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麒麟区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1-12-08潘小芬

云南农业科技 2011年1期
关键词:蚕茧桑园蚕桑

潘小芬

(曲靖市麒麟区蚕桑站,云南麒麟655009)

蚕桑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蚕桑业是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麒麟区发展蚕桑产业具有较多的优势,也存在诸多的不足,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改革蚕茧收购经营管理体制,选择主导产品,实施品种战略;发展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提高蚕桑产业的增值和附加值;吸引省外先进企业加入;培养和引进人才;加强科技投入,完善服务体系;普及应用新技术,提高栽桑养蚕生产力。

1 发展现状

1.1 蚕桑生产

麒麟区发展蚕桑的乡(镇)有茨营、东山、三宝、珠街、寥廓、沿江6个乡(镇)24个村委会,栽桑农户已达6 424户。据统计,2010年全区累计桑园面积1 769.6 hm2,其中丰产桑园633.34 hm2,全年养蚕28 378张,产鲜茧114.91万kg,产值3 994.1万元。

1.2 蚕茧收购经营

全区现有鲜茧收购站6个,其中茨营2个,三宝2个,东山1个,城区1个。目前由3家民营企业进行收购,以经营初级原料(蚕茧)为主,未开发深加工产品。

1.3 经济效益

1.3.1 农户效益

每公顷桑养蚕45张,产茧1 800 kg,产值5.4万元,桑条、蚕沙收入3 000元,毛收入达到5.7万元,减去生产成本投入、物质折旧,劳动力成本合计2.4万元,可实现纯利润3.3万元。4 000 hm2桑可实现总产值超亿元。

1.3.2 工业效益

5 000 t鲜茧可生产白厂丝650 t,按每吨23.5万元计,可实现产值1.53亿元,按0.3%的副产物收入计,可实现产值346万元。按17%的财税计算,可为当地实现财政收入2 660万元。

2 发展蚕桑产业的有利条件

2.1 优越的自然条件

麒麟区海拔1 850~2 579 m,现有蚕区海拔1 850~2 000m。年平均气温14.0℃,年降雨量1 200 mm左右,平均相对湿度71%,年无霜期230~250 d,年日照时数2 008~2 108 h,年活动积温4 000℃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栽桑养蚕的最适宜区,素有“栽桑宝地、养蚕天堂”之称。以茨营、三宝、东山为主的蚕区生产的蚕茧,其质量堪称全国之首,可生产出高品位(5A级)生丝,优势十分明显。

2.2 良好的社会条件

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第一,麒麟区现有1 769.6 hm2的桑园面积已具备产、加、销一体化生产的雏形,产业化逐渐完善。第二,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蚕桑产业的发展。把蚕桑产业纳入议事日程,并列为继烤烟之后的支柱产业来培育。第三,劳动力资源丰富。麒麟区现有38万农业人口,其中农业劳动力有23万人。第四,干部群众积极性高涨。以茨营、三宝为主的蚕桑产区,2010年部分大户养蚕收入上万元,50%的蚕农收入在7 000元以上,效益尤为显著,极大地鼓舞了干部群众栽桑养蚕的积极性。

2.3 较强的技术力量

麒麟区现有蚕桑专业技术员45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24人,助理农艺师及技术员20人,基本建立了区、乡、村3级蚕桑技术服务网络。并且培养了一大批栽桑养蚕的示范户、重点户,对进一步发展蚕桑产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4 便利的交通条件

麒麟区是曲靖市政府所在地,是曲靖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属国家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也是云南省重点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县之一,区位优势较强,是出省入滇的要塞,有贵昆铁路、南昆铁路穿境而过,有320,326国道出入境,昆曲、曲陆、曲胜、曲宣等高级公路通向四面八方,乡镇均通柏油路,村村通公路,为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

2.5 明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桑树有固土保水、调节气候的作用,修剪的枝条可用于造纸、生产刨花板,也可用作燃料,减少农民砍伐用柴林。蚕粪可以产沼气,沼气能用于照明、煮饭等,沼气渣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整个蚕桑生产过程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另外,蚕粪还可以提取叶绿素,提高了蚕桑产业的附加值。蚕桑是融种、养为一身,集产、加、销为一体,关联度大、产业链长、辐射面广,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可充分发挥本地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优势,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3 存在问题

3.1 认识不到位

麒麟区部分领导和群众认为蚕桑业是传统产业,死不了,也好不了,不可能形成像烤烟一样的支柱产业。麒麟区以茨营为中心的蚕区能够生产出全国质量一流的蚕茧,但从领导到广大蚕农都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3.2 体制欠完善

