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值控制系统在氨氧化炉改造中的应用

2012-01-12陈东

石油化工自动化 2012年4期
关键词:触媒一氧化氮氨气

陈东

(中石油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吉林设计院,吉林吉林132002)

在某厂浓硝酸装置氨氧化炉改造中,对原有氨氧化炉控制系统进行两次改造,实现了对进入氨氧化炉的氨气和空气配比的平稳控制,使装置满足对一氧化氮生产的需要。

1 工艺简述

该装置采用直硝法生产浓硝酸,主要原料为氨气。氨气与空气经过滤,在铂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热量,氧化炉内温度为800~830℃。一氧化氮再经过初步氧化、重氧化吸收后生成浓硝酸。其中,氨氧化炉的氨气及空气的配比比例关系到反应能否正常进行,而且氨和空气比例超过一定极限将会引起爆炸,因而该装置中的重点就是控制好氨气和空气的比例。因为一氧化氮是后续生产的原料,所有一氧化氮的生产关系到最终产品的效益,所以一氧化氮的产量和质量也是整套装置的关键所在。

2 原有控制方案

原有的控制方案如图1所示。氨气及空气流量通过手动阀门XV-101和XV-102控制。开车点火之前,氨气和空气在配比过程中同时通入氨氧化炉,通过观测氨气和空气的流量,待氨空比达到规定摩尔比时,氨氧化炉开始手动点火。

图1 原有装置方案流程示意

原有控制方案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a)氨气及空气流量均通过手动阀门控制。控制调节滞后、反应慢、不精确。

b)氨气和空气在未配比好前就已通入氨氧化炉,待氨空比达到规定摩尔比后,氨氧化炉再开始手动点火,这样就会有未经氧化的氨进入系统,在后续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铵盐(NH4NO3)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同时导致氨耗增加以及尾气摩尔比超标。

c)该控制方案限定了生产为间歇生产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效益,而且无法确保产品的质量。

3 控制方案的改造

3.1 首次改进

3.1.1 控制方案的选择

通过对原有装置控制方案的分析,为了控制好氨气的氨氧率并使产量平稳,主要是控制好氨氧化炉中氨气和空气的配比。氨气流量干扰频繁且该工艺不允许负荷有较大波动,为了使氨气qV1和空气qV2平稳,qV2/qV1恒定,选择了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当改变qV1,qV2会自动跟踪变化,qV2/qV1不变。控制方案流程如图2所示。

3.1.2 相应的优化改造过程

在氨气及空气管线上增设自动调节阀FV-101和FV-102,根据氨气及空气管线上体积流量进行自动配比调节;氨氧化炉增加自动点火装置,点火气源为稳定的氢气源。开车点火之前,空气先行通入氨氧化炉;氨气管线上增加开车副线,关闭遥控切断阀HV-101,打开遥控切断阀HV-102,让氨气先在氨气系统内循环;等氨气体积流量FT-101达到预设值后,打开比值控制回路FY-101控制FV-102的开度来调节进入氨氧化炉的空气体积流量;待氨空配比达到规定摩尔比并且氨气及空气体积流量都稳定后,再打开HV-101,关闭HV-102,使氨气通入氨氧化炉,此时启动自动点火装置,氨氧化炉平稳运行。

图2 首次改进后控制方案流程示意

改进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发现两个流量闭合回路克服了各自的外界干扰,主、副流量都比较平稳,从而实现了氨气和空气体积流量的比值恒定,使进入氨氧化炉的总负荷相对平稳,实现了生产的连续运行。氨气进入氨氧化炉后立即被氧化燃烧,在开车阶段可减少系统内铵盐的生成量,有效地降低系统中氨的消耗以及尾气中氧化氮含量。但一氧化氮的转化率不稳定,频繁出现波动,波动在7%~12%,相应的尾气处理效果仍然不能满足环境排放要求。

3.2 二次优化改进

3.2.1 控制方案的选择

再次对工艺进行分析后发现,氨气在氧化过程中产生一氧化氮的同时释放大量的热,这些热量使氨氧化炉触媒催化层的温度出现波动,从而影响氨氧化效果。影响触媒催化层温度的原因很多,诸如:进入氨氧化炉的氨气、空气初始温度的干扰;进入氨氧化炉的氨气、空气的压力变化;负荷的变化;触媒的活性变化、大气温度、压力变化等。因此,稳定一氧化氮生产的关键是控制好氨氧化炉触媒催化层的温度,可通过调节进入氨氧化炉的氨气和空气体积流量的比值来实现。当温度受其他干扰而发生变化时,则可通过主控制器(此处为温度控制器)改变氨气与空气的比值来补偿,以满足工艺的要求。在新的控制方案中引入了双闭环变比值控制系统,如图3所示。

图3 双闭环变比值控制系统示意

在新的控制系统中qV1作为主流量,qV2作为副流量,构成比值控制回路(这与首次改造是相同的),主控制参数为氨氧化炉触媒催化层的温度t,与qV2/qV1构成串级控制回路。主调节器采用PID控制规律,副调节器选择PI控制规律,调节作用为正。

3.2.2 相应的优化效果

增加了对氨氧化炉触媒催化层温度的检测,增加热电偶温度计TE-101。二次改造后,通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运行,氨氧化炉触媒催化层始终处于最佳工作温度,克服了外界的干扰,一氧化氮的生成率波动很小,达到预期目的。

4 结束语

经过前后两次改造,使比值控制在氨氧化炉控制系统中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尤其二次优化改造后,生产运行平稳,产量和质量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氧化氮的产量提高,从而提高了浓硝酸的产量;同时铵盐的生成率大幅降低,极大地减少了后期尾气处理的难度,使尾气排放指标达到规定水平,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1] 陆德民,张振基,黄步余.石油化工自动化设计手册[M].3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M].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 孟繁荣.石油化工装置过程控制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5.

[4] 庄兴稼,纪兴权,陈淼鑫.过程控制工程[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5] 王树青,戴连奎,于玲.过程控制工程[M].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6] 谢怀仁,杨彬彦.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选用手册[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7] 王树青,乐嘉谦.自动化与仪表工程师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8] 刘世荣,俞金寿.过程控制的若干问题探讨[J].石油化工自动化,1999,35(01):5 -10.

[9] 俞金寿,蒋慰孙.过程控制工程[M].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10] 王骥程,化学过程控制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触媒一氧化氮氨气
低汞触媒在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中的应用
电石法聚氯乙烯氯化汞触媒消耗评估方法
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
电石法聚氯乙烯中低汞触媒的应用
一氧化氮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丝兰属植物提取物降低养鸡场氨气排放的试验
一氧化氮在小鼠囊胚发育和孵化中的调控作用
一氧化氮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中的作用
低汞触媒试用总结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