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九曲黄河灯

2011-11-23赵智娟

北京档案 2011年9期
关键词:延庆县白河灯会

赵智娟

2007年4月10日,北京市延庆县白河堡九曲黄河灯被评为首批延庆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九曲黄河灯是一种社火形式,每年元宵佳节(上元节),九曲黄河灯阵(又名“黄花灯”)中人潮攒动,在皎皎的明月照耀下,人流与九曲黄河灯阵中的365盏明灯交相辉映,共同营造一种和谐氛围,象征着风调雨顺的又一年的到来。

九曲黄河灯阵以灯杆划分九个区域,有着福、禄、寿、喜、富、安、康、祥、顺的美好祝福。如今又增添新内涵,兴安堡村(原白河堡村)在九曲黄河灯阵基础上栽种侧柏代替原来灯阵的木杆框架结构,形成灯阵侧柏墙,并以一定间距栽种枣树、杏树、山楂树等多种果木作为装饰。这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绿色之路,使兴安堡村更加生机勃勃。

九曲黄河灯渊源:九曲黄河灯,延续了较长的历史时期,据有关史料记载,它始于距今三百余年的明朝末年,而我们推测,这种灯会早在500多年前就出现了。据延庆县白河堡村的老人回忆,白河堡村原址有泰山庙、三官庙、火神庙,三官分别代表天、地、人三官,每年正月十三至十六,人们就在村西北角三官庙前约3亩大小的场地上举行灯会,以纪念这三个神仙,这就逐渐形成了九曲黄河灯会,至今仍被后人传承,发扬光大,显示了妫川灿烂的文化。

九曲黄河灯兴起的内因:九曲黄河灯是白河堡村人和周围村群众的发明和创造,形成的目的是满足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即敬神、娱乐、庆祝节日。还有其他传说支持它的成立,如传说赵公明的三个神仙妹妹破了恶山神的九曲黄河阵,斗法成功,百姓便仿照阵图造出了九曲黄河灯,以此来纪念三个仙姑的正义行为。

九曲黄河灯兴起的外因:明朝初年,大批山西、山东移民涌入北京郊区,其中明朝村落的形成特点之一是在长城戍边和沿线的村落多呈现城堡化,延庆州(明初为隆庆州,1567年改延庆州)许多村庄以“堡”字命名,白河堡旧时曾在长城北线一线。四海冶堡,“(永宁)县东百里”;元时往来上都恒取道于此。明天顺八年创筑城堡,周三里有奇;与靖狐堡为宣府东路之冲。“靖狐堡”在现在白河堡水库位置(白河堡村原址),按先人和史料记载推测的明朝末年,不免遭受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再往上追溯辽金元时期,白河堡称“靖安堡”,为三朝御路北路“缙山道”通往草原的必经要塞。这里历史上长期承载多种复杂环境,有长城防御、交通要塞、河套游牧民族和黄河文化的侵入或民族融合。

从宗教文化角度考察,九曲黄河灯源于道教,重在天道四时,天人合一,是中国宇宙论思想意义的核心所在。青海省乐都县七里店于元宵节举办灯会,隔年一次。灯会期间设灯阵,名为九曲黄河灯,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九宫之义,用各色花样灯笼组成“九宫八卦阵”。据传其式样来自清宫,《乐都县志》载有灯阵图。当然,这种文化底蕴不息,源源流淌于中华民族文明大花园各个角落。九曲黄河灯也有地域性发展,无论是本地还是异地都呈现一种继承和发展。如:这一活动在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和山西、陕西延黄河的地区存在,至今仍然保持九曲黄河灯的社火形式,但具体表现形式各有不同;清朝也有因九曲黄河灯发源地居民迁徙,把技艺传播到异地又继续流传的情况,大马岱村曾与1920年和1946年各扎过一次“九曲黄河灯”,简称“黄河灯”。该灯图纸是清朝顺治乙未(1655年)本村文进士杨霞从北京带来的。据说延庆县的小丰营、上磨、八里店等村也曾有过此项活动等。

