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信贷配给失当的矫正:理论与实践

2011-11-27

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11期
关键词:后置小企业信贷

耿 欣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济南 250021)

中小企业信贷配给失当的矫正:理论与实践

耿 欣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济南 250021)

在现实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信贷配给的作用半径常常会出现过大或过小的情况,从而使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偏离合理的水平,导致信贷配给失当。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决策时,采纳了有偏的中小企业信贷违约前置概率,从而导致中小企业信贷配给失当。结合山东省近年来的创新做法,本文分析了信贷配给失当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矫正途径,以期对提高我国信贷配给效率、实现信贷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提供有益的借鉴。

中小企业;信贷配给;前置概率;后置概率

在信贷资金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银行通过特定的配给机制来配置有限的可贷资金,从而形成信贷配给行为。合理的信贷配给应当体现为有效需求与供给相匹配的一系列动态均衡状态,此时不仅供求双方都获得合意的价格和数量,而且有限的信贷资源汇聚于风险和收益结合得最好的投资项目上。银行通过信贷配给发挥筛选和监督的功能,使银行与企业收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实现帕累托最优。合理的信贷配给机制能够有效地弥补利率机制的不足,有助于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和防范系统性风险。

信贷配给只有处在合理的程度才能发挥正向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信贷配给的作用半径常常会出现过大或过小的情况,从而使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偏离合理的水平,导致信贷配给失当。例如,由于利率管制、行政干预以及商业银行创新能力不足,我国有限的信贷资源只能向少数大企业过度集中,利率被人为压低,配给程度下降。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供给远低于其实际有效需求,不仅贷款规模小,而且实际贷款利率远远超过能够覆盖其风险的价格水平。许多本应获得贷款或获得更多贷款的中小企业,在银行无效率的信贷配置作用下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只能被迫提高自身承受的价格,以高成本获取信贷资源,从而体现为信贷配给失当。

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因素体现为这种信贷配给失当的行为。本文拟结合山东省近年来的创新做法,分析信贷配给失当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矫正途径,以期对提高我国信贷配给效率、实现信贷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中小企业信贷配给失当的产生机理

(一)信贷配给的两种形式:规模配给和价格配给

信贷市场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利率机制和配给机制在信贷资源的配置中共同起作用。因此,当利率超过某一点之后,银行的预期收益会随着名义贷款利率的提高而下降,供给曲线是背弯的。尽管有的借款人愿意在更高的利率水平上借款,贷款人也会注意控制利率,使其不超过预期利润开始下降的利率水平。图1中,D表示信贷市场上的需求曲线,S1表示背弯的供给曲线,r*为均衡利率。在这一利率水平下,供需差额为Q*Q1,这一部分超额信贷需求应当通过信贷配给来实现。这是针对信贷规模所进行的一种配给。①王馨、耿欣:《“超常态”信贷配给、商业银行市场行为及其绩效》,《金融研究》2009年第4期。

图1 信贷规模配给

现实中还存在另一种配给方式,可以称之为价格配给。在这种情况下,就某一同样的信贷规模,却以差别化的价格进行配置,部分风险较低的借款人获得低价格,同时高风险借款人则处于较高的价格区间。图2中,供给曲线S1可以依然是背弯的(因为规模配给通常同时起作用),D表示信贷市场上的需求曲线,Q*为某一特定的信贷规模。在这一规模下,价格差额为r*r1,这一部分超额信贷需求应当通过改变利率进行信贷配给来实现。这是针对信贷价格所进行的一种配给。

图2 信贷价格配给

需要指出的是,现实中这两种信贷配给形式往往会同时发生作用,规模配给的下降往往伴随着低利率价格,而规模配给程度的提高则伴随着高价格。中小企业信贷配给失当属于后一种情况。

