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营的嬗变

2011-12-25

民生周刊 2011年9期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东营市东营

□ 本刊记者 于 婷

东营的嬗变

□ 本刊记者 于 婷

近日,有68个重点项目正在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紧张施工,这些项目总投资277亿元,涵盖了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等多个高端产业领域,开发区高端产业快速聚集。

“作为国家开发区,我们要将这里建设成为宜居、宜创业的现代化高端产业新区。”东营市副市长、开发区管委主任李金昆说。

开发区规划建设了科技公园、滨海新材料园、生态工业园、石油装备产业园、高新技术走廊。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石油装备、新材料、有色金属加工六大产业。目前,新能源产业已初具规模。

这一切,均源于东营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

伴随这一规划蓝图,这座年轻城市加快了发展的脚步。

黄河文化下的现代城

东营市地处黄河河口、渤海湾畔,辖东营、河口两区和广饶、垦利、利津三县,版图面积8053平方公里,人口184万。

这里有中国第二大石油工业基地——胜利油田,还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生湿地生态系统神奇壮丽,蜚声中外。

东营市区优势明显,东、北临渤海,北靠京津唐经济区,东、南连胶东半岛经济区,向西辐射广大内陆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节点,也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它还是一座移民城市,多元文化在此交融发展。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齐文化、艰苦创业的石油文化、开放交融的移民文化、薪火相传的革命文化、神奇独特的生态文化等在这里交相辉映,构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黄河口文化。

2010年7月21日,东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贯彻落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目前,正在全市展开这一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区的蓝图。

按照规划,东营将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最终于2020年实现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的目标,率先建成经济发展、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和蓝色经济区。

东营市市长张建华介绍,东营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区域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同时具备土地、淡水、石油天然气和海洋四大资源优势。

按照规划,东营将于2020年率先建成经济发展、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和蓝色经济区。

嬗变之策

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热潮的带动下,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从荒芜盐碱滩逐步成为环渤海区域重要的投资热点。

据介绍,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是从一片盐碱滩上崛起的新兴经济区。2006年4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起步区102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232平方公里,远景发展区466平方公里,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后备土地资源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

按照规划,这里将建设独具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化工业基地、石油储备基地,打造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建成区域内最具活力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和现代化滨海新城。

全力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也是东营市的绿色发展之策。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广袤,但是生态环境脆弱。为彻底改变这里脆弱的生态环境,从2007年开始在全市城乡实施林网、水网、路网于一体的“三网”绿化工程。按照计划,将再用三用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水系风景化、路域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使这里成为黄河绿洲。构建“九横十纵”城市主干水系框架,形成城水相依、人水和谐的独特城市风貌。

此外,东营市独特的旅游资源也不甘浪费。南部有孙武园、南宋大殿、柏寝台、傅家遗址等主要景点,北部有黄河冲积的近代三角洲平原,同时是地球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黄河三角洲上最有价值和特色的旅游景观之一。融合珠江三角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百鱼之乡”的优势,东营市丰厚的资源将伴随新《规划》得以发掘和展示。

□ 编辑 刘文婷 □ 美编 王 迪

猜你喜欢

黄河三角洲东营市东营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山东东营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策略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协调行为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
山东东营黎宁化工有限公司
断—盖时空匹配及其对油气聚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南堡凹陷中浅层东营组为例
在东营看“黄河入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