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基于中西高校校园文化比较视角下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2011-12-25天津科技大学徐静

中国轻工教育 2011年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建设

□天津科技大学 徐静

简论基于中西高校校园文化比较视角下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天津科技大学 徐静

高校校园文化是随着大学的产生和发展而演进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西方。因此研究西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中西方校园文化对比角度,分析中西方校园文化差异,探索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途径,为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中西;校园文化;和谐校园;启示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和西方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交流和往来日益频繁。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机构,由于具有开放和兼容并蓄的特征,使得作为重要精神载体的校园文化也具有相应的文化特质。然而,由于二者分别处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因此,往往形成了两种风格独特、迥然有异的校园文化模式。

一、文化、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对文化的专门性研究是19世纪中叶随着民族学、人类学的产生而开始的,最早对其作出科学界定的是被誉为人类学之父的E.B.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中阐述说:“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意义来说,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合体”。《辞海》对广义文化的释文为“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校园文化,是学校独有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和系统,是学校教育的产物。西方将其定义为“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历史、使命、物质环境、标准、传统、价值观、办学实践、信仰、假说等诸多因素综合起来的且互相影响而形成的指导高校学生个体或团体行为以及认识理解校园内外一些事件、行为提供参考框架的一种模式”[1]。中国校园文化与西方校园文化都是一种区别于社会整体文化的区域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我国高校校园文化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伴随着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而逐步形成的。高校校园文化是以高校为载体,在高校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通过师生多年传承和创造所积淀的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学术氛围、大学制度、价值观念、学风校风、科技成果的物质形态、校园环境、行为模式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2]。

二、中西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点比较

1.西方高校校园文化

西方高校校园文化是孕育于悠久的西方文化土壤和氛围下的特殊文化形态,伴随着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而来。人文主义思想、学术自由思想、实用主义思想和多元文化思想相互交织作用,指导和推进了西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体来说,西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如下四方面的特点。

(1)西方高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倡导“科学精神”

在美国,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学生在学期间都有自己的目标,能根据个人能力和需要规划未来。学校把学生的发展需要、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开设大量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课程和各种有利于学生拓宽基础、开阔视野、培养能力的公共教育课程,扩大学生对课程的选择自由;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并通过对学生组织的指导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活动;注重倾听学生的呼声,倡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由于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思想不受约束,往往追求个人发展和自我完善,表现出自信、坦率、勇于创新的风貌。

在教育方式上,西方高校一方面通过开设道德教育课程这种较为直接的方式,强调青年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在塑造国家精神的同时,注重发展青年承担社会责任义务和创造新生活的品质;另一方面,通过间接教育渗入道德教育思想,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然学会处理与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学与科研是现代大学的主要职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之所以诞生在欧洲,是因为在西方文化传统中,蕴含着培育科学成果所必需的科学精神,而西方校园文化所倡导的科学精神也来源于这种文化传统。“知识就是力量”正是科学精神备受西方校园文化推崇的真实反映。

(2)校园文化活动和文化设施建设并重

对国外高校的研究表明,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活动大部分来源于课外生活。因此,国外高校对校园文化活动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它被视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策划组织的主要角色,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

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他们重视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除了为学生提供活动场所和文化设施外,还重视校园建筑的风格和布局的文化品味,努力用建筑、雕塑、园林等形式予以体现。许多著名大学都是名副其实的风景区,譬如,哈佛大学校园被称为“一部三维空间的欧美建筑史”,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休士顿大学校园弥漫着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让人一进校门就感受到青春的活力和艺术的魅力。

此外,西方高校不仅在校园建筑、环境和公共场所等方面重视文化内涵和价值指向,而且还采取多种形式实施审美教育。许多大学都将艺术和文学等课程作为学生必须学习的核心课程,学校经常举办各种艺术展、音乐会,用轻松愉快的形式影响和塑造学生的心灵和人格。

(3)西方社会的开放性和文化的多元性,形成了西方高校在坚持主流文化基础上多元化交叉融合的校园文化氛围

西方社会的文化氛围为高校发展自身特色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在大学校园里,不同肤色的人群,形态各异的服饰、多国不同语言的交流,色彩各异的教学组织方式形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4)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创新、服务和创业,是西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又一显著特点