麒麟区的蚕桑体制经历了3个发展时期,即计划经济时期(1964年至1992年),农业部门负责生产技术,供销外贸部门负责收购经营;市场过渡时期(1992年至1998年),以农业局蚕桑站为主渠道管理,各乡(镇)蚕桑站为收购单位,单独核算的技术经营模式;市场经济时期(1998年至今),以茨营乡蚕桑站、三宝镇蚕桑站、珠江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多渠道经营模式。现有体制虽充分引入了竞争机制,但整个产业中没有专门的机构统一协调,造成投入、生产、经营割裂的现象,严重阻碍了蚕桑业的发展。

3.3 扶持投入不足

蚕桑生产发展的规模和科技服务的设施不配套。蚕桑产业不同于其它农业项目,它是集种植和养殖为一身,融产、加、销为一体的产业,因此,对蚕桑产业不仅要扶持生产,同时还要扶持加工及销售。

3.4 基地建设薄弱

从总体上看,麒麟区蚕桑基地面积普遍较小,分布不均衡,桑园面积在666.67 hm2以上的只有茨营乡,东山镇、三宝镇及其他乡(镇)桑园面积零星分散。基地标准较低,基本都是丘陵桑园,没有水浇地桑园。

3.5 品牌意识淡薄

虽然麒麟区的蚕茧质量属于全国一流,但由于生产规模小,只生产初级产品,没有树立品牌,没有用品牌战略的观念、策略来经营,使其蚕桑产业的效益较低。

3.6 缺乏龙头带动

麒麟区蚕桑业没有龙头企业,联结农户和市场的是区、乡(镇)蚕桑站和私营企业,使龙头企业的一些基本职能,如产前的技术培训、良种供应、部分资金垫付,产中的技术指导、物资供应,产后的鲜茧收购、销售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蚕桑业基本处于一无经济实力,二无深加工企业的局面。同时,经营过程中还时常出现互相扯皮的现象,化解市场风险和开拓新市场的能力较弱。

4 发展对策

4.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蚕桑业不是立竿见影的产业,其长期性和艰巨性是各届领导和基层干部必须充分认识的。要充分认识到蚕桑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以及能使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产业特点;要充分认识到麒麟区能生产全国最优质蚕茧的这个巨大优势,把握时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要按照“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个配套政策,一个落实单位,一个考核办法”的要求,认真抓落实,最终抓出成效。

4.2 改革蚕茧收购经营管理体制,组建龙头企业

蚕桑生产包含长期和短期经济效益,属于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时间长达30~40年)的产业,但一次性投入需要大量资金,地方财政投入有限。所以必须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而不是谁有能力收购谁就可以收购,对农户可以采用农民联合契约式体制。同时组建龙头企业势在必行。只有组建了龙头企业(股份制或独立企业),开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才有利于麒麟区蚕桑产业的发展。

4.3 选择主导产品,实施品种战略

麒麟区现有的茧丝制品有麒麟、勤升、福丝等,牌子多,品种杂。首先要树立一个品牌的观念,以一个统一的品牌形象把麒麟区的蚕茧、丝制品推销出去。其次建立品牌的质量标准,进行标准化生产。虽然蚕茧是农产品,但也要像工业产品那样建立质量标准(如一级茧、二级茧、上车率、解舒率、解舒丝长、净度等主要指标),引导农民进行生产。最后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扩大品牌的知名度。

4.4 发展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提高蚕桑产业的产值和附加值

高起点、高投入、高产出的建立基地桑园,在桑园面积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建立一批先进的、科技含量高的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从而提高蚕桑产业的产值和附加值。

4.5 以优惠的政策吸引省外先进企业

本着“你发财,我发展”的原则,引进东部沿海的资金、技术、人才,以优惠的政策引进江浙发达地区具有实力的丝厂进行合作。

4.6 培养和引进人才

新世纪的经济发展将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较量。通过提高人才待遇,建立适合人才才智发挥的平台,留住和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同时,对现有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可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办法,提高现有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可引进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以保证麒麟区蚕桑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4.7 加强科技投入,完善服务体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进蚕桑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搞好服务、完善服务是推进蚕桑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麒麟区蚕桑产业具有良好的服务体系,具备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综合服务能力,但要想长期稳步发展,在理顺关系的基础上,要加强科技投入和分工协作。首先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大力研究和推广各种实用技术、科技成果,扩大科技覆盖面。其次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强对蚕农的培训,抓好“科技户”、“示范户”,以点带面,提高蚕农的科技水平,夯实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真正做到以科技求效益,以效益求发展。

总之,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原则,以产业振兴和富民兴区为目的,充分发挥特色优势,通过结构调整、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实现蚕桑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和经营一体化,全面提高蚕茧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最终把麒麟区建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的优质原料茧基地。

[1]罗春燕,林超文,涂仕华,等.四川丘陵蚕桑主产区桑园养分管理状况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4):1155~1160.

[2]白兴荣,冉瑞法,董占鹏,等.云南不同地区BmNPV对家蚕致病力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6):2098~2101.

猜你喜欢

蚕茧桑园蚕桑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助推高县蚕桑高质量发展
蚕茧与飞蝶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