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场集体舞蹈对老年自我概念的影响

2011-11-21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19期
关键词:广场显著性集体

康 钊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广场集体舞蹈对老年自我概念的影响

康 钊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目的 研究广场集体舞蹈对老年人自我概念的影响。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锻炼感觉量表(EFI)及自我概念量表(TSCS)对100名坚持广场集体舞蹈锻炼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SCL-90中除恐怖因子外,各因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EFI中积极参与感、精神振作感和安静感因子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TSCS中生理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满意因子得分差异极其显著,道德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因子得分有显著性差异,且自我概念总分与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恐怖、抑郁、强迫症状呈高度负相关。结论 坚持广场集体舞蹈锻炼能有效地增进与改善老年人的自我概念水平,可以应用于老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疾病的预防。

老年人;广场集体舞蹈;自我概念;SCL-90;EFI;TSCS

自我概念属自我意识的范畴,是个体对自己所有方面的知觉,它涉及个体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自我概念的发展标志着个体社会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健全程度〔1〕。陈旭(2007)、沈旭东(2010)、许筱笛(2010)等学者分别通过对大学生和初中生的研究认为体育锻炼对促进个体身体自我概念有积极作用〔2~4〕。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增进和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是应对老龄化的挑战重要的内容。适合老年人运动锻炼的形式很多,但有关广场集体舞蹈对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分析探讨广场集体舞蹈对促进老年自我概念的积极作用,为增进老年心理健康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南充市三区六县城区退休职工300名,经过筛查选出其中206名,近三年内无体育锻炼健身经历且智力正常、无明确的身心疾病。经过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有100名老年人参加了广场集体舞蹈锻炼,年龄60~75岁,其中男性46人,女性54人,平均年龄为(65.3±4.6)岁,每周锻炼次数均在4次以上,每次锻炼平均时间在1 h以上,锻炼时间一般安排在早晨或晚上,坚持锻炼时间为6个月以上。研究对象均为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基本上能理解本研究所使用的相关问卷。

1.2 研究工具

1.2.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5〕该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10个因子,90个项目。问卷每个题目采用5级(0~4分)评分制计分,依次表示无、轻、中、重、严重五个程度。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则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该量表经国内了修订,被公认为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全面、能较准确地刻划自觉症状优点,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问卷采用团体测试,当场收回。答卷时附有统一指导语,说明测试目的,消除被试者的疑虑,强调填写原则,确保内容真实、准确。

1.2.2 锻炼感觉量表(EFI)〔6〕该量表由加拿大Gauvin等人(1993)研制,该调查表着重研究锻炼参与者锻炼后的感觉。该调查表由12个调查题目(形容词)构成4个分量表:精神振奋感、平静感、劳累感、积极参与感。每个分量表有3个题目,各个形容词采用5级评分法,计分依次为0~4分,各分量表最高得分为12分,最低得分为0分。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和结构效度,且内部一致性大于0.7(在0.72~0.91之间)。该量表从侧面反映了锻炼参与者的运动愉快感,是测量锻炼心理效应和运动愉快感的较理想的工具。

1.2.3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7〕该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费茨(W.H.Fitts)于1965年编制,中国台湾心理学家林邦杰1978年修订,共70个题目,包含自我概念的两个维度和综合状况共10个因子,即结构维度: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内容维度: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综合状况:自我总分与自我批评。前9个因子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积极,自我批评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消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等数理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老年广场集体舞蹈锻炼前后SCL-90总体水平及各因子的比较 将老年广场集体舞蹈锻炼前后对照SCL-90各因子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除恐怖因子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因子间均有差异,其中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及其他因子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1),即参加广场集体舞蹈锻炼的老年人在SCL-90大多数因子上显著优于锻炼前的水平(见表1)。结果表明长期坚持参加广场集体舞蹈锻炼有助于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具体表现在老年人参加广场集体舞蹈锻炼后,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抑郁、强迫等因子得分均有所下降。

表1 老年广场集体舞蹈锻炼前后SCL-90各因子分(±s)

表1 老年广场集体舞蹈锻炼前后SCL-90各因子分(±s)

1)P<0.05;2)P<0.01,下表同

SCL-90因子 舞蹈锻炼前(n=100) 舞蹈锻炼后(n=100) t值总均分 1.53±0.65 1.29±0.52 2.8832)躯体化 1.49±0.51 1.36±0.38 2.0441)强迫症状 1.47±0.56 1.33±0.39 2.0521)人际关系 1.69±0.65 1.34±0.51 4.2362)抑郁 1.28±0.34 1.56±0.59 -4.1122)焦虑 1.39±0.45 1.21±0.37 3.0902)敌对 1.22±0.55 1.35±0.37 -1.9621)恐怖 1.34±0.45 1.23±0.49 1.653偏执 1.22±0.37 1.34±0.26 -2.6542)精神病性 1.31±0.47 1.46±0.51 -2.1631)其他 1.65±0.52 1.38±0.49 3.7792)

