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来自浙江农村的问卷调查

2012-01-17郭竞成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老年人因素影响

郭竞成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杭州310018)

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来自浙江农村的问卷调查

郭竞成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杭州310018)

国内外以城市人群为对象的研究表明,自身素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三个方面的诸多因素都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存在一定影响,针对浙江农村老人的问卷调查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不同于城市的情况,对农村老年人存在影响的只有经济类和陪护类的部分因素,精神生活方面也存在较大需求。政府老龄工作应从农村老年人需求层次出发加强针对性。

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农村养老;问卷调查;实证研究

我国未富先老,城乡人口老龄化已由家庭问题上升为严重而迫切的社会问题。与城市相比较,由于青壮年人口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的实际人口老龄化程度更高,空巢老人现象也更为严重,以杭州市农村地区为例,约有占人口三分之一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城镇,农村人口呈负增长态势,农村老年人口比例远高于城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经济来源等诸面临严峻挑战。老年人“留守”现象在边远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较为普遍,有10万人外出务工的淳安县,空巢老人达2.6万人,占农村老人总数的42.8%。富阳市湖源乡老年人空巢独居比例高达73%,有44%的老年人全部子女长期外出务工,37%的老年人部分子女长期外出务工[1]103。

目前为老服务在经济社会较发达的中心城区发展较快,在农村地区的老龄工作则困难重重。然而,越是在经济发展满后的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越是迫切而集中:如浙江省地处偏僻的传统农业村,集体经济薄弱,无村办企业,青壮年劳动力基本靠外出打工赚钱养家,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非常迫切。但农村地区与城市相比较面临更严峻的预算约束,落后农业地区政府财力有限,这是在农村老龄工作必须面对的前提条件。如何使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满足农村老年人的需求,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了大量惠民政策,受到普遍欢迎和拥护。但有些政策措施主要从制度供给角度做出,管理部门更多考虑的是“我要提供什么”,而不是“老百姓需要什么”,这样做的后果是政府提供的服务有时候不是老百姓最需要的,导致惠民政策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政府部门出台政策时关注的焦点应集中在农村老百姓的需求上,从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出发,使农村为老服务公共服务的供给主动地与需求对接,从而使财政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更有效率地满足农村老年居民的需求,确保政府惠民政策收到实效。

本文从满足老年人需求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出发,通过文献综述梳理总结可能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存在影响的因素,从这些影响因素出发结合浙江省农村老年人的具体情况设计调查问卷,根据问卷调查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筛选出对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提高有存在显著影响的因素,以期为需求导向惠民政策的出台提供依据。

一、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内涵与评价标准

1.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内涵。随着老年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国际社会对生活质量的研究不断深入,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研究越来越多得到了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强调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研究,1991年联合国在《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文件中,把“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实现、尊严”作为联合国处理老年人问题的原则[1]103,2002年召开的第二次世界老龄问题大会就再次重申“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的主旨,将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作为努力目标。

我国学者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如林南等对天津市市民生活质量的研究,王滨雁等对北京中年知识分子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研究,李凌江等对湖南省城乡社区人群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等。与国外同时期研究相比,我国研究者更注重对物质条件的研究,对生活质量指标的界定也多将重点放在客观指标上。这与他们对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判断和假设有关系[2]。

实际上,老年人机体老化、适应能力减退、机体免疫力下降,身体功能的降低,生理需求和物质生活要求大大降低;与之相对应的是,较其它人群而言,老年人精神生活在所有生活行为所占比例大大增加,精神层面在其生活质量体系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涵盖面较广,包括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概括起来就是“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

综上,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社会、家庭和老年人自我有益于晚年身心健康、延缓衰老的精神与物质有效投入的总和,是老年人对自己的身体、精力、家庭、社会环境生活等方面美满程度的主、客观总结和评价。