据村里老人讲述,九曲黄河灯遗留下一張灯谱,即九曲黄河灯构建结构图,体现的是这样一种制作工艺和规格,大致情况是:竖直方向用365根木秆,按照一定距离和图示规范插在地上定位,水平方向秸秆与竖直方向木秆,在约高于地面1米的平行平面上交汇连接,纵向秸秆顶端放置木制灯托用彩纸裱糊约20厘米高的灯罩,其中放置用荠面(一种面食)做的灯碗,或直接放置泥土烧制而成的灯碗,放灯油点燃灯芯。灯阵中心竖直方向插着一根约7至10米的木杆,挂着灯笼,称作“天灯”。

从明朝到民国,九曲黄河灯制作所用的材料基本变化不大,竖直方向的主要构架由木杆搭建,水平方向由秸秆连接,秸秆主要是高粱作物,木质灯座上放置莜面灯碗。

现今,一方面受现代农业理念影响种植此类作物数量减少,人们生活理念改变及生活质量的提高,食用此类植物的数量也减少。逐渐,传统秸秆灯阵随现代绿色人文理念又转变为生态果树灯阵,以侧柏和果树代替木杆和高粱秸秆灯阵主体。另一方面,是效率提高下的批量效应。旧时九曲黄河灯的“灯油”以菜子油、麻油为燃料,前些年又尝试用电池支持小灯泡,现在用电灯。从九曲黄河灯的基本功能祭神祈福和娱乐一直没有变,人们走灯阵期盼来年事事顺利。本村的秧歌队、高跷队也是逛灯活动的一大看点,按照旧时习俗由高跷队伍带头,手持花灯舞动前进,其他表演队和群众紧跟其后。

此外,该村民间文艺团体沈兴剧团在继承原有习俗、保持该村旧时戏班的唱腔唱法基础上,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并为每年正月的九曲黄河灯活动搭台演出助兴。

九曲黄河灯的历史变迁:九曲黄河灯广义上体现的是一种实存形态的历史变迁。

从九曲黄河灯存在的历史条件变化来看,从民国到现在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其一,民国到新中国成立(1912—1949年),由于社会大背景全中国处于纷繁复杂的政权交替的割据和战争年代,白河堡作为自古以来延庆北上河北、内蒙的交通要塞,在抗日战争时期是“长城北部抗日活动”的重要组部分,九曲黄河灯活动在动荡时期不能保持每年都如期进行。其二,白河水库的修建(1970—1983年)需要处于水库原址的白河堡村等附近村庄整体搬迁,水库修建成功后直接覆盖九曲黄河灯原址。此阶段九曲黄河灯的保护现状令人堪忧。值得庆幸的是待原白河堡村搬迁后分为两地,分别新建村址沈家营乡(现为镇)兴安堡村和旧县镇白河堡村,村民未遗弃九曲黄河灯旧传统,特别是兴安堡村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正月十五间歇举办此项活动。其三,近年来九曲黄河灯活动在2007年重新启动。生态果树灯阵代替原有灯阵,正走出一条具有白河堡九曲黄河灯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之路。

自2007年以来,延庆县沈家营镇兴安堡村每年元宵节都举办九曲黄河灯灯会,吸引众多人群观赏。笔者自作七律一首,总体概括正月十五(上元佳节)赏沈家营镇兴安堡村(原白河堡村)九曲黄河灯的感受:黄河九曲东归海,荡气回肠转九霄。九曲白河终不老,悠然五百耀妫骄。黄花九转人潮动,望夜生谐影映调。九瑞盈门吟盛世,乡村绿景谱新谣。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图书馆

猜你喜欢

延庆县白河灯会
灯会
“桥”镇
春节灯会
专题
白河“五大工程”提升党建工作
白河:坚持不懈治理水土流失久久为功改善山村面貌
葡萄新品种引种观察试验初报
北京市延庆县龙舟项目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