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力化养蚕技术对养蚕规模化的影响

2012-01-03孙文静杨逸文蔡志伟郭跃进鲁兴萌

蚕桑通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省力化小蚕蚕业

孙文静,杨逸文,蔡志伟,郭跃进,鲁兴萌*

(1.浙江大学 蚕蜂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58; 2.安吉超龙蚕业有限公司,浙江 安吉 313300;3.马村蚕桑合作社,浙江 安吉 313300)

近年来我国蚕茧产量基本稳定,但同时各类矛盾与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养蚕从业者呈现老龄化趋势以及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与养蚕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阻碍了养蚕业的规模化发展。因此加强对高效率、低成本养蚕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已成为当务之急。省力化养蚕技术通过改进养蚕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减少了劳动力投入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为因素带来的失误与风险的几率,同时又能有效降低成本、改善饲育环境,因此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是降低蚕业风险、实现蚕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大力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有利于实现养蚕业规模化经营,增强养蚕业的相对竞争力。本文以浙江省重点蚕桑村安吉县马村养蚕发展现状及省力化养蚕技术在马村的推广应用为例,具体分析说明省力化养蚕技术对养蚕规模化发展的作用及影响。

1 省力化养蚕技术

蚕种自动化催青、少回育、小蚕共育、大蚕蚕台或地面育、条桑育、自动上蔟等技术,贯穿于蚕种催青、采桑、喂叶、除沙、上蔟等各个养蚕环节。目前我国已经实现蚕种自动催青技术[2];少回育技术与传统的多次饲喂的昼夜养蚕法相比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其中小蚕1日两回育、大蚕2~3回育技术已在多蚕区推广并普及[3~4],小蚕1日一回育也有试验和推广[5];小蚕共育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养蚕技术形式,即把农户的小蚕在集中饲养和管理[6],至3龄或4龄起蚕时分发各户饲养,在各蚕区均有不同程度推广,在广西商品化小蚕已经十分普及;地面育技术指将大蚕移到蚕室或大棚的地面饲养,相较于蚕匾育不需除沙[7],显著节省了给桑和除沙用工,因此该技术已在养蚕户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条桑育即直接用桑枝条喂蚕,一般用于大蚕阶段,可以大幅减少采桑和给桑用工,是日本省力化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8~9],我国部分蚕区已有推广[10],但相较于其他技术推广面较小;使用方格蔟、塑料折蔟等的自动上蔟方法代替人工捉熟蚕[11]近年来一直在不断扩大之中。

2 马村规模化养蚕发展现状

马村是位于浙江省传统蚕茧生产基地嘉湖蚕区的安吉县内的专业蚕桑村。马村一直注重改革和创新养蚕技术,通过推广应用省力化养蚕技术节省了劳动力,扩大了养蚕生产规模;同时在新老桑园的建设和改造、蚕桑生产设施的改进等方面得到了安吉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再加上近年来蚕茧市场行情较好,马村的养蚕生产规模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马村近年来一直推广应用的省力化养蚕技术主要包括小蚕共育、大蚕地面育和条桑育、全龄少回育和塑料折蔟上蔟等,并取得显著成效。据调查,马村的小蚕共育采取联户共育形式,共育率约为20%,每联户共育20张蚕种以上;普遍应用少回育技术,具体为4龄期1日三回育,1~3龄期和5龄期为1日两回育;大蚕期采用地面育和春季5龄蚕条桑育技术。

