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基于长沙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情况的调查分析

2012-01-11

长治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用人单位艺术设计

王 琦

(长沙理工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
——基于长沙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情况的调查分析

王 琦

(长沙理工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错位。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与对比研究的方式,剖析了其中的差距与原因,提出了优化培养人才机制,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建议与对策。

艺术设计专业;就业难;人才培养机制;就业竞争力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校扩招与近几年的“艺考热”,艺术类学生人数呈现跳跃式增长。据统计,全国现已有1000多所高校开设了艺术类相关专业,每年涌向市场的毕业生约为25万人。[1]与艺术类学生人数剧增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艺术类学生的就业率的不断下降。据广州信息时报2007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广州美院的就业率已连续两年排名广东省倒数第三。就全国统计的数据来看,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就业率也是持续走低,其学生就业难备受社会关注[2]。于是很多人便将其原因简单地归之于高校扩招,认为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供给”远远大于市场的“需求”。

但事实并非如此。据中国青年报对中国十大热门专业未来就业前景的预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广告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漫制作等实用性的艺术类专业成为了近年来的热门专业,专业人才紧缺。[3]仅以环境艺术专业为例,据江西德林人才网统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的需求逐年攀升,每年已突破近百万的人才缺口,中国高等艺术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4]

为什么在艺术专业就业市场中会出现如此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是企业急需大量的人才;一方面是艺术设计类的学生难以找到工作。为了更好地了解其中的原因,我们采取的实证调研与对比研究的方式,设计了“长沙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类毕业生调查问卷”(分为单位用表与学生用表),在2010届、2011届艺术设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中进行了调研。调研的内容分为毕业生必备的素质、学校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学校就业指导等三大部分。在2010届、2011届毕业生中各发放问卷110份,回收208份,有效回收率为94.5%,同时在浙江、天津、山东、湖南、广东等设计类用人单位中发放问卷70份,回收问卷64份,有效回收率为91.4%。由于调研的毕业生人数较多,且为近两年的应届毕业生,调研单位涉及的省市与范围较广,因此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典型性,通过对问卷的归纳、对比与分析,我们可以找出中国高等艺术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为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一定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二、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一)毕业生必备的素质

1、用人单位最看重的素质。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素质排前四位的依次是:综合素质(28.8%)、实践动手能力(24.0%)、专业能力(21.6%)、社会适应能力(19.2%)。用人单位最注重的素质依次是:综合素质(37.5%)、专业能力(21.8%)、实践动手能力(18.8%)、吃苦耐劳与团队合作精神(12.5%)。通过对问卷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毕业生对就业市场的人才素质要求有着较清楚的认识,认为较高的综合素质、良好的专业能力、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求职中的必备素质,体现了毕业生对就业市场的理性态度。但是由于艺术生一般具有较好的家庭条件及注重自我的个性特征,大多缺乏吃苦耐劳与团结合作的精神,而这恰恰是用人单位十分关注的素质,也决定着学生在未来职场的发展能力,因此,这是在我们加强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中应予以重点关注的。

2、现代大学生最欠缺的能力。学生认为现代大学生最欠缺的四大能力分别是:工作经验(22.1%)、语言表达与人际沟通交往能力(16.3%)、社会适应能力(14.4%)、吃苦耐劳与团队合作精神(11.5%);用人单位认为现代大学生最欠缺的能力排前四位的分别是:实践动手能力(34.3%)、吃苦耐劳与团队合作精神(21.8%)、社会适应能力(18.7%)、工作经验(15.6%)。由于艺术类学生一般具有追求个性自由、注重内心体验等特点,比较注重自我发展与创作个性,因此不愿意与他人过多交流与合作,从而导致人际交往、语言沟通、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团队合作意识不强。同时由于学校的理论学习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异,以致于学生缺少实践动手的平台与积累工作经验的舞台,就业竞争力不强,难以在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

3、求职胜出的关键因素。关于毕业生在求职中胜出的关键因素,学生与用人单位都毫无悬念地选择了“优秀的综合素质”,在各自的选项中分别占到了45.2%和43.8%的比例。这就意味着,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与多层次的,仅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是不够的,企业与市场需要的是各方面全面、科学、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艺术类的学生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与设计能力之外,还应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吃苦、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创新,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所幸的是,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对此有着较清醒的认识,并在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二)学校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

1、学生能否满足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关于学生与单位对此问题的看法见表1:

表1 学生与用人单位对“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满足企业岗位技能要求”问题统计表 单位(%)

通过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对于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学生与用人单位均持怀疑态度,选择“不能满足”与“有待进一步检验”的占据了六成以上的比例,说明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要想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积极促进学生就业。

2、艺术类学生培养存在的最大问题。对于艺术类学生培养存在的最大问题,学生30.7%选择了“动手能力不足”,23.1%选择了“理论与实践脱节”,21.2%的学生选择了“急功近利、眼高手低”;而用人单位则31.2%的选择了“动手能力不足”,28.1%选择了“急功近利、眼高手低”,25.0%选择了“理论与实践脱节”。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实用性、时代性与实践性的要求越来越强,市场需求的不仅是有着较强理论基础的设计人才,更需要的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专业动手能力与设计能力的创意人才,这是就提示我们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市场需求的接轨,加大实践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市场把握能力。同时由于艺术设计类学生往往具有持才傲物、自视颇高、桀骜不驯的特点,因此难以正确的评价自己、分析自己,容易造成“急功近利、眼高手低”的情况,导致在就业竞争市场中定位不准,用人单位评价不高,从而丧失就业良机。

