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模型的估计及实证分析*

2012-01-02

关键词:消费品城镇居民回归方程

郑 爱

(九江学院 政法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模型的估计及实证分析*

郑 爱

(九江学院 政法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

该文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和ELES模型,对2000-2010年的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支出情况进行模型估计,得出收入和消费的依赖关系: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纯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人均消费性支出的规模;城镇居民中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而在农村这一滞后性表现得相对微弱。在此基础上估计出各类消费品的支出及其构成,并求得边际消费倾向、需求的收入弹性以及价格弹性等。最后提出,应该进一步有的放矢地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以提升城乡居民的消费意愿,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回归分析;ELES;消费模型;城乡居民

一、引 言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目前情况分析,2011年我国出口增速受到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的影响已出现了较大回落,出口增速由2010年的28%大幅下降至10%,出口增长速度的放缓可能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与此同时,在2011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2012年经济工作五点主要措施中提出“要保持适度投资规模”,可以预见今年我国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往年也会有所降低。因此,今年我国要实现7.5%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消费需求的强劲拉动。本文试用回归分析模型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近十年的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数据①本文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00-2011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中相关资料。进行模型估计,分析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现状和特征,揭示其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所得结论对于进一步了解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探究其消费潜力,科学制定促进消费政策,实现扩大最终需求的战略目标,推动经济增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模型选择与设计

(一)回归分析模型

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是研究一个变量关于另一个(些)变量的具体依赖关系的计算方法和理论。具体而言是指从一组样本数据出发,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对这些关系式的可信程度进行各种统计检验,并从影响某一特定变量的诸多变量中找出哪些变量的影响显著,哪些不显著。

本文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平均家庭消费支出对家庭收入的依赖性,因此将消费定为自变量Y,收入定为X,建立一元一次线性回归模型“Y=α+βX”。其中β是回归系数。建立起来的回归方程要实现对于消费水平的预测,必须要通过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检验、显著性检验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

ELES是经济学家Liuch于1973年在美国经济计量经济学家Stone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推出的一种需求函数系统。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计算公式为:

其含义可解释为:给定居民的收入水平Y,他们首先购买各项基本消费品PiXi0,ΣPiXi0为基本需求总支出,剩下的收入(Y-ΣPiXi0)再按一定的比例α1*,α2*,…,αn*在各类消费品之间进行分配。αi*为边际消费倾向。由于一部分收入将用于储蓄等其它支出,所以Σαi*<1。

利用家计调查的横截面数据,可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估计。由于截面数据属于同一时期,这样,可消除价格变动和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能比较准确地根据模型系统估计出各类消费品的支出及其构成;还可以直接求得边际消费倾向以及价格弹性等。

为此,各类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构成可表示为:

各种消费品需求关于平均收入的弹性可表示为:

各种消费品对于自身价格变动以及其它商品价格变动的分析可表示为:

三、模型估计和实证分析

(一)收入与消费支出回归方程的建立

运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分别用2010年各收入等级城(乡)居民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和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农村采用平均人均纯收入)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对消费影响函数的估计结果

由表1可知,这两个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都达到0.99以上,拟合优度非常高,说明用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纯收入)解释消费性支出变化效果较好。同时,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均通过,表明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纯收入)对人均消费性支出有显著性影响。

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1.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纯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人均消费性支出的规模。为此,要扩大消费,我们首先要在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方面做文章。

2.城镇居民回归方程的DW值比农村居民回归方程的DW要小,也就是说前者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所具有的正自相关性比后者要强。这表明在城镇居民中,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而在农村这一滞后性表现得相对微弱。

(二)ELES模型的估计和分析

利用式(1)对2010年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进行分析得出(表2):

根据相同方法,我们对2000-2010年的消费支出进行分析,得到关于我国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数据(见表3)。

表3 我国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情况

1.边际消费倾向。从表3计算的边际消费倾向可以看出,纵向来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呈现递减的趋势,特别是2010年,城镇和农村居民的这一指标分别只有0.58、0.49,这说明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只将新增收入的58%(农村居民只将新增收入的49%)用于消费。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例如,人们投资需求的增加相应减少消费,随着各个领域改革的推进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不乐观,我国还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等等。这也从某种程度上提示我们,要促进消费,就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城乡居民提高新增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的比例。

2.恩格尔系数。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都呈现下降趋势,2010年分别为36.5%和41%,和1999年相比分别下降了6和12个百分点。按照联合国的划分标准: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已进入相对富裕阶段,农村则处于小康阶段。

