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新型声乐艺术教学理念与体系——方琼与学院派民族声乐

2011-12-24许潇尹

新东方 2011年5期
关键词:学院派唱法歌唱

许潇尹

构建新型声乐艺术教学理念与体系
——方琼与学院派民族声乐

许潇尹

学院派民族声乐是以目前我国音乐艺术院校中民族声乐为代表的,即不同于民歌、说唱、戏曲的演唱,又是在继承并发扬了这些传统演唱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欧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与特点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新民族歌唱艺术。

方琼;歌唱艺术;学院派;民族声乐

一、表现中华民族情感的方琼独唱音乐会

方琼独唱音乐会如期进行了。当来到音乐会现场,拿到方琼独唱音乐会的节目单时,着实被丰富多彩的曲目所震撼。不过仔细一想,也不值得大惊小怪,这些年所谓“民美”“民通”以及“原生态”民歌层出不穷,唱首外国咏叹调,表演通俗歌曲,甚至惟妙惟肖地再现一首原生态民歌的歌唱家也不乏其人,无非也就是展现一下艺术功底、多才多艺的歌唱实力罢了。为此,笔者首先带着欣赏的情感,为她地道地诠释美国蓝调鼓掌,然后为她惟妙惟肖的少数民族歌曲喝彩……但是,随着音乐会的进行,曲目进一步展开,笔者开始质疑自己最初对方琼教授曲目安排的揣摩。当听过《鸟儿在风中歌唱》和《我和你》后,我终于明白了方琼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博采百家之长,创建一种适合表现中华民族情感的声乐艺术,演唱或学唱中国民歌以及世界各民族的声乐作品已经无法承载她的歌唱艺术。对于方琼歌唱艺术而言,原汁原味地演唱其他民族声乐作品,包括西方歌剧咏叹调应该是最初的学习和借鉴阶段,其目的在于掌握所有能掌握的声乐演唱方式,并用其中适合表现中华民族情感的声乐手段,表现中华民族情感。但是其表演形式又与世界主流表演艺术接轨,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

这些年艺术界不知不觉地经常引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名言,似乎只要是民族艺术都应该被世界所接受。确实,任何民族的艺术都是世界的,但确切地说只是属于世界的一部分,生硬地把民族艺术归结为世界的艺术未免有些牵强。因为各民族艺术本身就有其区域性色彩,各民族之间存在的区域性文化造就了各自的审美标准,而审美标准恰恰决定不同民族对不同艺术的取舍。要想让一个区域性的民族声乐被众多民族接受,甚至被全世界接受,那么它就必须具备主流文化审美特质。换句话说,它可以在内容上和风格上保持原貌,但在形式上必须被世界所接受。

方琼的声乐表演艺术,在内容上和表演形式上实现了与世界主流表演艺术的接轨。在内容上,她的选曲范围极广,但却不脱离广大受众的审美视野。她不靠选择那些“罕见”的地域性民歌标新立异,而是选择演唱那些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歌曲。在歌唱技巧上,方琼的歌唱技巧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在她的歌唱中已经没有任何技术痕迹,各种声乐技巧,包括美声、戏剧、通俗等各种声乐表现手法,都已成为她表现音乐内涵的手段。而且最重要的是,她所采用的声乐技巧都是被世界主流声乐表演艺术接受的声乐技巧。那些独特的不被人熟悉的,甚至是难以让人理解的声乐技巧不属于方琼的演唱范围。她追求用广大受众接受的声乐技巧,在无技巧痕迹的前提下表现中国的情感世界。在形式上,一架钢琴和方琼本人,构成了整个音乐会。这就是世界主流音乐的独唱音乐会形式,这是被任何民族接受的表演形式。作为声乐表演艺术,人们欣赏的是声音,而不是服装和道具。想想那些靠各种少数民族服装和道具取胜的演出,真不明白他们是让人们欣赏声乐艺术还是利用音乐会炫耀服装或道具。

当然,在方琼的独唱音乐会上还可看到新的尝试性演出形式。比如与通俗歌手的二重唱,通俗歌手用麦克风,而方琼以嗓音和经过扩音的通俗歌声形成和谐的重唱,这实在令人不可思议。特别是对不以音量见长的民族唱法的歌唱家而言,让人声和强大的电声抗衡,这确实令人敬佩。

二、方琼带领下的学院派民族声乐教学

当笔者来到上海音乐学院,观摩方琼的教学实践,考察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教学系统时,终于知晓何谓学院派民族声乐艺术。