表1是2008~2011年马村蚕桑生产情况,桑园总面积扩大,年发种量逐年提高,2011年蚕种的饲养规模近万张。该村的户均桑园面积、户均养蚕量、户均蚕茧产量等反映养蚕经营规模的指标也逐年上升。2011年全年户均蚕种饲养量达到9.5张,户均产茧量为440 kg,是2008年的近2倍,接近日本规模最大时期的470 kg[12]。浙江省2008年的户均产茧量是135 kg,近年来没有显著变化,马村的户均产茧量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我国农村人均土地面积约为1000 m2[12],近年来马村通过土地流转和承包等方式扩大桑园规模,2010年人均桑园面积达2161 m2(马村人口数量为2530人),1334 m2以下的小规模养蚕户的比例不断减少。表2为2011年马村养蚕户桑园规模统计情况。桑园面积在1334~2668 m2的养殖户比例最高达到45.3%,其次是2668~4000 m2桑园的养殖户比例为25.2%,而小规模养殖户饲养比例为12.9%,6670 m2以上的养蚕大户比例只有2%左右。马村的桑园规模整体布局比较合理。

表3为2011年马村春季和秋季养蚕规模。春季的饲养规模普遍大于秋季;中秋主要集中在养蚕数量小于2.5张蚕种的小规模饲养,比例增加至78.9%,其他饲养规模的养蚕户比例相比于春季分别不同程度降低;晚秋相对于中秋,2.5张以下的小规模饲养的养蚕户比例有所降低,2.5~5张及以上饲养规模的养蚕户逐渐增多。

3 省力化养蚕技术对马村养蚕规模化的影响

3.1 提高养蚕生产效率

对于劳动力密集型的养蚕业来说,节省劳动力有利于促进养蚕规模经营。马村有50~70岁之间的养蚕劳动力1080人,其养蚕规模的持续增长,主要依赖于省力化养蚕技术的应用。以2011年的桑园规模为例,只有少数养蚕大户在大蚕期需雇工,其他农户的劳动力基本可自给自足。马村应用省力化养蚕技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劳动效率,每个劳动力每期可饲养3~4张蚕种,而传统养蚕技术只能饲养1~2张,每张种可以节省用工2~3个工日左右[14~15]。其中大蚕条桑育技术节省劳动力效果明显,杨逸文等通过条桑育试验表明:大蚕条桑育比片叶育节工18.9%[16]。

表1 2008~2011年马村蚕桑生产情况Table 1 Production status of sericultural industry in Ma Cun during 2008~2011

表2 2011年马村养蚕户桑园规模统计Table 2 Statistics of mulberry field scale in Ma Cun in 2011

表3 2011年马村春秋季养蚕规模Table 3 Statistics of silkworm rearing scale in Ma Cun in autumn,2011

表4 2011年马村春季条桑育与秋季片叶育张种产量、用工量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cocoon yield per single egg case and amount of labor used by rearing with mulberry shoots in spring and rearing with mulberry leaves in autumn in 2011

表4统计了马村春季条桑育与秋季片叶育的用工量,春季平均每张蚕种用工13个工作日左右(包括桑园管理),在其他技术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春季与秋季相比显著提高了养蚕生产效率。根据调查,马村春季平均张种产茧量为51.2 kg,生产1 kg蚕茧平均需要2h左右,接近日本蚕茧生产的劳动率水平[13]。随着条桑育技术的推广,在秋季应用条桑育技术的农户越来越多,2011年秋季条桑育农户已超过10%。

3.2 降低养蚕生产成本

养蚕生产成本包括人工成本和物资成本。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蚕茧生产的人工成本和物资成本均呈上涨趋势,其中人工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例不断提高[17]。和其他省份相比,浙江省劳动力的需求竞争更为激烈,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18]。根据调查,按照100元/d的人工费标准,目前马村饲养每张蚕种可以节约200~300元人工成本,说明应用省力化技术可以有效节省劳动力,减少规模养蚕农户的雇工费用,从而降低养蚕人工成本。此外省力化技术还可以降低养蚕物资成本,调查表明,小蚕共育可以节省桑叶、蚕药、燃料等物料投入;大蚕地面育和条桑育技术相对于蚕匾片叶育可以明显节约蚕具等设备投入。

