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实问题及发展策略

2011-11-25刘红霞

制造业自动化 2011年3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图书馆

刘红霞

LIU Hong-xia

(南阳理工学院 图书馆,南阳 473004)

1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与特征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DL)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新生事物,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定义,从众多的表述中较为大多数人接受的表述是:数字图书馆是以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几乎图书馆的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包括所有联机采购、编目、公共查询;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通过网络组织读者访问外界数字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如电子杂志、电子图书、声像资料、动画片、影视片、多媒体资料等;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图书、期刊等的读者服务;图书馆利用网络连接到全球各个角落,让人们很方便地共享资源。

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数字图书馆建设高潮,数字图书馆已成为国际高科技竞争中新的制高点,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标志。数字图书馆具有以下特征:是一个分布式的图书馆群体;是面向对象的数字化多媒体信息库;是与平台无关的数字化资源集合;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与发布功能。

2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面临的现实问题

2.1 经费短缺矛盾日益突出。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耗资巨大的工程,其建设、维护、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高校图书馆建设一直受经费短缺的困扰,经费问题更是制约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近年来,各高校逐渐认识到发展数字图书馆的重要性,也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但是图书馆经费短缺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以至于一些普通高校还在讨论如何合理使用购置经费,如何丢书报刊等等。许多图书馆的经费在每年的纸质文献购置、业务培训、科研等方面都难有保障,更不用说花大量资金购买许多急需的数据库资源,经费短缺使数字图书馆建设步履维艰。存储设备严重不足、网络安全系统有待建设、机房条件急需改善、电子阅览室规模较小、信息资源不能满足师生需要等等都是因经费不足而困扰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问题。而要建设数字图书馆,需要购置基础设施、计算机、数字化设备、通讯设备等等。同时,数字图书馆的正常运行还需要投入大量经费来保证硬件、软件的维护和升级,以及数据的更新。而信息技术产品淘汰周期一般在3至5年,各种因素使得图书馆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与经费短缺这一矛盾日益加剧。

2.2 阅读者观念上存在偏差

数字图书馆相对于传统图书馆来说,它所担负的基本职能不变,但优越性强于传统图书馆。比如数字图书馆使图书馆的教育范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得到扩大和延伸,学习的分散性与灵活性更强了。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优势,数字图书馆解决了传统图书馆存在的有限馆藏与读者无限需求的矛盾,消除了信息交流中的距离障碍,成为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学生寻求学习资源的重要载体。但由于人们的观念问题,传统的纸质载体的印刷型图书资料,难以完全被数字图书馆所取代。现在人们利用数字图书馆主要是为了快速获取新信息,而对经常读书的人来说,出于阅读习惯和经济的角度,可能更热衷于纸质文章,因为纸质文章可以随时圈画、批注,并且可以长时间阅读。而读者则不可能在屏幕前坐几个小时去阅读。即使是数字图书馆中一些有用的信息,人们也时常将它打印出来再去阅读和研究。由此可见。读者从阅读习惯、减轻视觉疲劳、减少开支等角度考虑,会更偏爱于看印刷型图书而非电子出版物。再者现有图书馆已经累积了大量的印刷型资料,要将它们转成数字化信息。无疑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而且图书馆中一些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必须得到长期保存。因此,传统图书馆在长时间内不'会被数字图书馆替代。

2.3 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与技能能与实际要求存在差距

高校数字图书馆人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要通晓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外语知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有对信息的敏锐反应能力、系统导航能力、较强的科研能力、整理加工文献信息的能力等,即通才、复合型人才。美国报刊曾称:电脑图书馆管员是21世纪头10年将问世的10种兴起职业中的稀缺人才之一。而在我国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计算机在全社会普及率不很高的背景下,各类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尚囿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工作人员中的“两多”和“两少”现象较为普遍,即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

