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看画坛多一峰

2011-12-20韩西芹

今日重庆 2011年8期
关键词:笔墨艺术

□文/本刊记者 韩西芹

喜看画坛多一峰

Another Peak in the Art World

□文/本刊记者 韩西芹

提起林多,相对于他的哥哥,被誉为“中国藏獒油画第一人”的著名油画家林跃,一般读者或许还比较陌生。但是,林多也不逊色,他少年成名,先后师从魏传义、刘伯骏、黄原、王镛等中国书画名家,在他们的指授下,得其精髓,融入自我,以其独到的才情和坚实的笔墨功底,已成为在川渝乃至全国书画界较有影响的艺术人物。

名师

不少圈中好友评价林多,认为他天分极高,悟性极强,好像天生就是该从事艺术、从事绘画。的确,林多早慧,自小酷爱书画,虽只是当作一门学养修习,却让他的书法篆刻成名甚早。如今又在中国山水画中闯出一条新路子,除了对艺术的孜孜以求、勤勉不辍,林多坦露真情:“我的运气好,都遇到好老师。”

已90高龄的刘伯骏被画界称为是继潘天寿、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李可染之后又一代写意花鸟大家,而林多有幸成为他的入室弟子。林多说,与刘老先生可谓神交已久,在青少年时期,他便赞赏我的作品,并收藏一枚我刻的印章。后经人引见,老先生还呵呵笑着说,你看嘛,印章至今还在用!除了折服于老师深厚的书画造诣,对林多影响至深的还是老先生对艺术的执著和用心,每天醉在画中,乐在画中,素心淡定的大智境界,让林多体会到“平实即是真”,也让他的人生参悟变得透彻起来。

林多至今感恩于书画名家魏传义的点化。一次偶然的机会,魏传义在看过林多作品并为之畅谈后,深感意外。他说:林多,别的事可以不做,你专心绘画吧,必有大成。这时的林多已是一位事业颇有建树的成功商人,这番话,让他又一次听到了艺术召唤的声音。2006年,林多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成为王镛的研究生,雄心勃勃进入他艺术创作的另一阶段。

王镛,这位屹立于中国书画高峰的师长对林多也喜爱有加,倾其相授,而林多也颇深领悟。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他专攻中国山水画,在师承王镛先生的艺术美学思想基础上又能博采众长,为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所用,其进步神速常常得到老师的嘉许和肯定。

写意

林多是用笔高手,他称自己的画是“写”出来的,以一个“写”字写中国几千年传统的精义,写大自然巍然造化的气魄,写现代人追求高逸雅情的思维。

展开一幅幅画卷,果真一种墨色气韵与精神意志统一的气派呈现于眼。只见笔墨落纸,若无定法,浓淡疏密,一任自然,洒洒落落,淋淋漓漓,信手而行却能左右逢源,山树参差,整乱有序,自成章法,都化作腕底的水晕墨章,于虚实中蕴含神韵。林多大量应用师承的点线笔墨技巧,以点线带面皴擦,粗细向背相依,浓醮枯润相辅,达到了无穷变化的魅力。在画面构成上,他追求高、大、满、雄的气势,却处处毕现俊逸的气韵,使之画幅上“苍”中见“秀”,“辣”中闻“润”,“奇”中现“稳”,“险”中露“静”。而他也有较多留“白”作品,这种留“白”往往曲折跌宕,逶迤俊秀,给人以极高的中国古代“中庸”大气的美感。

观览林多作品,让人有一种陌生的熟悉。无论是用笔还是用墨,“写”得都畅快淋漓,恣意洒脱,线条灵动,看到这样的用笔,你会感觉到书法至妙的大美,又能感受到中国山水画的文化神韵,挟一股“小笔画大画”的慑人的墨色张力,让人精神享受到荡气回肠的审美愉悦。

玩艺

林多常常说自己的创作是在“玩”艺术。生活中,他好交友,喜翰墨,爱读书。闲暇之余,常邀三五朋友一起喝茶、聊天,探讨有关画艺的事,或闭门潜心阅读史籍,在浩瀚的笔墨宝卷中去瞻仰去体会那份千年不变的翰墨精神。他也无数次驾车穿越山远水远的他乡,遍游名山巨川,在魂牵梦萦的中国山水中“寻古”,他认为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林多确实会玩,但恰恰是这个“玩”字,让一路走来的林多心境得以解脱。正如他所说,“这种‘玩’就是摈弃一切功利的制作思想,把艺术用一种更简单更超脱的态度,一种更豁达的精神去实现”。亦使他的画,笔墨灵动而不受束缚,画中物体无不信笔使然,却又都意味深长,渗透着一股特有的恬淡幽静、空灵旷达的气息,处处可闻妙音。

他始终恪记刘伯骏先生的一句话:创作过程要耐得住寂寞,甘于寂寞,静得下心,方能逐步领悟到美的真谛。因此林多从不为画而画,只有在自己心情特别干净的时候才拿起画笔,落在画布上也就纯净通透。艺术是一门静心的学问,只有修为高的人才能达到“止静”的境界,而林多正在以他的努力实践着这种探索。

林多 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客座教授

猜你喜欢

笔墨艺术
笔墨童年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笔墨名家
为练笔墨才写荷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