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咽炎的中医药治疗经验

2012-01-24冯红燕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2期
关键词:六神丸莱菔子射干

冯红燕

(济南军区联勤部干休四所卫生所,山东 济南250000)

慢性咽炎(chronic pharyngitis)中医属“喉痹”范畴,主要是脏腑虚损,咽喉失养及痰凝血瘀,结聚咽喉所致[1]。

治疗思路

疾病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异常生命活动,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生物之处即在于人的社会性,因此作为人体对致病因素的反应而产生的疾病,其发生和发展变化不仅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亦受到因时代变迁、社会发展而带来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精神活动以及由之引致的体质变化的影响,更何况古今气候亦随时代推移而有明显改变,那么疾病防治措施亦就必须“随时变易”,因时代而制宜。所谓“因时代而制宜”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疾病防治应因气候环境的改变而制宜;其次,疾病防治应因生活条件的改变而造成的体质特点而制宜。第三,疾病防治应因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制宜。

中医重视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协调,每从调节人体阴阳气血,激发自身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入手防治疾病,故强调必须根据人的体质特点和疾病具体情况灵活施治。首先,慢性咽炎应因气候环境的改变而制宜,由于人类文明发展而出现的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膨胀等所导致的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大体上近两千年来气候具有日渐变暖、灾害性气候日益增多的基本趋势,这种趋势的逐渐积累形成了古今气候的明显差异,并对人体和疾病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这种气候情况及与之并存的大气污染严重,使包括儿童在内的不少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咽喉炎,这些人若再罹患感冒(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每伴发或继发咳证,运用传统的宣肺解表、化痰止嗽或养阴润肺方药如麻杏甘石汤、止嗽散、杏桑汤、清燥救肺汤等,效果往往不显,所以笔者根据这类病人咽喉每见丘疹状滤泡并伴有咽喉痛痒不适症状,悟出“咳嗽从咽论治”的方法,改用清咽散结经验方药(方中射干清肺利咽、祛痰止咳、解毒散结;山慈菇清热解毒、化痰散结;蒲公英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等)并配合服用六神丸、喉疾灵等喉科成药,常收到良好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上治疗慢性咽炎只有根据现代的气候特点灵活施治,才能获效。

其次,笔者认为,慢性咽炎应因生活条件的改变而造成的体质特点而制宜。目前,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生产力提高、社会物质的丰富,大多数人告别了缺衣短食的贫穷饥寒状况,过上温饱型小康生活,由于饮食习惯和体力劳动强度的改变,相当一部分病人存在着胃肠积滞,甚至蕴生湿热的状况,笔者每于实施慢性咽炎方药时都适当消导肠胃积滞,如加入适量行气消导药物如枳实、炒莱菔子等,从而使这一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第三,笔者认为,慢性咽炎应因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制宜。现代信息社会带来的信息爆炸和市场经济带来的激烈竞争、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之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亦对人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慢性咽炎患者大多有气滞痰凝的临床表现,如脉弦滑等。

所以说,时势的推移造成了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这种变化影响于人体和发生于人体上的疾病,使之出现了时代性的差异。因时制宜是中医辨证论治疾病的基本原则,实施这一原则,除了考虑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之外,尚应重视社会变迁所造成的人群体质和疾病的变异。临证治病只有“随时变易”,因时代特点而制宜,才能切中疾病肯綮而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否则,胶柱鼓瑟,刻舟求剑,难免偏离中医辨证论治精神而失去中医的优势和特色。

用药特点

根据以上治疗思路,笔者认为,慢性咽炎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其病理机制为环境污染(如粉尘、有害气体刺激),饮食结构不合理(如嗜食刺激性食物、长期烟酒过度)、精神紧张(如长期工作压力、熬夜)等,使火(热)毒蕴结咽窍,蒸灼津液成痰,久则痰凝气阻,气滞血瘀,致使火(热)毒痰瘀闭阻咽窍而发为本病。正如《重楼玉钥·卷上·诸风秘论》所言:“咽主地气,属脾土,其变动为湿,湿则肿而胀,皆火郁上焦,致痰涎气血结聚于咽喉。”此外,本病每遇风邪外侵,则风痰热毒蕴结,留滞经脉,气血郁滞,致使本病反复发作而难愈,亦如《重楼玉钥·卷上·喉科总论》所言:“一有风邪热毒蕴结于内,传在经络,结于三焦,气凝血滞,不得舒畅,故令咽喉诸症种种而发”。