3、高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可多选)。学生与用人单位对此问题的回答见表2:

表2 学生与用人单位对“高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问题统计表 单位(%)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学生与用人单位普遍认为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落后于市场需求,专业特色不够明显,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很难凸显人才的专业特色,增强其核心竞争力。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结合学院专业与学生的特点,改革课程体系,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竞争力,培养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艺术型人才。

(三)学校就业指导

1、毕业生求职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关于此问题,学生认为依次排前三位的是:专业水平(30.7%)、语言表达与人际沟通交往能力(27.9%)、求职技能(22.1%);用人单位依次认为是:专业水平(37.5%)、语言表达与人际沟通交往能力(25.0%)、职业生涯规划能力(18.7%)。这说明扎实的专业水平、良好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能力是毕业生求职的必备知识与技能。所不同的是,在对“求职技巧”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认识上,用人单位认为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比单纯的求职技能更重要。这就意味着,在毕业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中,更应提早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前进行职业定位。

2、解决就业难最重要的举措。对于如何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在学生中35.6%的选择了“提高专业技能”,25.0%选择“改革课程体系,凸显专业特色”,21.2%的选择“突出实践环节,提高动手能力”,7.7%的选择“加强就业指导”,5.8%的选择“拓宽就业渠道”,4.8%选择“调整就业期望值”。而用人单位选择的是提高专业技能(34.4%)、突出实践环节,提高动手能力(21.9%)、改革课程体系,凸显专业特色(15.6%)、调整就业期望值(12.5%)、拓宽就业渠道(9.6%)、加强就业指导(6.1%)。这说明,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可以从改革课程体系、凸显专业特色、增强实践环节、提升专业能力与加强就业指导、端正就业价值观、拓宽就业渠道几个方向进行改革。

3、学校应提供的就业指导(可多选)。学生与单位对此问题的见解如表3:

由上可知,学校在加强就业指导的时候,除了开展传统的“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求职技巧培训”等指导之外,还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拓展计划,创造机会,提供社会实践与就业体验,缩短学生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差距。

表3 学生与用人单位对“学校应提供的就业指导”的问题统计表 单位(%)

三、建议与对策

艺术设计行业作为当今最具市场化和发展潜力的专业,其学生就业难并不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太多了,而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从而导致企业有需求,学生却难以就业的局面。因此,要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凸显专业特色,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层次的就业指导体系,才能最终培养出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高素质设计人才。

1、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由于我国艺术类学生基本上是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培养出来的,教学模式整齐划一,教学内容陈旧,专业特色不突出,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以致于学非所用,就业困难。因此,要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人才,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市场调研,了解社会发展对设计人才的素质要求,从而更新教学内容,调整培养方案,优化学科体系,凸显专业特色,培养“高素质、厚基础、强能力、会创新”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学生以专业能力、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由于现代设计在发展中又融入了更多的人文内涵,因此在优化课程设置的时候要注意开设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课,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提高学生多学科、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其人文素养、审美眼光、创意思维、设计理念与市场敏锐度,从而与市场接轨,设计出更具内涵与品质的作品,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此外,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开展项目实训,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2、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树立成才目标,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增强就业竞争力。在市场中,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关键就在于是否有竞争力。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那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就是最受市场青睐的学生。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重专业轻能力、重个性轻集体、重情感轻理性、重享受轻磨砺的特点,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措施,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树立成才目标,及早进行人生定位。同时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学工干部、学生骨干等多方面的力量,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竞赛活动与素质拓展计划,调动艺术设计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活动与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自立、学会成长,从而锻炼能力、培养情操、磨练意志、提升素质、珍视友情、感悟生活,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增强就业竞争力与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群策群力,全员动员,构建系统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学生职业竞争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来自各方面力量的持之以恒的指导。因此必须发动各方面的力量,群策群力,构建系统的纵横交错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从纵向而言,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不同的就业指导:一年级加强适应性教育与学业生涯规划指导,确立大学发展的长期目标;二年级加强素质教育,在各种活动的开展中提升能力;三年级开展求职择业的准备、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育,形成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四年级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与就业体验的教育,提升其职业竞争力。从横向而言,积极发挥学院专业导师、知名校友、年级辅导员与学生干部的作用,通过专业讲座、校友报告会、年级就业动员大会、班级就业座谈会、新老生交流会、考研就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对学生开展就业教育,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解决“我该干什么”与“我能干什么”的问题,避免出现“急功近利、眼高手低”的状况,并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调发展,在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

[1]黄华明,王娟.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类学院办学目标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3-18.

[2]王琦.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与破解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1,(16):181-182.

[3]李薇薇,李文胜.十大热门专业未来就业前景揭秘[N].中国青年报,2008-06-23,(02).

[4]谢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前景分析[EB/OL].[2010-11-02].http://jxrczpw.com.

Optim iz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to Enhance the Art and Design Students'Em p loyability and Com petitiveness——Analysis Based on Art and Design Graduates Investigation

Wang Qi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 Hunan 410004)

The vital reseason that the art and design students get difficult employment i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tudents training and themarket demand.This paper adopt the survey and comparative study,analyse the disparity and the casue and put forward somesuggestions to optimiz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enhance their empoly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art design;employment difficulties;training pattern;empoly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G473.8

A

1673-2014(2012)01-0114-04

2011—11—22

王 琦(1976— ),女,湖南邵东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教育管理与大学生就业市场研究。

(责任编辑 王建华)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用人单位艺术设计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星.云.海》
《花月夜》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