2.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评价标准。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评价标准取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或不同社会环境下人们对生活质量内涵的理解:主观派把生活质量定义为幸福感、满意度和主观生活水平;客观派把生活质量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们生活条件的优劣程度;综合派认为生活质量就是环境提供给人们生活条件的充分程度以及人们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是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社会成员对自身及其自身所处的各种环境的感受和评价[3]。

因此,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评价标准可从三个方面考量:即:物质指标、精神指标和自身素质。从理论上说,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总体状况,可通过其生活满意度的评价做出评估,因为物质生活方面、精神生活方面和自身素质方面(如自理能力、躯体和心理健康,人格特征)等都会影响老年人对生活满足程度的评价。以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作为全面反映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替代性指标,可以调和学术界关于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在老年人生活质量中重要性的争论,使老年人生活质量这个抽象概念成为可以通过问卷进行调查、测度并做计量分析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可利用统计技术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做出实证研究。有鉴于此,本文用农村老年人“生活的满意度”作为其生活质量(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综合测量值。

二、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的综述与归类

1.国外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年龄、性别、疾病、营养状况的影响。Dening对老年人进行为期6年的跟踪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躯体疾病逐渐增多,压抑情绪也越发增高[4];Pinquartt和Srensen对300个老年人研究表明女性老人的主观幸福水平比男性老人低,年龄越大主观幸福水平之间的性格差异越大[5];Guallar-Caslillon P等人的研究表明,女性接受教育的水平低、主要从事家务活动、生活习惯、惯于久坐和肥胖导致了女性的生活质量相对较差[6];在1991年至2002年间有学者对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疾病进了探讨,老年人患有疾病给社会、家庭和自身带来诸多负担,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导致生活质量下降;Maravi等在1990—1991年间,调查了耶路撒冷70岁以上老人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得出营养状况是老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2002—2006年间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老年身心健康有显著的影响,丧偶老人生活质量显著不如再婚和未婚者。对于那些丧偶后,有愿望再婚的老年人,应给予鼓励和支持。社区护士应该帮助他们建立和保持社会网络,以消除孤独情绪[7];生活满意度随自立能力下降而降低,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有:社会,心理,经济收入,躯体健康等。加强家庭随访,做好关于生理、心理、经济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8];Guallar-Castillonp等对3066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表明,老年人从事业余体育锻炼的程度越高,生活质量就越高[9];个人生活方式对寿命的影响占40%,那些具有上进心,饮食平衡,良好心态的老年人具有较好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10]。

2.国内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研究的起步:老年人自身和家庭因素的影响。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有规模较大的经验研究,自90年代以来有关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日渐增多,1997年陶国枢等对北京市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发现,孤独、家庭功能、社会支持、慢性疾病、经济收入、膳食营养、睡眠、体育锻炼、职业和年龄等是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收入是决定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11];2003年占建华通过对浙江省1085名60岁以上社区老人调查表明,心理症状阳性者69.68%,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有经济状况、躯体健康、社会支持、性别和婚姻家庭等因素,指出不仅要重视老年人躯体疾病防治,也要重视老年人的精神卫生教育和健康宣传[12]。

国内研究的深入:社会和外界因素的影响。躯体疾病、兴趣爱好以及不良生活事件(丧偶、离婚、家庭不和)等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13],2005年胡祥炬对南昌老年人调查发现慢性疾病、经济收入和医疗保险、社区服务、住房条件和住房周围环境等因素也同程度地影响着老年人生活质量,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男性生活质量高于女性[14];肖又姑的研究表明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他们对社区护理服务需求很多,更多选择是医护人员的个别指导与讲解[15]。

国内研究的最新进展:对老年人福利和精神生活的关注。2010年以来,国内有关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实证研究大量出现,研究重点转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休闲也是提高幸福感的重要方式。大多数老年人休闲活动很有规律,看电视是老年人最主要的休闲活动。有学者分别从经济生活、医疗健康生活、家庭与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方面进行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评价,指出女性老年人生活质量略低于男性老年人生活质量[16];经济收入、孤独感以及兴趣爱好是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因素[17];改善社区老年人的经济情况,增加老年人的文化生活,鼓励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正确对待健康和疾病等,对提高社区老年人的幸福度水平有重要的意义[18];家人是老年人选择的最主要的休闲伙伴,通过休闲体验老年人得以寻找友情;放松身心和寻找放松、发展智力[19];随着养老事业发展出现了不同的养老模式,在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不同[20];有学者对留守老人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性别、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不同,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性差异[21];失能老人是一个重要的特殊群体,社会支持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22]。

