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昌平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问题的研究

2011-12-29李素珍

时代经贸 2011年23期
关键词:昌平区班子村干部

农村两委班子是新农村建设的战斗堡垒,是农村工作的具体实践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推动科学发展、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和谐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关键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两委班子成员长期工作在农村基层一线,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基石,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村级两委班子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工作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按照今年上半年中共北京市委提出的“2011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任务”,围绕如何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这个课题,我对全区两委班子的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调研,分析了两委班子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两委班子建设的建议。

一、农村两委班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昌平区总面积1343.5平方千米,303个行政村,人口168.2万,辖15个镇、两个街道办事处及北企公司。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区在两委班子建设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通过调查,我发现当前农村两委班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两委班子整体素质不高

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据调查,目前全区农村两委班子成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国家政策和形势后知后觉,部分村两委干部传统观念较重,小农意识强烈,总是凭过去的经验、观念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跟不上改革开放的步伐,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而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当前,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世界城市,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打造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高标准建设未来科技城,加快昌平重点新城建设的重要部署,使昌平进入了大拆扦、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新的形势给农村社会管理、农村和谐稳定带来了新的矛盾。在这种形势下,再凭过去的老经验、老办法做工作就行不通了。干部自身素质,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急待提高。

二是文化程度偏低。近年来昌平区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虽然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不具备必要的行政、法律知识,从而导致他们对有关理论和政策把握不准,在实际执行中出现偏差。从全区来看,303个行政村新一届村委会成员1111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312人,占28.08%;高中、中专学历的336人,占30.24%;大专及以上学历的463人,占41.67%。而其中的大专大本学历有相当大一部分为函授再教育所得,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很不相称。

三是工作能力薄弱。首先是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很多领导不具备农村实用技术以及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不能为群众提供相关的服务。其次是缺乏化解矛盾纠纷、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在目前全区面临大挑战、大发展、大投入的新形势下,各种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而相当一部分村干部缺乏应有的知识和手段,应对突发事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强。面对问题,束手无策,不能够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是工作作风浮漂。当前农村两委干部工作作风总体上是好的,但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对农民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作风霸道,私心重,处事不公。缺乏民主意识,唯我独尊,甚至贪图享乐,忘记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丧失了责任心与原则性。

(二)农村干部队伍后备力量不足

调查中发现,目前昌平区新一届农村两委干部中35岁以下的95人,占8.55%;36—45岁的403人,占36.27%;46—50岁的371人,占33.39%;51—60歲的223人,占20.07%;61岁以上的19人,占1.71%;平均年龄45.5岁。虽然通过去年的换届,为基层组织输入了不少新鲜血液,但目前农村基层组织领导者的老龄化现象还是比较严重。

(三)部分村两委关系紧张

当前两委关系不协调是各地农村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在我区有些村也表现得比较突出。村委会与党支部的关系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调查发现,有的是村党支部包办村委会工作,使村委会完全处于从属地位,有的是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被弱化,但普遍的终极表现都是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之间工作不协调。有的村主任认为自己是绝大多数群众选出来的,而党支部成员则是由几个或几十个党员选出来的,认为自己威信高,基础牢,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不服从党支部的领导,工作中争权夺利,拉帮结派,错把自己当成了为拥护自己的那派人服务的“派”主任。工作中奉行个人主义,我行我素,法制观念淡薄,不依法办事,甚至不惜牺牲群众利益。还有个别村是党支部不支持村委会工作,村委会也不接受党支部领导,村级各项工作处于停滞状态。这种情况使群众无所适从,严重影响了农村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严重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四)农村家族观念依然很浓

因为家族观念的影响,部分群众往往把家族利益放在首位,而把村集体利益放到了次要位置。特别是在农村两委换届的时候,这种观念带来的负面影响比较突出,基于这种观念选出的村干部,在工作时也容易首先照顾家族利益,然后才可能想到大多数群众的利益。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步伐。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我认为,目前昌平区在农村两委班子建设中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秀人才缺乏使农村干部队伍选拔难

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导致大量优秀人才外流。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不少农民将自己的土地转包甚至放弃土地,转而务工经商,特别是那些有文化、善于接受新知识、新观念的青年农民,思想更加开放。他们通过升学、外出务工、入伍服兵役走出去后一般不愿回乡,使村干部选拔范围变窄。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淡薄。有的党支部不注重培养优秀人才,担心他们冲击自己的地位,所有这些导致了村级后备干部不足,影响了农村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制约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工作

由于没有主导增收产业,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村集体经济收入长期无来源,致使村级工作失去长期依靠的主要载体,加之日常办公经费的开支,村里工作时常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没有为群众谋利、办事的经济实力,无法解决一些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致使村级干部说话不灵,办事无力,群众对村级干部态度较为冷漠。

(三)部分乡镇党委不重视农村两委班子建设

有些乡镇党委忽视了对农村两委班子的管理教育,对村干部重使用轻培养,对于村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抓得不牢,资金和精力投入不够;有些乡镇党委只注重经济建设,轻视党的组织建设,甚至以经济建设替代组织建设,使两委班子建设与经济建设脱节。

(四)农村干部开展工作面临的情况复杂

调查发现,每次换届选举新上来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在开展工作时都会遇到不少的阻力。一种情况是卸任老干部不服气。个别卸任村干部不是利用威信高、经验丰富的优势为村集体的发展出谋划策,而是暗地较劲,寻找麻烦,影响新班子工作,致使个别新老班子之间矛盾尖锐。另一种情况是部分群众因为个人利益或是其他因素乱告状,村干部频频接受纪检、审计部门审查,投入了大量精力,背上了思想包袱,影响了工作开展。