(二)有偏的中小企业信贷违约前置概率

银行在观察和预测企业行为时,主要依靠信用信息来降低不确定性。通过有效的信息征集,银行能够直接认识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内容,并相应地限制其出现。由于我国企业征信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本身财务数据不完备,难以形成统一的可以传递的数据流;企业的信用信息分散,尽管有些信用信息已涵盖了工商管理、税务、银行等部门,但这些部门都对相关信用数据进行保密,从而企业信用数据难以形成商业化征信数据环境。同时,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尚没有一项法律或法规为征信活动提供直接的依据,使征信机构在信息采集、信息披露方面无法可依。因此,全面、真实的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应用成为商业银行贷款决策中的难点。

在信息不完备的背景下,为提高信贷决策准确性、降低决策成本,以往的信贷业务经验和数据,或者说企业信贷违约的前置概率就成为商业银行建立决策树的重要依据。从中小企业信贷的经验来看,由于其普遍缺乏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经营管理体制,自我发展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商业银行难以获得其真实的信息。而且,中小企业普遍寿命短,银行即便能获知企业的经营状况,也无法相信二者之间可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即使银行出于对中小企业发展前景的认可为其发放贷款,中小企业往往也很难提供银行认可的担保。商业银行就此推断出中小企业群体信贷违约的前置概率较大,在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要承担较高的风险、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往往倾向于不向中小企业群体提供贷款,或者提高贷款利率以获取风险收益,补偿可能存在的风险损失。根据这种偏离真实水平的前置概率所作出的信贷决策,不仅贷款规模偏小,而且实际贷款利率也已远远超过能够覆盖中小企业风险的价格水平,偏离了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因而,对商业银行来说,中小企业信贷的最优规模区间和利率区间范围都相对大型企业狭小得多,而且规模区间普遍维持在较低水平,利率区间维持在较高水平,从而出现了中小企业信贷中规模和价格上的配给失当。

从山东省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的规模和价格配给失当表现得十分明显。以2010年为例,大、中、小型企业月均贷款发生额分别为562.78亿元、449.69亿元以及389.96亿元,总体上中小企业贷款额甚至超过了大型企业。然而,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企业平均贷款额则远低于大型企业。从利率水平来看,84.27%的大型企业月平均贷款利率都集中在基准利率下浮10%到基准利率的区间内,而仅有50.7%的中型企业和22.12%的小型企业月平均贷款利率在该区间内。有28.5%的中小企业月平均贷款利率水平在基准利率的1.5倍甚至两倍以上,而在此区间的大型企业贷款还不到0.7%。

二、矫正信贷配给失当的外部路径

既然前置概率是有偏的,要缓解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失当,就应当考虑通过制度或机制的安排来改变或丰富其后置概率的推断条件,力争使中小企业信贷违约的后置概率实现或接近“无偏估计”,促使商业银行修正其信贷决策树,合理扩大中小企业信贷的最优规模和利率区间。通过财政、金融等多种外部制度、工具和方法的介入与支持,可以从两个方面改变中小企业信贷决策的后置概率推断:一是还原中小企业的真实承贷能力,增强商业银行通过后置概率实现或接近“无偏估计”的信心;二是强化金融机构的信息生产功能和委托监控功能,有效消除或减弱中小企业信息的不对称性,增强商业银行通过后置概率实现“无偏估计”的能力。

(一)还原中小企业真实承贷能力的制度支持

中小企业的承贷能力主要是由其资产质量、经营状况、盈利能力,以及可提供的抵押担保品的价值决定的。在实践层面上,短期内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信息不透明、抵押担保品相对有限和稀缺的固有特征难以改变,而依靠外部的财政支持与金融创新,则可以还原中小企业真实的承贷能力。

1.财政资金介入。还原中小企业真实承贷能力的财政支持,一般包括政策性担保和贴息等,由于其具有政府背景,可以看作是政府信用的一种延伸,能够满足商业银行对于信任缺失交易的安全替代品要求。以政策性担保为例,一般是由财政出资设立政策性担保机构,采用商业化的运作形式,免费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企业按贷款额的一定比例向担保公司缴纳风险保证金,贷款还清后退还企业,保证金利息收入用于担保公司费用支出。政府借助并整合多方资源对中小企业层层筛选,确保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营状况良好、诚实守信的成长型中小企业作为担保对象,并依靠其对中小企业强大的约束和控制能力,促使企业诚实履约,避免出现道德风险。相比不成熟的商业担保等其他形式,政策性担保更能得到商业银行的认可,改变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的后置概率的推断条件,增强商业银行通过后置概率进行“无偏估计”的信心,从而从规模和价格两个方面有效缓解信贷配给失当的状况。当然,完善的政策性担保体系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和雄厚的财政实力。