(一)民族声乐的内涵。方琼认为,基于学科的角度考虑,如果说古典音乐隶属于古典音乐学,那么民族声乐应该属于世界民族音乐学。在这个理念下,方琼正在追求改变当下民族声乐专业理论教学系统。理论课涵盖的范围不仅仅是中国音乐史和外国音乐史,而是世界民族音乐史。理论课内容也不是单纯局限在史学,更重要的是拓展为艺术学,也就是艺术理论。这些艺术理论即包括研讨世界各民族声乐的表演形式,同时也囊括学习世界各民族伟大歌唱家的表演形式。

(二)民族声乐的教学体系。方琼认为,作为学院派民族声乐,最重要的是实现民族声乐的传承性。所谓传承性在于民族声乐教育在时空概念下的延续性,也就是说在学院教学系统中,民族声乐教育要具有对群体教育的代代相传延续功能,而绝非民间艺人那种师徒之间口传心授的学艺方式。传承性主要包含三个内容:①教材系统。建立相关的民族声乐理论教材、乐谱教材、多媒体教材和表演艺术形式数据库,实现文字记载层面上对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物质媒介系统。②课程体系。方琼认为,民族声乐教学应该细化为不同专业和不同程度。专业方面,如:民族声乐表演、民族声乐教学研究和民族声乐理论等等;程度方面,既要考虑研究生、本科生和进修生程度,也要重视同等学历下不同学生的自身程度。她认为应该将世界民族音乐划分为若干知识点融入每门课程中,根据学生的专业和专业程度,建立起涵盖学生所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用课程体系实现对民族声乐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③教学方法。在建立科学唱法的基础上,可以先后或同时进行民族声乐个性唱法的训练。在保留学生本身风格和唱法基础上,逐渐使用西洋唱法去调整,使学生尽快解决歌唱状态的合理性问题,同时根据进展情况扩大演唱曲目。要以不破坏原来风格和特点为前提,以巩固、发展、提高原有唱法的特色为原则。必须考虑到民族语言、个性、习惯、审美观以及传统的表演形式等因素,它们是形成民族风格和唱法特点的统一体。最终使学生达到在具有正确的演唱方法的基础上,必须具备“混合声”的色彩;清晰、准确和善于表达感情的歌唱语言;浓郁的民族风格;符合民族欣赏习惯并与唱法风格统一的表演形式,包括形体动作;比较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音乐素养。

三、通过实践检验学院派民族声乐教学

在声乐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所持的观点和训练方法也不尽相同,这是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方琼认为,采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只要能培养出好的声乐人才,在实际演出中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好评,并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就可以证明他使用的方法是对的,总结的经验和理论也是可靠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声乐理论必须经过实践来验证才有它的实用价值,否则将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古今中外的声乐艺术,凡被人们公认是成功经验的,都是经过了长期实践考验的。凭空想象、没有经历过实践去创造一种唱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理论必须来自于实践,声乐尤其是这样。学习和吸取别人的经验,首先应当通过自己的实践去体会和验证别人的经验,经过反复地理解和消化之后,才可能吸取精华、为我所用。任何理论无不例外地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之中常常有所调整和充实。声乐理论可以指导实践、服务于实践,使学生少走弯路,而实践又是验证理论是否可靠和正确,没有实践也不可能有理论。代表声乐艺术最高水平的“金钟奖”“全国青年电视大奖赛”是人才辈出的平台,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的学生在历届比赛中均有获奖。这也足以证明以方琼为代表的学院派民族唱法是被同行认可的,也是被广大观众所喜爱和接受的。

四、学院派民族声乐教育的历史使命

毋庸置疑,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教学层面,在方琼的教学理念中已经形成了学院派民族声乐体系。这个体系以传承民族声乐艺术,培养民族声乐艺术家为教学目的;将建立民族声乐学科艺术理论作为该体系的理论支撑基础;通过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实现引进世界民族声乐艺术,传承民族声乐艺术的学术和历史使命,并最终将中国民族声乐推向世界。

据方琼介绍,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民族声乐专业已经走过了五十余年的专业建设道路。在这期间,王品素、鞠秀芳、才旦卓玛、何纪光、巴哈尔古丽等老一代民族声乐教育家,为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倾注了他们的智慧和年华。方琼特别指出,上海音乐学院民族专业能够从最初的再现少数民族民歌和培养少数民族歌唱家,发展到今天的建立学院教育功能,这完全得益于周小燕教授的关心和指导。

可以相信,方琼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民族声乐教学理念,因为在背后支持她的是上海音乐学院和这个学院五十多年的民族声乐文化积淀。有这样一个世界一流的音乐学院作为强大的后盾,学院派民族声乐艺术一定会成为民族声乐教育事业的未来,肩负起传承民族声乐艺术和培养民族声乐艺术家的历史使命。

G42

A

1004-700X(2011)05-0077-03

海南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学院派唱法歌唱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学院派宣传册设计作品
浅谈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学院派主义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歌唱十月
浅谈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及特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