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哭泣的海豹

2011-12-10编译罗千淘

大自然探索 2011年9期
关键词:加拿大政府海豹冰面

编译 罗千淘

哭泣的海豹

编译 罗千淘

2011年的春天,北大西洋巨大浮冰上又聚集起了产仔的琴海豹,然而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就被一场残暴的杀戮取代了。加拿大政府组织的猎捕海豹业正在悄悄地复苏,而在被欧洲和美国等国家拒绝后,商人们又瞄准了下一个巨大的海豹产品新市场——中国。

每年的2月到4月,是琴海豹繁殖的季节。在北大西洋巨大的浮冰上,聚集着许多新生的小海豹,它们浑身长满白色的绒毛,眨巴着又大又圆的黑眼睛望着这雪白的世界。母海豹有的在喂奶,有的在水下觅食,觅食的母海豹常常会将头探出水面,回应自己孩子的呼唤。此刻的冰面,就像一个大型的幼儿园。然而,这些温顺可爱的动物不知道,一场躲避不了的杀戮正在靠近。

几十艘渔船载着猎人们来了,他们背着猎枪和大木棒。为了节省时间和子弹,大多数猎人都会使用带着铁钩的大木棒,他们先一棒将母海豹打死或打晕,然后奔向真正的“金山”——长着雪白皮毛的海豹幼仔。一整块海豹幼仔皮毛做成的皮草制品,是阔太太们的最爱。猎人们挨个儿将趴在冰面上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海豹幼仔打死,就地开膛破肚,剥下整张皮毛,如果杀死的是公海豹,则用铁钩钩住海豹头,拖到渔船上拉回工厂加工,公海豹的生殖器“海豹鞭”在亚洲有着广阔的市场,被认为是极好的补品。猎杀结束后,洁白的冰面被染成血红一片,一条条长长的血迹汇集到渔船前。随着马达声渐渐远去,只留下一个尸体和哀号遍布的世界。

每年被猎杀的海豹的数量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加拿大是世界上猎杀海豹最多的国家,曾经达到了一年35万头。长得圆滚滚的海豹是温顺可爱的,从来不会攻击人类,那它们为什么会遭到如此大规模血淋淋的杀戮呢?

冰面上的精灵

琴海豹又叫鞍背海豹或格陵兰海豹,生活在大西洋最北部和毗邻的北冰洋,其学名“Phoca groenlandica”,意为“格陵兰冰雪爱好者”。这是海豹的一种,现在已经被单独归为琴海豹属。成年琴海豹长着黑色的面孔和银灰色的身体,眼睛是纯黑色的,背上长着Y字形像竖琴一样的黑色标志花纹,雌雄两性的外观区别不大。小海豹刚出生的时候全身长着浅黄色的绒毛,三天后毛会变成纯白色,能保持12天。成年海豹能长到1.7~2米长,体重能达到140~190千克。

琴海豹结合解剖学和行为学原理来管理自己的体温,而不是通过提高它们的代谢率和能量需要。一层厚厚的鲸脂(海生哺乳动物的皮下厚层脂肪)为它们抵御严寒,并在食物匮乏和不能进食的时候提供能量。鲸脂同时也使它们的身体呈流线型,使它们更擅长游泳。这种褐色的脂肪不但能提供能量,还能给从身体表面流回的低温血液加温,这对于刚刚断奶的幼年海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琴海豹的鳍状肢担当着热交换器的角色,根据身体需要来加热或冷却血液。在寒冷的季节,它们将前后鳍状肢都紧靠在身体上以减少热量的散失,而到了日照时间变长的夏季,它们则将鳍状肢贴到冰上散热。

琴海豹的眼睛是它们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又大又圆,包含着一个大大的球面晶状体,可以提高聚焦的能力,瞳孔是可以移动的,帮助它们适应北极冰原上强烈刺眼的光线。它们的视网膜以视杆细胞为主,像猫眼一样具有反光色素层,所以它们即使在光线微弱的情况下视力也非常好。它们的视杆细胞能很好地捕捉到蓝绿色,视锥细胞则能捕捉到明亮的光线,所以除了蓝绿色,它们还能分辨出其他一些颜色。它们的角膜一直被眼泪包裹着,以阻隔海水中的盐分。它们缺乏泪腺,但每次仰天大喊的时候便可以更新一下眼泪。在冰面上,母亲通过气味来识别自己的孩子,同时它们也靠嗅觉来发现靠近的捕食者。在水下,海豹会密闭鼻孔,于是闻不到任何气味。它们口鼻两侧长着横向的胡须,这些胡须能提供触觉,当海豹潜入水下的时候,胡须能感觉到低频的振动。

