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深水 抓活鱼

2011-12-25

民生周刊 2011年37期
关键词:之根活鱼沃土

“涉浅水者见鱼虾,潜深渊者识蛟龙。”

做新闻的成功之处,就是能“抓到大活鱼”。要能“抓到大活鱼”,就要俯下身、弯下腰,“潜到深水里”,更要扎根基层、贴近群众,才能让“大活鱼”富有生活气息,产生真情实感。

走基层、潜深水;练真功,获真知;听民声,解民意。从本期开始,《民生周刊》为期一年多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式开栏见刊了。

对于我们来说,本次“走、转、改”活动,能加强广大采编人员的群众路线教育,进一步推动广大采编人员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编辑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写新闻。当然,“潜深水”“抓活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得要有一手真功夫,有一套硬本领,做到愿抓、能抓、抓得住。这就要求我们:

一要真正下得去,“打起背包、迈开双腿、眼睛向下、弯下身腰”,到群众中去,到基层中去,到生活中去,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学习群众语言、熟悉群众语言、善用群众语言,让新闻报道散发泥土芳香、传递基层之声。

二要吃得苦,要对群众有深厚的感情,对面临的困难有吃苦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基层工作环境是落后的,甚至相当艰苦,但“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与群众打成一片来挖掘素材,与生活融为一体写出好新闻,在“一头汗两腿泥”中才能写出精品。

三要抓得准,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主动擦亮“新闻眼”,寻找社会新闻“聚集点”,善于捕捉“好线索”。在采访过程中,要关注新闻事件反映出来的深层次问题,通过深度报道,分析和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不仅让受众知道“看什么”,还知道“怎么看”,更能知道“怎么办”。

作为以“坚持正确导向,报道百姓生活,反映民情民意,促进和谐民生”为办刊宗旨的《民生周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本是题中应有之意,更是刊物继往开来、贯穿始终的立身之本。《民生周刊》是植根于社会基层,与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回顾《民生周刊》创办一周年的历程,虽说刚刚起步,却是沐浴着顺风顺水,任重而道远。

基层处处皆沃土,我为民众鼓与呼。《民生周刊》的员工都有一个共识:我们迈出的第一步,就应该是走基层!基层是我们与民众血肉相连的脐带,也是《民生周刊》成长发展的沃土。从油田矿井到车间班组;从田间地头到草原牧场;从边防哨所到连队营房;从科研基地到校园课堂;从居民社区到医院病床;从机关科室到超市银行……到处都有我们的关注点和聚焦点。

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思想之根。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最锻炼人的舞台在基层。

“潜深水”“抓活鱼”,《民生周刊》将借助此次“走、转、改”的东风,以更新的面貌呈献给读者!

猜你喜欢

之根活鱼沃土
探寻文化之根 增强民族自信
寻“试题”之根悟“回归”之本
只要关注,所有的生活都是沃土
红领巾守护中华文字之根
沃土
巴西利亚买不到活鱼
“模式化”报道背后捉“活鱼”——浅析如何从政务活动中挖掘有价值的新闻
活鱼当成死鱼卖
在沃土上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