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蛋鸭新病——鸭黄病毒病

2011-12-09林元潮王支叶施希祥吴祖成郑江作

养殖与饲料 2011年7期
关键词:蛋鸭苍南苍南县

林元潮 王支叶 施希祥 吴祖成 郑江作

1.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农综站,浙江 苍南 325800;2.浙江省苍南县龙沙乡人民政府,浙江 苍南 325808;3.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人民政府,浙江 苍南 325809;4.浙江省苍南县桥墩镇人民政府,浙江 苍南 325806;5.浙江省苍南县赤溪镇人民政府,浙江 苍南 325808

自2010年6月以来,全国大范围内暴发了新的鸭病,累计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苍南县也有发生。许多人怀疑为禽流感、产蛋下降综合症和新城疫等,并采取了注射不同禽流感亚型疫苗、鸡新城疫疫苗等防控措施,效果不佳。经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福建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及北京农林科学院等单位的研究,通过病毒测序、传代、攻毒等试验,发现该病是一种新型鸭病——鸭黄病毒病。现根据有关技术资料对本病简述如下,供广大蛋鸭养殖户参考。

1 病 原

鸭黄病毒的病毒粒子有囊膜,直径40~50 nm。该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蚊媒病毒的恩塔亚病毒群,与坦布苏病毒(Tembusu)亲缘关系最近,暂时定为该病毒的一个分离株。该病又可称为鸭传染性卵巢炎、鸭黄病毒感染及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等,目前倾向于使用“鸭黄病毒病”这一名称。

2 流行病学

1)流行范围广,损失巨大。流行范围包括华东、华北、华中及华南等地区的蛋鸭和种鸭养殖场,流行的高峰期为2010年7月初至9月底。浙江省流行的范围基本覆盖全省各地区,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曾经调查过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金华和台州的部分养殖场都曾感染发病。养殖散户发病率似乎较低,说明养殖密度与发病率有一定的关系。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2010年11月份的调查显示,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

2)传播速度快。一般在1周左右可以感染一个养殖小区或聚养区的所有鸭群。1户一旦发病,随后以该户为中心,快速扩散,几天内可传遍周边区域,特别是鸭棚密集区传播更迅速、发病更严重。病毒的传播途径目前还没有定论,有人怀疑经口、肠道或蚊子传播。

3)发病急,发病率高,死亡率较低。鸭黄病毒几乎可以引起鸭群中100%个体感染和发病,但死亡率较低,产蛋鸭通常低于10%,多数在5%以下;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季节及养殖场的管理有关;部分养殖场的青年鸭和雏鸭发病后,死亡率较高,可达20%。

4)主要危害鸭,包括蛋鸭、肉种鸭(樱桃谷鸭、北京鸭等)和野鸭种鸭,但鸡和番鸭未见发病。

3 临床症状

常呈急性发病,临床一般表现为发热、减食、产蛋减少、腹泻和瘫痪;病程较长,产蛋鸭为10~14 d、雏鸭为7~10 d;鸭群感染初期,采食量减少,发病严重时食欲废绝,持续3~4 d后采食量逐渐增加;产蛋率急剧下降,可在4~5 d内从90%降至10%以下;部分病鸭腹泻,粪便稀薄,呈绿色水样;部分病鸭双腿瘫痪,向后伸展。

4 病理变化

肺、脾、肝有出血点,卵泡充血、出血和变性,偶见胰腺出血和坏死,部分鸭只盲肠内容物呈污绿色或黑色,较臭,有的可见霉斑。

5 防控措施

1)平常要积极采取隔离和消毒措施,严禁非养殖场人员随意出入,对场地和循环使用的蛋筐要进行严格消毒;发病时可投喂抗菌药,防止继发感染,可用康复鸭的卵黄抗体进行注射治疗,同时按说明剂量将“解热药+抗菌药+葡萄糖+复合电解多维”兑水后让鸭饮服。

2)目前采取生物安全防范措施是最有效的防控手段。生物安全防范措施主要有地域性隔离和养殖模式的转变2种。种鸭的养殖模式由开放式饲养转变为封闭式饲养,可有效防控该病,如山东六合、山东乐港、北京金星鸭业等大型肉种鸭养殖场多数采取了封闭式饲养,且因其在规划设计时考虑到了生物安全问题,采取了封场和消毒等措施,虽然周边地区暴发了该病,但这些封闭式肉种鸭养殖场却能得以幸免。就蛋鸭而言,改变其在天然水域的养殖模式,进行圈养、旱养、笼养或网养,这些新型养殖模式的生物安全措施大幅提高,既可隔离、又可消毒,场点之间不会互相感染疫病。

6 流行趋势

任何疾病都要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3个环节才能得以流行。目前,防控该病的主要手段还是依靠广大养殖户采取切断传播途径这一方式。有关单位试制了部分油佐剂灭活疫苗,已经免疫了试验鸭,抗体检测正在进行中。

预测该病短期内不会像2010年一样出现大规模流行,主要原因是患过该病的鸭体内存在一定抗体以及黄病毒自身传播力和毒力减弱;该病作为一种新的导致产蛋率下降的疫病,可能会常发,并会和禽流感、大肠杆菌病等发生混合感染;对雏鸭和鹅的危害有待评估,可能会出现新的流行动向。

猜你喜欢

蛋鸭苍南苍南县
树的生活
阳光
苍南
蛋鸭饲养管理中必须重视的若干技术问题
蛋鸭的饲养管理技术
日子过成段子,“苍南派”和“芒果宓”把幸福喂胖
一例蛋鸭黄病毒病的诊治
蛋鸭产蛋期的科学饲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