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吹响扶贫“集结号”

2011-12-28■吴

浙江人大 2011年12期
关键词:集结号景宁欠发达

■吴 坚 张 良 方 杰

吹响扶贫“集结号”

■吴 坚 张 良 方 杰

题图:一枝一叶总关情。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始终心系欠发达地区建设,深入基层一线,与当地民众一同探究脱贫致富之策。黄曙林 摄

有一种目光始终关注着欠发达地区

丽水市委副秘书长、农办主任邢志行记住了这一刻:2011年8月29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见证下,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9个省级单位与丽水市政府签订协议或备忘录,合力推进丽水加快发展。

丽水市是全省欠发达县(市、区)最集中的地区之一。9项签约项目内容涉及丽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旅游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新体系等。

邢志行说,“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不断用“真金白银”为丽水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据统计,“十一五”期间,省里对丽水累计转移支付资金达353.53亿元,年均增长24.6%。

作为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以富庶闻名全国。2010年浙江省实现生产总值27100亿元,居全国第4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8%。

但是,在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有发展相对滞后的欠发达地区,这些地方的人口接近全省的25%,但生产总值不到全省的10%,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明显滞后于全省平均水平。

没有欠发达地区小康的实现,就不可能有全省小康的全面建成。

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2001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通知》、《关于全面实施山海协作工程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扶持景宁畲族自治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新一轮山海协作工程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的通知》、《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

上述政策扶持,为欠发达地区赶超式发展,插上了翅膀。

为加快重点欠发达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步伐,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11年起,连续3年对文成等12个重点欠发达县(市、区)实施特别扶持政策。

前不久,省政府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增收节支工作的意见》,要求省财政在整合现有财政资金的基础上,一次性安排欠发达地区扶持资金10亿元,缓解欠发达地区财政收支矛盾,增强统筹运行和发展能力。

省委副秘书长、省农办(扶贫办)主任夏阿国说,这些政策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在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中,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政策推动和帮扶平台建设相结合的方针,注重加快提高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注重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加强合作双赢发展。

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决策之后,省直有关部门和经济发达地区积极响应、出台政策,从资金、项目、人员等多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为更有效地推动帮扶政策落实,我省先后启动实施了“山海协作”、“百亿帮扶致富”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等工程,形成了政策推动和帮扶平台建设相结合的有效工作机制。

省委书记赵洪祝不但把景宁县作为自己的联系点,每年都要来这里调研和指导工作,还走遍了所有26个欠发达县(市、区)。他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必须以强烈的现实紧迫感和政治责任感,从推进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推进重点欠发达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意义。

2011年2月,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夏宝龙在丽水调研时强调,要把增加群众收入、提升民生水平作为欠发达地区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强大动力,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力争“十二五”期末欠发达地区发展跟上全省发展步伐。

欠发达地区正在迎来又一个黄金发展期。

有一种力量始终推动欠发达地区不断前行

土是黄的,天是蓝的,心是热的。

在丽水市城南一望无际的区块上,上百台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兴奋地吼叫着,仿佛要把畲乡人民渴望发展的激情,夯实在这块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而这个叫丽景民族工业园的“母体”,却是距此80公里外的景宁畲族自治县。

丽景民族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叶常萌说,2009年初,为了突破发展空间的制约、扶持景宁加快发展,省政府同意丽水市的构想,在丽水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内划出4平方公里区块,作为景宁经济建设的“飞地”。

此前的2008年,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了扶持景宁畲族自治县加快发展的意见。

叶常萌说,根据规划,到2012年,这块“飞地”上将产出60亿元以上的工业产值。他简单地算了一笔账,如果到时景宁县内按常规发展的工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这块“飞地”的工业产值相当于新增加了三个“景宁工业”。

据了解,目前已有娃哈哈集团、伊利集团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签约入驻。

夏阿国说,欠发达地区虽然发展基础相对较弱,总体实力相对不足,但也有加快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巨大潜力。

欠发达地区主要处于浙闽皖赣交界的浙西南地区,山林资源、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随着交通、电力、通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条件全面改善,潜在的发展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

古寺、古树、古桥、飞瀑、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乡……这是景宁县大漈乡对外宣传的招牌。

然而这里的农民更感兴趣的是田里的茭白,因为这几乎占了他们全年收入的一半。大漈乡在海拔1000多米高的小盆地上,独特的小气候使这里的高山冷水茭白远近闻名。

目前全乡已形成连片近5000亩的茭白种植规模,几乎家家户户种茭白。“全乡没有一丁点儿的抛荒地,就连解放前荒芜的土地都利用上了。”乡党委书记王庆说。“现在路修好了,上下山很方便,每天都有上海、江苏、杭州的客商进山收茭白,最高日交易量25万公斤。”

农民彭丽训告诉记者,“家里5口人,种了4亩高山冷水茭白,今年已卖了2万元,还种了1万袋香菇,估计毛收入可以有4万元,家里日子好过了。”

彭丽训原来是低收入农户,这样的农户全乡大约有200多户、500多人。王庆说,“他们中的许多人穷就穷在缺少发展资金。”

2011年7月,大漈乡成为景宁县低收入农户贷款工作的试点乡镇,为低收入农户提供由财政贴息的产业发展小额贷款。

王庆说,目前乡里已成功放贷87户,每户2万元,彭丽训也是受益者之一。如果信用好,要扩大再生产,明年可以放贷到5万元。

“十一五”以来,我省欠发达地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多数欠发达县市发展加速,其中龙游、江山、青田等15个欠发达县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10年,在全省26个欠发达县中,有23个经济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不仅省里加大“输血”力度,通过以项目合作为中心,以产业梯度转移和要素合理配置为主线,推进发达地区的产业向欠发达地区梯度转移,欠发达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也不断完善,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步子越来越稳健。