3.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归类。综上所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归结为三个方面:即自身素质条件、物质生活条件、精神生活条件,以此作为针对我国农村老年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经验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自身素质条件。老年人的自身素质条件包括身体健康状况、婚姻情况、文化水平等,这些因素具有客观和短期内或者永无法改变的特点;第二,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物质生活条件。物质条件其主要包括三大类:经济条件、家庭环境和社会政策。经济因素是硬性指标,直接影响老年人衣、食、住、行的质量,包括老年人自身的养老退休金、家庭成员供养的经费以及老年人晚年的业余工作所得费用的总和;第三,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精神生活条件。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条件可以分为社会活动条件、人际关系、文化生活条件:社会活动条件指老年人离开原来的工作后重新投入社会新的工作,实现角色的转换和“老有所为”;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较好的老年人是不会感到寂寞和孤独的,因为他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通过与家庭成员、邻里的广泛接触与交流,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是老年人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对其增强体质、减少疾病、提高物质生活条件十分有益。

三、问卷设计与指标设置

从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三类因素和生活质量评价标准出发,本文有针对性的设计了以农村老年人为对象的调查问卷,用老年人日常生活总体满意度作为其生活质量的综合反映,设定为因变量Y,对应于问卷中的第20题;将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可能存在影响的物质、精神、自身素质三方面的诸多因素设定为自变量X,对应于问卷中的1至19题。为使问卷调查的样本对浙江省情况具有较为全面的代表性,在确定调研计划时,课题组根据浙江省11个地市的农村人口分布情况确定了每个地市的抽样配额,然后按照配额在每个地市随机选取若干村庄进行入户调查,从而使问卷较为平均地分配在全省各地农村,问卷基本可以反应出浙江农村老年人的一般情况。问卷发出1300份,收回1109份,剔除无效的问卷109,实际有效问卷数量1000份,收回率85.3%,有效率90.2%。

表1分别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患病情况五方面对1000份问卷的样本人群进行了统计描述。浙江农村老年人性别基本平衡,女性高出男性7.8个百分点,与女性预期寿命略高的常识一致;浙江农村老年人近四分之一丧偶,另有7成多有配偶,独居老人应受到关注;浙江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初中和小学占6成,文盲占3成多;浙江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堪忧,有接近一半老年无病,患一种病的3成多,其它为患两种以上疾病。

表1 调查问卷样本的统计描述

四、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计量分析与讨论

1.计量分析。计量模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的第一步是对问卷的信度进行分析,得到Cronbach's Alpha值为0.749,说明此问卷内部一致性和可靠性较好。剔除使问卷信度有较大减少的变量x1年龄、x3婚姻状况、x10是否独居、x11是否去保姆一起居住、x15是否不倾诉心理问题、x26患病情况、x28参保情况、x36是否希望自己照顾自己;接下来以剔除了影响信度的因素之后的52个因素为自变量,以老年人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满意程度Y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回归结果如下(见表2)。

表2 logistic回归结果

Logistic 回归显示,x13、x19、x25、x27、x34、x42、x46、x55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影响显著,其余的因素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影响不显著。

2.对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存在显著影响因素的讨论。表2的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的变量有8个,这8个变量的含义及其对应的调查问卷题目见表3。

表3 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的变量

分析表3中8个因素可知,显著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可分为两类:

