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亚男子篮球球员“归化”现象研究

2011-12-07李一新戴志鹏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西亚归化亚洲

李一新 戴志鹏

(1.湘南学院公共课部,湖南郴州 423000;2.湖南城市学院体育系,湖南益阳 431000)

西亚男子篮球球员“归化”现象研究

李一新1戴志鹏2

(1.湘南学院公共课部,湖南郴州 423000;2.湖南城市学院体育系,湖南益阳 431000)

研究了西亚男子篮球“归化”球员出现的历史背景、积极作用以及给世界篮球运动发展带来的有益启示。作为体育社会流动的一种崭新形式,“归化”球员在西亚男子篮球项目的出现离不开该地区的石油经济基础,但西亚男子篮球“归化”球员更折射出了阿拉伯世界伊斯兰教自身改良的积极姿态,凸显了竞技体育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体现了NBA文化在世界篮球运动发展进程中扮演的积极角色,为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参考。

西亚;男子篮球;“归化”球员

2009年8月19日,在我国天津举行的第25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以令国人震惊的结果落幕:中国男子篮球队主场遭遇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挫折——半决赛险胜黎巴嫩,决赛败于伊朗,中国男子篮球在亚洲篮坛的“霸主”地位已成历史。在本届亚锦赛的四强中,西亚球队更是占据了三个席位,亚洲篮坛已呈现“西风全面压倒东风”的格局。这一变化并非是一种偶然,在众多因素之中,西亚男子篮球“归化”球员的出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对西亚男子篮球“归化”球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 球员“归化”现象界定

“归化”(在英语中翻译为“naturalize”)一词在我国汉语中早已出现。在古代,其含义是“归顺、归附”,如《汉书·匈奴传下》:“而匈奴内乱,五单于争立,日逐呼韩邪携国归化,扶伏称臣”。在近代,其含义是“同化”,如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日本定法,夙有蕃别,欧美近制,亦许归化”。至于现代体育领域内的“归化”一词,尚无明确的定义。有观点认为,“归化”球员是指拥有该国血统但从未在本国联赛效力过的球员;也有观点认为,“归化”球员是改变原来国籍代表现有国籍打球的球员[1]。

纵观当今世界体坛,球员“归化”已不是一隅一国的现象:以篮球项目为例,参加2009年美洲杯的多米尼加和加拿大,参加2009年欧锦赛的比利时和马其顿都有“归化”球员[2]。在2009年的亚锦赛中,韩国的15号球员Min-soo KIM(金敏秀)的注册信息显示为1982年1月16日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其父亲是阿根廷人,母亲是韩国人[3]。日本男女篮球队在2010年也“归化”了两名中国篮球选手,青岛心(男)和川村李莎(女)分别入选了日本国家男女篮集训队。相比之下,近年来西亚男子篮球“归化”球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比赛影响力来看,都给人们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

2 西亚男子篮球球员“归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归化”球员在西亚众多国家的男子篮球项目中出现并非偶然的现象,竞技体育在西亚社会日益扩大的影响力、西亚富庶的石油经济和伊斯兰教的宗教改良都对西亚男子篮球“归化”球员的出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1 竞技体育日益扩大的影响力是西亚男子篮球出现“归化”球员的历史背景

1980年,萨马兰奇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在他21年的执政期间,这位已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最大的贡献就是把奥林匹克文化全面推向了世界,让奥运会变成了全人类瞩目的体育盛会。正是在奥林匹克文化的强势引领下,竞技体育在世界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也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原本对竞技体育不太重视的西亚国家也开始意识到到参与竞技体育,通过国际体坛这一舞台展示西亚国家形象的重要性。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体育项目之一,篮球在西亚地区从长期低迷到近年迅猛发展的态势是西亚国家对竞技体育和现代奥林匹克文化态度转变的鲜明写照。亚洲篮球锦标赛不仅是亚洲两年一度的亚洲区域内的篮球比赛,也是世界篮球锦标赛和奥运会篮球赛的预选赛,我们可以从西亚国家对亚洲篮球锦标赛的举办和他们在亚洲篮球锦标赛中的竞技成绩来阐释西亚男子篮球“归化”球员产生的深层历史背景: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自1960年开始创办,在已经举行的25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西亚国家在1997年才首次承办了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沙特阿拉伯承办了第19届亚锦赛)。可以说,沙特阿拉伯承办第19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是西亚国家以更加开放和积极的姿态来面对现代奥林匹克文化和竞技体育的开始,在卡塔尔举行的2005年第23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和2006年亚洲运动会则把这一发展轨迹推向了一个高潮。西亚男子篮球在亚洲篮坛的成绩也与他们对待承办亚洲篮球赛事的态度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性。在1997年之前的36年时间里,西亚国家从没有举办过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西亚球队也仅有两支球队曾进入过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的前四名(科威特在1983年第12届亚锦赛获得第四名,伊朗在1993年第17届亚锦赛获得第四名)。1997年开始,伴随着西亚国家承办亚洲篮球赛事(8年时间内承办了2届亚锦赛)的积极态度,西亚男子篮球运动在亚洲篮坛也开始显露峥嵘,在第19-25届的7届亚锦赛的前四强席位中,西亚球队以“1-1-2-2-2-2-3”的轨迹逐步发展壮大,与东亚传统强队中国和韩国的对抗中,呈现出“积累-相持-反超”的强劲上升趋势。西亚国家积极发展男子篮球是他们对竞技体育日渐重视的具体表现,这为西亚男子篮球“归化”球员的出现提供了宏观的历史背景。

