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护理对手术疗效影响的研究

2012-01-04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护士

曾 莹

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麻醉手术科( 湖北 恩施 445000)

手术对于患者是一种强刺激,常可导致患者产生一系列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1],影响手术效果。开展围手术期心理干预护理,是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以来一直关注的问题[2~4]。为了更好地提高手术室护理水平,针对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了解这一特殊区域患者的心理需要,探讨最佳干预护理措施,笔者对我院50例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护理,并与常规护理50例为对照,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3月~2009年6月临床手术患者100例,皆为术中意识清醒患者,实施的麻醉方式为局麻和硬膜外麻醉。男58例,女42例;年龄18~65岁。其中,普外科28例,妇科32例,眼科27例,泌尿科13例。

1.2病例分组根据手术先后顺序,将1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18~63岁;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9~6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种上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实行常规手术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手术护理基础上实行系统的心理干预护理。

1.3 心理干预方法

1.3.1 做好术前访视 手术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精神往往高度紧张,对手术安全问题和手术效果非常担心,希望了解手术室环境,手术医师、麻醉师及护士的医疗技术。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手术患者手术前一天开展术前要访视,了解患者病史、过敏史、手术史、文化水平、社会关系等情况。而且护士到病房进行术前访视时,要求做到仪表端庄、态度和蔼、言行规范,主动自我介绍并与患者交谈,在充分了解患者自觉症状和心理需求条件下,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尊重患者,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介绍手术室环境,耐心细致的告诉患者手术是一种治疗措施,通过手术可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鼓励积极参与医护配合,让患者减少紧张焦虑,放心接受手术。通过术前访视,使患者在心理上能够对手术和手术带来的种种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消除了患者顾虑,并取得了家属的配合和支持,使患者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心态。

1.3.2 进入手术室时心理干预 患者进入手术室时由术前访视的护士去迎接,在查对患者时,能叫出患者姓名及核对手术部位,问候患者头天晚上的睡眠情况。这样既可以体现对患者的尊重和了解,又可以缓解患者对环境的不适应,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1.3.3 实施麻醉时心理干预 巡视护士和麻醉师根据患者情况,向患者介绍有关麻醉一般常识,麻醉的注意事项,并安慰、鼓励患者放松思想,解除其恐惧心理,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麻醉及手术,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

1.3.4 手术过程中心理干预 手术开始后,由于手术区环境的刺激,有些患者会产生高度的紧张心理[5,6]。因此护士及时给予心理支持,消除患者顾虑,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用心理暗示疗法,借助一些被病人所信赖的因素,调节和纠正病人的心理,如找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与患者聊天,转移、分散注意点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在手术操作前可提前暗示有哪些不舒服,如腹部手术操作出现牵拉及不适时,让其深呼吸或数数,以转移其注意力,减轻对手术刺激的反应。不要在清醒的病人前谈及病人的病情和预后。手术中遇到问题不要惊慌,也不要斥责助手或乱丢器械。巡回护士应随时安慰病人,解释手术过程及手术中遇到的不适感,使病人感觉到医护人员的认真和关心而产生安全感,消除紧张情绪。

1.3.5 术后随访及心理指导 手术结束以后,告知患者手术已经结束,询问其是否还有不舒适之处,然后送患者回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告诉患者、家属及其陪护,手术做得很顺利成功,嘱咐患者安心养病。手术后大多数病人已去除病灶,心情愉快,能自觉地配合恢复期的治疗及护理。但也有一些病人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手术后的持久疼痛。因此,除了术后的积极治疗和恢复功能锻炼外,还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宣传自我保健知识如忌烟、酒及刺激性食物,制定合理的饮食和休养计划。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尽早康复,愉快出院。

1.4 效果评价

1.4.1 患者术前的心理状况 按焦虑恐惧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四级[2],轻:轻度的焦虑恐惧,略感紧张,自我感觉良好;中:有中度的焦虑、恐惧心理,非常紧张,经安慰好转;重:极度恐惧紧张,经安慰无明显好转,试图回避手术;无:患者心情愉快。采用问卷方法,术后第三天发给患者,患者或患者家属代笔当场答题后收回。

1.4.2 患者手术过程中的配合程度 根据手术主持医生的主客观判断,对被接受手术者的配合程度分为积极配合和消极配合两种。

1.4.3 患者术后的心理状况 对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手术满意度,采用术后问卷方法,术后第三天发给患者,患者或患者家属代笔当场答题后收回。

1.5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FOR WINDOWS 1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显著性差异用χ2检验。

2 结果

2.1术前手术患者的焦虑恐惧情况从表1可见,两组手术患者术前的焦虑恐惧情况有明显差异。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恐惧程度比较(n=50,%)

2.2术中配合情况研究组86%的患者能积极配合,14%的患者持消极态度;对照组68%的患者能积极配合,不配合患者占3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术后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研究组有96%的患者满意,不满意患者占4%;对照组有80%的患者满意,不满意患者占2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4术后患者治疗信心研究组信心增强的患者占98%,缺乏信心的患者占2%;对照组信心增强的患者占82%,缺乏信心的患者占1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手术治疗常可导致患者产生比较强烈的应激反应,影响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及术后恢复。本研究通过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全过程的心理干预护理,了解心理干预护理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后的手术患者,均能平静地接受手术,其焦虑恐惧程度减轻,在手术过程中的配合程度明显提高,对术后治疗信心显著增强,与常规护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心理干预护理有助于消除手术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从而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促进了患者尽早康复。医护人员要善于发现不同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在充分了解患者围术期的自觉症状和心理变化的情况下,因人而异掌握其心理需要,妥善的进行围术期心理干预护理,使患者处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心理护理是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护理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学科。

[1] 杨映霞.术前访视对手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5(3):59-60.

[2] 何丽,邱素红.改进术前访视对减轻手术患者焦虑的调查及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4):21-22.

[3] 王玲,王伟智.术前访视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4,19(20):241.

[4] 周小明.探讨手术室护理中的心理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药,2010,19(8):190.

[5] 李瑞娥,吴清时,罗咏梅.对乳腺癌病人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0,8(22):2020.

[6] 严梅.乳腺癌病人心理问题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10,8:75-77.

猜你喜欢

手术室麻醉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