国外高校普遍意识到,学生实践能力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因此,纷纷采用各种措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譬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过程,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新时期,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彰显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

(1)新时期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教育特征日趋明显

在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使其教育特征愈加显著,力求最大限度地实现育人工程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拓宽了高校的育人渠道,增强了校园文化对学生行为观念的引导与示范效果,使高校校园文化的教育特征更为显著。

(2)高校物质文化环境不断改善,日趋优化合理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都加大了对高校的投入力度,使得校园的整体规划更为科学、布局更加合理,很多高校还对校园的设施建设做出了规划。譬如,注重校园文化艺术景点所蕴含的道德教育价值,因为它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3)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更加丰富有序,特别是以网络文化为代表的文化载体日新月异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和广泛。这也使得高校与社会的交流不断增强,特别是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的蓬勃开展。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新兴的文化传播工具和传播载体不断诞生。网络作为新文化载体的代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手机短信、博客、QQ、微博等交流平台以其迅速、便捷、参与性强等优势在校园文化传播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创建和谐校园

高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着骨干和带头作用。纵观中西校园文化,如何合理借鉴西方校园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构建符合我国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校园文化模式,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和谐校园,不仅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就显著,但也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人们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

有的人简单地把校园文化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讲政治,从而导致了校园文化形式的僵化和内容的单调;有的把校园文化片面地理解为校园文化娱乐活动,忽视了校园文化丰富深刻的人文思想内涵和厚重的历史底蕴,阻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进行。

(2)在价值取向上,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在高校有一定的市场,个人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有所抬头

有些大学生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时,单纯追求感官刺激,讲究实用、实惠,对高尚的、深层次的文化活动不屑一顾。这些行为都会降低高校校园文化应有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阻碍高校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2.以和谐校园为目标的高校校园文化应该具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特征

和谐校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和谐校园是指高校学生自身个性、能力和素质的和谐发展;二是和谐校园是高校师生间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最后,和谐校园是高校师生和校园生态环境的和谐互动。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导向

2004年,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发展先进文化为方向和指针,发挥建设和谐社会服务的功能和使命。

(2)坚持以人为本,倡导人文精神,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

温家宝总理2月27日上午在回答网友提问——“幸福的标准是什么”时说:“我也曾经讲过关于如何使人有尊严和幸福,但我不想再重复过去的话,我只是说如何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今后五年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可以将“以人为本”具象地描述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高校“以人为本”,就是要在教育和管理中体现人的主体地位,坚持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重视学生的个性发挥,构建新型和谐校园,这既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成才的必要保障。

(3)倡导诚信友爱,营造人际关系和谐、充满活力的高校校园文化

要进一步构筑互相尊重、人格平等、相互学习、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新时期高校教师应该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由于时代变化,教师已由简单的知识灌输者变为知识传递的“火炬手”,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的绝对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因此,要尊重学生的情绪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只有对学生付出更多的关心、爱心和耐心,平等尊重、相互学习、加强沟通理解,才能营造师生间的和谐关系。

要加强校园师生自身内在的和谐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这既是社会和谐的标识与要义,也是实现人的健全人格、修身养性、敬畏自然、坦直率真的准则与标尺。人,除了在家庭、单位、社会等扮演的不同角色外,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应该修养历练成为一个本色的人,一个志趣高雅的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只有成为自身和谐的人,才会形成一个与时俱进、凝聚和谐的人际关系纽带,创造和谐、充满活力的校园。

(4)要重视优化环境、加强民主法治教育等环节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优美的校园环境能陶冶人,平安有序的校园环境是一切教育学习活动的前提。学习工作在一个环境优美、轻松愉快、富有“思想”的校园中,更容易激发师生热爱工作、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感情,从而创造出富有高校特色的、鲜活的校园文化来,这不仅是个良性互动的过程,也是打造校园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措施。

当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校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制定并有效地实行管理规则,使高校内部各系统、环节、要素做到有序协同发展,这是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进一步加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充分借鉴西方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对于建设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促进高校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1]高长梅,吴玉红.校园文化建设全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2]肖谦.大学文化的内涵及相关因素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9(8).

G641

项目名称: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天津滨海新区高校文化建设研究)。项目号:E08036。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园建设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