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弈论视角下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管理模式分析

2012-01-06赵趱超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场馆市场化

赵趱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070)

博弈论视角下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管理模式分析

赵趱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070)

比较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几种管理模式的利弊,构建学校经营体育场馆投资与收益函数,运用博弈分析的方法,建立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和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研究体育场馆管理中各利益主体的最优策略。该模型在学校和外来管理者之间找到纳什均衡和贝叶斯均衡。结果表明:没有一种固定的管理模式适用于所有高校,高校管理体育场馆应针对自身的情况和结合外部条件,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模式,以使场馆的设施功能及利用率最大化,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管理策略;博弈

1 问题的提出

新时期,体育发展的社会化与产业化,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学校体育场馆的市场化发展,是推进我国体育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学校体育场馆主要集中在各高校,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新中国50年》[1]的资料,截止2008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体育场馆104万座,其中,教育系统的体育场馆约占65.6%。另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2]:我国现有5543座大型体育场馆,其中,高校体育场馆数量为1000座,约占全国的20%。

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管理是体育产业化的必然趋势。如何使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收益最大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高校产业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由于缺乏科学的开发和利用,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后期运行资金十分缺乏,这造成了体育场馆缺乏维护、设备损坏甚至废弃等尴尬局面。因此,高校体育场馆迫切需要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这种专业化的管理可以由学校自身实现,也可以由学校通过将场馆交给外来人员管理实现。

刘波,王宗平[3]从公共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高校体育场馆具有的准公共产品性质,为提出市场化经营的对策和建议。韩海军,徐玖平[4]分析了现有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包括:体育部门管理模式、集体承包模式、个人承包模式、学校专门机构管理模式、租赁模式及全物业管理模式。

本文基于上述研究,对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已有管理模式利弊比较并运用博弈分析的方法,探讨高校管理体育场馆的最优策略,以期为高校管理体育场馆的决策提出有益的理论依据和决策指导。

2 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管理的模式

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是高校体制改革的需要,是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需要。高校兼具人才和赛事优势,高校体育场馆的条件优越。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体育健身的需求日益增长,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管理拥有一个庞大的、稳定的消费群体。在体育产业化大环境的影响下,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管理是体育产业化的必然趋势。归纳起来,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主要有高校自主经营、校内体育协会或俱乐部经营、承包经营等几种模式。

(1)高校自主经营模式。体育场馆由本校体育部门或相关部门管理,学校的各项体育工作如体育教学、体育训练、课外活动等均需要运动场馆来保证,高校自主管理,对于调配、协调各类学校体育活动的场馆使用时会更加便利。目前许多高校仍然采用这种传统式管理模式,如:北京市约占高校总数73%的高校以这种方式管理体育场馆。

(2)俱乐部经营模式。高校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是以体育运动为主要目的。个人通过自愿参加而组成体育组织,各个体育组织有各自的目标和任务。高校体育协会和俱乐部来对场馆进行经营管理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经营模式。具体的经营形式有:场馆出租,开设培训班,发售月卡、季卡等。实行“有偿与无偿结合”、“内外有别”的经营方式,即对社会人员和在校学生采用不同的收费标准,对外收取一定的费用,在一定的时间内向会员无偿开放。

(3)承包经营模式。承包盈利为主要目的,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以承包合同形式确定责权关系,是一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承包模式包括两种形式:校内承包和校外承包。校内承包指由本校教职工集体承包或校内教职工和校外人员共同经营承包管理。这种承包方式既可以保证校内教职工的参与和监督,又有相对的自主权,经济责任明确。校外承包指由校外人员或单位承包经营学校体育场馆的经营模式。双方签订好合同,承包方按期付费,体育管理部门不参与管理。实践中采用承包经营模式的较多。

综合分析比较各个模式,可以看到以上管理模式的优势和劣势(见表1)。

表1 高校体育场馆各管理模式利弊比较

3 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管理各利益主体策略的博弈分析

博弈论(game theory),是研究决策主体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即在存在相互外部经济条件下的主体选择问题[5]。现实生活中,一个参与主体的选择必然会受到另一个参与主体选择的影响。传统微观经济学认为的个人决策,是在给定一个价格参数和收入的条件下,最大化他的效用;个人效用函数只依赖于他自己的选择,而不依赖于其他人的选择。而在博弈论里,个人效用函数不仅依赖于他自己的选择,而且依赖于他人的选择,也就是说: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

3.1 博弈主体设定

为了便于博弈分析并结合我国目前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本文设定: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主体主要是高校自身和外来管理者两大类型。外来管理者指除高校自身以外的所有管理者,包括集体管理者和个人管理者[6]。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管理利益主体的博弈行为实际上就是高校自身和外来管理者两方的博弈过程。

3.2 变量选择及收益函数构建

高校有两种策略:出租体育场馆和不出租体育场馆;外来管理者也有两种策略:管理体育场馆或不管理体育场馆。在体育场馆学校自主经营和市场化管理过程中涉及到以下主要变量:体育场馆的维护成本为C,学校经营体育场馆的投资规模为I,学校经营体育场馆获得的收益为V,学校出租体育场馆的租金收入为P,外来管理者经营体育场馆的收入为M,经营成本为C’,为了方便考虑问题,本文只考虑主要成本,有C’=P+C。

