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的成果转化了吗?

2012-01-23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调研室袁学国

中国农村科技 2012年5期
关键词:转化率科技成果成果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调研室 袁学国

我有些同学和朋友在农业科研机构工作,见面时免不了询问他们的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商业价值,转化了吗?今年四月份我同几名专家到新疆调研,自治区科技厅召集了一个由科研机构、基层科技局参加的座谈会。会上,同行的专家又问起科研机构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而对方回答有60%以上。我对此十分怀疑,便与同行的专家讨论起成果转化问题,希望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科技成果转化最权威的界定应当来自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但是,这种界定与我们日常语境中的科技成果转化还是有不小的差别。朱炎在1996年发表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一文是这样说明科技成果转化的:“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 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入市场, 才能实现其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功能和意义”。在这里,科技成果转化被理解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而这种解释被很多人接受和使用。但是这种解释,不能被深究。因为何为现实的生产力也是一个理论上的麻烦。我们还能从对外交流中找到另一种解释。《汉英经济科学词典》把科技成果转化翻译为Commercializing research results,再译回中文就是“商业化研究成果”,这倒是一个十分简洁和明确的解释。

我们还是回到转化法上来吧。转化法的定义至少有三层含义需要把握。第一,科技成果转化是联系科技成果与生产实际的科技活动,是科技创新链条上的一个环节;第二,需要转化的科技成果是具有实用价值的,大学教授写的理论性学术论文不在讨论之列;第三,成熟(能够被实际生产直接采用)的技术成果不需要转化。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区别。前者是对成熟技术的推广;后者是对不成熟、不完善科技成果的熟化过程。

成果转化法的定义有两个前提。在理论上,假定科技活动是线性的,也就是说科学技术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直到实际生产应用的过程。在实践上,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科技活动主要集中在政府设立的各类科研院所和高等教育机构,这些机构研发出来的成果与生产实际的需要还有很大的距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民间实用技术的发明创造活动空前繁荣,政府设立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所谓的“国家队”)在技术供给中的作用开始弱化。这就大大拓展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外延。实际上,民营企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活动已经得到了国家的支持。

从事农业科技管理或政策研究的人大都听说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概念。人民网2011年11月9日报道有官员说,“十一五”期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我们通过中国知网查询,1994年武振威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何这样低?》一文中就提出“据统计全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率只有30%~40%”。至于据哪里统计,如何统计便不得而知了。我也曾在国外的网站查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问题,没有得到答案。国外学者更多地是用农业技术采用率的概念,即一项技术被农户(农场)采用的比率。因此,我十分想知道,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是如何被计算出来的。

在百度百科“科技成果转化”词条中,科技成果转化率就是指技术成果的应用数与技术成果总数的比。郭占银1995年发表的《对农业科技转化率的理解及其原因分析》认为,“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即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或进入生产力, 并在生产力系统中所占的份额”,由成果采用率、成果覆盖率和成果推广利用频率三个指标综合形成。但是,她并没有说明如何加总计算。黄伟强(《试论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问题》2008)也只是给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理论计算模型,在转化率数值上仍然在引用15年前的不知道如何计算出来的数据。张雨是目前能够检索到的唯一进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计算的专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测算方法分析》2006)。张雨通过转化效果系数(成果应用后效益/成果应用前效益)大于1,来说明技术是否被转化;并在一系列界定工作之后计算出来我国七五、八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52.28%。但是,张雨对如何得到成果应用后效益和成果应用前效益数据语焉不详。

我认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是个理论概念,不具有实际计算的可行性。第一,何为已经转化?可以解释为被生产者实际应用。是被一个生产者应用就算已经转化了吗?如果是被一家大企业采用就算转化了,大家似乎意见不大。但是如果只是被一个农户采用了就算转化了,就有人义愤填膺了。第二,在多长时间内被转化了?一项技术被生产者采用需要时间。有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关键技术往往要比产品技术转化的慢。那么我们计算的转化率是5年转化率,还是10年转化率?第三,哪些成果具有实用价值。我们能够统计到的科技成果只是在科技部门登记的成果,民间研发的科技成果不能被观察。即使是统计到的技术成果也不在一个层面上。有的是单项技术,有的是技术集成,甚至集成技术成果包括了登记的单项技术。因此,要想搞清楚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计算,真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近来有些人拿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说事。例如,今年2月10日科技日报就以“怎样改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为题采访了专家。前几年全国人大开展农业推广法执法检查时,也有人说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也就10%左右。这些仅凭主观感受就空发议论的现象,扰乱了人们的视听。我国民间农业实用技术的发明创造十分活跃,水平很高。仅从转化环节来看,我国民间农业技术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的途径是畅通的、速度是很快的。2003年6月23日时任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的约翰·马伯格博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世界农业科技目前有两大发展方向,一个是以生物工程为主的高科技;另一个是以实用技术为主的“低科技”。如果从创造经济价值来看,我认为我国低技术不一定比高技术差。所以,包含了低技术在内的科技成果转化要比很多人的想象好得多。

人们对转化问题的抱怨,其实根源并不在转化活动本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实质是,“国家队”拿了国家很多的科研经费但并没有开发出足够的、值得称道的、具有转化潜力的科技成果。这是体制问题造成的。虽然,国家非常强调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问题,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引导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技术研发,但是“国家队”对人才评价的学术性导向也是十分强大的。很多“国家队”专家拿到了技术集成类课题,却仍然要面向发表SCI论文而开展工作。用发表文章、著作的档次和数量来评价科技人才,就像高考的分数线一样,虽然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却是目前社会环境下最为公平的方式。体制的问题还有很多,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明白的。

通过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探讨,我似乎领悟到中国人的一个习惯:喜欢赋予一个平凡的词语以深刻的含义,在没有权威出来理清之前,人们就各自表述并互相争论着。以后,我不会再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概念了。我甚至觉得不用这个概念,事情可以说得更清楚。

猜你喜欢

转化率科技成果成果
我国全产业领域平均国际标准转化率已达75%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曲料配比与米渣生酱油蛋白质转化率的相关性
透视化学平衡中的转化率
影响转化率的因素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