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英语第二课堂课程建设

2011-11-23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1年4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英语课程医学生

陈 丕

(第三军医大学外语教研室,重庆 400038)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英语第二课堂课程建设

陈 丕

(第三军医大学外语教研室,重庆 400038)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第二课堂对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医学院校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现状,指出课程建设理念、整体规划设计、有效评估机制三个方面的“缺失”,并结合教学实践,从课程理念、活动设计、评估方式等方面对英语第二课堂课程建设进行了全面探讨。

医学生;人文素质;英语第二课堂;课程建设

医学从来就是一门与社会、文化有着紧密联系的自然科学,医学科学本身就具有极其浓厚的人文渊源和人文本性[1]。因此,医学教育应以培养具有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人才为目的,融合医学科学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2]。大学英语教学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的重任。教育部高教司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3]。作为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延伸,英语第二课堂无论是在提供语言实践平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塑造人格气质等方面,都为提高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1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现状

从我国高等医科院校目前的现状来看,大学英语教学重语言训练,轻素质培养,重工具性,轻人文性的特征依然明显。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很多院校开展了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但“大多缺乏明确的指向性和系统性,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游击状态和无序状态,无法满足学生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培养综合文化素质的需求”[4]。总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的“缺失”。

课程建设理念的缺失。由于“重课堂轻课外,重书本轻实践”认识误区的长期存在,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对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性还缺乏充分的认识,没有将开展第二课堂上升到课程建设的高度加以重视。到目前为止,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课程建设的系统研究和实践几乎还是一个空白。

整体规划设计的缺失。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也应具备课程建设的所有基本要素,并按照课程教学要求进行课程总体规划和具体设计。然而,大多数院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显得比较随意,普遍缺乏整体规划和精心设计。难怪学生认为第二课堂活动“可有可无”,教师在组织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只能“跟着感觉走”。

有效评估机制的缺失。很多院校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表面上确实很“热闹”,但活动效果、学生反馈、改进措施等却无人问津。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英语第二课堂活动难免流于形式,既不能形成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也无法形成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反馈和有益补充,从而成为教师和学生眼中弃之可惜而食之无味的“鸡肋”了。

2 英语第二课堂课程系统建设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我校开展第二课堂创新教育的实践情况,我们认为,高等医学院校在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应加强英语第二课堂的课程建设,以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为目标,从课程建设理念、课程规划设计、课程评估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教学实践,从而全面提升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科学性、创新性和有效性。

2.1 树立课程建设理念

第二课堂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改变传统观念,树立英语第二课堂课程建设理念,成为当务之急。首先,教学管理部门、教学实施单位以及教学接受对象(即教务部门、教师、学生)都应树立第二课堂是一门课程,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观念。其次,应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准则,在大学英语课程标准中确立第二课堂的应有地位,明确规定第二课堂教学在学时、学分、内容、方式上的具体要求。引导教师和学生正确看待和高度重视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我校自1999年开始全面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来,两次修订大学英语课程标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四个方面明确了第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并将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学校指令性教学任务体系,划拨教学经费、安排教学时间、实施奖励制度等,从教学管理层面提供了有力的教学保障和制度支持。我校英语第二课堂的组织和实施均由学校教务处组织,由外语教研室负责牵头实施。每学年伊始,各教学单位首先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向教务处申报本学年第二课堂活动计划,经学校审核批准后,制定第二课堂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年终上报第二课堂活动总结,接受教务处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动教学评估。我校通过以上举措,逐步形成了以素质培养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主题为线索,以激发兴趣、增加实践、锻炼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第二课堂课程建设教学理念。

2.2 加强课程规划设计

以往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之所以呈现出随意性和松散性的特征,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精心的课程设计。英语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相比,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独特性。首先,在内容方面,英语第二课堂作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更是培养人文素质、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其次,在形式上,第二课堂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兴趣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因此,英语第二课堂的课程设计应体现内容上与课堂教学互补、形式上灵活多样的特点。

内容设计。第二课堂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应努力拓展与深化课堂教学内容,体现第二课堂对课堂教学的衔接与互补功能。一般而言,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因此,我们认为,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中心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应涵盖语言实践、文化熏陶和人文精神培养三个方面的内容:语言实践为学生提供大量语言实践机会,旨在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文化熏陶侧重加深对英语文化的认识,提升文化修养;人文精神培养则以人格塑造、创新精神、自主能力等为核心,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图1 英语课堂教学与英语第二课堂涵盖内容示意图

形式设计。由于第二课堂不受教学时数和教学场所的限制,因而具有时空选择上的自由和方式灵活多样等优越性。英语第二课堂在组织形式上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大量语言实践(语言输出)的机会,使学生接近自然语言环境,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根据人文素质培养需求按照语言知识类、文化修养类、综合应用类设计不同形式(竞赛、活动、选修课等)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表1 英语第二课堂组织形式

科学的规划、合理的设计是英语第二课堂课程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内容和形式上的精心设计既能发挥第二课堂对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第二课堂的活动效果,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2.3 建立合理评估方式

要想实现第二课堂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建立合理的第二课堂评估方式是不可或缺的。与课堂教学不同,英语第二课堂组织灵活、形式多样,且有相当一部分是以活动形式展开,无法采用考试或考查这样简单统一的评估方式。因此,建立学校、指导教师、学生三个层次的多元评估模式是较为合理的选择。首先,教学主管部门(如教务处)应在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第二课堂活动检查,采用指标考查方式对照课程设计逐项核查实施完成情况,评定等级,并将考查结果纳入课程评价体系,作为下一阶段第二课堂课程设置、经费划拨等的重要依据。其次,指导教师应通过课程总结、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实施情况分析,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或建议。此外,学生作为第二课堂活动的主体,也应通过活动报告或小结的形式对所参与活动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合理建议或意见。

图2 英语第二课堂评估模式

通过这种多层次的课程评估体系,既可以加强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监督管理,使之更加合乎规范,也可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第二课堂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为重要的是,及时有效的客观评估和反馈机制有利于英语第二课堂不断完善,实现第二课堂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发展。

3 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对人文素质培养的普遍重视,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第二课堂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作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一个主要阵地,英语第二课堂在加强课程理念、课程设计、评估方式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强师资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第二课堂指导能力。此外,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直接环境,能起到示范、教化和熏陶的作用,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同样重要。融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于校园文化环境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文化修养,拓宽知识和视野,从而提高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5]。我们相信,只要高度重视并积极研究与实践,英语第二课堂课程建设必将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1]周 涛.全面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J].海南医学,2009,20(3):117.

[2]王丽莉.谈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人文素质教育[J].九江医学,2009,24(3):6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2.

[4]陈 丕.英语第二课堂与大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109.

[5]孙英梅,岩 磊,张 甦,等.现代医学教育中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4):56-57.

G40-012

A

1006-2769(2011)04-0738-03

2011-03-04

陈 丕(1972-),男,江西宜春人,副教授,博士,第三军医大学外语教研室副主任,主要从事语言学和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英语课程医学生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01—02合刊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