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概念、动力及途径

2012-01-05李如友

地质学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遗迹资源化旅游

李如友

(盐城工学院旅游系,江苏 盐城 224003)

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概念、动力及途径

李如友

(盐城工学院旅游系,江苏 盐城 224003)

地质遗迹是具有独特观赏价值和科普价值的自然遗产,旅游资源化是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的最佳方式。提出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的概念,分析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的动力和途径,认为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是旅游需求层次的提高、地质遗迹的保护、地质产业转型、国家政策的支持、地质公园建设的成功5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遗迹向旅游资源的转化需经过地质遗迹调查、地质遗迹评价、旅游产品开发、完善解说系统等步骤。

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概念;动力;途径

0 引言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资源研究的深入,旅游地理学与旅游地质学等交叉学科的作用越发突出。将地质与旅游有机结合,不但使旅游资源具有知识性和生命力,更有利于地学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席岳婷等,2006)。受历史和体制等因素影响,我国地质旅游开发多为地质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完成,地质遗迹的调查、评价、开发与保护都采用有别于旅游学的独立的方法进行,旅游开发中存在资源可比性差、管理协调性弱等问题,影响我国地质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从旅游资源的一般理论出发,笔者厘定了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的概念,分析其动力及实现途径,以期为我国地质旅游的合理化发展提供指导。

1 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的概念

1.1 地质遗迹的概念和内涵

地质遗迹是地质历史时期保存遗留下来,可用以追溯地球演化历史的重要地质现象(赵逊等,2003),是地质旅游开发和地质公园建设的基础性资源。我国学者对地质遗迹的特殊价值早有关注,1995年便提出在地质意义重要、地质景观优美的地区建设地质公园以加强地质遗迹的保护,1999年在“全国地质地貌保护会议”上进一步提出建立地质公园的工作,并于2001年开始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评定。

随着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地质遗迹的概念逐渐明晰。地质遗迹是指在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并保留下来的能反映地质作用及其环境特点的、具有典型科学意义、景观美学价值及其他价值的自然地质体或地质现象(彭永祥等,2004),其内涵包括:(1)地质遗迹具有地质属性,是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可解读的地质活动记录,能直观反映地质体某个阶段的演化过程。(2)地质遗迹具有遗产属性,是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3)地质遗迹具有资源属性,虽然地质遗迹不一定都具有直接经济性,但却都具有科学研究、教学、科普教育、灾害及环境教育、启智教育等潜在价值,其中的地质地貌景观、重要古人类遗址及自然灾害遗迹等可能由于其重要性、奇特性、美观性及教育意义而成为重要旅游资源(范晓,2003)。

上述概念体现了地质遗迹的形成过程和存在状态,反映出地质遗迹具有一定的旅游价值。但是,概念中所强调的特殊意义说明地质遗迹属地质学科范畴,地质属性和遗产属性是地质遗迹的根本属性。只有那些具有较高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典型性和稀有性的地质遗迹才能为旅游开发所利用而成为现实的旅游资源,换言之,地质遗迹并非直接为旅游资源。

1.2 地质遗迹的旅游价值

1.2.1 观赏价值 区域性和垄断性是地质遗迹的典型特征,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加之特殊的近代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具有特殊观赏意义的地质奇观,甚至成为区域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地质遗迹与其他旅游资源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美学观赏价值,具有的雄、秀、险、奇、幽、旷、真等美学特征决定了区域旅游开发的层次和旅游产品的质量等级,是促进和发展旅游业的主要资源因素。

1.2.2 科学科普价值 地质遗产最根本的价值和功能是科学研究,科研功能的实现完全建立在遗产地质科学价值的基础之上(张成瑜,2006)。典型的地质构造剖面及构造形迹是地质作用和地球演化过程的忠实记录,为研究人类和自然界的发展历程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地质遗迹是地质科普教育的自然教科书,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岩石、断层、温泉、溶洞、瀑布等天然素材是地质科普教育的重要内容。

1.2.3 其他特殊价值 以特殊地质遗迹为基础开发的旅游景区或旅游地具有特殊性旅游功能,如康体疗养、登山、滑雪、攀岩、漂流等。此外,一些地质资源还可开发为旅游纪念品、工艺品,成为旅游商品而直接转化经济价值。