其一是经济类,包括四项:x25“经济状况自我评价”、x27“年收入”、x42“养老费来源于自己的储蓄”、x46“养老费来源于政府的救助”。经济类因素是农村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的物质基础,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高低至关重要。经济类因素不仅包括老年人的实际经济收入,老年人对其经济收入状况的主观评价和老年人经济收入来源的渠道都对其生活质量存在显著影响,实际的经济收入以外,老年人也十分看重养老费是否来源于自身储蓄和政府救助。这表明老年人有强烈的经济上自立的意识,不想给女子在经济上增加压力,政府的困难救助对老人年增加主观心理层面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非常重要。

其二是陪护类,包括四项:x13“是否和子女住一起”、x19“烦恼时是否向村委会或其他人倾诉”、x34“生活中遇到问题是否可向村委会求助”、x55“陪伴就医帮助配药”。陪护类就其内容而言,可分为居住情况、感情倾诉、困难救援、陪伴就医;陪护类就其陪护主体而言,包括子女和村委会,特别是村委会在困难救援和感情倾诉中都居于主导地位。可见,居委会在老年人养老服务中应发挥重要作用,这不仅是其工作职能要求,也是老年人客观存在的迫切需求。

物质生活条件对保证老年人生活质量扮演着首当其冲的重要的角色,经济收入是重中之重,我国自古就有养儿防老,存钱养老等观念,因此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其经济水平基本成正比;由于老年人因劳动能力或丧失而收入下降,很大部分的收入要来自于子女、政府和亲友,来自儿女、村集体和政府的最基本生活保证是其核心内容。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老年人对自己经济状况的自我评价这一主观指标和经济来源的渠道对生活满意度的也存在显著影响。

精神生活作为老年人生活的重要部分,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老年人的生活,中国社会强调家庭取向,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老年群体退休后工作状况的改变,老年人的活动中心逐渐从社会转向家庭与其周边,老年人的生活范围逐渐变小,生活周边环境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变得十分重要。农村老年人相互倾诉和邻里互助的需求非常迫切,在没有和家人生活在一起的现实情况又决定了农村老年人把倾诉和互助的对象定位于家人以外的村委会、亲友和邻居,是否有人陪伴有人倾诉对老年人是精神生活条件最重要内容。总之,社会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对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不显著因素的讨论。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除表3所列8个因素外,其余问卷中所列60个因素中的其它因素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均不存在显著影响。从理论上说,问卷中所列60个因素都应该或多或少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这些理论上的影响并没有得到现阶段浙江农村老年人调查数据的支持,现就其结果做一探讨:一般认为,老年人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休闲娱乐、患病情况、健康教育、日常生活照料、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等因素会显著影响其生活质量,但这些因素的影响并未得到本文实证研究的支持,结合课题组走访座谈了解到的情况,这可以从人类需求层次满足顺序得到解释。

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可分别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归属与爱)、尊重需求、求知需求和审美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六个层次。低层次需求优先得到满足,然后才是较高层次的需求。观察8个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存在显著影响的因素,可发现这些因素代表是主要是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家庭安全,财产所有性,这些需求必须优先得到满足;这8个因素之外的其它因素则更多代表了老年人的社会需求(归属与爱)、尊重需求、求知需求和审美需求,这些高层次的需求必须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老年人才会有需要,可以这样说,农村老年人并非不存在高层次需求,而是囿于我国农村较低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这些需求被压抑了。

我国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处于较低水平,长期处于很低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对日常生活要求很低,他们最关注的是最基本生理需求因素和安全需求因素,这自然导致了很多理论上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未能在我国农村老年人中得到印证,不是我国农村老年人没有高层次需要,而是其最基本的安全需求还没有得到完全满足,我国农村老年人较低的需求层次导致其生活质量影响因素不仅有别于国外发达国家的老年人,而且与我国城市老年人也存在显著差别。

五、政策建议

1.发展农村为老服务应坚持需求导向,优先开展能切实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服务项目,本文通过实证研究验证的经济类和陪护类8个因素所涉及的为老服务项目应优先实施,使有限的资金最大效率地发挥作用,有效满足农村老年居民的需求,确保政府惠民政策收到实效。

