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的探讨

2011-12-31王阿娜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9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师资队伍

王阿娜

(东北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的研究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岗位型人才为目标,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级阶段,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中的高职教育师资,一方面具有高校师资的共同特征,要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良好的师德,宽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知识层面,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等等;另一方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上的高职教育特色又决定了其特殊性,体现了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独特的一面。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对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双师型”教师是在总结分析国外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综合我国的特定背景,为了扭转以往职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培养和知识的应用等问题,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上偏重理论水平的情况下,为了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育理念而提出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概念1990年由王义澄先生提出,在政策上提出是1995年的《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教职 [1995]15号),“双师型”教师及其队伍建设上升到了政策的高度,并开始职业教育领域的深入研究。“双师型”教师研究的主要观点有:对教师素质特征的要求是:知识的广博性、交叉性;能力结构的实践性、应用性(孙松尧);对教师素质结构的要求是:综合性、职业性、合理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和能力结构(刘春生、阮海涛);“双师型”教师是集普通教师素质和工程师素质于一体的教师,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实践技能的示范者(朱晓妹、杨旺才),等等。

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职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关注的热点。德国采用“双重职业训练制度";乌克兰采用“工程师--教师”培养方式;英国提倡采用“能力本位”理论来培养职教师资;美国则十分重视职教师资的职前培养和职后教育的协调;法国高级技术员班的教师必须持有中等教师证书或技术教师证,学士以上学位,并要有四年专业工作经验;澳大利亚的职教师资条件非常严格,除了学历要求外,还必须有五年的行业经验,并且经常到行业接受再培训,教师不仅可以教课,同时也是行业的专家。“双师型”教师这一名词在国外职教界虽无对应的定义,但培养的职教师资队伍都具有相近的内涵,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始终是国外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国外对职业教育教师培养问题的研究进行的时间早、数量多,研究成果也较丰富。但是“双师型”职教师资的研究毕竟还是一个十分年轻的领域,在很多方面的研究尚需不断地深化和完善。

2 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院校师资学历普遍不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体现和保证主要在于师资队伍的水平和质量,没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就难以真正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国际上的高职院校在师资资格要求上大多数为硕士及以上程度,从而从学历层次上保证了师资队伍的总体素质。从师资队伍基本状况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学历主要是本科学历,研究生只占很小比例。我国教育部要求硕士学位应占30%,这个比例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是很低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偏低已严重制约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2.2 对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没有充分的认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一大特点是兼职教师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份。兼职教师的比重许多在50%以上。兼职教师之所以如此重要,一方面与经费缺乏因素有关,另一更为重要的原因是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仅靠专职教师无法适应和满足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专职教师也难以及时地把生产,经营和管理一线的最新技术和要求落实到课程中来。而兼职教师正好能够起到这种弥补和桥梁作用。所以在聘请兼职教师时,要更多地考虑到经济领域内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作兼职教师。但现实中兼职教师仅是为了解决教师缺乏的问题,而没有看到兼职教师是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之一。

2.3 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较低。从各国或地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发展要求来看,尽管多数国家在法律上没有规定高职院校教师要获得教师证才能上岗,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他们在考虑新教师聘用时,越来越强调了教师证,接受过正规师资培训或有一定时间教学经验的重要性。高职院校教师接受过正规培训或获得了教师证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保证和提高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各高职院校在职前的师资培训方面还非常欠缺,多数教师都是综合性大学毕业后直接到校任教,没有真正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培训。

2.4 缺乏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和专业发展。国外高职院校特别强调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培训和进修项目,多数院校都为老师进一步发展提供专门的经费和基金,制定各种政策和措施来鼓励他们进修或深造,以提高教学能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时间很短,还没充分认识到教师的在职培养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更多地是让老师多做事,增加工作量,而没有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教师在职培养和培训措施,在这方面的投入还十分有限。

3 建设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议

3.1 转变观念,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研究,参加一些国内外的学术会议、研修班,以一种开放的、学习的眼光对待工作,学习国内外高职院校的成功做法,以改革的思想谋取学校的长远发展。与此同时,要在师资队伍中转变观念,通过宣传,组织教职工学习,外出参观等形式,在教师中宣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为学校以后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落到实处作好思想上的准备。

3.2 加强教师分析和专业分析,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规划。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和教师实际,确定培养教师的数量和类型。首先,要全面掌握和研究分析“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包括数量,年龄、学历、职称、专业、性别、以及现场经历、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产学研结合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态度等方面。其次,要对专业教师的数量、质量、专业在学校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3.3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制度。建立一套稳定队伍、吸引人才的激励政策与奖励制度,以及一个稳定的职务晋升制度,营造一个科学的制度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专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把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学校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实现着眼,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

3.4 重视和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终身教育思想的普及,教师的继续教育日显重要。目前,职教师资既有数量的不足,更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并要求在职教师参加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从而提高在职教师的业务素质。

3.5 充分利用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进一步强化教师的“双师”素质。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是根据我国国情和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特点而建立的,是要为中、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培训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支撑体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来为本校培养能胜任高职教育的教师,学校可针对实际情况,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定期或不定期、脱产或不脱产或利用假期到相应能满足需要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参加学习,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让教师通过培训弥补自身的不足,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3.6 参加相应的考试而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尽管各高职院校在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初级阶段,可以强调“双师”素质的实质而暂时忽略其形式要件,但作为规范的“双师型”教师建设方案来讲,专业课教师通过参加与自己所教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获取如工程师、农艺师、技师、会计师等方面的证书,从而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应该为教师参加这类考试提供方便和创造条件。

3.7 开展产学合作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它的教学内容要突出体现实践教学,因此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具备“双师”素质。而产学合作正是一种利用行业、企业这样一种与学校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教学模式。它利用企业、学校各自优势,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场所,使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得以有效地开展,不仅让学生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工程实践中去,教师也通过在生产实践现场指导学生,不断提实自己的实践能力,并且可以从生产实践中及时学习新的工艺方法,掌握新的行业、专业发展动向,发现新问题,通过学习、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素质,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3.8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指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和一些接近甚至超过行业水平的实训室。这些仿真系统既可以进行技能训练,也可以按行业要求设计实训项目,使学生亲自体验、了解现代化的工艺流程、生产环节。学生可以在实训室模拟完成,得到全程的、真实的专业训练,使学生毕业后就能胜任岗位工作。

3.9 学校和企业合作,实行联合办学。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来自普通高校,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很深,很难跳出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框框。实行校企合作,使学院教师在与企业的合作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增强了进行教学改革的自觉性,自觉地按照行业,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一个教师通过校企合作的实践活动,还获得了大量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为教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提供了条件。

结论。高职院校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一定能够培养形成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有较高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以满足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1]陈晓英.职业技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浅谈[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8,2.

[2]张培成.对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7,15.

[3]孙松尧.职业教育“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与特征[J].职教论坛,2004,7.

[4]张金生.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能力结构探讨[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5]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2004,4.

[6]黄斌.“双师型”教师资格标准体系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30).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