2.4 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技术问题需要有大量的技术突破作为支撑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宽带多媒体和海量信息管理系统,它所面对的存储对象和技术领域远远超过了目前传统图书馆的范围。存储对象包括数字化的图书、音像、新闻、美术、照片、雕塑、电影、软件、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内容、卫星数据、气象数据、地理数据、政府文件各种各样的人文与科学数据,其中需要有海量信息资源数字化技术、大规模数据库技术、分类索引和检索技术、数字信息网络传输技术、以及多语言问题、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技术突破作为支撑。

3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策略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虽然面临着一系列的紧迫困难需要解决,但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21世纪图书馆迎接网络时代的重要战略,它的建设必将使高校在综合实力竞争中抢占先机,掌握发展主动权,实现跨越式发展。

3.1 保存纸质栽体书刊,加强用户培训

数字图书馆的一个突出优势就是打破图书馆之间的界限,有效地充分利用馆外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还是偏爱于阅读纸质型的书刊。对于高校师生来说。虽希望尽快获取信息,但也有通过阅读来增加修养和陶冶情操的需求,并且阅读书刊比看电脑更能减小用眼疲劳,因此传统纸载体的书刊在短时间内不应废除。另外,加强用户培训也是建设数字图书馆中的重要问题。高校图书馆应定期组织用户培训,介绍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获取技术和检索途径。更新用户观念的同时逐步政变用户获取信息的传统习惯。

3.2 采取有力措施,努力解决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问题

1)建立和完善与数字图书馆建设配套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数字图书馆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必须用法律来加以确定,要借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所制定的WIPO条约和TRIPS协议以及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立法的经验,尽快制定一套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图书馆专门法律、法规、规章,建立和完善数字图书馆法律体系。

2)利用《著作权法》中的“法定许可”合理使用。法定许可是指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可以不经过著作权人的许可而使用其作品,但应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一种制度。《伯尔尼公约》及我国《著作权法》都确立了法定许可制度。

3)与出版社取得授权。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建设者可以通过与出版社合作达到双赢。超星数字图书馆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合作就是这一模式。

4)技术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第一,采用数字技术。事先将一连串的加密水印、加密签名、加密指纹隐藏在合法文本正中,它不会因文本的修改、编辑、转化格式而改变,信息使用者一旦出现侵权行为,作品权力人可通过作品内的记号来识破其违法行为。第二,使用客户认证技术CA(Client Authentication)。它是网上信息传播安全的一项重要技术。对认证合法的信息使用者,可设计自动计费软件,将信息使用费自动计入使用者在该系统的网站中设置的账号里。第三,在网上加强权限设置。给合法用户设置用户权限和口令,防止不在授权范围内的网上用户非法使用这些信息。第四,构建安全子网。即设置一道防火墙,有效将互联网和内部网隔开,防止非网络内部人员对内部网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

3.3 突破新技术,力促信息资源建设

作为数字图书馆这样一个数字资料库,应把包括历史资料在内的所有资料数字化后放进去,即原有资料的录入;另外,还有其他资料的整理入库,面临的数据是多种类型的、海量的,其中,中文图书的自动录入将是最繁重的一个任务。目前的数据库能够应付海量数据的存储,但压缩、存储和还原技术和元数据库与对象数据库的模式是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最需要技巧的环节之一。目前在计算机中还没有像图书馆那样统一的分类、检索方法,为了支持海量数字化资源的自动分类和检索,需要研究基于内容的多媒体处理技术。快速地传输数字信息是人们对数字图书馆的基本要求之一,作为今后主流信息的流媒体,由于它本身的数据库量十分大,就目前的技术而言,难以进行高密度的压缩,如若按照一般的文件传输方式,流媒体传输到达目的地址后,将无法流畅、清晰地再现,很可能出现断断续续,画面停顿等情况。为了实现较好质量的流媒体实时播放,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一是编码和压缩的性能和效率,二是媒体服务器的性能,三是流媒体传输的质量控制,这些都是制约流媒体性能最重要的因素。另外还有,影响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根本原因,在于数字资源使用了当前存取十分有效的技术,这些技术对日后数字资源的存取留下了极大隐患,使当代数字化技术面临长期保存的挑战。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图书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图书馆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