2.2 波斯湾富庶的石油收入是催生西亚男子篮球“归化”球员的经济基础

当今体育的职业化和市场化趋势使得体育与经济的关系日渐密切,作为“世界第一体育盛会”的奥运会允许职业选手参加的举措更是让经济实力在体育发展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西亚国家地处波斯湾,在海湾及其周围范围内,是一条巨大的石油带,这里蕴藏着占世界石油总储量一半以上的石油,仅沙特一国的石油储量就占世界总储量的1/ 4,堪称“石油王国”。波斯湾的石油出口量占世界的60%以上,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输出地区。对于球员的“归化”来说,无论是把本国国籍的队员送到竞技体育发达的美国或欧洲,还是“归化”其他国家的高水平的运动员,都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作后盾。以西亚国家发展较好的足球运动来说,像前德国球星埃芬博格、巴西球星罗马里奥和阿根廷球星巴蒂斯图塔等在职业生涯高峰期后都来到卡塔尔等西亚国家职业联赛“淘金”,这足以说明海湾的石油经济在当今职业体育市场中的吸引力。可以说,没有雄厚的石油经济作基础,像黎巴嫩、卡塔尔、约旦等西亚国家的男子篮球项目就难以出现“归化”球员。

2.3 阿拉伯世界对于伊斯兰宗教的积极改良推进了西亚男子篮球“归化”球员的出现

公元7世纪,伊斯兰文化的诞生将阿拉伯世界从奴隶社会带入了文明社会。中世纪,伊斯兰文化达到鼎盛时期,其成果迅速传入欧洲,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为西方乃至世界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从本质上讲,伊斯兰文化是一种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文化[4]。不可否认,伊斯兰文化也是一种亟待完善和调整的文化。伊斯兰国家在改革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宗教传统与现代化互不适应的问题。现代的伊斯兰教认识到了各种文明之间的对话对于促进了解、消除误解,增进理解的重要性。如何使伊斯兰文化和价值观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伊斯兰教的改良是要将近代所丢失的伊斯兰文化精华重新寻找回来,在多元文化的架构中把握结合点、掌握平衡点,既坚持传统,又在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以一种积极的姿态来应对世界的挑战、加强与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实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和共同发展。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体育在不同文化、语言和宗教群体之间的交流中拥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利用体育平台让世界了解阿拉伯世界,利用体育平台加强阿拉伯国家与世界社会的交流自然就成了伊斯兰教积极改良的重要选择。尤其是对于阿拉伯女性参加体育活动,在国际体坛中展示穆斯林女性的形象成为了阿拉伯世界决心改良伊斯兰教的重要举措。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来自巴林的法蒂玛·格拉什和也门的希娜·阿里·艾哈迈德成为阿拉伯半岛历史上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女子运动员;在2005年多哈举行的第三届西亚运动会上,首次允许妇女参加伊斯兰教国家运动会;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组委会和志愿者的队伍中,卡塔尔妇女占了相当比例;在观看比赛的人群中也常见妇女的身影,而且和男性同坐在一个看台上;西亚国家的女运动员更是全方位出现在亚运赛场,巴林获得多哈亚运会田径比赛女子200m和800m冠军。在科威特,已经出现了一家女性体育俱乐部——姑娘体育俱乐部[5]。西亚国家的妇女登上体育赛事这个大舞台是伊斯兰教文化积极融入世界文化的表现,这种文化改良姿态搌弃了伊斯兰教以往一种原教旨主义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积极和开放的伊斯兰宗教新形象。西亚男子篮球“归化”球员的出现离不开这一历史背景,因为无论是把本国国籍的队员送到西方国家学习和训练,还是把其他文化圈的人才引入伊斯兰教的文化领域都突破了原有宗教文化的封闭自守传统。可以说,没有伊斯兰宗教的改良态势就没有西亚男子篮球“归化”球员的出现。