笔者认为,慢性咽炎治疗应清热解毒、化痰祛瘀为主,其经验为自拟清咽散合服六神丸、喉疾灵。其中清咽散经验方为:枳实、桔梗、黄芩、山慈菇各10g,射干12g,蒲公英、栗毛球、炒莱菔子各20g,桃仁、威灵仙各15g,岗梅根30g。射干清肺利咽、祛痰止咳;桔梗宣肺祛痰,下气利咽;二药升降并用,肺得宣肃,咽利痰祛,效力大增。桔梗“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珍珠囊》),提示桔梗亦能载诸药到达咽窍病所。射干苦寒降泄,入肺经,善清肺火,利咽喉;黄芩苦寒,直入肺胃二经而清其热毒,二药相须为用,共奏清热解毒利咽之功。山慈菇清热解毒、化痰散结;蒲公英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栗毛球(又名风栗壳、栗毛壳、栗刺壳)有清化湿热、化痰散结的功效,三者与射干合用共奏清解咽喉之热毒、化散咽喉之痰结的作用。桃仁归肺经,善活血祛瘀、止咳,能散解咽喉部的瘀血积滞。威灵仙性温,既能防止此方中寒凉药物过多,又具有“疏通经络,则血滞痰阻无不利豁”(《药品化义》)的作用。岗梅根既能清解热毒、活血化瘀,又能生津防止热毒伤津。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炒莱菔子消食导滞、降气化痰。二药合用共奏消导肠胃积滞、宣通气血通道的作用。全方共奏清热解毒、行气化痰祛瘀之功。

此外,六神丸主要由牛黄、麝香、蟾酥、雄黄、冰片、珍珠6味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喉疾灵胶囊由山豆根、板蓝根、桔梗、诃子、人工牛黄等中药组成,能清热解毒、散肿止痛,用于急慢性咽炎等有良效。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70岁,2005年9月11日初诊。患者咽部不适,咽痒,有异物感,晨起时可出现频繁的刺激性干咳,刷牙时伴恶心,口干苦,常于同一季节反复发作,舌淡苔灰厚,脉弦滑。查体见咽后壁有淋巴滤泡增生。治宜清热解毒,化痰祛瘀。枳实、桔梗、黄芩、山慈菇各10g,射干12g,蒲公英、栗毛球、炒莱菔子各20g,桃仁、威灵仙各15g,岗梅根30g,厚朴10g,青皮8g。合用六神丸、喉疾灵。汤剂每天1剂,水煎服,连服5剂后咽痒与干咳基本消失。二诊,效不更方,守方续进,7剂后痊愈。

例2.患者,女,30岁,2005年12月25日初诊。患者于1年前患感冒,经治疗后病情好转,但常感咽部不适,有异物感,经常咳嗽,近日患者又患感冒,自感咽部不适加重,咳嗽音哑,鼻塞,口稍干,舌淡苔薄灰,脉弦滑。查体见咽后壁有淋巴滤泡增生。治宜清热解毒,化痰祛瘀。枳实、桔梗、黄芩、山慈菇各10g,射干12g,蒲公英、栗毛球、炒莱菔子各20g,桃仁、威灵仙各15g,岗梅根30g,白芷10g,鹅不食草12g。合用六神丸、喉疾灵。汤剂每天1剂,水煎服,连服5剂后诸症均减。二诊,前方去白芷、鹅不食草,再服5剂,咽部异物感消失,咳嗽亦随之而愈。

例3.患者,男,66岁,2006年3月5日初诊。患者自诉咽部不适,咽痒,时咽痛3年,经常咳嗽痰黏,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滑。查体见咽部暗红,咽后壁有淋巴滤泡增生。治宜清热解毒,化痰祛瘀。枳实、桔梗、黄芩、山慈菇各10g,射干12g,蒲公英、栗毛球、炒莱菔子各20g,桃仁、威灵仙各15g,岗梅根30g,前胡10g,法半夏12g。合用六神丸、喉疾灵。每天1剂,水煎服,连服5剂后上述诸症状体征明显好转。二诊,前方去前胡、法半夏,再服5剂,咽部异物感、咽痒消失,咳嗽亦随之而愈。为巩固疗效,上方再服3剂。

例1中加入少量厚朴、青皮以降气除呕,厚朴亦能消除咽部异物感。例2中加入少量白芷、鹅不食草以祛风解表、宣肺通窍。例3中加入前胡、法半夏配用,辛开苦降,有燥湿化痰之功,对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咳痰黏滞者有效。

体会

慢性咽炎应该“随时变易”,因时代而制宜的治疗方案循古而不泥古,为中医学开辟新思路。慢性咽炎应清热解毒、化痰祛瘀为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自拟清咽散中多数单味药都具有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如射干有抗肺炎双球菌等病原微生物及祛痰作用;桔梗有祛痰镇咳作用;蒲公英、黄芩亦有抗肺炎球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栗毛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抗菌抗炎作用;岗梅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桃仁有镇咳作用;莱菔子有止咳化痰作用。近几年来,通过药理研究表明,六神丸能够消炎杀菌,消肿生肌,解毒止痛;喉疾灵胶囊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消炎、抑菌作用。这些都为清热解毒、化痰祛瘀的功效提供了药理基础。

[1]田道法.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30-133.

猜你喜欢

六神丸莱菔子射干
射干与川射干的鉴别研究
莱菔子的新用途
创新药物二乙基射干苷元的杂质研究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川射干中7个异黄酮成分的含量
人参与莱菔子配伍研究
六神丸外涂治尖锐湿疣
内服中药汤剂联合六神丸外敷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观察
射干
治排尿功能障碍
治咳嗽痰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