3.消费顺序。利用式(2)可计算出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构成情况(见表4)。

表4 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构成表 单位(%)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到:(1)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消费品支出比重上的不同。2010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服务排在前三位,然后才是衣着和居住;而同期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排在前三位的是食品、居住以及交通通讯。(2)各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居住的支出比重仅次于食品,稳居第二位,到2010年占到了20.16%,这和农村居民的传统观念以及自盖住房的宽松政策有关。因此在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中,在满足基本的食品需求之后,农村居民将较大的支出用于居住。(3)各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衣着支出的排位从1990年的第三位一直往下降,至2010年的排名为第六位,仅高于家庭设备和杂项商品,这和城镇居民的表现完全不一样。城镇居民用于衣着的支出比重排名在1998年之前一直位于第二位,从1998年之后排名一直往下降,直至降到2006年的第五位,但从2007年开始到2010年所占比重有所回升,站在了第四位,走出了小U字形。这说明了城镇居民对于衣着服饰的需求在经历了满足“暖”的层次上向追求服装品牌、时尚性的方向发展。而农村居民对于衣着的消费尚处于最初层次。(4)在文教娱乐服务方面的支出。整体上看,城镇居民的支出比重一直高于农村,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居民的这一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近十年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从2000年的11.18%下降到了2010年的8.53%。(5)在交通通讯方面的消费支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表现出了一致性,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2010年在支出比重排序位次中分别位于第二位和第三位。(6)在家庭设备支出方面,城乡居民的支出比重都不高,2010年都只排在第7位,仅高于杂项商品。

4.各类消费品关于收入的弹性。根据式(3)可以计算出各类消费品关于收入的弹性(见表5)。

表5 2010年城乡居民各类消费品的收入弹性

从表5中可以看出:(1)农村居民各类消费品的收入弹性都小于1,需求收入缺乏弹性。也就是说,当农村居民收入增加时,对这八类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但是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说明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主要集中在这八类消费品中的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上。(2)城镇居民各类消费品中,交通通讯、教育文娱以及杂项商品服务的收入弹性均超过1,说明城镇居民这三类的消费需求将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也说明我国城镇居民在这三类消费品的消费上有高档化、享受化和奢侈化的发展趋势。

5.各类消费的互价格弹性和自价格弹性。根据式(4)、式(5)可以计算出城乡居民各类消费的互价格弹性(具体数字略)和自价格弹性(见表6)。

表6 2010年城乡居民各类消费品的自价格弹性

由表6可知:(1)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各类消费品的互价格弹性基本低于0.05,各类消费品的自价格弹性较大,说明消费需求主要受自身价格变动的影响,与其他商品价格变动基本无关。(2)从整体上看,城镇居民各类消费品的价格弹性均高于农村居民,这进一步说明了农村居民目前的消费品主要集中在生活必需品上。(3)在自价格弹性中,交通通讯类的价格弹性最大,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分别为0.9541和0.4002,说明合理降低交通通讯类价格将会促进其消费快速增长。

四、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应该进一步有的放矢地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以提升城乡居民的消费意愿,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一)大力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具体而言,我们要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包括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

(二)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能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释放消费潜力。这既是扩大内需的基础,同时也直接拉动消费增长。

(三)对于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家政、汽车、衣着等方面的发展进行政策扶持和引导。城乡居民在这方面有着较强的消费潜力,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提高,这些行业的良好发展能直接吸引和拉动人们的消费。

(四)制定相应措施,引导合理消费。在城镇应继续采取措施抑制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房价的下降有利于减轻中等收入人群的负担,从而增加其他方面的消费;在农村,应制定相应措施引导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向,改变居住消费比重过高,文化娱乐消费过低的现状。

[1]王文博.计量经济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刘大勇.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区域特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9):103-105.

[3]秦秋红.基于扩展线性模型对消费结构的升级与消费信贷发展的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6):330-332.

[4]吴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动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11):132-133.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and the Estimate of
the Consumption Model of Chines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ZHENG Ai
(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Law,Jiujiang University,Jiujiang 332000,Jiangxi,China)

By using the data from 2000to 2010and by using regression model and ELES model,this paper estimated the income and consumption of city residents and rural residents and arrived at a dependant relation between income and consumption.The amount of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per capita net income)affects the size of per capital annual expenditure on consumption;there is certain hysteresis between consumption and income for town residents,but in rural areas the hysteresis is relatively weak.On this basis,the paper estimates expenditures on various consumables and figures out th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s,and price elasticity.To summary,the paper suggests that proper economic policies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should be made and improved to rais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consumption desire,expand their consumption demands to boost the constant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

regression analysis;ELES;consumption model;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F126

A

1671-0304(2012)04-0076-04

2012-05-23

郑爱(1973-),女,湖北黄梅人,九江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预测与决策方面的研究。

云 飞)

猜你喜欢

消费品城镇居民回归方程
快速行动并治愈一切:医疗保健是如何演变成消费品的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采用直线回归方程预测桑瘿蚊防治适期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线性回归方程要点导学
走进回归分析,让回归方程不再是你高考的绊脚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发改委拟完善一次性消费品限用制度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