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年杜桥眼镜生意有点冷?

2011-12-15傅维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东兴太阳镜台州

文 本刊记者 傅维

今年杜桥眼镜生意有点冷?

文 本刊记者 傅维

雅康公司老板周永兵今年有点郁闷,单子到6月就做完了。现在工人已经走了一半,这一半都是河南人,回家收麦子去了。于是,周永兵干脆把车开到郊外水库,和一帮兄弟在那里骑自行车,生意不好,趁机锻炼锻炼身体吧。同时,他也想到另外一个选择:要不然就干脆跑到大老远的东北,搞房地产吧。说到眼镜生意,他一脸无奈:“你看吧,非洲现在天天打仗(利比亚)或者游行示威的那几个国家,以前都是我生意最好的地方。如今,我在这些国家的生意一半都没有了。”

周永兵——一个东方沿海小镇上的老板,就这样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国际政治军事纷争中,而被“政治军事化”了。目前,他在迪拜档口的眼镜批发生意明显下降。另外,中亚一些国家的经济始终起色不大,也使台州(包括杜桥镇、前所镇等)很多太阳镜工厂出口受到影响。台州太阳镜的前哨阵地是义乌,义乌今年的太阳镜批发量也明显下降,尤其是批发到北非、中东地区的太阳镜下降最为明显。可以说,凡是出口北非、中东地区的眼镜企业包括外贸公司的生意都受到了较大影响。

临海眼镜协会会长、浙江国际眼镜城总经理陈兆水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年杜桥眼镜生意不大好!”他说的不大好,在记者接下来几天的采访中被证实了。

陈会长说的不大好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今年生意普遍下降,有点像全球经济危机的滞后反应,国外采购商前两年采购的库存至今还在消化中,所以今年单子就下得少。同时,今年下单产品的价格也比较低,不少来自温州的外贸单子,已经完全没有利润。现在的格局是:外贸公司和杜桥的眼镜工厂完全依靠退税在维持出口量,如果没有退税,那么工厂就没有办法开工了。就这样,这个第一层不大好还直接带来了第二层不好:很多老板开始觉得眼镜生意没什么做头了。周永兵就断言,眼镜是做不大的生意。所以,记者在杜桥原本计划采访的一些工厂,当电话打过去,老板都在外地。那么,做眼镜出口生意的老板跑到遥远的内陆做什么呢?搞房地产或者开矿去了。近两年温州眼镜行业“资金失血”的命运,现在开始落到杜桥眼镜行业了。相应地,头两年杜桥眼镜行业出现的难得的“复兴”和红火的现象,一夜间似乎又暗淡下去了,经营者情绪普遍低落,不少老板刚刚树立的产业创新升级、加强管理、加快设备换代、提高工艺水平的理念,一下子似乎又被“打回原形”了。在普遍的悲观情绪下,一些老板甚至连眼镜生意这个话题都懒得跟你谈。这其实也是陈兆水会长没有说出口,但却是更加严重的“不好”的情况。

不少工厂订单已经接近尾声,包装车间工人稀少

当然,经过实地采访,记者发现以上状况也并不能代表杜桥眼镜的全部,更不能就此说杜桥眼镜一落千丈,其中,也不乏令人欣喜的亮点。例如,当地龙头企业盈昌公司经过内外兼修,从前两年聘请形象代言人范冰冰并加大广告宣传投入以后,今年“帕莎”品牌迎来了不错的回报:到5月为止,实现了内销50%的增长率。

其实,从几年前记者开始采访杜桥,一路走来,发现制约杜桥眼镜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杜桥眼镜业界形态多年来以承接订单、外贸出口为主,且主要以价格为导向,而价格又以中低端为主。在这种模式下,工厂只要基本满足订单中产品的质量要求就行了,收款方面不存在太大问题。多年下来,这种模式使得多数经营者很少考虑打造自主品牌、进行设备升级、工艺创新、现场管理、团队建设等诸多问题。从总体上看,只要订单数量没问题,整个台州眼镜就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然而,这种严重依赖外销订单的情形,也使得杜桥眼镜出口业异常脆弱,一旦国外市场风吹草动,就会立即受到影响。这也是全球金融危机和当下的北非、中东大变局下,杜桥眼镜处境尴尬的重要原因。

第二,由于长期的业界定势,杜桥眼镜工厂业主也就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势。因为思维被“圈禁”了,当“风暴”来袭时,很多工厂不知道如何应对。当然,我们必须看到,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杜桥大部分眼镜工厂有一定积累,而且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不少工厂业主有房产、有铺面、有存款,按照他们的说法,两三代人是够吃够花的。在这种背景下,不少经营者转而将财力物力精力转向了其他行业,这批老板的年龄约在40~60岁之间,多是第一代的创业老板。从心理学来讲,他们在经历了前一阶段创业的辛苦以后,面临现在这个转型时期,他们普遍显得冲劲不够,或者说缺乏冲击的方向了。

在当地新一代眼镜老板看来,上一代人维持现状的心态,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他们认为现状是维持不了的,就算今年能够和去年基本持平,但其他工厂在进步,相形之下,就意味着自己在退步。实际情况是:杜桥固然有不少老一代眼镜老板本着维持现状的想法,同时也有一批新生代的老板领着一批新的眼镜工厂冲得很快。采访中,记者就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

