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螟种群动态与预测预报技术

2012-01-22程建新潘寅辉余德才徐春香徐瑶邹力骏

中国森林病虫 2012年2期
关键词:龙游县螟虫羽化

程建新,潘寅辉,余德才* ,徐春香,徐瑶,邹力骏

(1.龙游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浙江龙游 324400;2.龙游县林业调查设计队,浙江龙游 324400)

浙江省龙游县现有竹林2.95万hm2,占有林地面积54.08%,有“竹子之乡”美誉。竹螟自20世纪70年代在该县暴发危害以来,一直是主要的防控对象。1995年迄今已连续实施了4期竹林主要害虫工程治理,竹螟得到基本控制。但近几年来,随着竹林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单一纯林面积扩大,原有的生长环境发生了改变,竹螟的虫口呈现上升趋势,种群动态发生了变化。为此,作者参照有关竹螟种群动态变化的报道[1],分析了近几年的监测结果,研究了竹螟的虫情动态和预测预报技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竹螟种群动态监测方法

1.1 灯光诱蛾法 2010—2011年在溪口林场杨家山林区地势开阔、方便观察的竹螟常发区空地设置佳多频振式自动虫情测报灯(JDB2-Ⅲ型)1盏。诱蛾时间为5月1日至9月30日,共123 d,每天收蛾1次,并将收集到的成虫按种类和雌雄分别记录。

1.2 卵、幼虫调查 竹林内卵、幼虫期调查在6月5日—7月3日进行,每隔3 d调查1次,共11次。每次选取12株竹梢统计卵数、幼虫数。根据不同坡向、坡位随机选取12株新竹,钩取竹梢,每梢至少要保留14盘小枝,清点自钩梢部以上第4,7,10,13盘小枝叶片上的卵、1龄幼虫、2龄幼虫及3龄以上(包括3龄)幼虫的数量,填入相应调查表。

1.3 竹螟危害分级方法 根据《浙江省竹螟预测预报办法(试行)》,竹螟发生程度划分标准见表1。

表1 竹螟危害分级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竹螟发生情况 2007—2011年竹螟危害呈明显上升趋势,竹林有虫面积5 a内从0上升到了446 hm2,发生面积从0上升到207 hm2(图1)。

图1 2007—2011年龙游县竹螟发生情况统计

2.2 竹螟种群动态

2.2.1 竹螟成虫灯诱结果 竹螟的诱蛾量2011年比2010年增长了76%,其中竹织叶野螟Algedonia coclesalis Walker的增长更是达到了233.5%,增长趋势非常明显。竹螟的雌性比为51.85%,其中竹织叶野螟的雌性比为51.94%(表2)。因竹绒野螟Crocidophora evenoralis Walker的诱蛾数为0,故未列入表中。

从图2可以看出,竹织叶野螟、竹金黄镰翅野螟Circobotys aurealis(Leech)、赭翅双叉端野螟Eumorphobotys obscuralis(Caradja)、竹云纹野螟Demobotys pervulgalis(Hampson)4种竹螟成虫诱蛾量分别占竹螟诱蛾总量的78%,12%,6%和4%,竹绒野螟诱蛾数为0。

表2 2010—2011年竹螟成虫灯诱结果头

图2 竹螟各虫种占总诱集量的百分比

2.2.2 竹螟成虫羽化期 从5月1日开始诱蛾,每隔7 d为累计日期,绘制了竹织叶野螟与竹金黄镰翅野螟的成虫羽化动态图(图3)。从图3可以看出,竹织叶野螟成虫发生期在5月5日—8月17日,共计104 d;有3个发生高峰,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5月18—6月8日,其诱蛾数占总诱蛾量的84.32%,峰值出现日期在5月25日,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29—7月13日,第2代成虫高峰期为7月27—8月10日。相比越冬代成虫,第1代和第2代成虫总量明显偏少,峰值较小。