2.2 老年广场集体舞蹈锻炼者SCL-90各因子的性别比较

经统计检验,发现老年广场集体舞蹈锻炼者男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七项因子得分均无显著差异 (P>0.05);而在焦虑、敌对性、其他(主要检测睡眠及饮食状况)等因子中,男女性得分差异显著(P<0.05),男性老年广场集体舞蹈锻炼者在睡眠、饮食等生理状况优于女性(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老年广场集体舞蹈锻炼SCL-90各因子(±s)

表2 不同性别老年广场集体舞蹈锻炼SCL-90各因子(±s)

SCL-90 男(n=46) 女(n=54) t值总均分 1.22±0.47 1.43±0.59 -1.9801)躯体化 1.34±0.36 1.36±0.43 -0.253强迫症状 1.41±0.42 1.33±0.32 1.057人际关系 1.25±0.26 1.24±0.18 0.220抑郁 1.28±0.47 1.23±0.27 0.637焦虑 1.19±0.27 1.29±0.17 -2.1721)敌对 1.27±0.35 1.14±0.29 2.0011)恐怖 1.08±0.36 1.19±0.43 -1.392偏执 1.22±0.32 1.28±0.18 -0.798精神病性 1.12±0.16 1.09±0.22 0.787其他 1.26±0.28 1.45±0.49 -2.4231)

2.3 老年广场集体舞蹈锻炼前后EFI分量表各因子比较 徐波等〔8〕研究认为,EFI量表中精神振作感与积极参与感可从一定层面反映出个体参加各种运动锻炼活动所获得的运动愉快感。对老年广场集体舞蹈锻炼前后EFI分量表各因子比较结果显示,积极参与感、精神振作感和安静感3个因子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随着广场集体舞蹈锻炼的进行老年被试运动愉快感增强,积极参与运动锻炼的主观愿望有所提高。老年被试的疲劳感在锻炼后较锻炼前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

2.4 老年广场集体舞蹈锻炼前后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10因子前后比较 对老年广场集体舞蹈锻炼前后TSCS分量表各因子比较结果显示,老年被试锻炼前后自我概念有较大的变化。生理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满意3个因子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道德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概念4个因子得分差异也具显著性,但锻炼后自我批评分量表得分比之前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自我行动分量表差异也无显著性(见表4)。

表3 老年广场集体舞蹈锻炼前后EFI量表各因子分(±s)

表3 老年广场集体舞蹈锻炼前后EFI量表各因子分(±s)

EFI分表 舞蹈锻炼前(n=100) 舞蹈锻炼后(n=100) t值积极参与感 7.84±2.18 9.03±2.21 -3.8332)精神振作感 7.76±1.24 8.45±1.76 -3.2052)安静感 6.48±1.53 7.16±2.02 -2.6842)疲劳感5.18±2.35 4.59±2.56 1.698

表4 老年广场集体舞蹈锻炼前后TSCS量表各因子分(±s)

表4 老年广场集体舞蹈锻炼前后TSCS量表各因子分(±s)

TSCS分表 舞蹈锻炼前(n=100)舞蹈锻炼后(n=100) t值生理自我 45.13±4.28 46.78±3.21 -3.0842)道德自我 46.21±3.76 47.65±3.74 -2.7152)心理自我 45.95±1.52 46.43±1.59 -2.4041)家庭自我 52.74±5.27 54.58±4.61 -2.6281)社会自我 45.38±5.64 48.52±5.78 -3.8882)自我批评 32.95±5.26 31.22±5.06 2.3701)自我认同 95.29±7.32 97.48±6.17 -2.2881)自我满意 84.86±6.94 88.34±6.35 -3.6992)自我行动 81.78±8.65 79.05±8.13 2.2701)总分 258.83±19.48 265.08±15.12 -2.5351)

2.5 老年广场集体舞蹈锻炼前后TSCS与SCL-90各因子间相关分析 对老年广场集体舞蹈锻炼前后TSCS与SCL-90各因子间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概念总分与精神病性、恐怖、人际关系、抑郁、强迫症状呈高度负相关,表明有积极自我概念的人,心理健康程度越高,会较少出现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负性情绪。自我概念各因子中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满意分别与SCL-90各因子间呈较高负相关,提示个体如何看待自己的现状,以及是否对现实自我满意或接纳与心理疾病的发生有关。自我批评与精神病性、偏执、抑郁、强迫症状呈高度正相关,说明自我概念越消极的人越易产生偏执、抑郁等负性情绪并引发精神性、强迫性心理障碍(见表5)。