一只母海豹每年只产一只小海豹。

琴海豹喜欢在海洋中畅游,它们呆在陆地上的时间相对要少一些。它们是社会动物,聚集在一起时会变得非常吵闹。在冰面上,成群玩耍的幼海豹用高声呼唤和低声咕噜来寻找自己的母亲,母海豹则用咆哮和颤音来警告敌人。在水下,成年海豹能使用超过19种声音来求偶。

它们会长时间地占据一大片区域作为聚居地,聚居的结构比较松散,科学家认为其中存在一些以阶层来划分的小型团体,有时候这些团体也会因为迁徙而暂时解散。根据生长地区不同,琴海豹大致被分为三大群落:大西洋西北地区即加拿大东部的群落(最大群落),俄罗斯海岸白海地区的群落,以及格陵兰岛东部的群落。各个群落都有固定的繁育场所,产仔的时间也有一些差别,但都集中在每年的2月到4月之间。

母海豹长到5到6岁时开始性成熟,此后的每一年都能产下一只幼崽。琴海豹交配以后,受精卵发育成一个球状胚胎,大约三个月以后才会进入子宫继续发育,这是为了控制幼崽的出生时间。海面上浮冰最厚最广阔的时候,是小海豹的最佳出生时期,因为小海豹刚生下来时还不会游泳,只能停留在冰面上等待母亲喂食,广阔的冰面能提供最好的保护。

新生的婴儿海豹体重大约11千克,身长80~85厘米。在婴儿海豹刚出生的12天内,母海豹不吃不喝地专注于喂奶,其他什么事情都不做,所以母海豹在这段时间体重会每天骤降3千克。琴海豹奶中含有高达48%的脂肪,婴儿海豹喝足了奶水就能每天猛长2.2千克。在这段时间里,婴儿海豹会长出灰色的新毛,慢慢替换掉出生时的白色绒毛,它们的体重也能长到大约36千克。然后母亲们突然给孩子断奶,将婴儿海豹们留在冰面上,自己去开始新一轮的求偶交配。

被遗留在冰面上的婴儿海豹最初会哭闹一阵,不久后就开始一动不动地呆在原地,尽量减少脂肪的消耗。几天以后,它们完全褪去白色的绒毛,换上一身灰色的外套,并开始准备捕食了。婴儿海豹在长到7、8周以前还不会游泳和找寻食物,在冰面融化之前它们容易受到北极熊和其他捕猎者的攻击。在这段时间它们的体重会迅速消耗掉50%。在自然条件下,大约有30%的婴儿海豹在不到一岁时就死亡了,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待在冰面上一动不动,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学习游泳花的时间过长。到13个月大时,婴儿海豹又开始换毛了,变成了幼海豹。每年在海豹群洄游到夏季捕食海域之前,幼海豹都会聚集到冰面上集体换毛。经过几次换毛后,幼海豹的体表渐渐长出了斑点,而要显露出成年海豹的竖琴花纹还要等好几年。

幼海豹开始学习游泳和捕食。

琴海豹是成群迁徙的动物,繁殖季节结束以后,它们会从北部冰面往南迁徙,来到夏季捕食海域,秋季再北上返回冰面。它们的食物是海洋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科学家曾经在一只成年海豹的胃中发现了60多种鱼和70多种无脊椎动物的残骸。为了获取丰富的食物,它们的迁徙旅程能达到4000千米,良好的视力使它们可以精确地保持迁徙的方向。不过,在迁徙途中,有少数琴海豹会与群体失散而变成流浪汉,在英国就曾先后发现过30多只流落至此的琴海豹。2011年3月,人们惊讶地发现100多头成年琴海豹已经南下来到了美国大西洋沿岸,有一些出现在了北卡罗来纳州——这是以前从未发生过的。

残忍的杀戮

琴海豹的寿命能达到30年。它们生活的地区天寒人少,食物异常丰富,所以它们繁衍得很快。在靠近北极的严寒地区,捕猎海豹是人类生存的需要。考古学研究证实,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捕猎海豹的历史至少延续了4000年。在他们的传统中,每当一个因纽特男孩捕猎到人生中的第一头海豹或驯鹿时,大家就会举行一场宴会来庆祝他已经长成了男子汉。海豹肉是因纽特人的肉食来源之一,能提供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12和铁元素。海豹皮毛制成的衣服是极好的保暖物品,因纽特人特有的小艇也是由海豹皮缝制而成的。而海豹油可以用来点灯,可以用作食物油和润滑剂,还可以用来制作肥皂、加工皮革和黄麻纤维。不过,因纽特人的主食是海洋鱼类,有时也包括鲸类和极地陆生哺乳动物,所以他们猎捕的海豹数量只占到海豹猎捕总数的约3%。

