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发伤科七味片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12-01-15罗艳秋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黏度血小板血栓

王 波, 王 磊, 罗艳秋

(昆明学院医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14)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慢性血管疾病,即在周围血管的炎性疾病的基础上伴有神经病变,多发生在下肢的中小动脉和静脉,主要表现为患者下肢缺血、疼痛、活动受限,重者可发生肢端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笔者运用中药“龙发伤科七味片”观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鼠,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Wistar大鼠72只,雄性,体重400 g~550 g,昆明学院医学院实验室提供;月桂酸钠(化学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00409)复方丹参注射液(昆明兴中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53020576)龙发伤科七味片(云南龙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Z53020479)。LBY-N6型旋转式黏度计(北京普利生科学仪器公司),HC216型台式高速离心机(武汉科学仪器厂)。

1.2 方法

1.2.1 大鼠造模及分组 Wister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即N组(N组)、假手术组(A组)、病理模型组(B组)、复方丹参对照组(C组)、龙发伤科七味片低剂量组(D组)和龙发伤科七味片高剂量组(E组),每组12只,用上述制模的方法制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鼠模型。术前均留取血清标本,参照文献方法稍加改进[2~3],制作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假手术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复方丹参对照组灌胃复方丹参片悬液,低剂量组灌胃临床等效剂量的龙发伤科七味片,高计量组灌胃2倍低剂量组的龙发伤科七味片。各组按1 mL/200 g体重剂量灌胃,连续1个月。按照造模及给药时间分批处死,处死前留取术后血清标本,并取左右后肢造模处周围肌肉组织。

1.2.2 血液流变学的检测 实验开始时和第12周末各测1次全血黏度(ηb,低切10s-1,高切120s-1)、血浆黏度(ηP,120s-1)、红细胞聚集指数(RIA)、红细胞变形指数(EDI)和全血还原黏度(ηre,低切10s-1,高切120s-1),换算指标由微机程序计算[3]。

1.2.3 病理学变化 采用石蜡切片法制作切片,观察大鼠下肢组织细胞坏死及修复情况。

2 结果

2.1 TAO模型大鼠的体征变化 各造模组大鼠均出现左后肢缺血表现,依造模时间增加而逐渐加重,假手术组、病理模型组均有左后肢缺血、肿胀、足趾发黑表现。1周时缺血表现加重、坏死范围扩大至踝部。2周时出现干性坏疽、坏死范围至膝部,局部炎症反应明显,3周时有坏死肢体脱落表现,严重者有肢体干性坏疽,甚至肢体脱落。

2.2 TAO模型大鼠的病理变化 组织病理切片示:炎症反应明显,炎症细胞聚集,肌肉组织失去正常纹理结构,假手术组、病理模型组股动脉内可见节段性闭塞,广泛血管内血栓形成,并伴有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大鼠体征变化及病理切片结果证实,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建立成功。

2.3 龙发伤科七味片对TAO模型大鼠的疗效观察 以TAO模型大鼠肢体病变范围进行分级(LAC):0级:正常;I级:病变局限于趾甲部;II级:病变局限于趾部;III级:病变局限于足爪部;IV级:病变局限于膝关节以下;V级:病变发展到膝关节以上。观察治疗前后病变级别的变化作为判定疗效的依据。治疗前,C组、D组和E组的肢体病变分级(LAC)与正常大鼠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周末,C组、D组和E组的LAC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分别与D组和E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周末,C组、D组和E组的LAC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以上3组的LAC与同组治疗6周末比较无显著性差(P>0.05),C组分别与D组和E组比较有显著性(P<0.05)。D组与E组比较无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肢体病变例数的比较(n=12)

2.4 龙发伤科七味片对TAO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治疗前,C组、D组和E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N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周末,C组、D组和E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和E组分别与C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2。

表2 各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s ,n=12)