3 西亚男子篮球球员“归化”现象的积极意义及启示

3.1 西亚男子篮球球员“归化”现象是体育人才社会流动形式的一种创新

社会流动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体育社会流动不仅体现了体育自身的进步,更体现了社会的一种进步。西亚男子篮球“归化”球员现象是当今体育人才流动的一种新形式,为我们探讨体育社会流动提供了新的素材和思路。纵览当今国际体坛的人才流动,相比于“海外兵团”和“雇佣军”,“归化”球员现象具有更多积极的元素。比如,“海外兵团”这一体育人才流动形式的出现让体育不同程度地涂抹了政治色彩,如原中国乒乓球队的队员陈静代表中国台北、何智丽代表日本、印度尼西亚羽毛球运动员张海丽代表荷兰参加国际比赛等。相比之下,“归化“球员这一体育社会流动形式便鲜有这种浓厚的政治色彩。“归化”球员“也不同于体育领域内的“雇佣军”,后者是为夺取某届大赛的成绩而采取的临时性举措,对于一个国家在某些项目长远发展的影响甚微。如代表菲律宾男子篮球参加2007年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的美国球员凯利·威廉姆斯和代表德国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美国球员卡曼。因为西亚男子篮球的“归化”球员不是拥有本国的血统,就是在大赛之前就更变了球员的国籍。从一定程度上讲,球员的“归化”通过变更一些高水平球员的国籍不是为了取得一届特定篮球大赛成绩的权宜之计,而是为推进本国篮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如黎巴嫩重金“归化”的弗罗曼和弗雷杰两名球员,虽然这两名均为拥有NBA经验的内线“外援”,但他们通过合法、规范的程序变更了“国籍”,成为黎巴嫩男子篮球国家队的一个成员,搌弃了“雇佣军”仅为获取某次大赛成绩的功利色彩。因此,我们应该肯定西亚男子篮球“归化”球员的出现是体育社会流动在形式上的一种突破。

3.2 西亚男子篮球球员“归化”现象是NBA文化成功走向世界的表征

以NBA为核心的美国篮球文化在世界体坛具有重大的影响力,西亚男子篮球“归化”球员的出现也折射出了NBA这一当今世界篮球文化引领者的巨大成功。自从大卫·斯特恩1984年担任NBA总裁的20多年时间里,NBA联盟从最初的风雨飘摇、声誉低下的境况逐步发展到当今全球最知名的体育品牌。成功的NBA篮球文化给世界呈现了精彩的篮球赛事,在全世界拥有无数忠实的球迷,比如2005总决赛有250个国家用45种语言现场直播,收看观众达到31亿人[6];成功的NBA篮球文化现在已经形成了自己庞大的经济实体,出现了NBA有线电视、NBA网站、NBA城、NBA商店、NBA流动大巴等娱乐项目,联赛也从过去单一的NBA到现在的WNBA (女子NBA)和NBDL(全国篮球发展联赛),NBA的市值也由当初的1500万美元剧增到2007年的3亿美元;成功的NBA篮球文化更是推动了全球篮球运动的发展,首先,NBA联盟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球员打球,一些知名国际球员的加盟极大的激发了所在国对篮球的关注热情,如中国的姚明、易建联,法国的帕克,阿根廷的吉诺比利、斯科拉,巴西的巴博萨,澳大利亚的博古特,西班牙的加索尔兄弟等。NBA俨然成为了世界篮球精英的聚集地;其次,NBA文化推进了世界篮球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美国男子篮球梦之队在世界大赛屡遭败绩的原因不是美国篮球自身水平的下降,而是世界其他国家篮球水平的提高。2002年第十四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美国梦之队在连胜5场,把由NBA球员组成的美国队在国际大赛上的连胜纪录提高到58场后却连续输给阿根廷队、南斯拉夫队和西班牙队,最终仅仅获得第六名的成绩; 2006年第十五届世锦赛中,美国队仅获第三名,屈居西班牙和希腊之后;2004年雅典奥运会,美国梦之队也仅仅收获了第三名,冠亚军被阿根廷和意大利获得。这些曾经击败美国队或排名在美国队之前的队伍几乎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有众多在NBA联盟打球的队员,如西班牙在NBA打球的球员就多达7人,阿根廷则有5人,前南斯拉夫也有多名队员在NBA打球。世界培养了众多高水平的运动员都得益于在NBA这个世界最高水平的篮球联盟的锻炼。从这个角度来讲,不是别的国家打败了美国队,是NBA联盟打败了美国梦之队,NBA篮球文化对于推动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扮演了一个积极的角色;最重要的是,NBA让篮球走向了世界,让世界更多的人关注篮球、参与篮球。西亚男子篮球“归化”球员的出现与NBA篮球文化在世界的引领作用不无关系。