对于高校,收益必然是一个关于投资规模的函数,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呢?首先,随着投资规模的增加,体育场馆的条件得到改善,学校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这时,投资规模对于收益的积极效应的数学形式表示为:>0。但是,由于存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收益的边际增量是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而递减的,这时,投资规模对于收益的数学形式表示为:>0。此外,由于多种因素制约,投资规模一般小于最佳投资规模(I*)。

基于所述,本文沿用曾又其等[10]的理论框架,构建如下收益函数关系式:

由此得到高校经营体育场馆收益的函数。高校的投资规模是一个关于成本和收入的函数,即成本越高,投资越大,收入越高投资越小。把C和P视为影响投资规模的投入要素,I为产出,借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我们对投资与成本和收入的关系做如下设定:

其中,A表示投资规模对收入和成本的依存度,α是收入的产出弹性系数,β是成本的产出弹性系数。

最后,综合上述分析,得出学校收益关于投资的决策最优化模型为:

3.3 博弈分析模型建立

博弈论同经济学一样,强调个人理性,即再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博弈各方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同时,博弈双方无消费偏好,消费偏好是指消费者偏重消费某类或某种产品,而排斥替代产品。也就是说:高校和外来管理者对双方的选择无任何排他性。博弈双方同时做出决策,因此参与人的博弈属于静态博弈。在信息方面,外来人员在选择管理体育场馆钱可能知道场馆的信息,也可能不知道场馆的信息,因此参与人的博弈可以划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两种类型。

目前已有众多高校通过自主经营,对外来人员使用本校的体育场馆进行有偿开放,这迈出了高校产业化的第一步。但如果这时有外来管理者有意管理体育场馆,面对这两方面的收益矛盾,高校应如何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博弈模型(见表2)。

表2 高校自主经营体育场馆获利的支付矩阵

3.3.1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在完全信息情况下,博弈参与人对对方的信息了解,这时,对于外来管理者,他们在利润为正的时候才会管理体育场馆,有:M-(C+P)>0。因此,对于外来管理者来说,他的最优选择是“管理”。

对于学校,出租体育场馆的收益为:π出租=P;不出租体育场馆的收益为:π不出租=V-C。均衡条件为:π出租=π不出租,根据3.2节构建的收益函数,有:

由(8)式和(9)式,解出均衡时:P=C。也就是说:当P>C时,学校的最优选择为“出租”,当P<C时,学校的最优选择为“不出租”。结合前文对外来管理者的分析,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纳什均衡为(出租,管理)。

3.3.2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博弈参与人不了解对方信息。也就是说,外来管理者经营体育场馆的利润正负不确定。在考虑是否出租体育场馆前,学校自身有自主经营体育场馆和不自主经营体育场馆两种行为方式(学校自主经营体育场馆的获利支付矩阵见表2,学校不自主经营体育场馆的获利支付矩阵见表3)。

表3 高校不自主经营体育场馆获利的支付矩阵

设学校自主经营体育场馆的概率为R,则学校不自主经营体育场馆的概率为1-R。存在外来管理者时,学校出租体育场馆的效用为:

学校不出租体育场馆的效用为:

均衡条件为:U出租=U不出租,即:

4 结语

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管理有利于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高校体育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通过博弈分析,得出了在不同情况下,高校在选择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也不同。如果高校自主经营场馆,管理方面,应建立高效系统的管理体系,培养专业化的管理人员;经营方面,办出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突出品牌优势,吸引消费者;资金筹集方面,积极开发体育虚拟资产,广泛吸引社会赞助,承办社会体育活动;场馆维护方面,采取物业化与部门配合方式,协调工作,推进专业化运营。如果高校将体育场馆出租,双方应加强信息沟通,在经营活动中,场场馆出租不能与正常教学相冲突,应在充分保证日常教学的前提下,开展经营活动。

总之,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的独特优势,综合外部情况,遵循“以教为本,多种经营,学校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体育场馆管理模式,以使场馆的设施功能及利用率最大化,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互赢。

[1]国家体育总局.新中国体育50年[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2]国家体育总局.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库[Z].2005.

[3]刘波,王宗平.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公共经济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1):42-44.

[4]韩海军,徐玖平.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2):53 -56.

[5]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2.

[6]曾又其.东道国利用外资的博弈均衡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14 -17.

Analysis on the Market Management Mode of University Sports Venu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ame Theory

ZHAO Zan-Chao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Hubei 430070)

By compar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management modes of sports venue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the paper constructs the functions of investment and benefit for universities to operate sports venues.It establishes complete static game mode and incomplete static game mode according to game theory to research the prime strategies for various stakeholders in the management of sports venues.This mode enables the operators to find Nash and Bayesian balance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xternal managers.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s that there is no fixed mode good for all schools,so universities should choose the one suitable to their own situation so as to maximize the use of such venues and achieve win -win both in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college sports venues;market;management strategy;game

G80-053

A

1001-9154(2012)08-0035-04

G80-053

A

1001-9154(2012)08-0035-04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09CTY017)

赵趱超(1980-),男,汉族,湖北武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2012-06-04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场馆市场化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下定额的再认识与建议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推进资本账户开放
歌剧艺术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研究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场馆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