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技术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分析与展望

2011-11-27谢幼如朱静静董继燕

关键词:精品课程专业课程

谢幼如,朱静静,董继燕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31)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1].《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2010,本科)》指出,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2].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促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了这项工作(教高[2003]1号文件).

截至2010年,教育技术专业共计24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其中,本科类16门,网络教育类7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教育学其他二级学科国家精品课程的数量分别为:教育学原理12门,课程与教学论13门,教育史3门,比较教育学1门,学前教育学2门,职业技术教育学1门.

教育技术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分布情况、课程类别和主干课程覆盖情况如何?其课程特征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研究依托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http://www.jingpinke.com/)和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http://www.jpkcnet.com/new/),采用网上调查、邮件、电话访问等形式,对24门课程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更好地发挥国家精品课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基本情况分析

分析教育技术专业国家精品课程(表1),其中,本科专业精品课程数量最多,网络教育其次.

表1 时间分布统计Table 1 Time distribution statistics 门

24门国家精品课程分布在12所学校(图1),主要集中在师范大学.其中,华南师范大学(5门)、北京师范大学(4门)和华中师范大学(4门)的精品课程数量较多.

课程类别分为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申报精品课程的原则上要求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面大量广的专业课[3].24门课程中,专业课(10门)和专业基础课(9门)的数量较多,公共课5门.

200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五次工作会议确定了《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远程教育基础》、《媒体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与教的基本理论》、《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和《教育技术项目实践》等8门主干课程[4].图2表示,《教育技术学导论》(或相近课程)所占的比例最大,而《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和《教育技术项目实践》两门主干课程目前尚无国家精品课程.

图1 学校分布统计Figure 1 University distribution statistics

图2 主干课程覆盖情况Figure 2 Main course overlay circumstance

2 课程特征与存在问题

根据3类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和教育技术学科特点,从教学队伍、课程资源、实践教学、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评价、政策支持及示范辐射等7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教学队伍

教学队伍是国家精品课程的主体,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是精品课程所必备的.

(1)课程负责人以45~60岁的中年教师为主,45岁以下青壮年教师占总数的33.3%,他们承担的教学研究课题和学术研究课题以国家级课题为主,平均每人承担1.8项国家级教学研究课题、2.7项国家级学术研究课题,还有37.5%的课程负责人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图3).

(2)图4表示在授课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55.1%,具有博士(含在读)学历的教师占50.3%,45岁以下的青壮年教师高达74.5%.而且,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使学科发展的潜力加大.

图3 精品课程负责人年龄与承担课题情况Figure 3 The age of whom is responsible for the quality course and the status of his research subject

图4 精品课程教学队伍整体结构Figure 4 The whole team structure for quality courses

(3)教学改革是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的助推器,其内容涉及课程的体系结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式、评价手段.有8门课程的教学团队曾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4门课程的教师编写出版了共21本国家或省级规划教材,承担国家级教改项目6项、省级项目12项.

教育技术关注的焦点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时所蕴涵的教育、教学规律,旨在探索分析、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办法,从而获取改善教学的处方.教育技术致力于教学改革,为影响并促进学生的学习寻求更优的解决途径.

2.2 课程资源

精品课程要为教师的教学备课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内容,在精品课程的网站上一般都提供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授课录像、习题和参考文献等[3].

网站上提供的课程资源类型以教学大纲(100%)、教学课件(100%)、授课录像(91.7%)、优秀案例(83.3%)和拓展资源(100%)为主,而音频资源(33.3%)、教学动画(25%)、专题学习网站(20.8%)的数量较少(图5).

91.7%的课程提供了PPT课件(表2),有少数课程提供了网络课件;63.6%的课程提供了全部授课录像;25%的课程不仅展示了一些优秀案例,还提供了学生的优秀作品;拓展资源不仅包括参考书目、期刊、网站,还有45.8%的课程提供了专家学者的讲座,25%的课程提供了同类精品课程的链接.

表2 教学资源具体类型及分布Table 2 Teaching resources specific types and distribution

调查发现,95%课程的教学大纲以普通网页形式呈现,5%以Flashpaper形式呈现;教学课件以PPT形式呈现为主,占总数的70%,其他以网页(25%)和SWF(5%)格式呈现;授课录像以WMV(54.5%)为主,还有RM(22.7%)、FLV(22.7%)和asf(9.1%)格式.此外,一些课程还提供资源的多种呈现形式,如授课录像以WMV和RM两种格式呈现.

图5 教学资源类型及分布Figure 5 Teaching resources types and distribution

大多数课程提供了学习辅助工具(RSS订阅、学习工具、工具软件、学习指导、公告板)、学习评价工具(在线考试、试卷、习题)、交流互动工具(实时交流、教学论坛)和站内搜索(图6).其中,教学论坛(87.5%)、习题(62.5%)、学习指导(54.2%)、站内搜索(54.2%)、在线考试(50%)和公告板(50%)的比例略高一些,这些工具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便利的指导和及时的评价.但RSS订阅所占的比例较小,学习者无法及时得知近期更新的内容.另外,在可登录的19门课程中,只有10门课程的论坛不断更新.可见,课程建成后的使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图6 教学支持环境Figure 6 Teaching supporting environment

将教育技术专业国家精品课程与全国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总体水平(采用分层抽样抽取87门全国精品课程的平均水平)[5]进行比较(表3).