当人类进入现代文明以后,对海豹的商业捕杀却越演越烈,至今已经形成了“猎捕海豹业”,加拿大、纳米比亚、丹麦的格陵兰岛地区、挪威以及俄罗斯五个国家和地区的猎捕海豹业已经发展成规模,其中加拿大猎捕海豹的数量居世界首位。加拿大的海洋和渔业部门负责管理加拿大的猎捕海豹业。该部门设定配额,监管捕猎,研究海豹种群数量,还与行业协会一起,定期召集捕猎者学习新规定,通过各种途径扩大猎杀的规模,并使之合法化。

在加拿大政府的积极支持和组织下,1952年到1970年间,每年平均猎杀291000头琴海豹,使得琴海豹的数量在19世纪60年代末期下降到了只有大约200万头。由于猎杀手段非常残忍,许多猎杀者仅仅是在打昏海豹后,就用尖利的钢钩将海豹拖上船,活剥海豹皮,以至于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做出规定,要求海豹猎杀者在剥海豹皮之前必须进行简单测试以确保海豹已经死亡。但实际情况是很少有猎杀者实施这样的测试。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一次次将猎杀海豹的残忍过程拍成照片和纪录片展示在人们面前,反对加拿大大规模残杀小海豹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国际社会通过法令禁止捕杀出生不满14天的婴儿海豹。然而,猎捕海豹业为加拿大政府带来的是高额利润,2004年加拿大东海岸地区的商业海豹猎杀活动为政府贡献了1650万美元税收,2003年为约1300万美元,2002年为约2100万美元。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加拿大政府暗中支持渔民猎杀出生刚满14天、但没有完全换毛的小海豹,并且从2001年起,以批准配额的方式公然鼓励大规模的虐杀。2003年到2006年,加拿大海洋渔业部批准的捕杀配额是975000只。2005年,被杀琴海豹约为320000头;2006年,进入统计的被杀琴海豹数量为354344头,这些数字只包括了那些收集起来剥了皮的海豹,不包括受伤逃走之后淹死、饿死、失血而死的;2007年,约为270000头;2008年,约为275000头;2009年,约为280000头;2010年,约为330000头。

加拿大政府的行为激起了人们的愤怒。1980年,欧洲停止进口海豹皮毛,欧美国家的妇女开始以穿戴海豹皮毛制品为耻。之后,美国和欧洲全面禁止海豹制品的进出口和贸易,使猎捕海豹业一度陷入低迷。然而几年以后,这一产业又开始悄悄复苏了,因为加拿大政府开拓了亚洲市场。

上图:猎人用带铁钩的木棒残忍地杀害海豹。

下图:被杀死的公海豹搭在船舷上。

据中国媒体报道,2011年年初,加拿大海洋渔业部长访华回国后宣称,两国已签订海豹产品进出口的相关备忘,中国将成为加拿大猎捕海豹业的下一个全球最重要的市场。而他们看好中国市场的原因竟然是:中国人什么都敢吃,中国还没有动物保护法。2011年3月底,加拿大政府再次批准了今年春天海豹猎捕配额指标,允许东海岸渔民可捕杀竖琴海豹40万头,斑海豹8200头,其猎捕配额数量之大,成为加拿大自1971年以来最高的一次。

国际动物保护协会加拿大分会主席吕贝卡说:“中国的态度很重要,中国消费者或许可以终止眼前的下一轮海豹大屠杀。”在吕贝卡眼里,中国现在好比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可以选择跟加拿大政府站在一起,延续残忍的海豹猎捕业,也可以选择跟哥伦比亚等禁止进口海豹制品的国家站在一起,对海豹制品说‘不’,成为拯救海豹的希望所在。”至此,数十万琴海豹的命运,或许就掌握在了中国消费者的手里。事实上,海豹产品远没有经销商吹嘘的那么神奇,也不是亚洲人的生活必需品。中国的动物保护组织已经积极开展活动,呼吁中国的消费者在了解充满血腥的海豹业之后能加入到抵制海豹产品的主流中,因为,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猜你喜欢

加拿大政府海豹冰面
冰面下
冰面上
在天然冰面上滑行
狗和海豹的相似之处
冰面精灵
加拿大政府拟从2021年起禁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可爱的海豹
加拿大航天局预算削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