数据显示,丽水市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6.97亿元,年均增长7.4%,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40家。工业园区(功能区)规划面积从25平方公里扩大到221平方公里;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28.08亿元,年均增长25.7%。

作为我省“山海协作”工程最大的单体项目,“中宁硅业”正成为衢州市氟硅新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该公司计划投资40亿元,分3期建设年产4500吨太阳能多晶硅项目。该项目的落地开花,将使衢州形成比较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有一种情怀始终心系欠发达地区

山区的秋日天高云淡,从敕木山上吹来的风,沾着树叶的清香。

午时,陈永坤的“农家乐”迎来了第一拨食客。他的“农家乐”就设在自家三层半的新楼里,一楼是茶坊,二楼是餐厅,包括3个包厢。

这里是陈永坤的新居——景宁县鹤溪镇的生态移民安置小区。他的旧屋在距此15公里远的坑底自然村。陈永坤说:“只有十来户人家的坑底自然村,两山夹一水,一下大雨,山洪吼叫,两层的木屋就开始摇晃,一家人随时准备出逃。”

2010年9月,在政府的帮助下,坑底自然村整村搬迁到了县城。这个小区一期工程有17幢367户,主要安置全县低收入农户集中村整村搬迁农民、因洪涝灾害倒房户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农户。

陈永坤的妻子张凤英说:“人身财产安全了不说,日子也要比以前好过多了。在坑底时,几亩旱地水田加起来,年收入也就是2万元。今年8月开始经营这家小饭店,尽管还没啥名气,但一个月毛收入也有1万多元了。”

县农办副主任陈谢说,对实施整村搬迁的农民,县里给予每人1万元的补助,人均600元的一次性过渡期房租补贴,并从多个方面减免有关规费,提高农民异地转移的吸引力。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景宁县共完成农民异地转移2724户10714人,其中整村搬迁2451户9749人,比例达到91%,减少了194个自然村。

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推动欠发达地区成为富裕的生态屏障,重点是富民;省委、省政府的新一轮支持政策,也更多地指向民生改善。

“十一五”时期,浙江省级财政对26个欠发达县以及4个海岛县的转移支付累计达1135亿元,年均增长28.6%。实行对欠发达县“普惠”支持和对特殊困难区域“特惠”支持相结合的多层次扶持方式。

实施乌溪江、紧水滩、百丈漈等库区困难群众增收致富工程和“小岛迁、大岛建”工程,推动重点库区和海岛地区群众改善发展条件、提高生活质量。2005年以来,26个欠发达县累计异地搬迁52万人。

异地搬迁有力地推进了城市化步伐。2010年,衢州、丽水两市城市化率分别达到44.1%和48.4%,分别比2006年提高5.3个百分点和9.4个百分点。

针对浙西南集中连片的重点贫困区域,我省与时俱进地提出了“特别扶持”的理念,即在短时间内通过大强度投入和大力度推动,来迅速改变一个地方的落后面貌、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从2011年起对全省经济发展最落后、生态保护任务最繁重、地理位置最偏远的泰顺、文成、开化、松阳、庆元、景宁和磐安、衢江、常山、龙泉、云和、遂昌等12个县(市、区),实施为期3年的特别扶持政策,其中前6县每年每县安排2亿元扶持资金,后6县每年每县安排8000万元扶持资金。

截至2011年8月底,12县已启动特别扶持项目364个,占年度计划的92.62%;已完成投资36.9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4.05%。

有一条道路引领欠发达地区走向美好未来

2011年3月16日,根据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确定的“十二五”时期实现“科学发展走在前列,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总体目标和“欠发达地区跟上全省发展步伐”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浙委〔2011〕29号),提出要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

这是一张十分清晰的发展时间表——

到2015年,所有欠发达县(市、区)基本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发达地区差距明显缩小。

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60%的低收入农户(低保户除外)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充分就业基本实现,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明显缩小。

内生发展功能明显增强。产业结构、城乡结构、人口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生态经济加快发展,人口布局显著优化,城乡面貌明显改变,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生态城市、绿色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绿色发展、转型发展、集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人均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这是一张十分明确的路线图——

绿色发展,生态富民;转型发展,科学跨越;集聚发展,城乡统筹;内生发展,合作联动。

这是欠发达地区发展新的起点——

加快走上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新路子。

省里财政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2011—2013年,省财政每年专项筹措23亿元,对欠发达地区尤其是重点欠发达县和贫困集中区域给予特别扶持。“十二五”后期,视财力情况进一步加大投入,用于对重点欠发达县和贫困集中区域的扶持。省级对欠发达地区的相关扶持资金要在“十一五”时期基础上做到总量增加、比重提高。

产业发展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建立对口共建山海协作园区制度,合作共建6大山海协作园区,省循环经济项目贴息、技改贴息、开发区专项等资金向共建园区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倾斜安排。

生态补偿机制将进一步健全。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改善、谁得益”,“谁贡献大、谁得益多”原则,逐步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标准体系。逐步提高各类资源规费用于生态补偿的比重,并向欠发达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水系源头地区和自然保护区倾斜。

“在未来几年内,通过加大支持发展力度,加快改善发展环境,完全可以把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充分发掘出来,将欠发达地区培育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推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独特作用。”省委书记赵洪祝坚定地说。

猜你喜欢

集结号景宁欠发达
融合上下文的残差门卷积实体抽取
景宁县畲乡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景宁木兰资源调查与保护
吹响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的“集结号”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集结号”升级脱贫攻坚战
海归“集结号”
景宁金钟雪梨种质资源调查与后续利用探讨
别让欠发达地区的新能源项目成摆设
景宁县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