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小说二题

2011-11-21陈晓尧

四川文学 2011年7期
关键词:双头庄主群臣

□陈晓尧

哥俩

哥俩同日出生,无长幼。即便孪生,亦有先后,无大小之分长幼之别,岂非异事?

确为异事。哥俩共一身体,同时从母腹娩出。

去夏某夜,大雨砸瓦,电闪亮窗。母酣卧床上,梦见一蟒,双头长尾,游历过来,缠绕其身。母大骇,惊而起,父臂搭腰而已。由是有孕。

哥俩降生,父目为怪,欲掷塘。邻里劝道:天生异禀,后必有福。父见哥俩虽双头同身,但天庭饱满,眉目清晰,终是不忍。

哥俩同手同足,同心同肝,面目也同,父母难辨。稍长,思想难一:一头想喝水,另头要吃粥;一头要读经,另头想描红。相持不下,身体却不知听从谁个,僵在那里。一头发青,另头发赤,浑身油汗。见状,母慰父劝,方才一致。先水后粥,先字后经。时日愈久,哥俩逐渐明白思想一致的重要,总商量着行事,绝少冲突。

哥俩果如邻里所言,灵性天然,神秀聪慧。读书,一目十行,经年不忘;著文,引典据经,云行水流。及二十,哥俩收拾行囊,进京赶考。

行一路,惹一路惊奇与围观。哥俩不去理会,晓行夜宿。一日到某庄园,见天色向晚,遂敲门投宿。进门,但见庭院阔大,皆为池,荷叶满盖,荷花素立其间。回廊勾曲于池上,接通宅院。庄主五旬上下,耳大如扇,手长过膝。问明来意,庄主酒馔杂陈,款待甚殷;哥俩一头吃菜,另头喝酒,庄主不以为怪。席间,仆役进出,借故添酒送茶,拿眼瞟向哥俩,又圆了嘴退去。酒至半酣,忽从阁楼走下一女子,十六七,素衣白裙,纤细若柳。女子走到楼梯口,蜻蜓点水瞄过一眼,掩嘴一笑,复上阁楼。一颦一笑,哥俩乱了手脚,菜送错嘴,酒泼一桌。庄主泯然一笑,道:此乃小女,名荷,年十七,待字闺中。

当晚,哥俩宿西厢房,一宿无眠。明日,哥俩作别庄主,赶赴京城。果中状元。又因长相奇诡,被皇帝召见。有臣谏曰:自古无一身双头之人,必是妖孽!另有大臣道:陛下刚践九五,天降奇人,必是国家砥柱。皇帝然之,封哥俩为江都司马,即刻赴任。

哥俩领命出京。途中,一头问:喜欢荷否?另头答:喜欢。一头道:那好,提亲去。哥俩改道而行,不日到庄园,讲明来意。庄主以手抚耳道:虽说父母之言,媒妁之意,然老夫中年得子,珍若宝贝,向来宠坏了,婚姻之事,得征求她意见。当下上楼征询,不想遭了拒绝。庄主带下话说,小女子倒也仰慕青年才俊,但一女怎可事二夫?

哥俩哑然失色,退去。一路行程,索然无味。遂明白《诗经》里“逑之不得,辗转反侧”之义了。

是夜宿驿站,一头难寐,暗想:成也双头,败也双头,为何一切皆要与之共享?遂起杀心,悄然从床头摸过砚台,砸向另头。另头却睁了眼,止住手。手握砚台僵在空中。另头道:杀我,你能独活?一头羞愧而泣,说,娶不上小荷,勿宁死!另一头说,我们需同心,否则百事莫成!哥俩意见统一,手臂瘫软下来,砚台摔地,裂为两截。

哥俩到任一年,政声斐然,被皇帝升三级,委为京官。哥俩辞去父老,星夜回京。途中,再次折去庄园,却见庭院池干水涸,残荷焦枯,一片凄凉。提起小女,庄主手掩双眼而泣。言道,自二位状元郎走后,小女子某日赴庙会,竟一去不归,多方找寻,不果;庭荷无人打理,皆枯萎矣。