1.3 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

尽管以地质遗迹为基础进行的旅游开发从未停止,我国地质公园建设也有近10年的历史,但学界对“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的认识仍不明确,存在地质遗迹(资源)与旅游资源混用问题。我国知名学者杨世瑜研究员曾提出“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的概念:“地质资源从单一的矿产资源概念转化为旅游资源的理念,将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形式,由采掘地质体作为矿产资源加工利用到不破坏地质体,以其观赏价值、旅游价值为主要开发利用形式的转化,称之为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杨世瑜等(2006)认为,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是旅游地质学的核心理念,是地质资源形成旅游效益的必经方式。该概念从现阶段地质产业转型的角度强调了地质资源全新的价值视角,突出人类对地质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

地质遗产分为矿产资源和地质遗迹两大类(隗合明等,2007),目前,人们对地质资源的旅游开发与利用仅限于地质遗迹。所以,笔者认为“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的提法更为准确。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是指在地质遗迹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深入发掘地质遗迹的观赏、科考、科普等旅游价值,通过转变地质遗迹的利用方式,使其由地质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并为旅游业所利用,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技术经济过程。旅游资源化不仅赋予地质遗迹新的价值和功能,提升地质遗迹的利用水平,促进地质科学向旅游产业的渗透和地质遗迹的有效保护,还实现旅游资源概念的延拓,提高旅游地的旅游品位,形成良好的旅游效益、环境效益和品牌效益。

2 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的动力

地质遗迹的旅游资源化,是当今人们旅游意识膨胀、旅游产业蓬勃兴起态势下萌发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地质科学与旅游学科的结合(杨世瑜,2008)。旅游需求层次的提高、地质遗迹的保护需求、地质产业转型、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地质公园建设的成功构成了我国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的动力系统(图1)。

图1 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的动力系统

2.1 拉动力:旅游需求层次的提高

经过近30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呈现出高度化、融合化、专业化的特点,旅游需求愈加复杂,已不仅限于求新、求异、求奇,更期望科学之旅、文化之旅、体验之旅。通过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开发设计的科考、科普旅游产品具有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等特点,在拓宽旅游市场、培植旅游品牌、提高旅游品位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科学的旅游解说系统从地球科学的层面诠释自然界演替的规律及本质,丰富了景区的内涵,满足了旅游者的文化需求。

2.2 促动力:地质遗迹的保护需求

人类在探索自然历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保护地质遗迹的重要性,地质遗迹有效保护的关键是协调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通过适度的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以地质遗迹为基础建立的地质公园将地质遗迹保护与支撑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扩大当地居民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并在广泛开展地质科学研究、推动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地质公园尤其是与世界遗产具有同等法律地位的世界地质公园巨大的品牌效应,使地质公园建设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参与,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成为保护地质遗产的最佳途径。

2.3 驱动力:地质产业转型

一直以来,地质找矿是我国地质工作的核心内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地质工作的需要已扩展到更广的领域,地质工作亦从以地质找矿为中心转变为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服务。我国地质遗迹资源丰富,且品级较高,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和市场潜力。改变传统的地质资源利用方式,充分体现地质遗迹的旅游价值,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的今天,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有一支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水平较高的地质教育、科研和工程技术队伍,受分工过细、工作目标单一、矿产分布有限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质部门出现工作任务不足的情况,开展地质旅游资源的调查和研究,为旅游业服务成为现阶段地质工作者崭新的工作方向(穆桂松,2007)。

2.4 推动力:国家政策的支持

中国地质学家早在1985年就提出在地质意义重要、地质景观优美的地区建立地质公园,以加强保护和开展科学研究、科学考察。原地质矿产部先后发布《关于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规定(试行)的通知》和《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以法规的形式对地质遗迹进行强制性保护。1999年l2月,国土资源部提出了围绕“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思想而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设想,此后又编制了《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指南》以指导国家地质公园规范工作,成立了“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建立了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的评审机构和制定了组织办法,明确了申请国家地质公园的条件、程序和材料。2010年6月,国土资源部又发布了《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这些要求和标准,对地质遗迹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作出了系统而完善的规定,为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尽管政府不对地质公园的建设直接进行投入,但对其内部的地质遗迹保护有经费支持,解决了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资金的来源问题。

