究。E-mail:bigfin@qq.com。

猜你喜欢

经方伤寒论岭南
忆岭南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岭南建筑的前世今生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雨岭南
不辞长作岭南人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运用经方治疗疼痛验案举隅
经方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