2.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农村老年人的需求层次和内容存在显著差别,不同经济状况的老年人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农村为老服务工作不能脱离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自身经济状况,应在要加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着动态、全面和统筹兼顾的原则逐步推进。

3.对生活质量存在显著影响的8个因素说明,我国农村老年人需求具有层次低和容易满足的特点,这个特点暗含的政策意义是,政府只需投入少量的资金就可大幅度提高农村老年人总体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可见,政府在农村为老服务中的投入是社会效益最大最好的投入,因此政府公共资源分配中应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原则。

4.本文实证研究表明,村委会在农村老年人烦恼倾诉和困难求助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事实上,村委会在为老服务中的作用远不止如此,村委会是农村养老工作的主要依托,在农村纠纷调解和公共服务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因此,开展农村为老服务,应充分村委会的服务平台和组织协调中心的作用。

5.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首要因素,实际经济收入之外,老年人非常看重自己经济状况主观感觉和经济上的独立性,这表现在经济收入来源于自身储蓄或政府救助对其生活质量存在显著影响,相反,构成农村老年人收入主要组成部分的子女供养并未对其生活质量形成显著影响。这说明老年人具有很强的经济独立意识,其政策含义是应保护老年人应得的合法的财产权利不受侵害。

[1]赵宝华.提高老年生活质量对策报告[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3.

[2]冯立天.中国人口生活质量再研究[M].北京:高等敎育出版社,1996.

[3]周兴城.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问题浅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1,12(3).

[4]MURPHY,KEVINM,SHLEIFER,etal.Income distribution,market size,and industrialization[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9,104(3):537-564.

[5]PINQUARTT KEVIN,SRENSEN HELPMAN.A model of growth through creative destruction[J].Econometrica,1992,60(2):323-351.

[6]李香萍.中国农村女性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7]PETER PEDRONI,YAO JY.Regional income divergence in China[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06,17(2):294-315.

[8]徐勤.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应注意性别差异[M]//赵宝华.提高老年生活质量对策研究报告.北京:华龄出版社,2003:74.

[9]MARAVIHOWITT.Optimum growth in an aggregativemodel of capital accumulation.david cass[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0,32(3):233-240.

[10]沈振新.提高新世纪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3:50-91.

[11]陶国枢,刘晓玲,陈丰,等.北京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7,17(4).

[12]占建华,梁胜林.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健康心理杂志,2003,11(2).

[13]徐慧兰.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4).

[14]胡祥炬,周智兴,黄河浪,等.南昌市东湖区老年人生存质量抽样调查[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45(6).

[15]肖又姑,宋国菊.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护理服务需求调查研究[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0).

[16]陈英姿.长春市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评价[J].人口学刊,2011(6).

[17]谢姣.长春市老年人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8.

[18]赵和丹.嘉兴城乡地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4.

[19]齐莉莉.芜湖城市老年人休闲活动和休闲体验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3).

[20]邢华燕.郑州市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

[21]陈琳莹.142位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1,(25)10.

[22]张国琴.失能老年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6).

An Empirical Study on Factors Influencing Life Quality of Elders in Rural Area—Questionnaire Survey From Rural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

GUO Jing-cheng
(School of Economics,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According to investigations based on crowds in urban area both domestic and overseas,itwas found that factors concerning intrinsic qualifications,situation ofmaterial life and situation of spiritual life all affect life quality of elders in some degree.However,along with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elders in rural area of Zhejiang and the results of Logistic analysis on that survey,acting factors of elders in ruralarea are quietdifferent from that in urban area,which include only some of the economic factors and chaperon factors,and demands of spiritual life of the elders are very high.Therefore,government policies should be in compliance with and aim at the demand levels of elders in rural area.

acting factors of life quality;senior care;questionnaire survey;empirical study

C915

A

1009-1505(2012)04-0078-08

2012-03-2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的社区性机制研究”(10YJC840027)

郭竞成,男,河北武强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研究。

(责任编辑 彭何芬)

猜你喜欢

老年人因素影响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解石三大因素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