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针并用治疗腔隙性脑梗死32例

2012-01-24刘喜梅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2期
关键词:头针三针通络

刘喜梅

(山西省长治钢铁集团职工总医院,046031)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其中以腔隙性脑梗死最多。临床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有定位体征。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糖尿病、高黏血症、高脂血症等。2005年9月至今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针药并用治疗伴发偏瘫的腔隙性脑梗死3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2]:①中老年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②安静状态下或活动中起病。③病前可有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达高峰,出现局灶性的神经功能缺损,梗死的范围与某一脑动脉的供应区域相一致。④一般意识清楚。头部CT早期多正常,24~48h内出现低密度灶。

排除标准:①短暂脑缺血发作;②经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所引起;③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④精神病患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配合完成调研者;⑤无法判断或资料不全者。

治疗方法

1.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控制高血压、血糖,调节血脂,脱水降颅压,防治脑水肿,改善脑循环,防止并发症、对症支持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等。

2.治疗组:除给予上述西医综合治疗措施外,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内服中药,同时应用头针、体针加电针治疗。(1)中药辨证治疗:①肝阳暴亢(16例):半身不遂,舌强语謇,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予平肝潜阳,涤痰通络。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②风痰阻络型(9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治法: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方以大秦艽汤合温胆汤加减。③痰热腑实: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黏痰多,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治法:活血通腑,化痰泄浊。方药:大承气汤加味。④气虚血瘀型(7例):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謇,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以补阳还五汤加减。⑤阴虚风动: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謇,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祛风滋阴,方用地黄饮子加减。中药煎剂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取汁300ml,早晚空腹服。(2)电针治疗,上肢取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取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太溪、太冲。上下肢每日各取一对穴,得气后接6805电针仪,采用疏波,持续30min,每日1次。头针依据“靳三针”取四神针、颞三针、智三针、脑三针、舌三针,与电针、体针同时应用。

两组治疗均以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4]制定。基本痊愈:病残程度0级、分数降低≥90%(能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显效:病残程度1~3级,分数减少46%~89%(部分自理,大部分需人照顾)。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17%,卧床病例病残5级以上。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32例,基本痊愈8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愈显率为68.8%,总有效率93.8%。对照组32例,基本痊愈5例,显效6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愈显率为34.4%,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讨论

腔隙性脑梗死中医称中风,由于发病后一般意识清楚,故属中风中经络。中风的病因,《金匮要略》认为:“络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中”;刘河间认为“心火暴盛”;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朱丹溪主张“湿痰生热”;张景岳倡导“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的论点[5]。纵观各家,病因不外乎虚、风、气、血、痰、火这几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侵犯机体而突然发病。病变部位主要在脑,但与心、肝、脾、肾诸脏密切相关。其病机多由忧思恼怒,或恣食肥甘厚腻,或房劳过度,精血亏耗,阴亏于下,阳亢于上,内风旋动,气血逆乱,夹痰夹火,横窜经脉,上蒙清窍,阻滞经络,发为中风。其中以肝阳暴亢及气滞血瘀最为常见。我们在对脑梗死患者采用西医治疗的同时,遵循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选取滋阴潜阳、益气养血、熄风通络、祛风化痰、活血化瘀等中药内服,并随症应用头针、体针加电针治疗,充分体现了中医学个体化治疗的特点,疗效明显。治疗的同时鼓励患者适当加强患肢的锻炼,促进康复。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吴江,贾建平,崔丽英.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

[4]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5]张伯臾 .中医内科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0:208 .

猜你喜欢

头针三针通络
智三针介导JNK信号通路对体外循环大鼠的脑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颈三针合肩三穴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黑河市爱辉区 注入“三针”强效提升党建活力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乙肝疫苗是否一定要打三针?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益温通络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