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行无线移动视频系统 实现煤矿现场管理变革
——山东泰丰矿业集团实施可视化走动管理

2011-12-02吴元峰闫作厚

中国煤炭 2011年12期
关键词:可视化无线管理人员

吴元峰 闫作厚

(山东泰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新泰市,271200)

推行无线移动视频系统 实现煤矿现场管理变革
——山东泰丰矿业集团实施可视化走动管理

吴元峰 闫作厚

(山东泰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新泰市,271200)

山东泰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丰集团”)是一个地方煤炭企业,下辖4个煤矿、9个非煤企业,总资产35亿元,员工7000余人,集团综合经济指标位居2011中国煤炭企业100强第61位,相继荣获“山东省管理创新十佳企业”、“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山东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国工业经济先锋示范企业”、“全国双十佳煤矿”、“全国优秀诚信企业”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泰丰集团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实践,积极探索,着力在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前瞻性、科学性、应用性上下功夫,将人、机、物、环的辩证统一关系融入煤矿井下可视化走动管理。截至目前,泰丰集团所属煤矿杜绝了重大伤亡事故,连续实现安全生产6周年。

1 实施可视化走动管理的必要性

1.1 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需要

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首位。在井下这种特殊的环境里,强化对生产现场的监控,提高事故防范能力,成为煤炭企业现场管理的方向。可视化走动管理适应了煤炭企业的这一发展需要。

1.2 煤矿及时应对井下复杂条件变化的需要

煤矿生产属高危行业,人、机、环境、管理等方面随时都会有不确定的变化因素。泰丰集团所属矿井位于莲花山大断层附近,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变异系数大,生产条件较为恶劣,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实时监控采掘环境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实施可视化走动管理对于提升现场安全监控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3 落实煤矿领导干部现场带班制度的需要

“问题在现场,根源在管理,关键在干部”。煤矿管理人员是现场管理措施的实施落实者、安全监督者,其行为直接关系着生产现场安全保障水平的提升。2010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管理人员强化现场管理,特别是强化矿级干部现场带班制度。通过实施可视化走动管理实现对工作现场全程实时监控与监督,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感和现场各项措施的落实。

2 可视化走动管理的内涵和主要做法

可视化走动管理是以无线移动视频系统为平台,由井下管理人员佩戴无线视频头盔,将工作现场人员及设备的图像、声音、温度、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等监测数据“直播”到地面监控屏幕和互联网上,实现井下各层面、各环节的安全监控全覆盖,对现场人员、设备、环境安全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可视化监控,促进现场管理全面加强。

2.1 研发无线移动视频系统,为可视化走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事故的发生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事故直接原因主要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原因主要包括技术落后、安全教育缺失和身体精神条件不足等;最根本的原因主要是管理不到位。为减少事故的发生和降低事故伤害,必须加强对人员的全方位实时动态管理。泰丰集团研发应用了无线移动视频系统,强化了对煤矿生产中人、机、环境的管理和动态过程预控,力争从源头上减少事故的发生。

传统的监测监控视频系统由于受到有线传输模式的局限,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隐患不能做到任意位置的实时监测,而且传回的图像画面暗涩不清晰,移动图像拖尾严重,安全监管人员无法对画面内容进行甄别判读,因此技术管理人员对事故隐患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估。传统的有线监测监控视频设备体积庞大,耗电量大,重量大,无法携带,且功能单一,只能传输图像,不能形成一个综合的监测监控装置。泰丰集团自主研发的无线移动视频系统解决了上述问题,该系统充分利用3G通讯技术的高带宽、高容量、高冗余、高速率、高兼容性的优点,将现场的场景、声音和各种检测数据传输到互联网上,实现网络动态观看和检测。为便于携带,将图像、声音和数据的采集收发装置、UPS电源装置全部实现微型化,压缩集成在安全帽内。因此,该视频设备具有功能多、体积小、容量大、重量轻、便于携带等特点。结构系统图见图1。