2.5 带动力:地质公园建设的成功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的倡导下,我国已先后批准建立了182家国家地质公园。其中,云南石林、河南云台山等20家国家地质公园获准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使中国成为拥有世界地质公园总数最多的国家。同时,不少地方政府也审评命名了一批省、市级地质公园,逐渐形成了种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地质公园网络。地质公园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进程,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以其为依托所开展的观光旅游、探险旅游、科考与科普旅游在普及地学知识、提高旅游业科学含量、改善我国旅游业形象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河南焦作市云台山景区2004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当年“五·一”黄金周门票收入即超过了北京故宫,2007年实现旅游收入1.8亿元,较2004年翻了一番,并带动了焦作市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短短3年间,焦作市由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为全国知名旅游城市,“焦作现象”被称为中国旅游发展史上的奇迹。

3 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的途径

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是一个系统化工程,若完成地质遗迹向旅游资源的转化,需经过地质遗迹调查、地质遗迹评价、旅游产品开发、完善解说系统等步骤(图2)。

图2 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的途径

3.1 地质遗迹调查

地质遗迹资源调查是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前提,也是建立地质公园的基础。一方面,地质遗迹调查是为了掌握区域地质遗迹的赋存状况,从而进行有效、合理的保护。由于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内涵丰富,资源赋存环境复杂,往往要经过认真的科学鉴定才能真正认识和掌握。所以,调查工作应由地质学、地理学专业背景的专家完成,调查内容包括区域内地质遗迹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征、成因、时代和价值以及所处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条件,调查方法和资料记录也应遵照地质学野外调查的规范和要求。另一方面,地质遗迹调查也是为了使地质遗迹为旅游业所利用,建设地质公园,从而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所以,除需掌握地质遗迹的赋存状况外,还需对地质遗迹所处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区域经济水平、旅游交通、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接待情况、城市依托条件等相关信息进行详细调查。此类调查的工作队伍应包括旅游学、地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并对相关主干学科知识熟悉掌握,以确保调查成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过程中,两类地质遗迹调查可分别或同时进行,但不可为简化工作而用其中一种代替另外一种。

3.2 地质遗迹评价

地质遗迹评价是对研究区域内各种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以及开发潜力等方面的评价,明确所规划的地域内各种地质遗迹资源地域组合特征、结构和空间配置情况,掌握各种地质遗迹资源,特别是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的开发潜力,为制定人地协调发展与强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国土规划和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规划提供全面的科学依据(李烈荣等,2002)。

地质遗迹评价工作是对地质遗迹调查资料的梳理和总结,调查目的和调查方法不同,评价方式也应有所区别。传统的地质遗迹评价指标体系中,选取地质遗迹景观品质、地质遗迹景观规模、自然环境与保护三类评价因子,分别对应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等10个评价指标,评价因子中,地质遗迹景观品质权重最大,评价指标中,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的最为重要(郭建强,2005)。此类评价方法的评价内容集中在地质遗迹的自身条件和所处的自然环境,为地质遗迹保护性评价。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地质遗迹景观特色、丰度、价值与功能,还应评价其开发条件评价,如区位条件、旅游基础设施、客源市场条件等。评价因子中,地质遗迹和开发利用条件权重较大,评价指标中,地质遗迹的美学价值和客源市场条件较为重要(表1)。

表1 地质遗迹保护性评价与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评价指标对比

3.3 旅游产品开发

旅游产品是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和旅游开发的成果体现,而地质公园是地质遗迹保护性旅游开发的最佳载体。地质公园是广义性公园的一种,具有满足人们的观赏、休闲和户外娱乐等功能。它的“地质”内涵,决定了地质公园的资源基础和科学研究价值;其“公园”属性,说明了地质公园所担当的社会角色及其所具有的经济作用和美学价值。“公园”是地质公园的本质属性,“地质”特性是其区别于其他一般自然公园的主要特征,此为地质公园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的指导思想。所以,地质公园旅游产品开发要走下神圣的科学殿堂,一方面,将科普、教育功能融入观光、休闲之中,设计大众化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区域旅游资源特色,开发民族文化、历史遗迹等旅游产品为地质公园产品谱系的有益补充,以丰富地质公园旅游产品类型,增强旅游吸引力。概言之,只有摆脱“地质”枷锁的束缚,依据旅游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旅游产品开发,走大众化发展之路,地质公园才具有生命力,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3.4 完善解说系统