例如,山东省寿光市2007年创建的“政银企”融资新模式,就是通过成立以财政兜底为背景的信用担保公司,使得原来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双边信贷契约转换成政府、企业、银行和担保公司间交互作用的多边信贷契约,通过政府的强力担保和对企业的有效控制,缓解了信贷配给失当情况,提高了信贷交易效率。截至2009年一季度,参与“政银企”融资新模式的农行寿光支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9.1亿元,有贷款支持的中小企业实缴税金10478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0236万元,进出口3068万美元。①李学春等:《政府担保与多边信贷契约:寿光“银政企”融资模式剖析》,《金融发展研究》2009年第5期。

2.制度创新。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银行外部的新的金融制度不断产生。这其中,既有决策层持续推动的制度变革,也有内生于中小企业群体需求的制度创新。这些创新以更加灵活的方式丰富了中小企业抵押担保品的范畴和形式,还原了中小企业真实的承贷能力。

(1)动产质押。我国中小企业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源极其稀缺,而总资产中大约60%是应收账款和存货等动产。2007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确立了动产担保法律制度,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提供了契机和新的渠道。《物权法》明确规定,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都可以用来抵质押,大大拓宽了抵押担保品的范围,对盘活中小企业的存量资产、实现后置概率的“无偏估计”,矫正中小企业信贷配给失当具有积极意义。

例如,山东省枣庄市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将缺乏房屋产权证明、具有不动产自然属性的钢结构厂房视为动产进行抵押,提高了中小企业资产使用价值,开辟了中小企业抵押担保的新路径。枣庄市许多中小企业普遍拥有钢结构厂房资产,但受缺乏两证限制,企业守着“财富”却不能抵押融资,抵押物不足与资产闲置并存。钢结构厂房尽管名义上或形式上称“厂房”,但其是为生产作准备的,因而是企业的生产设备,应视为动产,通过动产抵押登记,可用于向银行贷款。枣庄市自2009年3月以来,已累计发放钢结构资产抵押贷款1.69 亿元。②陈宜民:《钢结构资产的抵押潜能:枣庄案例》,《金融发展研究》2009年第7期。

(2)合作联盟。单个中小企业势单力薄,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的认可。实践中,有关联的中小企业之间、行业协会、供应链、物流链上的其他企业,则可能由于与中小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掌握着大量的中小企业信息。通过建立合作联盟,对这些信息进行挖掘利用,并通过多个关联方加以制衡和保障,实现信用捆绑,能够有效地缓解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强商业银行通过后置概率进行“无偏估计”的信心。这类合作联盟,包括中小企业之间的互助联保、中小企业与供应链或物流链上其他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等多种形式。

例如,枣庄市中小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商会就是由多家中小企业会员共同组建的互助联保性质的信用组织。它们利用联保中小企业对彼此的资产状况、经营者的人品、信誉等比较了解的优势实现信用互助,使不符合银行信贷条件的单一企业通过互助联保实现了信用增级,使分散的信用个体集合成强有力的信用联合体,从而获得了银行信贷制度的信赖。以纺织业担保商会为例,共有会员企业12家,筹集担保基金360万元,户均担保基金30万元,每家会员企业在银行一次性贷款可达150至300万元。如仅靠其自身信用能力,单个企业的银行授信额度一般在50万元左右,通过担保商会的担保其贷款能力扩大了3到6倍。可见,通过互助联保可有效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后置概率的“无偏估计”。③张善杰:《俱乐部机制与制度耦合:枣庄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商会效应分析》,《金融发展研究》2008年第11期。

