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阳虚痤疮验案一则

2012-01-24沈耿杨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2期
关键词:口腔溃疡痤疮胃肠

沈耿杨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510405)

中医对痤疮的认识历史悠久。《素问·生气通天论》篇首次提出痤疮,曰:“汗出见湿,乃生痤……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诸病源候论·面皰候》亦曰:“面皰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疱,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齄鼻第八十一》亦有:“粉刺属肺,齄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能散。所谓有诸内,形诸外,宜真君妙贴散加白附子敷之,内服枇杷叶丸、黄芩清肺饮”的记载,并处以方药。纵观历代文献,痤疮的病因病机大致可概括为:热毒壅盛、胃肠湿热、瘀血阻滞、三焦郁滞、气阴两虚,治法则不外乎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活血化瘀、消痈散结。然而痤疮亦有虚阳上浮所致者,临床多忽视。笔者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采用扶阳温纳法治疗1例痤疮患者,疗效颇佳,报道如下。

患者,女,24岁。痤疮二三年,面颊痤疮点点,甚者有硬结,口腔溃疡和牙龈肿痛反复发作,手足不温,脸部、背部容易出汗,口淡纳差,痰多,尿稍黄,便秘或便溏,腰酸乏力,月经错后,一个半月一次,自觉抵抗力差,易感冒。舌淡苔白,胖润有齿痕,脉滑无力。曾就诊于中医,辨证为胃肠湿热,服用黄连解毒汤加减,无明显效果。后又转诊另一中医,辨证为心肝火旺,服用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十余剂,病势不减反增。观其脉证,此乃一派阳虚阴盛,虚阳上越之象。治以温阳潜纳,主以潜阳封髓丹加味:附子15g,砂仁20g,龟板10g,黄柏10g,龙骨、牡蛎各30g,茯苓15g,炙甘草15g。7剂。二诊时病人自述服后口腔溃疡好转,饮食有所增加,余无改进。嘱其守方继续调理,服用原方1个月,痤疮消失,余症均减,随访至今,无复发。

按:《内经》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痤疮一证,亦需分阴阳。本例痤疮,论起口腔溃疡,牙龈肿痛,似属外感火热,极易误认为实火,然从病史看,曾服大量清热利湿、凉血消痈之品,病势不减反增,参之舌、脉诸证,如“手足不温,口淡纳差,腰酸乏力,舌淡苔白,胖润有齿痕,脉滑无力”等,显然与心火、胃肠湿热等邪实上犯所致之痤疮有原则区别。综合判断,可明确辨证为“阳虚阴盛,虚阳上浮”所致痤疮,法当潜阳,主以潜阳封髓丹加减。方中附子温补下焦命门真火,扶少火而生气;砂仁纳气归肾;茯苓利水渗湿,益脾和胃;龟板、黄柏敛阴以潜阳;龙骨、牡蛎一阴一阳,收敛固涩;炙甘草温中健脾,伏火互根。潜阳封髓丹加减对于虚火上浮所致的头面诸症具有较好疗效,吴生元称此方“能清上温下,引火归元,纳气归肾,对于下元不藏,虚火上浮引起之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证有显著疗效”。

猜你喜欢

口腔溃疡痤疮胃肠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鸡内金喷膜剂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反复口腔溃疡,是可忍孰不可忍
补充维C治不了口腔溃疡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前行胃肠减压的影响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严重痤疮?
胃肠病糊上就好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的经验体会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