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食品检验结果及质量管理

2011-12-31杨邦忠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1期
关键词:系统误差仪器误差

杨邦忠

(湛江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广东 湛江 52402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要求越来越高。食品质量检验是依据某食品执行的产品标准所进行的符合性检验,出具公正性检验报告,检验结果判定为合格或不合格。如果检验项目全部符合产品标准要求时,该批产品判定为合格;检验结果有1项或1项以上不符合产品标准要求时,则该批产品判定为不合格。食品质量检验是技术性很强的一项工作,反映实验室的能力水平。检验结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一、抽样过程的控制。抽样是食品检验工作的头道工序,也是关键工序,如果抽取的样品没有代表性,那么检验数据再准确,结论也不可能准确。因此,抽样工作直接影响到检验报告的准确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不同的产品,在抽样前应制定合理的抽样方案,明确抽样依据及方法、地点、数量(包括检样与备样的数量)、封存、运输方式,抽样人员至少2人,应亮明证件,填写抽样单,被抽样单位确认后,双方签字、盖章。如果在市场上抽样,应当场与被检企业联系,取得对样品的确认。2.加强对抽样人员业务素质及道德品质教育,如对抽样方案进行认真培训,掌握要领。抽样时还要坚持原则,不弄虚作假。3.食品抽样一般采取随机抽样的原则,但要在批产品中上、中、下几个位置取样。同时,为满足微生物检验,取样时要保证样品不受污染,特别关注运输、贮存温度的要求。如:冷冻饮品、速冻食品等样品在运输、贮存时,温度应在一18℃以下。4.抽样人员不得参与检验,做到抽检分离。

二、食品检验过程的控制

1.指定有资格及能力的检验人员。(1)检验人员应经过培训合格,持证上岗。(2)应熟悉产品标准及标准中规定的检验方法,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些检验人员不看标准,按照老习惯进行检验,检验数据就会出现偏差,如:食醋中"总酸"项目的检验,标准规定使用酸度计法,数据准确,但比较麻烦。有些检验人员习惯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速度快,简单,但与酸度计法结果比较有偏离,只能作为企业生产过程检验分析用方法。(3)检验必须做平行试验,超差时重新检验,同时做空白试验。必要时,样品加标测回收率进行验证。(4)微生物检验时,检验人员应保持整个检验过程处于无菌状态。

2.样品实施盲样。检验员应盲样检验,样品有唯一性标识和状态标识,防止混淆。理化检验前样品制备很关键,固体样要粉碎,液体样要混匀,切忌样品不混匀检验,结果会误判。如:检验蛋糕中"丙酸钙"防腐剂,同一样品进行了10次试验,结果最大值为1.98g/kg,最小值为1.21g/kg。分析原因,某检验员未混匀样品,分别取几个蛋糕,单个制样后,进行分析造成。可见,制备样品的重要性。微生物检验,一定要保证样品的完好性,按规定保存样品。如需冷藏或冷冻的样品,按温度要求贮存。防止样品污染,使检验结果偏离。

3.使用有效的检测方法。(1)使用食品标准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检验方法,并随时更新,保证其有效性。(2)标准中有两种以上方法时,首选第一法(一般为仲裁法)。

4.仪器设备要求。(1)选择标准中必备的检验仪器设备,其精度和性能应满足检验标准规定的要求。如: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高效液相色谱仪就不能检验"婴幼儿奶粉",因其最低定量限为<2mg/kg,不满足婴幼儿奶粉中三聚氰胺最低限量值<1mg/kg的规定。因此,仪器设备精度和性能十分重要。(2)仪器设备必须按规定进行检定或校准,不得超周期使用。(3)仪器设备使用频繁时,应进行期间核查。

5.标准物质和试剂的要求。(1)选择相应的标准物质和试剂,其纯度和有效期必须满足规定要求。(2)标准物质要索取标物合格证书,有可追溯性。如果是进口标准物质,通过实验室比对进行验证。(3)按要求贮存标准物质和试剂,防止失效。