相对于传统技术,省力化技术有利于实现养蚕业资源的合理配制,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养蚕的规模化。研究表明,养蚕技术水平相同时,规模养蚕不仅产生了规模效益优于小规模养蚕,而且生产成本明显低于后者[19]。因此对规模化养蚕来说,应用与之相配套的省力化养蚕技术,相比于传统技术可更加有效地降低养蚕成本[20],提高养蚕业在农业经济作物生产中的比较效益。

3.3 改善家蚕饲育环境

家蚕抵抗病害能力低下及其高度密集饲养形式对饲育环境提出较高要求。对于大蚕规模化饲养,由于高温、多湿的气候环境不可控或人为操作不当等因素致使家蚕所处的饲育环境恶化,从而爆发蚕病,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具有高风险[21]。良好的饲育环境是家蚕健康生长、生产顺利进行的保障。少回育技术减少了饲喂次数,饲育环境稳定;小蚕共育可有效控制温湿度、规范消毒;大蚕条桑育在蚕座位置、温湿度条件等微生态环境方面优于片叶育[22]。省力化养蚕技术改善了家蚕的饲育环境,降低了发病率、增加了结茧头数并且提高了蚕茧质量[23],适合规模化养蚕的稳定、安全的环境要求。

4 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存在问题及建议

应用省力化养蚕技术使马村的养蚕规模在人力、物力的承担能力之内得到扩大,促进了养蚕的规模化发展。但省力化养蚕技术在马村的推广应用尚存有一些问题:

4.1 小蚕共育普及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广西等蚕区小蚕共育可解决养蚕批次多、批与批间隔时间短、技术要求高等问题,是养蚕生产上良好的分工方式[24]。但由于养蚕习惯和对共育技术缺乏信任等原因,马村的一些养蚕户倾向自己养小蚕。现行的联户共育模式虽然有一定优势,但在养蚕设施、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不够完善,因此在继续推广联户共育的基础上,强化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技术指导作用,参考广西小蚕共育取得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设施标准化、技术规范化、管理规范化[25]的商品化小蚕共育模式,使小蚕共育真正做到专业化和规模化。

4.2 秋季条桑育技术应用率低

在调查中发现,由于中秋和晚秋两批蚕的发种时间较接近,受桑叶产量的限制而主要应用片叶育养蚕。这是因为条桑育虽然可大幅提高养蚕生产效率,但条桑收获形式的桑园产叶量较片叶收获形式下降[26],而且对于我国大部分蚕区来说,条桑育养蚕不能与桑树品种、桑园栽植密度技术相配套,从而降低了桑园的利用率。而我国耕地资源有限,对土地生产率十分重视,养蚕时追求较高的桑园利用率,从而制约了全年条桑育技术的推广。为了实现省力化饲养大蚕,要在保证合理的桑园利用率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全年条桑育技术,可适当采取条桑育与片叶育结合的方式养蚕。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好条桑收获计划,防止由秋季条桑剪伐不当而引发的秋芽冬发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要逐步更新与条桑育技术相配套的桑品种。

4.3 养蚕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

受技术更新成本、使用率、养蚕规模等因素的影响,机械化养蚕机具在马村的推广受到一些阻碍。如生产中小蚕共育的自动化加温加湿设备的应用较少;虽然桑枝剪伐机早有推广,但目前条桑收获时大多数养蚕户仍采用手动剪伐条,费时费力。因此要逐步推广高效、低成本的机械养蚕机具,可以通过蚕桑合作社统一引进机械养蚕机具,个体蚕业经营者也可随着养蚕规模的扩大,在养蚕效益可以承担物质成本增加的前提下,适当使用机械机具养蚕。

综上,马村省力化养蚕技术促进了规模化养蚕的发展,但在推广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目前存在于我国大多数蚕区,解决这些问题并大力推广省力化技术对于我国规模化养蚕发展十分重要。要结合各蚕区养蚕生产现状,因地制宜地进行省力化养蚕技术推广,同时增加政府在小蚕共育设施建设、养蚕机械机具等方面的财政扶持,还要充分发挥非技术因素如蚕桑合作社的组织作用来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完善以小蚕共育、条桑育等技术为主的省力化养蚕技术体系,尽快使我国蚕业生产走上省力化基础上的规模化之路。

[1]李建琴,顾国达.蚕业风险及其化解对策[J].中国蚕业,2010,41(4):1~6.