3 讨论

TAO是一种以周围血管炎症和闭塞为特点的疾病,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静脉。以下肢为甚,属于祖国医学的“脱疽”范畴。本病虽见于世界各地,但以亚洲为高发区,我国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TAO为世界难治性疾病,其病势缠绵,经久不愈,截肢致残率高达28%[4]。所以世界各国对TAO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相当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目前认为TAO其机制可能与血液高凝状态之间有着最直接的联系。TAO病最基本的病理改变就是中小动及静脉壁有炎症改变,血管腔内有血栓形成。根据国内外学者的实验研究,TAO患者确有血液高凝状态存在,李生伟等[5]报道,全血比黏度(高低切变)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肝素沉淀的纤维蛋白原(HTP),血小板黏附性试验及血小板聚集性试验升高,而抗凝血酶降低。综合以上报道,可以看出机体的血管免疫功能紊乱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非细菌性炎症,由此引发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是TAO的基本病理过程。目前较确切有效的药物是前列腺素类,其他药物如激素、抗生素、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抗凝和祛聚药物尚未得到广泛肯定。同时可能存在导致出血、骨质疏松症、血小板减少症等风险[6],效果也不尽理想。按中医理论,TAO应归属于“脉痹”范畴。笔者根据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消肿止痛的辨证施治原则,通过TAO大鼠模型观察龙发伤科七味片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龙发伤科七味片能有效改善TAO大鼠的肢体病变分级(LAC),降低全血黏度(ηb,低切10s-1,高切120s-1)、血浆黏度(ηP,120s-1)、红细胞聚集指数(RIA)、红细胞变形指数(EDI)和全血还原黏度(ηre,低切10s-1,高切120s-1),优于复方丹参组(P<0.05)。可能与该方同时具有抗凝作用和抑制炎性反应有关。如方中的红花兼具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PAF)[7~9],延长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增加血浆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10],降低静脉内皮细胞内钙浓度[11]等作用,可同时从抑制血小板活性、抗凝、促纤溶作用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4个方面防止DVT形成。另外,三七[12]、血竭[13]、马钱子[14]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纤溶或保护静脉内皮细胞的作用,但机理不尽相同。在抑制炎症反应方面,大黄可拮抗炎性因子(TNFα、IL1、IL6、IL8)和补体[15];三七可通过升高中性粒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抑制超氧阴离子(O-2)释放,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等途径发挥抗炎作用[16]。红花[17]、血竭[13]、马钱子[18]亦可不同程度抑制炎症反应。但就本方而言,其干预TAO的具体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1] 唐博,罗文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M].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4,31(5):295~298.

[2]周晓辉,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造模方法的改进[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8):378~379.

[3]黄召谊,吴汉卿.中药冠心康对实验性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微循环学杂志,2000,10(4):10~12.

[4]李德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3,28(3):391~393.

[5]李生伟,朱仕钦,叶友坤.周围血管疾病病人血浆纤维结合蛋白的测定及意义[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1996,3(2):106~107.

[6]Jeffrey SG.Managemen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996,335(24):1816~1829.

[7]陈文梅,金鸣,吴伟,等.红花黄色素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11),2000,35(11):147~150.

[8]欧兴长,丁家欣,张玲.126种中药抗凝血酶作用的实验观察[J].中草药,1987,18(4):22.

[9]杨树东,李金荣,蔡亚欣,等.红花水溶性组分的分离及其对血小板激活因子的拮抗作用[J].心肺血管病杂志,1996,15(4):198.

[10]李江伟.红花黄素对家兔血纤溶酶原激活剂及抑制剂水平的影响[J].中草药,1999,2(2):128~129.

[11]绪广林,钱之玉.西红花苷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J].中草药,2002,33(5):934~937.

[12]徐皓亮,季勇,饶曼人.三七皂苷Rg1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内游离钙水平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8,12(1):40~42.

[13]马建建,宋艳,贾敏,等.血竭总黄酮对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及心肌缺血的影响[J].中草药,2002,33(11):8001~8003.

[14]田华琴,黄志庆,梁贵文,等.癌理通外敷治疗癌性疼痛60例[J].陕西中医,2004,25(3):232~235.

[15]陈德昌,景炳文,杨兴易,等.大黄对危重症患者系统炎症反应治疗作用的机理研究.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584~587.

[16]李淑慧,李晓辉,楚延.三七总皂苷抗炎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草药,2000,31(9):676~678.

[17]陆正武.红花总黄素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J].中国药理学报,1991,12(6):537.

[18]张则强,沈志君.马钱子碱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1):27~28.

猜你喜欢

黏度血小板血栓
标准黏度油混配及重复利用方法的探讨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PMA黏度指数改进剂对减振器油性能的影响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血黏度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