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2011-12-31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2期
关键词:文化素质校园文化人文

陈 义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漯河 462002)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人才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虽然高校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已有十五个年头,此项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摸索。

1 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新理解与认识

专业技术教育的开展在人类教育历史上曾经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但在发展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对于人自身的培养却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对此,一些富有远见的教育家很早就向人们发出了警告。著名教育家纽曼一再强调大学以人文精神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哈佛大学1945发表了题为《自由社会中的一般教育》的报告,将教育分为一般教育和专门教育。一般教育主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认真负责的人和公民的教育,专门教育则是给与学生某种职业能力训练的教育。由此可见,加强文化素养教育是人类教育史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普遍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人类已经迈进21世纪的今天,中国教育界抓住了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切中时弊。它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改变畸形的技术教育的局面,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东西方历史和我国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看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传统文化的高校应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首先,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加强素质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其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在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再次,加强文化素养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更是对科学精神的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最后,文化素质教育并不是纯知识的教育,有效的文化素质教育,其价值体现在学生对专业技术的应用和社会组织的效益上。

2 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学生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对象,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关系到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效果。但学生普遍认为,文化素质对人生很重要,却并不是他们最需要的。在社会大环境和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的巨大冲击下,一些学生重实用,轻精神;重眼前,轻长远。他们认为文化素质远不如分数,奖学金和证书有用,文化课程对自己的前途没有太大的实用性。这样的价值取向,使文化素质教育处于尴尬的窘境,也同样影响高校领导和师生在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认同和教学行为。

2.2.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依然存在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文化教育逐渐被专业技术教育所取代,"人"的培养逐步被"才"的训练所取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组织把对利益的追求放在首要位置,于是,也自然地把能带来直接企业效益的应用专业技术作为选用人才的首要标准。相应的高校专业技术教育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对于人自身的培养却受到了忽略。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会有很多负面的影响。

2.3.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需要扩展和精炼

目前,高校学生课业负担较重,专业课的学习、各种考证占去了学生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特别是一些理工科专业的低年级同学,学习必修课程已经十分紧张,其它方面的学习很难顾及,对学校举办的有些人文讲座和社团活动参与热情不高。所以,文化素质教育需要认真地研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2.4.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尚待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氛围有待塑造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炼意志、塑造自我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各高校必须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的整洁和绿化,校训和行为规范,人文景点,教室与实验室布置,图书资料建设等等,都要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同时,学校要与当地政府一起,共同治理好周边环境,提高社会环境的文化层次,使大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得到熏陶。但当前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官僚文化色彩浓厚、思想认识片面、功利意识突出、娱乐化倾向明显。

3 解决文化素质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考

3.1.文化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

文化素质教育强调通过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来实现,注重潜移默化的熏陶和知识的内化过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要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人才文化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同时,也要把文化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3.2.课内课外,多种形式的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对理、工、农、医科学生重点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对文科学生适当开设自然科学课程,所开课程要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养成和提高。同时要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名曲名画欣赏、影视评论、文艺汇演、课外阅读、体育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这些做法有利于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符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无疑为在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实践基础,提供了实践经验。

3.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气氛

文化素质教育不同于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知识可以通过教师传授和个人多种途径的学习来获得,能力可以通过训练或从工作实践中获得,但文化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熏陶。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每所高校都要有自己特有的学术文化氛围,这是大学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无形资产。学校可以从教师文化、班级特色文化、课堂教改文化、管理文化等方面着手进行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既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氛围,创建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又开拓师生的视野,诠释学校发展的理念和特色,践行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3.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教师的人文素质,大学生寄予了很高的期盼。调查发现,83%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的培养对自身今后的发展很重要,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需要由学校来统帅,师长来引导。教师即是专业领域的标杆,也是学生如何做人的标榜,是学校最亮丽的文化表征。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把建设一支适应高质量教学要求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把提高教师群体文化素养作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核心和根本,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群体的文化素养。学校要引导教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采取各种形式培训教师,提高现有教师的学术水平与文化修养;要建立健全教师管理体制和各种规章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完善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形成以岗择人,人事相宜,公开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为他们从事文化素质教育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1]李成良.《大学教育理论和方法》.贵州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黄顾岩.《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管理现状及创新性对策》.发明与创新,2010(4).

猜你喜欢

文化素质校园文化人文
山西省2022年对口升学本科、专科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录取办法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考形式改革探索与研究
广播音乐编辑的综合文化素质探讨
人文绍兴
谈谈新形势背景下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人文社科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