[2]钱忠兵,谈嵩山,汪玲.实现蚕种催青的世纪跨越[J].山东蚕业,2000,(1):20~21.

[3]周金钱,王王承,徐长生.省力化养蚕技术及其应用[J].蚕桑通报,1997,28(2):4~7.

[4]王叶元,廖富蘋,林健荣,等.省力化养蚕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J].广东蚕业,2006,40(2):1~5.

[5]王叶元,刘伟强,何现来,等.省力化养蚕技术的研究——小蚕每日一回育,大蚕每日二回育[J].广东蚕业,2000,34(1):23~29.

[6]陈汉文.提高小蚕共育质量的技术关键[J].蚕桑通报,2007,38(2):62~63.

[7]李瑞,吉惠梅,田小平.家蚕全龄塑料大棚地面育的研究[J].蚕业科学,2003,29(3):276~279.

[8]倪洪同.日本蚕桑生产的近况和今后研究动向[J].蚕业科学,1964,2(3):201~208.

[9]罗坚,陆瑞好,蒋满贵,等.广西蚕桑技术培训团赴日本培训报告[J].广西蚕业,2010,47(2):39~46.

[10]广东蚕学会养蚕学组.开放改革以来广东养蚕技术的进步[J].广东蚕业,1995,29(1~2):42~46.

[11]罗朝斌,田夫,李建华.两种蔟具不同自动上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蚕学通讯,2004,24(3):8~11.

[12]薛亮.从农业规模经营看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J].农业经济问题,2008,(6):4~7.

[13]顾国达.世界经济危机对蚕丝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中国蚕业,2009,40(1):4~7.

[14]张建民,伏大春,江凤潮.推广省力化养蚕提高蚕农经济效益[J].蚕桑通报,2007,38(4):58~59.

[15]蒙显标,刘景刚,卢受坤,等.5龄蚕省力化条桑育技术的研究[J].广西蚕业,2009,46(1):13~16.

[16]杨逸文,沈亚萍,肖丽.一年三期蚕全年条桑育蚕桑通报[J].蚕桑通报,2000,31(1):18~19.

[17]姜丽花.我国蚕茧生产成本的实证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

[18]吴海平,林宝义.“十一五”浙江蚕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蚕桑通报,2006,37(1):1~5.

[19]沈玉丽,王林荣.蚕业适度规模经营之初探[J].中国蚕业,2001,22(4):45~46.

[20]李瑞,沈卫德.大规模养蚕综合技术体系及其经济效果的研究[J].蚕业科学,2006,32(4):555~559.

[21]鲁兴萌.养蚕业分布与影响因素[J].蚕桑通报,2010,41(1):1~5.

[22]廖富蘋,汤庆坤,许文广,等.不同饲育方式的微生态环境及其对养蚕成绩的影响[J].蚕业科学,2003,29(3):269~274.

[23]何秀龙,钱忠兵,朱秀凤,等.“四三三”高产高效蚕桑配套技术[J].中国蚕业,2004,25(4):33~35.

[24]曾森.推广小蚕共育是发展现代蚕业的方向[J].广西蚕业,2009,46(3):45~49.

[25]潘志新.广西小蚕共育推广与管理问题的思考[J].广西蚕业,2009,45(1):49~54.

[26]朱方容,林强,朱光书,等.桑园条桑收获与片叶收获的产量和效益比较[J].蚕业科学,2009,35(3):700~709.

猜你喜欢

省力化小蚕蚕业
植保无人机助力山地桑园管理更加省力化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四川蚕业》稿约
樱桃省力化高效栽培技术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梨树早期丰产省力化栽培关键技术
可爱的小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