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功能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重要性

2012-01-24张艳梅杨玉仙闫晓丽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2期
关键词:血氧饱和度阻塞性

张艳梅 杨玉仙 闫晓丽

(山西省汾阳医院,0322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以气流阻塞为特征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及阻塞性肺气肿。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身心健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下面就呼吸功能锻炼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选择2002年5月~2005年3月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13例在吸氧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呼吸功能锻炼的患者作为实验组,仅采用吸氧治疗的1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标准,无其他并发症。其中男18例,女6例;平均72.7±12.6岁;平均住院天数为17±1.9天。

治疗方法

实验组在吸氧每天20~24h的基础上接受呼吸功能锻炼。对照组持续以氧疗治疗,每天20~24h。两组患者均进行了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呼吸运动锻炼的方法包括:腹式呼吸锻炼、缩唇呼吸锻炼、深慢呼吸。

腹式呼吸锻炼方法:取立位(体弱者可取坐位或仰卧位),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吸气时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吸气时间与呼气时间之比为1∶2或1∶3。

深慢呼吸方法: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要求缓慢深呼吸,不可用力,每分钟呼吸速度保持在7~8次。

缩唇式呼吸方法:病人吸气时气体从鼻孔进入,呼气时缩拢口唇,呈吹口哨样呼气,时间要慢,吸与呼之比为1∶2,每天2~3次,每次10~15min。

治疗结果

疗效判断标准:有效:脉搏血氧饱和度提升1%~10%。无效:脉搏血氧饱和度未见提升。

实验组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有效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27.27%。实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现有的治疗手段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其发展。如果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促使其行为发生改变,患者的病情可得到控制[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各项防治措施的实施需要医、护、患以及家属的密切配合,医务人员需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控知识及技术传授给患者,使他们成为防控主体,并采取一些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控措施真正落实。

傅东波[2]等在慢性病患者中开展自我管理项目,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的同时,健康状况、自我效能和卫生资源利用等各方面都得到改善。Bourbeau[3]等研究也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改变与疾病的症状控制直接相关。同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与生活质量呈中度正相关,生活质量越高,自我管理水平越高。自我管理水平高的患者,能更积极主动的寻求帮助,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信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心态、情绪及适当锻炼加强自身保健,尽量降低疾病对生活的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精神面貌会更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2010版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疾病评估和检测、减少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稳定期管理和急性加重期管理4个部分,其中肺康复是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非药物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由运动锻炼、营养指导和教育3部分组成,目标是缓解或消除症状,提高活动耐力,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稳定期自我管理一般包括:①长期家庭氧疗;②坚持呼吸肌锻炼,主要有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③预防呼吸道感染;④体能锻炼、耐寒锻炼;⑤合理饮食,加强营养。肺气肿时膈肌下降,运动幅度减弱,肺组织弹性减退,使呼吸浅而快,为了改善肺功能可做腹式呼吸锻炼、指导病人做呼吸操。该组病例由于实验组进行了呼吸功能锻炼,随时监测其血氧饱和度较未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前有效率达92.31%,对照组由于未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仅通过吸氧,有效率为27.27%。通过这组数据可看出采用呼吸功能锻炼的COPD患者改善肺功能的有效率大于单纯吸氧治疗者。

心理护理:首先让病人充分理解呼吸操锻炼是患者康复治疗行之有效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正确的呼吸练习,建立有效的呼吸,以增强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产生良好的生理作用和临床疗效。患者因在住院期间已经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治疗,症状也有所好转,因此再让其进行呼吸功能的锻炼会产生厌烦的情绪,此时护士应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告知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有益于缓解或控制症状,消除或减少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和对心理的影响,减少发病次数,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此时与患者家属保持通讯联系,及时为患者排忧解难,使患者能增强信心,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配合锻炼,改善缺氧症状。经过护士的宣教,实验组的13例患者都能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和护理。

血氧饱和度监测:这是根据血红蛋白的光吸收特性设计的一种无创性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的方法,传感器为指夹式或耳贴式。测量范围0~100%[4]。临床治疗中,血氧饱和度(SpO2)已广泛应用,SpO2仪可反映指毛细血管内血氧饱和状态,从而间接了解肺气体交换情况,为患者合理给氧提供了科学客观的指标。临床上我们曾对数例病人的SpO2数值和动脉血氧饱和度数值进行对照,认为SpO2读数可反映病人的呼吸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脉血氧的变化。

以往的临床观察方法不易识别早期缺氧,而应用血氧饱和度监护仪持续无创监测,能连续动态地观察机体氧合情况,及时发现早期低氧血症,为临床抢救及护理提供依据,同时可避免因多次采动脉血对病人造成的痛苦,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张建华等[5]认为,引导老年COPD病人进行长期、有效、个体化的呼吸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病人的咳嗽、咳痰气短症状,其血氧饱和度有所提高,改善了病人的肺功能。由此可见呼吸功能锻炼在COPD护理中的重要性。

[1]JerantA F,von Friederichs-Fitzwater M M,Moore M.Patients’perceived barriers to active self-management of chronic conditions.Patient Educ couns,2005,57(3):300-307.

[2]傅东波,傅华,McGowan P,等.上海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中国公共卫生,2003,19(2):223-225.

[3]Bourbeau J ,Nault D,Dang-Tan T.Self-management and behaviour modification in COPD.Patient Educ Couns,2004,52(3):271-277.

[4]蒋冬梅,唐春炫.ICU护士必读.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108.

[5]张建华.刘惠俐.富丽芳.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04.

猜你喜欢

血氧饱和度阻塞性
糖臬之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Path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splenic vasculature in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Its releva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portal hypertension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