三、对进一步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的思考

在新形势下,要想切实搞好昌平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两委班子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农村两委班子建设的最终落脚点要放在村集体经济如何发展、村民如何增收致富上。因此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农村两委班子,必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从调查情况看,凡是集体经济较薄弱的村,其两委班子力量也较单薄,普遍表现为村干部整体素质较低,文化、年龄结构欠佳。由于受文化、年龄制约,多数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更谈不上魄力和胆略,影响着村集体组织的决策能力。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特色产业。通过拓展源头,开辟新径,大力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点。积极指导农村因村制宜,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不断创新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转移农村劳动力,鼓励群众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由发展“瓦片经济”向抓好开发性生产转变,向产业化经营发展。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形成支柱产业,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村级经济工作的领导,帮助他们搞好经济管理和发展规划。对经济落后的地方要在财政、税收、信贷等各方面给予扶持,加大帮扶力度,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使其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不断壮大。逐步实现村级工作经费由财政支持向自给自足转变,切实为农村干部干成事提供物质支撑。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推进农村经济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选好“领头羊”,为两委班子配备强有力的党支部书记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强调,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领导班子的带头人。培养造就一支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是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要打破“老实人”、“本分人”当支书的传统观念,通过建立竞争性的选任机制,拓宽选拔渠道,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严格按照“一好双强”的标准把政治素质高、思想活跃、年富力强,有头脑、懂经营、善管理,具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具有较强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人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中。让那些富有开创精神、想干事、真干事、会干事、不出事,并能带领一方群众致富的能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通过选准配强党支部书记,努力做到“选好一个党支部书记,带出一个好班子,创建一个新农村。”

(三)明确两委职责,理顺两委关系

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开展好农村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村级干部、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担负着管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节民间纠纷,协调维护社会治安,向上级人民政府反映村情民意,要求和提出农村建设有关问题的职责。两委职责明确了二者在工作中是指挥与实施、决策与执行的关系。只有明确了两委职责,理顺了两委关系,才能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才能提高村两委班子谋事、理事、促发展的能力。在具体工作中,村党支部书记不能唯我独尊,村委会主任不能独来独往,要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同心同德,荣辱与共。要知民情,解民难,分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任何时候都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

(四)强化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两委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

为进一步充实农村两委班子成员的知识储备,进一步增强角色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必须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定期举办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培训班、组织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外出学习考察,建立15个农村基层干部(党员)培训教育示范基地、开办村干部专题论坛、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等多种方式,定期“回炉”、“充电”,围绕缺什么补什么,紧密结合农村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同时建立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教育长效机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以各村党员远程教育电教室为基地,大力实施“农村党员双带工程”和“党员先锋工程”,做到每月对村级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切实增强农村两委班子驾驭全局的领导能力和服务群众的工作水平,使其真正成为困难面前的冲锋队,农民致富的领头雁,群众信赖的贴心人。

(五)建立保障激励机制,解决农村干部后顾之忧

吸引和稳定一支优秀的农村干部队伍是保持农村稳定和发展的关键。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稳定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的積极性与主动性,昌平区修订了《昌平区农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实施办法》、《昌平区村级两委班子成员报酬管理考核暂行办法》,确保农村基层干部享有合理报酬待遇。特别是对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和交叉任职比例较高的村,要求镇(街)党(工)委制定政策时应给予适当倾斜。为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措施,健全社会保障,在原有保障措施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保障措施建设,根据其在岗年限贡献,制定相应的保障标准。建立了农村基层干部岗位补贴保障机制,村干部报酬实行“三级保障”和“三级监督”。建立了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参加养老保险制度。政治待遇上,加大从优秀村支书中选拔镇干部、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特别优秀的村支书可进入镇(街)党政班子并继续兼任村支书;定期评选表彰一批爱岗敬业,业绩突出的村支书先进典型。所有这些措施的实施,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干部离任后的生活保障问题,解除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又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基层干部岗位的吸引力,使农村干部“有人干”“愿意干”,并且千方百计“要干好”,切实实现了“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有效地调动了他们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

(六)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加大对村级工作的监督力度

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两委干部是关键。他们的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到能否做好群众工作、维护基层稳定、凝聚发展合力。这既要靠自身修为和培养教育,更要靠农村管理民主化制度来保障。为了构建村两委协调运作工作机制,使村级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引导、规范农村基层干部从政行为,昌平区2007年推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财务、合同、村干部报酬管理”的五个文件(简称“1+4”文件)。推行党务公开“六步法”;实施村集体重大事项决策程序“五步法”。各镇结合自身情况在具体实践中又加以创新。如南口镇实施村务管理“双向定责五步工作法”、百善镇推行农村重大事项“六议两公开”民主决策程序。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健全,既“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提高了决策的透明度,有效地保护了干部,确保农民群众在村务管理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又增强了干群关系的融洽度,有效架起了党群、干群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作者简介:李素珍(1967-),女,河南汝南人,中共北京市昌平区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

猜你喜欢

昌平区班子村干部
前郭县严抓善管强保障促村干部担当作为
驻村干部拼命干,村干部靠边站?
驻村干部切勿“喧宾夺主”
北京市昌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昌平区民俗旅游持续增长
昌平区1—4月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试论如何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网格员进“班子”
探讨昌平地区气候特征及其雾霾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