3.3 西亚男子篮球球员“归化”现象推进了西亚乃至整个亚洲篮球运动的健康发展

西亚男子篮球“归化“球员的出现提升了西亚地区的篮球水平,打破了亚洲男子篮球旧有的格局,进而推动了亚洲男子篮球运动的整体发展。从目前西亚男子篮球的发展现状来看,伊朗男子篮球队是西亚乃至亚洲水平最高的队伍,伊朗队在亚锦赛上已经实现了两连冠,在2002年釜山亚运会上获得了冠军,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获得了第三名。拥有“归化”球员的约旦通过提升国内联赛水平,培养了阿巴斯这样高水平的运动员(在CBA上海大鲨鱼队效力)。伊朗队不仅没有“归化”球员,而且还培养了一个进入NBA打球的高水平球员达哈迪。伊朗、约旦等国的男子篮球水平提高应该得益于西亚地区“归化“球员的出现。因为众多历史原因,中东一直是世界范围内争斗频繁的地区之一,区域内的阿拉伯国家之间存在着纷繁错杂的矛盾。在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趋势下,各国之间的竞争也逐步从军事向其他领域转移,体育原本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通过体育这一特殊“战场”进行国家之间的较量自然就成了这一地区各个国家之间的重要选择。“归化”球员让所在国的篮球水平得到快速的提高自然给没有“归化”球员的伊朗等国带来了威胁,这必然激发他们采取措施提升国内球员的篮球水平,这种良性竞争自然提升了西亚地区的篮球竞争强度,进而促进了伊朗这些没有“归化”球员国家的篮球运动发展。

4 结语

中国男子篮球在亚洲不再只有韩国一个竞争对手,西亚男子篮球的崛起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更加残酷的竞争。在我们思考中国男篮如何重回亚洲篮坛之巅的时候,我们应该从西亚男子篮球“归化”球员的成功经验中获得相应的启示。

[1]约旦主帅大谈雇佣军[EB/OL].http://sports.sohu.com/20090816/ n265997638.shtml,2009-08-16.

[2]归化球员失意欧罗巴姆彭扎未能拯救比利时男篮[EB/OL]. http://sports.sina.com.cn,2009-08-14.

[3]伊朗主帅质疑亚锦赛归化球员:韩国15号也非本土[EB/OL]. http://sports.sina.com.cn,2009-08-15.

[4]海俊亮.关于伊斯兰教文化的思考与展望[J].中国穆斯林,2007 (4):35.

[5]龙芬,熊姿.试论伊斯兰教国家妇女体育运动的发展—由多哈亚运会引发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7(12):84.

[6]大卫·斯特恩.让世界都爱上NBA[J].上海教育,2007(2):61.

Research on“Naturalized”Basketball Players in Western Asian Countries

Li Yixin1,Dai Zhipeng2
(1.Common Course Departmunt,Xiangnan University,Chenzhou,432000,Hunan,China; 2.P.E.Department,Hunan City University,Yiyang,431000,Hunan,China)

This essaymainly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positive effectand useful remind for“naturalized”basketball players inwestern Asian countries.Asa new kind of sportssocialmovement,“naturalized”basketballplayers coming into being inwestern Asian areasisbasedon itspowerfulpetrol economy.However,itsmore value shows the reform of Islamism,the positive effect from competitive sportson society and the important roleof NBA in theworld basketball development process.“Naturalized”basketball players give us a useful remind for basketball development.

Western Asia;men basketball;“Naturalized”players

G841

A

1672-1365(2011)01-0051-03

2010-06-20;

2010-09-21

李一新(1964-),男,湖南郴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排球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西亚归化亚洲
版画
全都知道的佐西亚
马来西亚·吉隆坡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归化已成国际篮坛普遍现象
归化,切勿只盯着一时之需
亚洲足球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陶西亚的柳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