表3 与全国精品课程总体水平的比较Table 3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whole level of quality courses

从总体上说,教育技术专业国家精品课程的课程资源相对国家精品课程总体水平要丰富,其中专题学习网站、在线考试、课程论坛方面表现明显,说明教育技术专业更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更强调数字化资源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但双语资源比较匮乏,今后应加强此类资源的建设.

2.3 实践教学

教育技术是一门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学科,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调查发现,有19门课程(79.2%)含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资源包括实践大纲(36.8%)、实践指导书(78.9%)和虚拟实验室(15.8%).实践大纲和实践指导书主要以网页形式呈现,虚拟实验室有利于学习者在虚拟环境中动手实操,从而提高实践能力.

2.4 教学条件

由华南师范大学课程负责人主编的国家级或省级的规划教材,在国内同类教材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供其他兄弟院校借鉴使用.值得一提的是,7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入了相关领域的前沿与发展动态.此外,18门课程自主开发课程网站,其余6门课程分别使用BB平台(3门)、Webcl平台(1门)、Moodle平台(1门)和天空教室平台(1门).

教育技术以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因此在其本身课程设计中,注重凸显各种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从对24门课程的分析获悉,75%的课程建有独立的课程学习网站,这些网站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及工具软件,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2.5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程教学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小组协作学习(44.2%)、实践活动(40.1%)、案例教学法(29.4%)、讨论式教学(25.8%)、基于资源利用的学习(23.2%)、任务驱动法(21.8%)、主题活动教学法(21.8%)、基于问题的学习(17.4%).在教学手段方面,课程使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或实践平台,致力于课堂讲授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

2.6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主要采用平时作业、实践作品、课堂活动表现和综合考试,83.3%的课程综合使用3~6种评价方式(图7).在形成性评价中,实践成为考核的重点,这反映了教育技术学科较强的实践性.在总结性评价中,除了沿用考试这一重要评价方式,16.7%的课程将课程论文与学生反思作为考核的一个指标.不足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诊断性评价的关注较欠缺.

图7 评价方式统计Figure 7 The statistics of evaluation methods

2.7 政策支持及示范辐射

精品课程所在学校的政策支持表现在政策文件、资金支持、技术保障方面.在政策文件方面,提出保障与激励措施,如提高课程负责教师的待遇,在岗位聘任、评优、评奖、教学业绩考核中优先考虑.在资金支持方面,最低资助金额为2万,最高为10万,并在后续建设中,根据课程建设效果与需求,持续增加资助金额.在技术保障方面,约有30%的学校具有专门的建设团队,负责课程网站的维护.另外,学校还会定期聘请校内外专家对本校精品课程进行评估检验,进一步促进课程的建设.

教育技术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还存在不足,比较突出的有:

(1)课程覆盖面不均匀,目前仍有2门主干课程尚无国家精品课程.

(2)示范辐射作用不明显,缺乏有效的共享交流机制与活动.

调查发现,只有少数几门课程在申报书中提及示范辐射方面的资料,示范辐射的方式主要是课程教材的推广、培训交流和外来人员参观.由此可见,这些精品课程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示范辐射作用,受益面有待进一步扩展.

3 策略与展望

针对教育技术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参照国内外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笔者提出以下改进策略:

(1)从单一课程建设,转变为面向专业的课程群建设.目前,精品课程只针对单一课程而建,忽视了课程之间的关系,缺乏系统性,受益面也非常有限.因此,我们应转变观念,将精品课程的建设视野拓展至面向专业的课程群建设.课程群是指由若干门彼此独立,而在内容、性质上又具有密切相关的系列课程组成的有机整体.并依据课程群组建教师团队,扩大学生的受益面.针对个别尚无国家精品课程的主干课程,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可委托有条件的单位,进行培育建设.

(2)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力度.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示范、辐射,带动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因此,教育部和各省(市)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或有关教育技术学术团体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各种研讨班,或借助“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等平台,积极推广精品课程建设经验,使更多的教师、学生从中受益.

(3)加强国际交流,提升课程教学的国际化水平.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与国外相关课程缺乏交流,国际影响力不够.因此,一方面,各高校应为教师创造机会,增强与国外同类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打造双语网络课程,与国际接轨,提高课程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更好地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EB/OL]. (2003-04-14)[2010-08-04]. http://202.205.178.7/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43/201010/109658.html.

[2] 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10)[EB/OL].(2010-01-25)[2010-08-04]. http://www.jpkcnet.com/new/.

[3] 教育部.2010年度本科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指南[EB/OL]. (2010-01-22)[2010-08-04]. http://www.jingpinke.com/xpe/portal/5b076385-11d6-1000-9287-bd80a6bd4b60?uuid=9528669d-1265-1000-9068-5ef 033508626.

[4] 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五次工作会议纪要[EB/OL]. (2003-12-18)[2010-08-04]. http://www.vschool.net.cn/old/zhidwyh/zd0010.htm.

[5] 谢幼如,姜淑杰,张艳虹.教育技术支持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分析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8(1):44-48.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专业课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