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双轨制”该说再见了

2011-12-25

民生周刊 2011年8期
关键词:双轨制退休金贡献

□ 陈 方

“养老双轨制”该说再见了

□ 陈 方

2011年全国两会3月初将在京召开,公众最关心哪些问题?日前,《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和人民网就老百姓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进行网络调查。调查显示,94%的网民认为,企业职工和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工养老制度实行双轨制非常不合理。消除退休金双轨制,是消除贫富差距的重要措施之一。

当然,既得利益者对养老双轨制还是情有独钟的。比如,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某省国资委党委书记曾表示:“假如两个人同时在50岁,我当国资委主任,他成了国有企业老总,到60岁时一起退休,我拿了100万元,他一般能拿600万元。”从个案来看,刘富才说的也许没错。可如果跳出自身利益,把视野放得更广一些再看养老双轨制,企业高管毕竟少之又少,绝大多数企业退休职工是什么样的待遇,他恐怕未必不知。极少数企业高管又如何能代表绝大多数企业退休职工的境遇呢?

《工人日报》数据显示,从 2000年到2005年,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年均增长13.07%和11.48%,同期企退职工的收入年均增长仅 6.92%。前段时间媒体报道,内蒙古包头市18名企退职工曾致信媒体称,同为干部,只因退休时的单位性质不同,退休金便有两倍之差。

养老双轨制的实行虽然有其历史原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双轨制所呈现出来的弊端和不公越来越明显。即便我们承认在职时企业职工和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对社会的贡献有所差别,但是在工作期间他们薪水的差距足以“承认”这种贡献差别所在。退休之后他们都是一样的“社会人”,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将毫无差别,那么国家还有必要再用养老双轨制去对待他们吗?何况,从目前情形看,养老双轨制还进一步拉大了企业退休职工与公务员、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待遇差距。

不夸张地说,养老双轨制客观上就是一种福利的无止境延伸。养老金是每个人的“养命钱”,它也算是社会对一个人一生贡献价值的评价。这种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范畴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制度设计上首先应该注重保持社会稳定和维护社会公平,而不是拉大群体差距或带来更多的社会矛盾。都知道人为制造“养老双轨制”有失公平,那么扬汤止沸终不如釜底抽薪,该说“再见”的时候为何总有那么多迟疑的理由?

(作者为知名评论员)

猜你喜欢

双轨制退休金贡献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作出人大新贡献
贡献榜
退休公务员被判刑,是否取消退休金待遇
戴姆勒转移雷诺—日产3.1%股权扩充员工退休金
双轨制:转型期的建筑业生产政体——基于Z、H两个工地的个案研究
解读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双轨制”
我国社会保障双轨制并轨背景下现收现付制的隐性债务探析
基于“双轨制”模式下MPAcc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巴前总统要求涨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