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解质的非均相化现象对钨离子交换的影响

2011-12-31杨树生万林生李红超龚丹丹

中国钨业 2011年5期
关键词:线速度流速容量

杨树生,万林生,陈 玲,李红超,孙 丽,龚丹丹

(1.鑫达金银开发中心,北京 100038;2.江西理工大学,江西 赣州 341000)

前人研究离子交换法热力学、动力学的过程中,假设其模型是均相传质过程或溶液中单个离子的扩散系数为常数。事实上,钨离子交换吸附和解吸过程中离子的扩散是一种非均相传质过程。即使在静置的钨冶炼溶液体系中,由于存在重力场的作用,也存在着同一离子的非均相化现象[1-3]。

钨冶炼生产中发现,静置一定时间的含钨溶液上下层之间的离子浓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钨酸钠和钨酸铵溶液中,下层WO3浓度高于上层;在解吸剂溶液中,下层NH4Cl浓度高于上层。溶液浓度越高、静置时间越长,浓度差别越明显。

文献[1]对钨冶炼溶液体系非均相化规律的研究表明,非均相化程度与共存离子的摩尔质量差及质量与半径的比值即m/r相关,共存离子的摩尔质量差越大,非均相化程度越高,钨冶炼溶液中WO42-的非均相化程度大于Cl-。

钨冶炼溶液体系中的非均相化现象,将对固定床动态离子交换工艺过程中离子交换平衡产生某些影响[4-8]:在自下而上的钨逆向吸附过程中,由于WO42-沉降速度快于Cl-,下部树脂的WO42-/Cl-增大,利于下部树脂对WO42-的吸附,从而可提高钨的工作交换容量;在自上而下的钨正向解吸过程中,由于WO42-沉降速度快于Cl-,从而可以提高解吸液钨浓度。如果降低解吸过程流速,可以获得更高的解吸液钨浓度。研究和利用钨冶炼溶液体系中的非均相化现象,对优化钨冶炼离子交换工艺有一定意义。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

钨酸钠溶液(Na2WO4-NaOH)、钨酸铵溶液((NH)42WO4-NH3·H2O)、解吸剂(NH4Cl-NH3·H2O)、浓盐酸(37%)、锌粒。

1.2 实验装置及仪器

圆柱形容器:直径为8cm,总高度为108cm,上下取样点的差距高度为100cm。离子交换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722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DV-Ⅱ+可编程控制式黏度计(美国博力飞Brookfield公司)。

图1 离子交换柱示意图

1.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3.1 Na2WO4-NaOH溶液WO3浓度的非均相化测定

在室温下,将一定量不同浓度的Na2WO4-NaOH、NH4Cl-NH4OH溶液分别放置于圆柱形容器中,静置一定时间后,分别从圆柱形容器的上部和下部取样口取出溶液,测定所取溶液WO3和Cl-的浓度。

A(20g/LWO3+0.2mol/LNaOH)、B(40g/LWO3+0.45mol/LNaOH)、C(80g/LWO3+0.86mol/LNaOH)三种不同成分的钨酸钠溶液的实验结果如图2。

图2 A、B、C溶液WO3浓度变化

实验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Na2WO4-NaOH溶液中WO3浓度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非均相化现象。

D(20g/LNH4Cl+0.2mol/LNH4OH)、E(40g/LNH4Cl+0.51mol/LNH4OH)、F(80g/LNH4Cl+0.51mol/LNH4OH)三种不同成分NH4Cl-NH4OH-溶液的实验结果见图3。

图3 D、E、F溶液Cl-浓度变化

实验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NH4Cl-NH4OH溶液中Cl-浓度也存在非均相化现象,但非均相化程度小于WO42-。

1.3.2 WO42-和Cl-非均相化现象对钨吸附工作交换容量的影响

实验步骤:树脂预处理→树脂装柱→配料液→调流速→交换→淋洗→解吸→洗氯。

1.3.2.1 交前液WO3浓度对吸附工作交换容量的影响

交换条件:用纯Na2WO4和纯水配制成含不同WO3浓度的溶液,离子交换柱内径为30mm,树脂层高度为300mm,交换速度为1cm/min,交换温度为32℃,NaOH浓度为6g/L。吸附穿漏后,先用纯水淋洗,再用5mol/LNH4Cl+1.5mol/LNH3·H2O混合液解吸,在较低的流速下测试钨吸附过程工作交换容量(参见图4)。

图4 交前液WO3浓度对钨吸附工作交换容量的影响

由图4可知:

(1)随着WO3浓度的逐渐升高,正向吸附工作交换容量逐渐减小,逆向吸附的工作交换容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现象,且始终大于正向吸附的工作交换容量。当WO3浓度为18、21、35g/L时,逆向吸附与正向吸附WO3工作交换容量差分别为2.9、11.7、16.7mg/mL(湿树脂)。

(2)当WO3浓度从15g/L→25g/L时,逆、正向吸附的工作交换容量差距逐渐加大;当WO3浓度从35g/L→45g/L时,逆、正向吸附的工作交换容量差距则逐渐缩小。