图3 竹织叶野螟与竹金黄镰翅野螟的成虫羽化动态

3 竹螟发生预测预报

3.1 根据诱蛾量预测发生程度

3.1.1 根据诱蛾量直观估测 竹螟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5月18日—6月8日,可将当年高峰期的诱蛾量与历年同期的诱蛾量进行比较,估测该年的发生程度。例如,龙游县2011年5月31日前的诱蛾总量比2000年同期相比增加72.25%,诱虫最高值日在5月25日。因此,针对竹螟虫情的明显变动,立即发布竹螟虫情通报,要求各地密切关注竹螟虫情,做好今年竹螟的防治准备工作。事后也充分证明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1.2 根据诱蛾量理论上预测发生程度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第1代幼虫的发生程度:幼虫发生量(头/株)=(越冬代成虫总诱蛾量×雌雄性比×竹螟每蛾平均产卵量理论值)÷(平均株数/0.066 7 hm2×测报灯幅射面积(hm2))[2]。以龙游县2011年越冬代成虫诱蛾量为例,计算出2011年幼虫发生量为80.96头/株(平均产卵量为56.03头、平均立竹数126株/0.066 7 hm2、测报灯幅射区域1.67 hm2)。对照竹危害分级标准,预测龙游县2011年竹螟发生为轻度。

3.2 根据竹螟发生历期预测幼虫发生时间 幼虫的发生期根据测定的交尾日数 +卵期数进行推断[3]。龙游2011年竹螟成虫羽化始日为5月5日,高峰日为5月25日,推断竹螟幼虫的始发日为5月18日,高峰日为6月7日。由此可见竹螟危害高峰期在6月下旬。

3.3 幼虫期调查预测发生程度 见表3。

表3 2011年杨家山林区竹螟幼虫调查汇总

由表3可知,6月20日(包括20日)前钩梢72个,有卵块87个,卵量为4 875粒,平均每个卵块有卵56.03粒,幼虫数量1 834头,根据竹螟的空间分布应二者相加乘以1.5系数[4],得出平均虫口为122.25头/株。6月20日后都已孵化成幼虫,6月23日—7月3日调查竹梢60个,幼虫为2 680头,已进入2~3龄以上,很少有l~2龄幼虫。这时l/3钩梢上得到的幼虫更不能代表全竹幼虫数,应在调查数量基础上乘以2系数,得出平均虫口89.33头/株。而根据诱蛾量预测竹螟每蛾平均产卵量以实际调查得到的56.03粒计算,其幼虫发生量为80.96头/株,二者相符,均为轻度等级。

4 结论

近几年来,龙游竹螟发生上升趋势明显,因此,务必要积极做好竹螟虫情的监测与防治工作,防范竹螟的大发生。竹螟的诱蛾量2011年比2010年增长了76%,其中竹织叶野螟的增长更是达到了233.5%,增长趋势非常明显。表明竹螟的优势虫种仍为竹织叶野螟,竹织叶野螟成虫数占总诱蛾量的78%;竹织叶野螟成虫发生期在5月5日至8月17日,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5月18日—6月8日,其诱蛾量占总诱蛾量的84.32%;竹螟虫情的发生基本与竹织叶野螟的历期相一致。

竹螟发生程度、发生时间可根据灯诱蛾量(不同时间的量)、竹织叶野螟发生历期预测。从龙游预测预报资料看,幼虫实际调查平均虫口与根据竹螟成虫诱蛾量预测的平均虫口相差8.37头/株,预测准确率达93.7%。

作者只是对2 a的灯诱结果和实际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但涉及竹螟虫情变化与环境的关系没有给予讨论,因此有很大的局限性,希望同行共同开展研究与探讨。

[1] 张爱良,郑建佳,黄继育.竹螟种群变化与预测预报技术的探讨[J].世界竹滕通讯,2005,3(3):42 -45.

[2] 张爱良,蒋平,杨国荣,等.竹织叶野螟防治指标的研究[J].中国竹子研究汇刊,1992,11(3):24 -31.

[3] 蒋平,吾中良,杨国荣,等.竹林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1992,11(4):61 -71.

猜你喜欢

龙游县螟虫羽化
悼留民兄
水稻螟虫为害烈多措并举防效好
龙游县冬季雾霾污染过程中碳质气溶胶特征及区域传输分析
宁南县桑螟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措施
桑树螟虫性诱绿色防控技术
不同饲养方式对柑橘大实蝇羽化的影响
与教材“对话” 让复习 “精准”——从回归教材视角谈高三数学复习“五部曲”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龙游县种植红肉蜜柚的气候可行性分析
龙游县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