前所镇视益光学的周进军是这家公司的三个老板之一,之前他一个人在从事儿童太阳镜生产,后来和两位堂哥合在一起成立了新公司,从事太阳镜片、PC片、光学架衬片等产品的生产。新公司成立后,设备、厂房、工艺等方面的实力,都是过去自己单打独斗时候所不能比拟的,所以公司业务上升得很快。周进军认为,现在的眼镜行业跟父辈们创业时确实不一样了,作坊式的工厂在当地也存在,但是成活率远没有以前那样高了,要想成功,规模效益才是最好的选择,要达到这一点,采取股份制是明智之举。其实眼镜行业机会多得很,整个台州眼镜行业的全面升级到现在还没开始,行业远没有到格局井然、尘埃落定的阶段,变数中商机也多。

蒋开标的台州中州光学太阳镜公司是典型的台州中等规模的太阳镜工厂,而他所处的层面,正是台州太阳镜工厂最集中、竞争最激烈同时也是矛盾最集中的层面,由于竞争激烈,工人难招,利润稀薄,生存艰难。但是蒋开标有自己的优点:心地磁实、善于观察、做事细心、不怕麻烦。今年他就有两个发现:第一是工人少了,他就少做点,但是由于工艺、质量上去了,他发现采购商愿意付更高的价格采购他的产品;第二,他发现网上太阳镜销售量很大,他对到自己门市和工厂下单的网站客户做了统计,发现自己产品的70%竟然是网店客户——用蒋开标的话说:“发现这个事实后,真的差点给雷翻了。”他说,市场趋势的发展真的是太神奇,对于某些大趋势是没有办法把握的,但需求是可以满足的,既然市场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大趋势,那么适应上述趋势,努力迎合市场的需求就是明智的选择。为此,他今年和朋友开了一家专门生产注塑太阳镜的工厂,在产品线上,既生产具有自己优势的金属架太阳镜,也有量产上规模的注塑太阳镜。这样,很多网站客户就可以一次性地在他这里把货品配得更全,款式和色系也好统一规划了。蒋开标就以上述方式找到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台州凯悦眼镜厂老板聂书方,这几年来,路子一直走得比较稳。面对这两年来不断增大的压力(现在工人月工资平均达到2500~3000元左右,依然面临招工难;原料也在天天看涨,今年又面临用电荒,自己发电,每天柴油得烧掉上千元),他认为,尽管困难很多,但市场也在急剧变化中,而变局中则充满了机会。因此,他一直坚持做金属太阳镜,同时,他发现市场对产品的款式和质量的要求不断在提升,过去那种主要以价格取胜的做法正在被颠覆,而且商家对品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说,台州眼镜企业的品牌建设确实起步晚了。不过,就算晚了,现在也要努力打造品牌。而且就打造品牌而言,他认为本土企业中,相对镜架、镜片来说,太阳镜的品牌塑造是比较成功的。基于以上认识,聂书方开始了自己的全面升级之路,不但扩大产能,扩大厂房面积,而且在提升工艺、质量和加大款式开发力度方面下功夫。为适应更多客户的要求,他对品牌进行重新规划、设计,调整并加大了广告投放的力度,还针对网上店、实体店、批发商进行分类规划。他相信,太阳镜是很有做头的。

杜桥生产注塑太阳镜的工厂很多,但生产注塑老花镜的却不多。品信光学就专门生产太阳镜和老花镜,产品出口美国,那里不打仗,生意好得很,年年都在扩容增产,还是供不应求,今年要搬进大厂房去了。其老板叫李东兴,只有20多岁。李东兴观点新锐,在杜桥老板中是比较难得一见的。李东兴平时话不多,最近去上了几次国学课程后,身上不知道哪个阀门被打开了,一下变得滔滔不绝。采访中,他主动带记者去观摩了一堂成长课程,他走上去发言,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他变得更加自信了,他说,你不觉得这个变化来得太神奇了吗?以前他和杜桥大部分老板一样,从来没有召集过工人开会,杜桥大部分老板都是不会开会的,原因就是说不来话,不知道该讲什么。现在的李东兴每周都要开全厂大会,他把自己学来的新知识与全厂职工分享。说来也真奇怪,李东兴工厂的工人也变得神采飞扬,别人那里都是用工荒,他这里却没有,有的工人晓得这里老板有朝气,待工人好,还主动跳槽到他这里来,甚至他的工人还说出这样的话:“跟着我们老板干,5年超过盈昌。”记者拿这话去问李东兴——有这个可能吗?李东兴镜片后那双笑吟吟的眼睛静静地看着记者,反问道:“你觉得不可能吗?”

产品出口美国的品信光学却是相当繁忙

猜你喜欢

东兴太阳镜台州
我见证了东兴侨批馆的发现、印证、修复历程
我的父亲陈植芳与东兴汇路
应运而生的东兴汇路
东兴汇路 烽火侨批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你的太阳镜换新了吗?——2017年太阳镜消费数据小调查
台州远洲墅
夏天到了,可以戴近视眼太阳镜吗?
亲爱的,该戴太阳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