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土文明PK海洋文明谁占优?

2012-01-18

海洋世界 2012年1期
关键词:黄土民俗文化海洋

黄土文明PK海洋文明谁占优?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公众对海洋文明的认同程度不太高,对我国海洋民俗文化的关注不够,对具备海洋意识的期望值也不高,对海洋文明方式的漠视态度比较突出。本次调查通过对黄土文明与海洋文明、对我国海洋民俗文化两个问题的回答,试图从国民对海洋文明的认同程度,了解历史文化积淀对海洋意识的影响。调查显示,认为海洋文明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比例略多一点点(如上图)。

为了进一步从历史文化与社会行动角度测量国民的态度,调查又对我国海洋民俗文化问题关注态度进行了追问。结果显示,“没关注过”海洋民俗问题的人数比例超过60%。

华夏文明是世界上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它的直接源头是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由于这两者都是以农耕为主,它们融合而形成的华夏文明也被称为“黄土文明”。与此相对的,则是围绕地中海形成的,以希腊为代表的“蓝色海洋文明”。

黄土文明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从地理位置来看,绝大部分历史时期国土位于非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少依赖对外贸易,在大部分历史时期里都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社会文化中心多位于农业发达的内陆地区。此外,这种文明在文化性格上具有很强的内敛性,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多有较强的安土重迁思想和民族中心主义思潮,文化的自稳性强,较难被其他文化所同化或涵化其他文化,因而给人以源远流长的印象。

海洋文明刚好与黄土文明相对,这种文明的产生多由于地块狭小、土壤贫瘠等不适于发展农耕的原因,大多具有较为悠久的商业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外向的文化性格。具体表现为它的文化多元且多变,文化传承的脉络并不十分清晰。由于海洋文明对异文化较为包容的态度以及热衷探索的精神更适应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因此给人一种开明、先进、充满活力的印象。

从调查中能看出目前国民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矛盾情况:一方面是认为两种文明都非常重要,一方面则是对海洋文明,特别是本土的海洋民俗文化视而不见。

调查也从总体上要求国民对自己的海洋意识水平进行评估,并对普通公众的海洋意识应达到怎样的水平提出自己的看法。有意思的是,之前大多数人都认为海洋文明和黄土文明同样重要,甚至还有超过10%的被调查者认为海洋文明更为重要,可是在后续的这部分调查中却发现,多数人对自己海洋意识水平的评价并不高,对自己具备海洋意识的期望值也不高(如图)。

黄土文明富有内向的聚敛性。

作为黄土文明的典型代表,中国人身上体现出了“安土重迁”的特质。对于他们来说,家园不仅提供衣食,更是宗庙所系,因而有“父母在,不远游”和“叶落归根”的古训。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大迁徒,都是带有强烈的军事与政治的色彩。此外,中国还被认为是天下之中心,在对待周边夷狄民族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实行德化要近者安而远者归,要四夷宾服。

海洋文明富有外向的扩张性。

起源于希腊的海洋文明则富有商业精神。古希腊传说中的奥德修斯和伊阿宋就是典型的海上冒险家,《圣经》中记载的犹太人也在埃及、巴比伦等地不断流转迁徒,大航海时代麦哲伦和哥伦布的探险之旅更是改写了世界史。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查在问卷中对国民海洋意识状况共设置了18个否定性态度“不关心”供选择。数据显示,在所有的“不关心”中,对这两种文明方式的不关心比例最大,达到6.9%。对于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人来说,对文明方式的漠视态度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海洋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简单说,它是一个“多因多果”问题。事实上,人的意识嵌于社会历史文化之中。我国传统的陆地文明历史积淀对海洋意识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提高海洋意识需要基本的知识教育,但更应该转移到提高对海洋文明的认识上来。

因此,通过什么方式、以怎样的途径、选择什么样的模式来建立一个与我国社会历史文化相适应的海洋意识提高策略,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对我国近年来在海洋文化建设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如对于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和全国海洋知识夏令营等多种海洋宣教活动,很想了解和积极参与了这些活动的比例为60%以上。

很想了解这些活动的人群是37—42岁,最不了解这项活动的是42岁以上的人群。沿海城市还不如偏远城市了解的多,相差近十个百分点。一方面我们应当对海洋文明、海洋文化的加大宣传力度,工作要有紧迫感,另一方面也需对我国海洋文化的建构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晓惠

猜你喜欢

黄土民俗文化海洋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各路创新人才涌向“黄土高坡”
黄土成金
只要有信心 黄土变成金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土坟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