又如,龙口港的物流链商品融资方式,实现了第三方物流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共赢。该模式基于龙口港的实力和良好的信誉状况,由龙口港对长期合作中小企业合法拥有的入港货物进行第三方监管,以银行认定的货物价值为首要还款保障而进行的结构性短期融资。龙口港向银行推荐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并对其货物拥有监管责任和优先处置权。龙口港对贷款过程中监管失误导致贷款不能足额偿还的承担最终代偿责任;商品融资到期后,如出现资金损失,由龙口港按协议本息全额支付给银行。物流链商品融资业务的开展有效地缓解了双重信贷配给。截至2010年6月末,相关中小企业贷款满足率较以前提高了89.7个百分点;融资利率为基准利率,比以前利率下降了25.32%个百分点;3个工作日内即可发放贷款,较以前提前了12天,且物流链融资没有一笔资金出现问题。④王锦玲、唐功爽:《中小企业融资断点链接的激励相容设计:龙口港物流链商品融资案例》,《金融发展研究》2010年第9期。

(二)创新商业银行信息生产和委托监控功能

熊彼特曾指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通过引入新的组织形式、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商业银行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生产功能和委托监控功能,并从根本上突破信息不对称的困境,有效分散信贷风险,增强通过后置概率实现或接近“无偏估计”的能力,矫正信贷配给失当的状况。

1.组织体系创新。一个好的组织结构可以依赖内部运营机制的设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规模化收益。商业银行要有效推进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发展,可以在原有体制框架外积极探索构建新的经营管理体系,将商业银行原有的部门资源和功能进行整合,从机构设置和功能上与中小企业实现对接,从而增加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信息生产功能。

例如,威海市商业银行充分利用法人金融机构在金融创新上的比较优势,通过内部单设小企业银行部和科技支行,并将小企业银行部的经营和管理范围限定于风险敞口不超过1000万元的中小企业信贷领域,科技支行的信贷领域限定于辖内被列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并获得财政资金扶持的企业或项目,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优惠政策、协调财政扶持等措施为专设机构的小企业信贷拓展创造条件,并通过奖励和考核等措施激发信贷人员的营销热情和控制道德风险,形成了业务上类似于小额贷款公司但组织形式不同的信贷营销模式。这一模式的成功实施,将许多缺乏抵押的科技型、成长型和市场前景广阔的优质中小企业纳入有效融资范围,有效拓展了这些企业的信贷规模。截至2010年7月末,该行小企业贷款余额53.33亿元,较年初增加11.14亿元(其中,科技型企业贷款增加3.16亿元),同比增加19.15亿元,同比多增4.03亿元;增量占各项新增贷款的38.58%;小企业贷款余额增幅为26.4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1.99个百分点;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的23.27%,较年初提高2.2个百分点,小企业贷款规模扩张态势已经形成。①陈明仿:《中小企业融资边界的动态扩展:威海商行小企业信贷模式》,《金融发展研究》2010年第9期。

2.技术创新。Hauswald和Marques(2003)认为,“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提升银行信息处理的质量,从而大大降低银行等金融中介的运营成本”。②Hauswald,Robert,and Robert marques,2003,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financial services competition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6,948.技术领域的革新和进步不仅催生了多种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务,也为商业银行提高运营效率、降低信息搜寻成本提供了新的途径,有助于增强商业银行通过后置概率实现“无偏估计”的能力。

2008年,建行淄博分行在全省率先成立小企业经营中心,正式引入“信贷工厂”模式,开展明显有别于传统小企业信贷操作的新型运作模式。这一模式中,标准化、模块化的流程操作并未忽视和放弃对贷款需求企业的“软信息”采集,而是重点强化了对企业商业信用和相关信息的采集、整理,并总结归纳出了“企业客户八步评价法、小企业客户筛选模型法、小企业非财务因素分析法、小企业客户现金流量管理法、小企业客户风险因子归纳法”五大核心技术,通过这些引入企业“软信息”后的创新技术,对小企业进行归类分层,在服务介入目标前提下,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差异化的商业信用、相关信息等各类商业基础信息进行分类采集并给予标准化,将其与银行信用条件进行比对和耦合,融合形成更为贴近市场和客户实际的小企业信用信息体系,从而有效降低了实际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打开了银行资金进入小企业的大门。2010年1-6月,该中心小企业非贴现贷款新增额10.23亿元,占淄博建行全部对公类贷款新增额的147%,小企业保理业务余额3.9亿元,占全行保理余额的56%。小企业非贴现贷款余额和信贷户数分别居全省建行系统第1名。③刘洁、冯波、侯书威:《小企业“信贷工厂”:信用融合与制度转型》,《金融发展研究》2010年第10期。