哥俩听毕,颓然而坐,一日一夜不起。遂辞了官职,云游四方,终身未娶。

晚年,哥俩削发为僧,主持庄法寺,因德行高远,寺庙香火鼎盛。哥俩圆寂后,尸身不朽,被金身之后,供奉正殿,庄法寺遂被唤作双圣寺。

若干年后,游人游寺,除参拜哥俩双头金身外,还要参拜偏殿内供奉的一尊送子观音。观音世人模样,素衣素裙,貌美如荷。

异 术

西南有一国,名阿罗,境内多山,地狭人稀,土壤贫瘠,交通阻隔,百姓焦苦。

老王薨后,新王即位,年十八,心性高,欲救民于水火。苦无良方,终日愁苦,衣带渐宽。太后担忧,令宫人设法,以宽王心。

宫人组织蹴鞠赛,王说玩物必丧志,将蹴鞠投入炉火。

宫人捧来异域奇珍,被王碎于阶前。

宫人唤来小丑献技,众人皆笑,惟王哑然无声。

宫人献美姬数名,王避而不纳。

宫人无奈,禀于太后,太后劝道:我国贫瘠,自古而然,王儿不可过于焦虑;不如出去狩猎,散散心,或可找到富民之策?

王听罢,点头称是。国之北,有山林一片,历来为王室狩猎之所。翌日,王在一干随从护卫下,到达山林。围猎数日,竟一无所获。王索然,正欲返宫,随从来报,南山发现一狼。王披挂齐整,跨马奔往,果见一狼,周身金黄,饮水溪边。王潜伏贴近,搭箭拉弓,一箭正中狼脊。狼跌落溪中,顺水而去。众人沿溪追踪,至一湾处,溪边岩石印有水渍,一串脚印分裂而出,伸向高坡。王攀援而上,高坡处有一岩穴,老狼蜷伏穴内,满眼惊恐,身下四崽,脑袋拱拥,皆通身亮赤。随从挥刀欲剟,被王制止。王率众回营。

是夜,月色迷离,小风习习。王读毕奏章,歪头睡去。突见金光一道,破窗而入,落地化作一老妪,满头赤发。王大骇,取刀自卫。老妪止道:王旦放宽心,我不伤你;我本山中狼精,今蒙王悲悯,不杀我母子,特来道谢;王历来仁慈,悲天悯地,欲救国人于窘困,我有一书,但须潜心钻研,必能参透,造福人类。说毕,将一石匣放置枕边,金光一收,瞬间不见。王惊醒,枕边果有一方石匣,五彩斑斓,开启,中藏一书,文字古奥难懂,乃上古异术书,教人穿墙、遁地、点石成金诸法术。王如获至宝,匆匆翻阅,定下修炼点金之术。

回宫后,王按书要求,于宫院内垒四方高台,台上筑莲花宝座,皆石块雕砌。王每日沐浴斋戒,端坐莲台,口念符咒,如是三年,乃成。王大喜,宴群臣以示庆贺。席间,王道,从今起,黎民不再受苦,国家将富强!群臣不解,问其故,王领群臣到高台,双手合十,念念有词,随即甩手一点,高台及莲座顿时化为黄金,光芒熠熠,夺人眼目。群臣伏地,山呼万岁。

翌日,群臣纷邀王至家,点化家中石料。百姓闻讯,亦请王。王一时兴起,遍历国中,将所有山石尽皆点化。由是举国上下,一片赤金,目眩神离。群臣称颂,百姓欢呼。王一气长吁,喜极而泣。

然繁华欢欣短如兔尾,坏消息接踵而至:举国皆金,老百姓修房造屋极为不便,因黄金远没石头易于开凿;另,黄金多而滥,民众弃之如草芥,反之,有限的石块成为罕物,民间流通货币,不是金银,乃石块。

更甚者,邻国听说阿罗国遍地黄金,竟撕毁和平盟约,倾巢来犯。

王始料未及,举全国之力,募全国之兵抵抗侵略。然敌兵个个眼冒绿光,凶悍能战,阿国兵不敌,节节败退。

王问其故,众臣答曰:我国无石,兵器无法砥砺,皆锈坏不可用也。

王追悔莫及。

旬月,敌兵围都城。众臣劝王让城别走,以图再起。王不听。众臣作鸟兽散。

敌兵一日破城。入宫,但见王披发跣足,立于高台。众兵围之,昂首张望。王神情凄然,仰天长啸,焚毁术书,触莲花座而死。血浸莲花,莲花裂为数片,四散飘零,落地,激蓝光如波扩散。蓝光过处,一切复归原样。

邻国官兵一无所获,尽杀阿国人而去。

阿罗国从此消亡。

猜你喜欢

双头庄主群臣
你知道“双头鹰”的由来吗?
你知道"双头鹰"的由来吗?
朝见皇帝,为何要“山呼万岁”
《唐玄宗端午宴群臣赐诗探得『神』字》
御剑
我所看见的美好
绝缨宴
双头鸟
“功德坡”的警示
猪八戒求亲新编