表5 老年广场集体舞蹈锻炼前后TSCS与SCL-90各因子间相关分析

3 讨论

对老年广场集体舞蹈锻炼前后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研究表明,广场集体舞蹈锻炼是一项有助于促进老年心理健康的重要举措,老年人积极参与广场集体舞蹈锻炼,能够有效地预防或减轻在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的消极特征,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与邢翠珍等同志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9〕。对此可做这样的解释:首先,老年人在广场集体舞蹈锻炼过程中,借助音乐、舞蹈等本身的作用,对他们在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品质及个性心理特征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如提高神经中枢系统的灵活性和思维的敏捷性可延缓脑神经的衰老;让老年人在活动中体验满足、兴奋、喜悦、激动等丰富多样的情感,可调节他们的消极情绪;同时,通过参加广场集体舞蹈锻炼可向人们展示他们健康的体魄,易于促使他们产生成功感和荣誉感并能有效地消除老年人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的困扰。其次,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许多老年人离退休后生活方式较为单调,老年人容易产生失落感和孤寂感。通过参加广场集体舞蹈锻炼,其和谐融洽、轻松愉快的气氛本身不仅能帮助老年人很好地消除心理上的积郁,同时可结识更多的新朋友,扩大他们的交际范围,摆脱自我封闭,降低敌对性,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

本研究的结果还表明,老年男性参加广场集体舞蹈锻炼较之女性在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与朱红军等同志的研究结果不一致〔10〕。对此可做这样的解释:现代老年男性具有更强的主动意识和表现欲望,较之老年女性而言,许多老年男性在广场集体舞蹈方面表现出来的相关专业技能稍逊一筹,为获取同伴特别是异性朋友的青睐与期待,他们在参加广场集体舞蹈锻炼也就特别重视自身相关技能的训练与提高,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参与锻炼的力度,这样更易于提高其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对老年广场集体舞蹈锻炼前后进行EFI分量表、TSCS分量表各因子进行比较,并对TSCS与SCL-90各因子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FI分量表各因子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TSCS中生理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满意3个因子得分差异极其显著,道德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4个因子得分有显著性差异,且自我概念总分与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恐怖、抑郁、强迫症状呈高度负相关,这与徐娜等同志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1〕。这说明广场集体舞蹈锻炼对老年人的自我概念及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是因为这种锻炼是在一定场地、范围和群体规则的限制下所进行的提高技艺、增进友谊的群体性活动,它能给老年带来强烈的运动愉快感和美的享受,通过竞争性的舞蹈锻炼又能给老年以快乐感与自尊感。因此广场集体舞蹈锻炼对培养老年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保持个体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均有重要作用,对陶冶情操和自我完善有积极意义。TSCS得分与SCL-90各因子高度负相关的结果表明积极的自我概念将有助于老年个体更好地调控自己的行为和心境,减少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不良情绪,提高老年个体应对环境的能力。因此,应重视鼓励与指导老年人积极开展广场集体舞蹈锻炼,以此增进老年心理健康。

本研究未选择农村老年样本进行分析,是因为个人认为农村老年人与城镇老年人生活环境有些不同,农村老年人平时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村生产劳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运动锻炼的功用;同时,由于囿于农村老年群体文化层次的差异,数据的采集难度也相对较大。这一缺陷有待后期作进一步研究予以弥补。

1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338.

2 陈 旭.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影响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26(1):71-5.

3 沈旭东,马楚虹,邵伟德.校园集体舞影响初中生身体自我概念的调查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1):88-91.

4 许筱笛,辛衍波,孙珊珊.体育舞蹈对女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2):343-5.

5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3-6.

6 Gauvin L,Rejeski WJ.The Exercise-induced feeling inventory:development and initial validation〔J〕.J Sport Exer Psychol,1993;15(4):403-23.

7 林邦杰.田纳西自我观念量表之修订〔J〕.台湾:中国测验年刊,1980;(27):71-8.

8 徐 波,倪 进,李小英,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72-4.

9 邢翠珍.健身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1):4229.

10 朱红军,毛文忠.长年长跑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12):81-2.

11 徐 娜.肢残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自我概念增强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10-3.

G822.3

A

1005-9202(2011)19-3784-03

康 钊(1969-),男,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教学法研究。

〔2011-01-12收稿 2011-02-12修回〕

(编辑 曹梦园)

猜你喜欢

广场显著性集体
布鲁塞尔大广场
我为集体献一计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在广场上玩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广场
警犬集体过生日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