当然,矫正信贷配给失当的外部支持路径远不止这些,但是殊途同归。无论是外部制度的增信,还是商业银行的主动创新,都改变和丰富了中小企业信贷违约后置概率的推断条件,使得后置概率实现或接近“无偏估计”,拓展了中小企业信贷的最优规模和利率区间,使得中小企业信贷的规模增大、实际利率下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帕累托改进。

三、矫正中小企业信贷配给失当的建议

促使中小企业信贷违约的后置概率实现或接近“无偏估计”,矫正信贷配给失当,保障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资源的合理权利,需要财政、金融等外部制度、工具和方法的适度介入。从山东省的一系列实践可以看出,要实现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帕累托改进,政府、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都大有可为。

(一)延伸政府信用,增强企业信贷的可得性和安全性

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和制度变革的最终推动者,通过政府的制度创新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条件,可以从根本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不仅如此,作为拥有稳定财政收入和强大调控能力的特殊机构,政府信用是最具说服力和受商业银行推崇的信用形式之一。政府信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延伸到中小企业信贷中,增加其可得性和安全性,从而缓解信贷配给失当:一是财政投入。拥有强大财力的政府可以运用财政资金以担保或贴息等形式为中小企业增信,增加商业银行所需的安全替代品,从根本上突破中小企业抵押担保物稀缺的困境;二是信用捆绑。由政府或政府性质的协会、行会等机构出面组织,与商业银行、中小企业结成联盟,政府一方面可以凭借自身信用保障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中小企业行为进行筛选和强力控制,确保贷款的安全。

(二)适度创新强化商业银行信息生产和监控功能

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是未来商业银行增加竞争力的着力点之一。商业银行应当结合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建立良好的信贷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坚持良好的风险文化和审慎的经营原则,在全面考量、权衡风险和收益的前提下进行金融创新。通过制度、机构、产品等领域的创新,增强对中小企业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信息生产和监控能力,促使信贷市场上的供给曲线向右向下移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满足原本有能力获得信贷的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

(三)多渠道提高中小企业的承贷能力

从长期来看,健全经营机制、完善运营管理、提高信息的规范化和透明度是增强中小企业承贷能力的根本。从短期着眼,中小企业虽势单力薄,但其上下游,同行业、同类别相关企业众多,而且相关企业也普遍具有对信贷资源的内生需求。中小企业应当主动出击,谋求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共赢,通过互助联保等形式实现企业规模“扩大”化、企业信用“一体”化,从而取得“聚沙成塔”的效果,获得承贷能力的大幅提升。

(四)以利率市场化促使后置概率回归“无偏”

应当指出的是,利率管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后置概率推断向无偏回归。由于利率被人为地压得过低,国有大型企业的金融储蓄减少,而其低效益的实际投资则相应地增加,信贷资源较多的配置到大型企业。许多本应获得贷款或获得更多贷款的中小企业,却在失当的信贷配置作用下无法满足需求。因此,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能够促进中小企业信贷违约的后置概率向无偏回归,通过利率机制实现信贷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得信贷利率和中小企业的实际风险实现均衡匹配,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F830

A

1003-4145[2011]11-0123-04

2011-03-18

耿 欣,女,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金融研究处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栾晓平E-mail:luanxiaoping@163.com)

猜你喜欢

后置小企业信贷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非正交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后置处理算法开发
《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沉淀后置生物处理组合工艺的工程应用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Prevention of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Cancer
澳大利亚政府扶持小企业发展的模式及启示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后置式自动发卡机系统应用
《小企业会计准则》之我见
电镀厂涨价搬迁 卫浴小企业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