6.环境要求。化验室环境指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气压、空气中悬浮微粒含量及污染气体成分等。其中有些参数影响仪器的性能,有些参数直接影响样品测定结果。例如:温度过低,使天平的变动性增大;湿度过大,使电子仪器和光学仪器的性能变差;空气中的微粒和污染成分对微生物检验影响很大。因此,天平室、标准溶液室温20%左右宜,仪器室一般温度应在18℃~25℃为宜,微生物检验室为无菌室(一般为100级洁净)。

7.合理的检验流程。收取样品→登记编号(加贴唯→性标识、状态标识)→下达检验计划→领取样品→样品制备二次编号(盲样)→样品前处理(按检验项目不同分别处理,微生物除外)→按项目分别进行分析实验(理化分析、仪器分析、微生物检验)→数据处理→提交原始记录→汇总→编制检验报告→按规定审批、盖章→发放报告

三、实验室误差控制。我们进行食品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准确的分析结果,然而即使我们用最可靠的分析方法,最精密的仪器,熟练细致的操作,所测得的数据也不可能和真实值完全一致。这说明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如果我们掌握了产生误差的基本规律,就可以将误差减小到允许的范围内。为此必须了解误差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以及减免的方法。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性质,我们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大类。

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它是由分析操作过程中的某些经常原因造成的。在重复测定时,它会重复表现出来,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固定。这种误差可以设法减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化验分析中,将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仪器误差:这种误差是由于使用的仪器本身不够精密所造成的。如使用未经过校正的容量瓶、移液管和砝码等。有时也因仪器和砝码的标值和真实值不相符合而引起的误差。(2)方法误差:这种误差是由于分析方法本身造成的。如在滴定过程中,由于反应进行的不完全,理论终点和滴定终点不相符合,以及由于条件没有控制好和发生其它副反应等等原因,都会引起系统的测定误差。(3)试剂误差:这种误差是由于所用蒸馏水含有杂质或所使用的试剂不纯所引起的。(4)操作误差:这种误差是由于分析工作者掌握分析操作的条件不熟练,个人观察器官不敏锐和固有的习惯所致。如对滴定终点颜色的判断偏深或偏浅,对仪器刻度标线读数不准确等都会引起测定误差。

2.偶然误差。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是指测定值受各种因素的随机变动而引起的误差。例如,测量时的环境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微小波动,仪器性能的微小变化等,都会使分析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偶然误差的形成取决于测定过程中一系列随机因素,其大小和方向都是不固定的。因此,无法测量,也不可能校正,所以偶然误差又称不可测误差,它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

四、检验结果质量的控制。检验结果质量的好坏常以准确度来衡量。准确度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相符合的程度,通常以误差的大小来衡量。即,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要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必须考虑在检验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误差,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这些误差减小到最小。

1. 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如前所述增加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在一般的食品分析测定中,测定次数为2次。如果没有意外误差发生,基本上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分析结果。如果有意外时,可将测定次数增加到6~10次,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判定精密度。

2.消除测定中的系统误差。消除系统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空白试验:由试剂和器皿引人的杂质所造成的系统误差,一般可作空白试验来加以校正。空白试验是指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试样分析规程在同样的操作条件下进行的测定。空白试验所得结果的数值为空白值。从试样的测定值中扣除空白值,就得到比较准确的分析结果。(2)校正仪器:分析测定中,具有准确体积和质量的仪器,如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和分析天平砝码,都应进行校正,以消除仪器不准所引起的系统误差。因为这些测量数据都是参加分析结果计算的。

五、结束语。要提高食品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其准确度,除做好以上几方面工作外,检验人员还要及时了解标准的发展,学习新方法,新技能,不断提高业务技术素质,确保所出具食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保证食品检验结果的质量。

[1]林琳,加强食品质量管理 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8.

猜你喜欢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
角接触球轴承接触角误差控制
Beidou, le système de navigation par satellite compatible et interopérable
压力容器制造误差探究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基于ADS-B的航空器测高系统误差评估方法
基于Bagging模型的惯导系统误差抑制方法
存在系统误差下交叉定位系统最优交会角研究
基于奇异谱的精密离心机空气轴承主轴回转系统误差分析
星敏感器用仪器星等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