图1 结构系统图

2.2 完善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为可视化走动管理提供系统支撑

煤矿生产调度中心是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的大脑,对井下现场实时动态监控,统一调度。泰丰集团建设了符合要求的现代化监控中心,对井下、地面的生产场所、作业岗位的危险源进行全面排查、评估,对所有危险源建立安全监测网络,实施实时和动态监测,使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可防可控状态,杜绝危险源向安全隐患转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升级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强化监控功能,实行无线移动视频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矿井无线通信系统“三位一体”运行,实现人、机、环境的过程控制和快速反应,有效避免了安全隐患的升级和向事故的转化。

2.3 建立健全运行体系,为可视化走动管理提供可靠的机制保障

(1)制定落实管理制度,形成现场管理闭合。泰丰集团制定了《深入井下加强现场管理的考核办法》和《管理人员走动管理实施细则》等走动管理制度,为每名管理人员建立走动管理信息卡,从矿到区队都设立了管理人员走动区域图、管理人员走动网络图和责任体系图,按巡查不空岗的原则,合理安排走动巡查班次、走动时间、管理内容、走动区域,制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定量指标和奖罚标准,建立起登记、处理、分析、调控、考核、讲评5个环节的调控考核体系,实行定向量化考核。通过走动式管理的点线面分级认定、走动时段与走动区域的时空闭合、责任落实考核及互动反馈,实现了可视化走动管理的环形闭合。

(2)建立实时调度反馈机制,提高井下现场可视化监管效能。规定带班矿长、井下安监员、职能科室带班人员、跟班区长和班组长每人配戴一个本安型摄像仪。要求在接到调度指令时要及时将井下现场情况“直播”到内部局域网及监控中心,调度监控中心人员要实时监控井下现场,对现场隐患和重点工程实施“现场”跟踪调度,监控中心通过多个或单个画面对任意一个现场进行观看、与现场人员对话,进行合理工作调度,提高工作落实力度。

3 可视化走动管理的应用效能

3.1 实现井下作业人员直观动态监管

无线移动视频系统与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相结合、与无线通讯系统相结合,实现井上井下自由化无线移动可视通讯,可以及时、直观、形象地了解每一名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的行走路线、行走区域、走动时间,从而进行实时动态可视化检查监督。同时,促进管理人员走动式管理到岗到位,确保履职尽责,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3.2 实现领导远程决策指挥

虽然矿井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下井带班制度,但毕竟领导干部不可能全天候盯在井下现场。不下井时,领导干部可以登录互联网,输入摄像仪的IP和密码,通过电脑或3G手机掌控井下现场,进行“远程带班”,观看井下一线工作状态,并利用无线通讯系统及时进行调度,实现井下安全监管和重大工程远程指挥,彻底改变了以往领导出差只能通过电话大致了解井下现场情况的传统模式,真正实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3.3 实现高端设备专家远程咨询会诊

随着矿井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大批“高、精、尖”设备需要专业人员维护,一旦出现故障,相关厂家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无线移动视频系统实现远程会诊,通过互联网遥控指挥维修,极大地降低了设备故障的影响时间,提高了维修效率,降低了生产损失。当在某一地点遇到突发问题需要紧急处置时,可以利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找到离该地点最近的管理人员,安排其紧急赶往现场,也可利用随身携带的本安型摄像仪,及时将该地点的情况传送到地面信息中心,便于及时、快速处置问题。

3.4 实现及时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

在井下发生事故时,救援人员佩戴配有无线移动视频系统的安全帽,可以使救援指挥中心及时、准确地观测到事故地点、人员位置等情况,随时掌握现场情况变化,并通过无线通讯系统对井下进行人员调度,及时采取撤人等措施。工作流程为:井下监测报警—地面同步视频并观看报警记录—安排附近配戴无线移动视频头盔的工作人员赶往事故发生地点或者故障设备—专家团观看分析—制定应急方案—地面人员利用无线通讯系统对现场工作人员指挥调度—井下现场人员作出应急处理。即使只有一人到达事故现场,也可以通过无线移动视频系统了解现场情况,便于组织专家进行分析和制定方案,提高事故的处理效率。

吴元峰(1968-),男,山东新泰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山东泰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责任编辑 宋潇潇)

猜你喜欢

可视化无线管理人员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无线互联科技》征稿词(2021)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无线追踪3
基于ARM的无线WiFi插排的设计
一种PP型无线供电系统的分析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