旅游解说系统通过对游客的解说和引导向游客展现景区的景物特色和历史文化,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所以,解说系统是旅游目的地诸要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旅游目的地的教育功能、服务功能、使用功能得以发挥的必要基础,也是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过程中体现地质遗迹特殊价值和功能的重要工具。

地质遗迹资源是地球在亿万年的演化中形成、发展并保存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具有科学性、典型性、稀有性等特点,同时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教育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地质公园游客的旅游需求已不仅为景观审美,更重要的是通过地质遗产的解读来还原其演化历史,增强对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演进过程的了解。科学、准确的旅游解说使游客感受到地质遗迹的独特魅力,从而获得精神的熏陶和独特的旅游体验,这也是地质公园区别于一般观光型景区的特别之处。解说系统应重点介绍地质遗迹所处的自然环境、演化历史、资源特征及其科学意义,解说内容的编写与设计应由具有地质学专业背景的人员完成,坚持科学性和真实性原则,摒弃哗众取宠的鬼怪仙神之说,增加有助于提高游客文化水平的知识养分。同时,解说形式应灵活多样,解说语言要通俗易懂,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使解说系统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4 结论

地质遗迹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历史遗存,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和科普价值。一直以来,我国学者致力于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利用,以地质公园为载体的旅游开发方式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认可,使我国地质公园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走在世界的前列。同时,地质公园建设实践的发展也为地质遗迹保护开发在理论和方法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是地质遗迹丰富地区促进旅游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地质遗迹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的最佳方式。将旅游资源开发的要求和规范应用于地质遗迹的调查、评价、开发和管理,可充分体现地质遗迹的资源特色和旅游价值,在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开发中发挥积极作用。

范晓.2003.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景观分类系统[C]//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地学论文集:第九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68-78.

郭建强.2005.初论地质遗迹景观调查与评价[J].四川地质学报,25(2):104-109.

隗合明,覃海绍,高媛.2007.中国特色地质遗产体系及其保护[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9(4):429-436.

李烈荣,姜建军,王文.2002.中国地质遗迹资源及其管理[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穆桂松.2007.河南省地质现象的旅游资源化和效益化过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5(3):193-195.

彭永祥,吴成基.2004.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的协调性问题——以陕西省为例[J].资源科学,26(1):69-75.

席岳婷,魏峰群.2006.地质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多元模式研究——以陕西黄河蛇曲地貌景观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6(4):643-647.

杨世瑜,吴志亮.2006.旅游地质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杨世瑜.2008.云南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策略探索[J].云南地质,27(4):391-407.

赵逊,赵汀.2003.从地质遗迹的保护到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J].地质论评,49(4):389-399.

张成瑜.2006.世界遗产视野下的地质遗产的功能及其关系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2(2):226-230.

Transformation of geological relics into tourism resource:concept,motivation and channels

LI Ru-you

(Tourism Department,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Yancheng 224003,Jiangsu)

Geological relics are natural heritage owning to their special ornamental values and scientific values for humanity.Transforming the geological relics into tourism resources is the best way to protect,utilize and develop them coordinately.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about how to transform the geological relics into tourism resource,and then gave the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and channels to achieve this goal.It was believed that the goal of making geological relics grow into tourism resources will come true through the combined action of five factors like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tourism demand level,the protection of geological relics,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geological industry,the support of national policy and successful construction of geo-park in China.Such transformation would come over several steps,such as geological relics investigation,geological relics evaluation,tourism products development,perfecting of interpretation system,and so on.

Geological relics;Transforming the geological relics into tourism resource;Concept;Motivation;Channel

F590.3

A

1674-3636(2012)01-0107-06

2011-10-11;编辑:蒋艳

李如友(1980— ),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E-mail:hellowai@126.com

10.3969/j.issn.1674-3636.2012.01.107

猜你喜欢

遗迹资源化旅游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方外观遗迹旧照
沉船遗迹(外一首)
旅游
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探讨
天下第一道秦直道:石门关遗迹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