分析其原因是:低浓度钨酸钠溶液离子交换反应主要受膜扩散控制,树脂颗粒内部不存在浓度梯度,离子交换速率取决于离子穿过液膜时的浓度差,离子的自由扩散是限制性环节,即WO42-的非均相化现象对其影响较大;而高浓度钨酸钠溶液离子交换反应受颗粒扩散控制,树脂颗粒内存在浓度梯度,WO42-的非均相化现象对其影响逐渐下降。同时文献[1]的研究表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非均相化存在着极限数值。当上下层离子浓度差达到一定值时,非均相化过程将难以进行,这可能与浓度升高,离子间的排斥力和溶液的浮力增大有关。钨酸钠溶液WO3超过一定浓度后,逆、正向吸附的工作交换容量差异缩小。

1.3.2.2 离子交换柱高度对钨吸附工作交换容量的影响

交换条件:配制WO325g/L、NaOH6g/L的Na2WO4溶液,交换线速度为1cm/min,交换温度为32℃。吸附穿漏后,先用纯水淋洗,再用5mol/LNH4Cl+1.5mol/LNH3·H2O混合液解吸。树脂层高度对钨吸附工作交换容量的影响如图5。

由图5可知,随着树脂层高度的增加,逆、正向吸附的差距仍逐渐加大。树脂层高为150、300mm时,逆、正向吸附WO3的工作交换容量差分别为6、17.6mg/mL(湿树脂)。研究表明:树脂层高度越高,钨穿漏吸附的时间越长,WO42-的非均相化程度越大,逆、正向吸附的工作交换容量差距越大。

图5 树脂层高度对钨吸附工作交换容量的影响

1.3.2.3 交前液流速对钨吸附工作交换容量的影响

交换条件:配制WO3含量为25g/L的Na2WO4溶液,并加入6g/L的NaOH,交换温度为32℃,离子交换柱内径为30mm,树脂层高为300mm。吸附穿漏后,先用纯水淋洗,再用5mol/LNH4Cl+1.5mol/LNH3·H2O混合液解吸。交换线速度对钨吸附工作交换容量的影响如图6。

图6 交换线速度对钨吸附工作交换容量的影响

由图6可以看出,随着交换线速度的减小,逆、正向吸附工作交换容量的差值增大。当交换线速度为2、0.5cm/min时,逆、正向吸附WO3工作交换容量的差值分别为13.2、18.8mg/mL(湿树脂)。由于交换线速度越小,钨吸附过程时间越长,WO42-非均相化现象就越明显,逆、正向吸附工作交换容量差距越大。

1.3.3 解吸流速对钨解吸剂用量的影响

交换条件:配制含WO325g/L的Na2WO4溶液,并加入6g/L的NaOH,交换线速度为1cm/min,交换温度为32℃。吸附穿漏后,先用纯水淋洗,再用5mol/LNH4Cl+1.5mol/LNH3·H2O混合液正向解吸。解吸流速对钨解吸剂用量的影响如图7。

图7 解吸流速对钨解吸剂用量的影响

从图7可知,解吸速度为3cm/min时,解吸剂用量为584mL;当解吸速度为0.5cm/min时,解吸剂用量仅为309mL。研究表明,解吸流速越低,WO42-非均相化现象越明显,解吸剂用量越少、解吸液钨浓度越高。

3 结论

(1)钨冶炼溶液体系中存在着电解质的非均化现象。WO42-和Clˉ的非均相化差异对钨吸附和解吸过程离子交换平衡有重要影响。

(2)WO42-和Cl-的非均相化差异使WO42-正向吸附的工作交换容量降低,逆向吸附的工作交换容量提高。逆向吸附过程提高交前液WO42-浓度,增大树脂层高度,降低离子交换线速度,可提高钨吸附工作交换容量。

(3)降低解吸流速,可扩大WO42-和Cl-的非均相化差异,从而节约解吸剂并提高解吸钨浓度。

[1]万林生,孙丽,陈玲,等.钨冶炼溶液体系的非均相化规律研究[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11,39(4):5-8.

[2]陈树章.非均相物系分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11.

[3]颜 敏,王雪松,刘兆荣,等.大气颗粒物表面非均相反应的模式研究[J].中国环境与科学,2008,28(9):823-827.

[4]万林生,郭邻生.钨吸附过程阴离子分布规律及局部淋洗研究[J].稀有金属,1992,16(6):401-404.

[5]谢武明.钨冶炼离子交换基础理论及工艺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1.

[6]赵中伟.用于处理高浓度钨酸钠溶液的离子交换新工艺[J].中国钨业,2005,(l):33-35.

[7]范山鹰,周培庆,徐荣南.粒径和流速对吸附速率的影Ⅱ向[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6,12(6):537-541.

[8]姜 萍,徐迎春.离子交换解吸工艺的改进与实践[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01,1(1):47-49.

猜你喜欢

线速度流速容量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识巩固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流体压强与流速
水瓶的容量
天体运动中的四大难点
爱虚张声势的水
盘棒砂磨机线速度对研磨效果的影响
一种辐照线缆表面品质保护装置
小桶装水
卫星线速度、周期、加速度的大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