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邵氏“弃儿”》入美剧

2011-12-10郑道

博客天下 2011年23期
关键词:弃儿陈燕陈军

郑道

我一向很少看美国电视剧。最近几个同事跟我说,“邵氏弃儿”的情节被编进了一部热播美剧。好奇的我按图索骥找到这集美剧,看后不胜感慨。

这部美剧是正在美国播放的《Harrys Law》(中译“鞋店事务所”)。其中,最新的一集“American Girl”讲了个故事:一对来自中国的夫妇陈军和陈燕,在美国找到了已被人领养的亲生女儿。他们试图通过诉讼要回女儿。这个孩子的归属让亲生父母和美国养父母都心痛不已。

在故事中,原名“陈敏”的中国女孩,因亲生父母违反了“一胎”政策,被计生干部抢走,并送到了当地福利院。福利院伪造档案称“陈敏”的父母已去世。当陈敏两岁时,被俄亥俄州的托马斯夫妇收养,更名为“丽·托马斯”。

此后,中国夫妇陈军和陈燕,花了四年的时间,耗费无穷精力,终于在美国找到了自己的女儿。然而,女儿“陈敏”,已经是美国人托马斯夫妇的孩子了,而且陈敏还有一个姐姐。

这集美剧的泪点,我觉得有两处。第一处是在陈军夫妇与女儿相认时,以为女儿已完全认不得自己了。母亲陈燕哭着对女儿说“We have missed you so much. So much(我们非常想念你)”,但女儿表情复杂。

于是,陈燕用汉语对丈夫说:“她不知道我们是谁……”但是,没想到,已在美国生活了四年的陈敏,却用普通话对陈敏夫妇说:“我知道你是谁。我记得你。”一旁的托马斯夫妇很吃惊。骨肉连心,就是如此。

第二个煽情处,在剧尾法官的判决。那名女法官说:“我发现人生与法律,往往归结于你得到的裁决。我出生时就被一个白人家庭收养,我的成长是否白人化呢……我所知道的是,我的养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他们爱我,我也爱他们。这与基因毫无关系……”

但是,这位法官同时说:“我也是一个母亲,如果任何人拐走了我的女儿,哪怕追到天涯海角我也要去找她。不管他们带她去了哪里,也不管要花多少时间,二年、四年、二十年,找不回女儿我绝不罢休。”

最后的判决令人心痛:基于最有利于陈敏的原则,监护权归其养父母托马斯夫妇,而陈敏的亲生父母陈军陈燕,则拥有探视权。“无论你们愿意与否,都已身在其中。”这位女法官说。

上述剧情是否参考了《邵氏“弃儿”》的故事,我暂无法从编剧David·E·Kelley处证实,但从关注美剧的论坛及微博上看,不少人都认为这是受《邵氏“弃儿”》报道的启发。

考虑到《邵氏“弃儿”》已被《纽约时报》、美国广播公司等媒体报道,编剧从报道中获得灵感是有可能的。上述剧情中的陈军夫妇,原型或许就是湖南隆回县杨理兵夫妇等邵氏“弃儿”的家长。

9月28日,湖南省通過官方网站红网发布信息称,杨理兵等夫妇的孩子被计生人员强行抱走,是由于其隐瞒血缘关系,将亲生孩子说成“弃婴”。而财新记者关于邵氏“弃儿”的系列调查报道证明,这并非事实。

时至今日,“弃儿”家长们仍在苦苦期盼能见上孩子一面。但正如前述美剧所言,基于儿童最大利益的考虑,他们要回孩子的可能性甚小。据我所知,绝大部分“弃儿”的家长,已默认并承受了孩子被抢走的现实。他们现在要求的,不是再“夺”回自己的孩子,只是希望知道他们的下落,知道孩子在养父母家是否幸福,并能拥有“探视权”。

邵氏“弃儿”事件是一出人间悲剧。儿女被抢去,亲生父母心痛。由于担心中国亲生父母诉诸法律,一些美国收养家庭也惴惴不安。或聚或散,都令人伤心。这种种心痛,都源于披着生育控制外衣的计生“恶政”。

悲剧已经发生。我只希望,诸如抢夺公民亲生子女的事情不要重演。祝愿那些因此深受伤害的人们的伤痕尽早弥合。毕竟,“无论你们愿意与否,都已身陷其中”。(作者系《新世纪周刊》记者)

猜你喜欢

弃儿陈燕陈军
一二三,变木头
积极心理联合康复锻炼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陈燕作品
水乡情
Pygmalion
陈军作品
《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的空间解读
福利机构大龄孤儿安置问题的探讨
例谈SOLO分类理论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应用
如何重现原著风格—对《弃儿》的翻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